吳向宏: 燒錢捧子女的富貴父母們
(2007-12-26 09:57:28)
下一個
作者:吳向宏
大概兩周前,有什麽“天價幼兒園”的報道,一年收十萬多,還按照小孩腦袋圓不圓來判斷其智商——這麽判斷智商的人,我感覺其本身智商高不到哪裏去。還別說,據報道真有不少家長掏錢報名。我當時想:真有願意為子女而糟蹋錢的人啊!
但這個記錄馬上被大大打破了。這兩天,又有報道說出了一個天才少年商人,年紀輕輕就被聘為一家IT公司的CEO,年薪百萬雲雲。這孩子才18歲,剛剛成年,為了給他留點尊嚴,我這裏就不點其名了。總之,這種新聞若讓老江湖們一嗅,味道立馬不對。CEO是職業經理人幹的活,需要很強的人際經驗。就算這孩子真有商業天賦,真有驚人創意,那也更適合給他一筆投資,去創業辦自己的公司,將來從股權中掙錢,而不是聘到一家已具規模的公司裏麵去做管理工作,未見業績先拿高薪。如果說該公司看中他某方麵的天賦,比如對網絡遊戲有特別敏銳的感覺,或者有特別精微的創意,那也更適合聘他做個藝術總監之類。所以這個史上最年輕的百萬年薪CEO,在我看來,十有八九,是有人為了培養這個孩子,花錢把他硬栽到這個位置上去的。
為了核實這個直覺,我上網搜了一下這個孩子的曆史,果然,一年前他就被大大炒作過一輪。炒作的主題卻不是“商業神童”,而是“音樂神童”。有關報道說,這孩子“從小隨父母遊曆各國”,家世顯然非富即貴。此後十幾歲留美學習音樂,其間創作了某某歌曲,“最近在網絡和電台極速走紅”雲雲。這還不算離譜。緊接著次年,也就是幾個月前,這家公司又推出了他第二張大碟,把這位17歲少年封為“亞洲音樂王儲”。下麵這一段極其有趣,我不得不照抄如下(孩子的名字均代之以“他”):
“專輯中除了一張CD以外,還有一張收錄著(他)4首MV的光盤,其中包括(他)親自執導的工作花絮。在專輯附贈歌迷的禮品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由(他)親自設計、做工考究精良的仿泰金戒指。(他)稱,這是他為自己的名字設計的logo,他也有一枚完全一模一樣的戴在小指上。據了解,為了給廣大支持(他)音樂的歌迷更多的回饋,(公司)出資製作了8888枚戒指。因為該專輯這次首發是限量發行,以後的再版發行,某些贈品將不再保留,所以這些戒指也就成了限量收藏版的珍品。”
看前半段,這孩子不光是音樂神童,還是“導演神童”、“工藝設計神童”。看到後半段就好玩了:這是賣音樂呢,還是賣戒指免費贈送音樂?
我下載了這孩子的歌聽過。我不是音樂專家,但直感其聲線單薄、軟弱,音域也不寬,走實力派路線恐怕夠懸。孩子的形象呢,憑良心說,作為一個鄰家男孩還是蠻不錯的,卻也夠不上偶像派的標準。如果就這樣去參加哪怕是業餘比賽,如“快樂男聲”之類,我懷疑他能不能進前20。花這麽大投入,不計回報地去試圖把一個才能一般的孩子炒作成天才,除了出於偉大的父母之愛外,我實在想不出還能有任何別的動機了。
這樣的案例並非個別。幾年前,某大城市也出過這麽一檔子事,一個官員的相貌平平、文字一般的女兒留學英國,回來就寫小說,改編成電影,自己主演,還請到香港某著名男星做主角。這事廣泛報道過,引起人們對該官員財產狀況的種種猜測,但最終還是不了了之。而根據某些八卦新聞,現在一些選秀節目中所謂“脫穎而出”的冠軍雲雲,也不全是靠實力,而是爹媽用錢硬堆出來的選票。
花成千上萬的錢讓孩子去做音樂、去拍電影、去當CEO,如果真能做出來,倒也讓我無話可說。畢竟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平等的,富貴之家的子女起點總比一般人高一大截。問題在於為什麽一定要把孩子往他並不一定擅長的路線上推,而且要往死裏捧,不弄成個“第一”、“最”不罷休呢?就像深圳那位父親,你花錢讓女兒拍電影、自己樂嗬樂嗬也罷了,還一定要給她弄得了個什麽“五個一”工程、優秀圖書一等獎等七七八八一大堆獎項?最後甚至鬧出組織中小學生觀看的醜劇。低調一點,別嚷嚷得天下皆知,會憋死人嗎?愛燒錢是你的權利,叫喊著讓滿大街人來看你燒錢,就是侮辱大家的智商了。
我懷疑某些富貴之家的父母,作為富貴的第一代,骨子裏並沒有擺脫自卑。他們有錢有勢不足,總還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衷心愛戴”,還要出個虛名。有些膽大的富貴者自己上馬,演個電影啊出個書啊,然後滿世界炒作兜售。更多的則是把這種虛名的欲望投射到自己孩子身上。然而,在基本生存和安全需求解決之後,人的幸福與否,其實和錢、勢、虛名關係不大,而更多取決於能否真正追隨自己靈魂的願望。這個簡單的道理,許多偶然得福的富貴者們並不明白。所以他們富貴半生,依然在惶惶追尋著生命的寄托,而且不知不覺,把這種追尋又轉嫁到了孩子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