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豆豆家

食遍天下,雲遊四海。
正文

暢 遊 港 澳 台 -- 魅力香港(上)

(2008-07-24 20:45:41) 下一個

走 進 港 島 的 大 街 小 巷


由於季節原因,在香港的五天幾乎是天天下雨,使得空氣格外潮濕,天氣也很悶熱,每天都感覺好像在蒸桑拿,一天之內衣服幹幹濕濕好幾回,加上所有的室內冷氣都開得十足,早已習慣北方生活的我實在無法接受這冰火兩重天的考驗,第二天就招架不住,開始感冒了。最難耐的還是晚上,怕感冒加重,酷熱的夜晚不敢將空調溫度調的太低,隻能硬著頭皮努力睡。於是開始有些擔心:要是一路下來身體一直不適,加之天天下雨,此次準備多時的旅遊豈不是泡湯啦?剛巧明天安排要去文武廟,趕快去燒一個高香,祈禱一切順利吧。

文武廟是港島香火最鼎盛的廟宇之一,此廟建於 1848 年英人統治時期 , 是香港古文物建築之一。廟內供奉的是文武二帝。「文」代表文事,「武」代表武功,文事以文昌帝君為模範,武功以關聖帝君為典型。文武二帝廟即為奉祀文昌帝君及關聖帝君之廟,簡稱文武廟。它代表著佛教與道教的折衷組合,而這種多教合一的廟宇在香港和台灣擁有眾多的信徒,規模之大,數量之多,令人歎為觀止。



1. 沿著石階走下來,文武廟就在右手邊。







2. 據說清朝年間香港民間流行的斬雞頭和燒黃紙的儀式就是在這裏舉行。如今香客多為商界和金融人士。






3. 中殿掛有大型塔香,回旋向上,代表健康、財富和快樂的祈願。



文武廟很小,不到十分鍾就逛完了。廟裏香火旺盛,味道濃重,小小的空間內煙霧繚繞,加之光線昏暗,真是有點令人窒息的感覺。盡管人覺得不太舒服,但還是畢恭畢敬地點了一炷香,希望神靈保佑平安。

4.





離開文武廟,我們向石板街的方向走去。今天是一個難得的晴天。雖然省去了打傘的麻煩,但是卻逃避不了炙熱的折磨。陽光很烈很毒辣。照在身上有如人被丟進了蒸籠,衣衫濕透,汗如雨下。估計除了遊客誰也不會選擇這種天氣,在大中午的時候頂著烈日去靜思懷古吧。


石板街用廣東話的發音稱之為砵甸乍街,其實是以 香港殖民地時代的第一任總督 Sir Henry Pottinger 爵士的名字命名的。石板刻意砌成一塊稍高,一塊稍低的梯形路麵,便於雨水沿兩旁傾瀉,具有防滑作用,以方便行人和馬車上路。從第一任英國總督到現在回歸中國,香港已走過了滄海桑田的一百六十多年。夕日繁華風月的足跡早已停留在這狹長的古老石階上。細數紅塵往事,恰似“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據說這裏是不少香港文人和電影人的創作靈感來源。電影「無間道」就有在此地取景的畫麵。


5.





現在的石板街上還保存了許多老店,部份店鋪還保留了從前鐵皮屋的特色,這間綠色頂棚,就是十足老香港的風味。這裏的店鋪主要是經營雜貨和售賣一些二手書、精品、特色玩具、雜貨、成衣、和配飾等,可謂價廉物美。


6.





7. 巷子裏的塗鴉文化





逛完石板街,繼續前行,很快就到了香港最新潮和時尚的地方 – Soho 。這裏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酒吧還有許多裝飾得極具特色的小店。不過最吸引人的還是位於些利街的半山自動扶梯。

8.





這條電動行人扶梯可是創下過世界之最的記錄。它是由多條室外行人電梯組成的,延綿800多米,從皇後大道中的中環街市開始,一直伸延到半山區的幹德道。高低落差 135 米。更有趣的是它的運行時間:早晨六點到十點是向下行駛,其餘的時候是向上運行,估計是為了便於住在半山的居民上下班而特別設計的作息時間。在香港半山區是高級住宅區,是身份的象徵,住在半山的人可都是有錢一族,據說這扶梯就是政府特別為他們而建的。


9.





10.



搭乘半山扶梯上山真是一次有趣的體驗,沿途既可以看到繁華的熱鬧商業區,新潮的 SOHO ,也可以感受到普通居民忙碌的生活。

11.




12. 位於半山人行自動扶梯旁的伊斯蘭清真寺。






13. 香港狹小的生活空間,就連樹木都要在夾縫中求生存。






14. 充滿異國風情的飯店,酒吧和咖啡店。走在巷子裏恍若有種迷失在紐約曼哈頓的感覺。






15. SOHO 美女,這裏吸引著很多歐美遊客,特別是入夜以後,非常熱鬧。





16. 香港多山,街道坡度很大,有很多這樣彎彎曲曲,上上下下的石階,走起來頗有趣味。






一路走走停停,大約半個小時就可以抵達半山了。舉目一望,四周都是高級住宅區。有的位置很好,可以看到美麗的山海景觀。不過這樣的住房可 是價格不菲呀!一個隻有 800 平尺的公寓房就要超過一百萬美金呢。這房價和曼哈頓可是有的一比嗬。



17. 半山的豪宅。價格不菲的“鞋盒子”。




走馬觀花一圈後,除了高樓似乎沒什麽其他風景,於是決定下山。從早晨到現在,一路逛了幾個小時早已是大汗淋漓,很想找個地方休息一下,正好看到位於馬路右側斜坡上麵的「孫中山紀念館」,真是來的早不如來的巧,終於可以躲避炎炎烈日了,順便又可以了解國父與香港的淵源。

館址名為「甘棠第」,於 1914 年建成,原為香港殷商何東胞弟何甘棠的住宅,樓高四層。整座大樓的建築屬英皇愛德華時期的古典風格,內部裝修典雅古樸。館內陳列了很多孫中山先生在香港讀書,生活和從事革命工作的照片和蠟像。通過展出的史料了解,才發現原來香港和孫中山先生的密切關係。他的中學教育,部份在香港接受,而大學階段(1887-1892 ),則在香港大學前身香港西醫書院渡過。投身革命後,孫中山曾多次到港,並以香港為策劃反清起義的基地。


18.





參觀完孫中山紀念館已是黃昏十分,和朋友約好在中環的竹園餐廳見麵。今天的晚餐是體驗香港著名的海鮮大餐。活物都在外麵,自己看著點。


19. 秀一秀朋友的盛情款待。






20. 冷熱的兩種吃法:冷吃沾日本芥末,熱吃是涮火鍋。味道都好,肉質很有彈性。






21. PP照糊了。






22.腐敗一下。






23.




24.





25.






深刻體驗了一下朋友在香港的嚴重腐敗生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