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蔣介石等:《時代》封麵上的中國曆史和人物(組圖)

(2008-03-29 23:10:43) 下一個
毛澤東、蔣介石等:《時代》封麵上的曆史和人物
來源:書摘




美國《時代》周刊從1923年創刊開始,每期的封麵都會選擇一個主題,以人物為主,它們代表著當時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麵。

將近80年時間裏,陸續成為《時代》封麵人物的中國人有:吳佩孚、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汪精衛、溥儀、宋美齡、宋子文、陳立夫、陳誠、吳國楨、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羅瑞卿、陳毅、李富春、達賴、林彪、江青、鄧小平等。

中國的曆史和人物是怎樣被《時代》介紹給世界的? 《書摘》試選一二以饗讀者,文摘自《封麵中國 美國《時代》周刊講述的中國故事(1923-1946)》。

封麵中國人物背後的中國情結

第一個成為《時代》封麵人物的中國人是北洋軍閥吳佩孚,時間在1924年。此時,他的威望與權利正處在顛峰,直奉軍閥則正在交戰。從此,每一次中國封麵人物的出現,都伴隨著當時的風雲變幻。



1924年9月8日美國《時代》封麵上的吳佩孚

蔣介石1927年的首次出現,伴隨著中國大革命的大起大落;馮玉祥1928年的出現,伴隨著蔣馮聯盟的形成;溥儀1934年的出現,伴隨著“滿洲國”的成立;蔣介石宋美齡1938年聯袂成為年度人物,伴隨著抗日戰爭的全麵展開;陳誠1941年的出現,伴隨著重慶大轟炸艱難的日子;毛澤東1949年2月的首次出現,伴隨著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崩潰、共產黨新政權的開始;周恩來1951年的首次出現,伴隨著朝鮮戰爭的進程;羅瑞卿1956年的出現,伴隨著1955年肅反運動的結束;李富春1961年的出現,伴隨著“三年災害”後經濟政策的調整;林彪1966年秋天的出現,伴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爆發;鄧小平1976年年初的首次出現,伴隨著他的複出以及能否接替病中的周恩來;江青1977年的出現,伴隨著她的失敗和“文革”的結束;1979、1986年鄧小平兩度成為年度人物,伴隨著中國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行程;鄧小平1997年的最後一次出現,伴隨著他的去世和20世紀即將結束;在長達6年的空白之後,2003年春天再次出現的則是一個戴口罩的普通中國人,伴隨的是SARS肆虐神州大地……

一個個封麵人物把漫長曆史斷斷續續地串聯起來,成為今天描述中國的一種特殊線索。

根據不完全統計,從1924年吳佩孚第一次出現,到2003年SARS封麵,《時代》上的中國封麵人物約為50多人次。如果把與中國事件有關的外國人包括在內,如抗戰期間的史迪威、陳納德,國共內戰時期的馬歇爾,1972年首次訪華的尼克鬆,大約為60多人次。

列努斯的《誰在〈時代〉封麵上?》,集中研究了1923-1977年間《時代》封麵人物。

從個人出現次數的統計排序來看,中國人物也頗為重要。毛澤東,12次,名列第12;蔣介石,10次,名列第17;周恩來,8次,名列第22。列努斯的統計隻到1977年,鄧小平第一次成為《時代》封麵人物是在1976年,在隨後的20年裏,他先後共出現了9次。他的排序也比較靠前。

女性在封麵人物中的比例很小,中國封麵人物中有兩名女性,一是宋美齡,一是江青。根據列努斯統計,截至1977年1月,全世界隻有5位女性出現過4次或4次以上。宋美齡先後出現過3次,顯然屬於出現頻率較高的女性之一。同時,她還以蔣介石夫人的身份作為年度人物在1938年出現過。而截至1977年,隻有4次選定女性為年度人物,另外3次分別是:1936年度人物辛普森夫人(溫莎公爵夫人);1952年度人物伊麗莎白女王二世;1975年度人物為12位女性。

鄧小平短短幾年間,先後成為1978年、1985年的年度人物,是當時最為引人注目的焦點,這在《時代》曆史上也是少有現象。

盧斯及其創辦的《時代》對中國的關注,無疑與20世紀初美國把關注的目光轉向亞洲、轉向中國密切相關。早在盧斯的父輩們來到中國傳教時,美國政治家、商人就注意到了中國這個東方古國潛在的巨大市場,他們一直關注並試圖影響中國在曆史變化過程中的走向。

  “中國最強者”亮相

一個中國軍閥的肖像,出現在1924年9月8日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麵上。照片下麵有兩行說明:

GENERAL WU(吳將軍)

“Biggest man in China”(中國最強者)

吳將軍就是吳佩孚。照片拍得很藝術,光頭吳佩孚,身著戎裝,臉微微朝左,兩眼炯炯,凝望前方,看上去躊躇滿誌,胸有成竹。“將軍”在這裏譯為“大帥”,更為妥貼。吳佩孚——當時人們習慣稱他為“吳大帥”,與他對立的奉係軍閥張作霖則被稱作“張大帥”。

此時吳佩孚作為一代梟雄,其威名正處於巔峰。他所控製的直係勢力,北至山海關,南至上海,影響著大半個中國。9月8日的這一期《時代》出版時,在中國南方,直係軍閥與皖係軍閥為爭奪上海控製權,正在上海爆發江浙戰爭;在中國北方,直係軍閥與奉係軍閥為爭奪北方控製權,第二次直奉大戰一觸即發。1922年在第一次直奉大戰中,吳佩孚率領直係軍隊大獲全勝,奉係軍隊撤回關外。此次,吳佩孚再度坐鎮北京,調遣25萬大軍與奉係交鋒。即便遠在美國,《時代》的創辦者盧斯也很清楚吳佩孚作為直係軍隊統帥在中國政治舞台上的分量:一個叱吒風雲的人物;一個握有重兵、左右政局的舉足輕重的強者。

“督軍”這一名稱本已不存在,但《時代》沿用舊稱。不過,為了讓讀者了解中國的這一特殊曆史稱謂,《時代》特地做了注解:“督軍是省的軍事統治者,或者說,更流行的稱謂是軍閥。他們是滿清的一批總督後轉而讚同共和,且權力未變。準確地說,現在已沒有督軍,此官位已在1923年取消。”從這條注解可以看出,《時代》對中國情況十分熟悉,估計應是盧斯本人所寫。但注解一處有誤,督軍這一官職在1914年取消,改稱將軍,而非1923年。

其實,對於西方列強來說,此時更讓他們密切關注的,不是直奉大戰一觸即發的山海關,而是上海。這裏是遠東最大的通商口岸,這裏有外國租界和數以萬計的外國人,江浙戰爭一旦打響,列強諸國的商業利益是否會受到損害?外國公民的生命是否會受到威脅?這些問題才真正牽動著他們的神經。

一個巧合,吳佩孚和《時代》周刊的創辦者盧斯,兩個人居然都出生在中國山東的登州(今蓬萊)。吳佩孚,1874年;盧斯,1898年;時間相距24年。

走進上海的征服者

1927年4月4日擔任北伐軍總司令的蔣介石第一次成了《時代》的封麵人物,被選用的是一幅正麵肖像速寫。光頭蔣介石表情冷峻,目光淩厲,有一種威懾的氣勢。封麵下方隻有簡單說明——

GENERAL CHIANG KAI SHEK(蔣介石將軍)

……rose out of the Sun-set(在孫隕落之後升起)



1927年4月4日,蔣介石第一次成為《時代》封麵人物。

這裏,Sun既是指孫中山,又可能是指太陽。因此,根據後麵報道的行文,這句也可譯為“在日落之後升起”。

關於這個封麵人物的介紹,小標題隻用了一個詞——征服者。

“征服者”蔣介石進入上海的細節,被《時代》生動地描述出來:

上周一下午,大約兩點鍾,一個長長的車隊由南開進上海。車上坐著100名全副武裝的強悍士兵——現代型的保鏢陣勢。一個人穿一件完全未加裝飾的外套坐在第3輛汽車上,他雖瘦長,卻是果斷指揮南方軍隊的人。他便是征服了半個中國的偉大征服者、國民黨軍閥蔣介石。汽車專隊耀武揚威地強行進入設有路障的法租界,法國人慎重考慮蔣介石將軍要繼續進入公共租界的要求。一會兒,車隊從法租界返回,這位征服者告訴人們是他的司機走錯了路。很快,蔣介石和隨從以及正規衛隊,在一座大樓前停下,掛起一麵旗幟,紅、白、藍三色的國民政府旗幟隨即飄揚。在紅底旗幟的上方,是一片藍色田野,田野上升起一 顆白色太陽。(《時代》,1927年4月4日)

是否真的走錯了路,已無法確定。但我推測,曾在上海生活多年的蔣介石,應該熟悉這裏的大街小巷,所謂“誤進”租界,不過是在向世人炫耀:我已是這座城市的新主人。

其實,早在攻下上海之前,蔣介石就已做出了一副與“洋鬼子”保持友好的姿態,蔣介石在長沙發表聲明,“他答應保護在華所有不妨礙革命力量軍事行動也不協助軍閥的外國人的生命和財產。”兩天之後,長沙湘雅醫學院及醫院得到命令,要求派幾名醫生為蔣介石治傷。一位美國傳教士外科醫生為他拔掉一顆碰傷的牙齒,他對蔣的明顯友好態度深有好感。湘雅醫學院的教職員曾經擔心他們的醫院會被沒收,但是蔣介石的指揮部反而在街對麵設立了一所設備良好的軍用醫院,兩所醫院合作了一段時期。蔣介石許諾他控製的部隊不攻擊外國人。

在“洋鬼子”眼裏,這無疑是一個他們願意接受的“國民黨軍閥”。

1924年吳佩孚成為封麵人物時,隻有寥寥數語的介紹,此次卻大大不同,《時代》用了大量篇幅講述蔣介石的故事。從他的出生、家世,到他的經曆,將近2000字的人物速寫,不再是純粹的新聞報道,蔣介石的故事被潑灑上濃鬱的傳奇色彩。

溥儀的皇帝夢

戰火硝煙中,蔣介石馬不停蹄加緊對共產黨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

這時,1934年3月初,有一個人卻在中國北方的長春,陶醉在美夢終於實現的興奮之中。他就是被廢黜的末代皇帝溥儀,3月5日,他出現在《時代》封麵上:



1934年3月5日,末代皇帝溥儀出現在《時代》封麵上。

在“滿洲”的寒冷中,本周將進行一件大事。大批警察搜遍了長春的大街小巷,收繳了3000支步槍,15萬發子彈,卡車滿載糧食而來分發給3萬個貧困家庭。同時,還製訂出一項政策,向無家可歸者提供住房。5000名士兵被派來守衛尚未竣工的皇宮。一批被挑選出來的記者,在一處敞開的院子裏看到,宮廷要員們身著蟒袍,頭戴皮帽,帽子上嵌有珠寶紐扣,朝著一個烏黑發亮、刷著中國漆的珠寶皇冠模型練習伏地長拜。高度近視、戴有眼鏡的亨利·溥儀將成為一個新的國家——“大滿洲帝國”的“滿洲皇帝”,上周這裏叫“滿洲國”,兩年前則被稱作“滿洲”。(《時代》,1934年3月5日)

盡管清王朝在1911年辛亥革命中被推翻,作為末代皇帝的溥儀,如同世界其他被廢黜的皇室、王室一樣,其行蹤與命運依然受到中外媒體的關注。

“鯨須汪”

1935年3月18日,汪精衛出現在《時代》封麵上。

這一年,汪精衛任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兼外交部長。他年屆52歲,已是暮年。封麵選用了汪精衛近期的一幅肖像素描,臉上雖透出幹練,神情卻略顯疲憊。過去曾經以風度翩翩著稱的汪精衛,傳奇的風采不複存在。

從1933年到1935年的3年間,有3個中國人物在《時代》封麵上出現:1933年蔣介石、1934年溥儀、1935年汪精衛。



1935年3月18日,汪精衛出現在《時代》封麵上。

截至1935年,蔣介石、汪精衛二人與溥儀並沒有直接的個人交往,但汪精衛與溥儀卻有一種特殊聯係。1910年,參加孫中山同盟會的汪精衛,來到北京,圖謀刺殺溥儀的父親、清王朝攝政王載灃,以表現革命者勇氣,喚醒民眾。當年,27歲的汪精衛,英姿勃發,暗殺雖未成功而身陷大獄,他卻因此天下聞名。“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汪精衛獄中這一曲引吭高歌,浩然正氣令多少人為之欽佩,為之仰望。這一年是宣統二年,皇帝溥儀剛剛4歲,不知是否有人在他麵前提到過“汪精衛”或“汪兆銘”這個名字。誰能想到,汪精衛後來卻與溥儀站到了一起。

1940年,在日本的扶植下,汪精衛在南京宣布成立另一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自己就任政府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行政院院長,擁有自己的行政係統、軍隊、外交等,一方麵與移都重慶的國民政府及老對手蔣介石分庭抗禮,另一方麵與東北的“大滿洲帝國”遙相呼應。之後,汪精衛甚至還親自到長春訪問,在日本軍隊的刀光劍影中與溥儀握手言歡。

不過,1935年《時代》選擇汪精衛作為封麵人物時,是基於中國現狀的考慮。這一年,政治地位僅次於蔣介石的汪精衛,站在曆史漩渦之中。自1931年爆發“九·一八事變”以來,是汪精衛而非蔣介石在前台出麵負責處理中日外交關係——是戰?是和?如何戰?如何和?在錯綜複雜的國內矛盾和國際衝突中,這無疑是中國最為棘手的現實問題。

紅星在西方閃耀

1937年新年,《時代》照例一年一度評選年度封麵人物,這一次,他們評選的1936年年度人物是辛普森夫人(Wallis War field Simpson)——英國王室變故中的女主角。

辛普森夫人這位曾兩度離婚的美國女子,在有的人眼裏既不漂亮,又愛虛榮,而且放蕩。但她卻令英王愛德華八世(Edward Ⅷ)“不愛江山愛美人”,做出了驚世駭俗的決定——放棄王位,離開英國,與辛普森夫人結婚,從此成了眾所周知的溫莎公爵。20世紀的英國王室,雖早沒有了過去的顯赫,但仍總是有吸引世界目光的爆炸性新聞發生,前有溫莎公爵和辛普森夫人,後有戴安娜王妃。因此,選擇辛普森夫人為《時代》1936年的年度封麵人物,倒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從對未來曆史產生重要影響的角度來回顧當年,我們便會發現,在1937年年初亮相的人物中,真正具有世界意義和曆史轟動效應的,顯然不是《時代》封麵上的這位身著黑色禮服、悠閑地坐在天幕之下的辛普森夫人,而是另有其人。這個人就是1937年1月在《生活》雜誌出現的毛澤東。神秘的中共領袖、未來中國曆史舞台上的一個主角,第一次在美國(也可能是在全世紀)露出了廬山真麵目。



1937年1月在《生活》雜誌上出現的毛澤東。

《生活》雜誌由《時代》的創辦人盧斯於1936年11月19日在紐約創辦。在創刊兩個月後,於1937年1月25日出版的這期雜誌,從第9頁起用數頁篇幅發表了一組照片,標題是《中國漂泊的共產黨人的首次亮相》。這些照片的作者,是美國記者斯諾,幾個月前他剛完成在陝北“匪區”的探險,從紅色首都保安(今誌丹縣)回到北平。

毛澤東的大幅照片在第9頁上發表。在斯諾為毛澤東拍攝的所有照片中,這張頭戴八角帽、神情沉著、麵容清瘦的肖像無疑最為著名。毛澤東喜蓄長發,從來不愛戴帽子,斯諾為拍照而特意將自己頭上的八角帽戴在了毛澤東頭上。拍照時,一位來自美國的醫生也在現場,他就是後來長期生活在中國的馬海德。1960年,斯諾重訪中國時,馬海德又回憶起當年情形,“在周圍的人裏,隻有你給毛澤東戴過一頂帽子。那時,他的頭發很長,而他又不肯戴帽子。……隻有你的那頂帽子還像個軍帽。這就是毛澤東的一幅最好的照片由來。多少年來,它出現在書籍、報刊中,現在它被收藏在革命博物館。”馬海德說得不錯。斯諾拍攝的這張毛澤東肖像,真的成了經典照片。在“文革”中,它在中國廣為印刷發行,到處張貼,家喻戶曉。不過,當它第一次與西方讀者見麵時,《生活》隻有這樣一個簡略說明:“毛是他的名字,他的頭值25萬美元。”

蘑菇雲在日本上空升騰



1945年8月20日報道日本投降的《時代》封麵。

1945年8月20日出版的《時代》,居然沒有像通常一樣安排一個封麵人物,而是一幅圖像:通體白底,中央一個太陽,紅得如血,上麵畫上了一個濃黑的大叉子。強烈的視覺效果,明確地告訴讀者一個不爭的事實——以太陽旗為國旗的日本終於戰敗投降了!

毛澤東第一次成為《時代》封麵人物



1949年3月,毛澤東第一次成為《時代》封麵人物。

盧斯1945年10月重訪中國,他要親眼看看勝利後的中國——這也將是他的最後一次中國大陸行。他抵達重慶時,中共領袖毛澤東正在重慶與蔣介石舉行談判,此次重返中國,該是盧斯與《時代》中國封麵人物最為集中的一次會麵。最值得關注的應是他與毛澤東和周恩來的見麵,幾年後,隨著中共取得勝利於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3月,毛澤東第一次成為《時代》封麵人物。(李輝 東方出版社2007年5月版 原題:美國《時代》周刊封麵上的中國故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