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導致朝鮮半島分裂的真正根源zt

(2008-03-29 23:07:00) 下一個
導致朝鮮半島分裂的真正根源

前段時間,在韓國權威的“朝鮮日報”刊登了篇文章,韓國東國大學有位叫薑禎求的教授,因為在京幾道(相當於國內的省級)民主言論市民運動主辦的言論教室上,因為堅持“中國在美國仁川登陸後一再發表聲明說,若美軍北上,就介入戰爭。站在中國立場,因為‘假想敵’已經攻進了平壤家門口,所以才為‘保家’介入戰爭。”和“朝鮮戰爭是北韓領導層謀劃的統一戰爭”, 5月26日被首爾中央地方法院以違反《國家保安法》的罪名,判處有期徒刑2年緩刑3年,東國大學同時解除了他的教授職位。

說實話,我真挺佩服這位薑教授的膽量,在韓國這個言論控製森嚴、極端民族主義泛濫的國家,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敢於堅持真話,是個令人尊敬的人。可惜在韓國像薑禎求這樣的人,有!隻是太少了,太少了……

其實朝鮮半島分裂的根本原因不是由於後來中國的加入,恰恰相反,是被當作韓國救世主的美國一手製造的,在美國多年的反共奴化宣傳教育下,韓國人片麵的把中國看作他們民族問題由來的根源,這是不符合曆史事實的,也是對韓國自身曆史的不尊重。

下麵我們將那場發生在56年前的戰爭,重新放回到那個年代的曆史和國際大格局中,通過對曆史事實的分析,來解讀朝鮮半島分裂的真正原因------

我個人認為朝鮮半島分裂以及導致中國被迫出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方麵:

原因1:二戰後期美蘇雅爾塔秘密協議決定了朝鮮半島未來的坎坷命運。在日本投降之際,美國為了自身的戰略利益,提出了以北緯38度線為分界線,南北分治。一手造成了分裂的局麵。

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已接近尾聲,美英蘇三國首腦在蘇聯克裏米亞半島的雅爾塔舉行會議,美蘇兩國在雅爾塔簽訂秘密協定,約定結束歐洲戰爭後共同對日作戰,雙發的交換條件是:美國單獨占領日本,蘇聯則恢複19世紀初,日俄戰爭中俄國在遠東所喪失的一切權益 。對夾在遠東和日本之間的朝鮮,雅爾塔文件是這樣紀錄的“羅斯福總統說在他的心目中,朝鮮要由美、蘇、中各派出一名代表進行國際托管,他認為托管期也需要20年到30年”。斯大林元帥表示托管期越短越好,同時他詢問是否有外國軍隊要進駐朝鮮,羅斯福回答沒有,對此斯大林表示同意。於是,在20世紀淪為日本殖民地的有著5200萬人口的朝鮮,就這樣又被另外兩個大國決定了他未來的命運。

雅爾塔會議3個月後,蘇軍攻克德國首都柏林,在蘇軍勝利閱兵式尚未舉行時斯大林就命令從歐洲抽調25個師趕赴遠東,當蘇軍在中蘇邊界已集結了200萬兵力的時候,美國已攻占了距離日本本土1000公裏的衝繩島,這樣,蘇聯出兵遠東攻擊日本關東軍,美國兩棲登陸進占日本本土的聯合作戰態勢已經形成。從解密的美蘇兩國的軍事資料來看,在美蘇聯合對日作戰之前,蘇軍參謀總部和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不約而同的把注意力從遠東轉移到朝鮮。在他們各自擬定的作戰計劃中都不約而同的突破了達成的國際托管協議。

1945年8月,在對日本聯合作戰的前一周,美、英、蘇三國再次聚會德國柏林近郊的波斯坦,波斯坦宣言最後通牒日本,無條件投降。這時,蘇軍總參謀長通知美國,蘇聯對日宣戰後將進攻朝鮮,其實,那時美國已授權太平洋戰區司令麥克阿瑟把朝鮮漢城和日本東京等同對待,首先加以占領。

8月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從波斯坦返航的巡洋艦上,下了一道命令,當夜,三架B29重型轟炸機從太平洋上一個叫圖尼安的秘密軍事基地起飛,航向日本。8月6日上午9點,美國第一顆原子彈降落在日本廣島,三日後,8月9日,第二顆原子彈又降落在日本長崎。這時的美國,想借一兩顆原子彈的威力,震懾日本無條件投降,美國投下這顆原子彈的時間比波斯坦會議擬訂的蘇軍對日本發起攻擊的時間提前了整整半個月,美國甚至希望拒絕蘇聯對日參戰,以至拒絕蘇聯與他均沾遠東的利益,在波斯坦會議上,雙方的軍事代表在地圖上劃出的兩軍的分界線,是一條橫穿中國滿洲的紅線,規定紅線以北,是蘇軍接受日本投降的地區,這一地域不包括朝鮮,朝鮮被空了出來。然而日本並沒有投降。

8月9日的零時,蘇聯200萬大軍從三個方向上,越過中蘇、中蒙邊界向日本關東軍發起了總攻,僅一天後,8月10日,日本即將崩潰的跡象已經顯現,在美國本土華盛頓陸軍部作戰處的參謀人員奉命立即起草接受日本投降程序的總命令,當時,美國非常清楚,蘇聯軍隊可以在美國軍隊未到之前完全占領朝鮮全境,因為離朝鮮最近的美國軍隊也在距離朝鮮1000公裏的衝繩島,美國當務之急是,擬訂一個蘇聯人所能夠接受的軍事分界線,以阻止蘇聯獨吞朝鮮半島,於是,注意到北緯38度線差不多正好從朝鮮東部穿過,一半對一半,於是把北緯38度線作為受降分界線寫進了第一號總命令中,8月11日淩晨,蘇聯海軍已在朝鮮東部的原山港登陸了。在美國還在討論軍事分界線的時候,8月12日,蘇聯對日開戰的第三天,蘇軍已從西伯利亞的賓海省,向朝鮮傾巢出動,其前鋒已達漢城以南的開城,春川一線。

8月15日,日本天皇發布了錄音廣播投降詔書,美國總統簽署了接受日本投降的總命令,同時華盛頓等待著莫斯科對美國命令的反應。讓白宮慶幸的是,克雷姆林宮第二天即發來回電,沒有對三八線方案提出任何異議,這樣,美軍第一支先遣隊才得以在20天後,於9月4日在朝鮮半島登陸,與他們意料的相反,蘇聯人沒有占領南朝鮮的首都漢城,嚴格遵守了三八線方案。而美國軍隊要想在蘇聯之前到達那裏,已經是完全不可能的。美蘇兩軍,在朝鮮半島的三八線上,勝利會師,從此,確定了這條從不同角度越過高高的山脈,截斷了12條河流,穿過了284條土路,23條公路和6條鐵路的人為臆造的分界線。朝鮮被攔腰切斷!

1945年9月開始,美國陸軍在朝鮮南半部接受日本軍隊投降,隨後,美國把流亡在中國重慶的朝鮮臨時政府運送會國,但每個回朝鮮的人都要簽署一項擁戴美國占領軍的聲明。而早一步進入朝鮮的蘇聯軍隊,這時已經封閉了整個三八線以北的地區,隨蘇軍入朝的是數以萬計戰爭期間在蘇聯學習的朝鮮勞動黨流亡者。

三個月以後,美國仍然堅持他的國際托管原則,12月下旬,美國促成英國蘇聯三國外長在莫斯科製訂了一個包括中國在內的四國關於朝鮮為期三年的托管協議,消息傳到了朝鮮南方發生了騷亂,美國占領軍進行了殘酷的鎮壓,朝鮮人開始把美國看成第二個日本。美國占領軍成了南朝鮮人民反抗外國侵略者的目標,為此南朝鮮政府頒布了軍事管製法,但這樣更加引發了頻繁的暴亂。

1947年美國開始改頭換麵,他以一個新的麵貌出現,這就是一年前,在美國華盛頓成立的聯合國組織。10月份,美國在聯合國提出預案,建議於次年3月31日以前,在朝鮮南北同時進行選舉,由聯合國監督,進行民主的選舉,這個議案被通過。

1948年5月,聯合國坐鎮朝鮮,開始進行選舉。北朝鮮宣布,即不參加也不承認選舉結果。8月15日,南朝鮮單方麵選舉了立成晚為國號大韓民國的總統,聯合國隨即接納他為聯合國成員國。

9月9日,北方自己選舉了金日成為國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主席,蘇聯及東歐各社會主義國際立即予以承認。一個有著近兩千年文明的民族,一個有著一千二百年統一曆史的國家,就這樣,在一個月之中,分裂成兩個互相敵視的仇國。




原因2: 朝鮮內戰打響之後,美國不但介入了朝鮮戰爭,同時也介入了中國內政—台灣,導致中國的統一願望落空,迫使中國政府在國家統一無望的時候,考慮介入朝鮮戰爭。

1948年12月31日,蘇軍全部撤出了北朝鮮,半年之後,1949年6月30日,美軍全部撤出了南朝鮮,這時,朝鮮半島一下子被抽成了真空,兩個大國留下了兩個敵對的政府,而兩個仇視的政府後麵,又分別屹立著兩個敵對的大國,朝鮮半島的戰爭正是來源於此。
但是,在追溯朝鮮戰爭的真正曆史成因時,應該了解當時斯大林為了緩解蘇聯在西歐的緊迫壓力,與北朝鮮主席金日成有過兩次秘密會見。斯大林之後的領導人赫魯曉夫在他的回憶錄中是這樣陳述的:大約在1949年底,我從烏克蘭調到莫斯科的時候,金日成率領代表團前來與斯大林會談,北朝鮮人要用武力解決南朝鮮問題。斯大林勸金日成好好考慮一下,然後帶著具體打算再來,金日成回去了。當他把一切詳細擬訂好了之後,又回到了莫斯科,他對斯大林說,他一定會勝利的。在斯大林的別墅裏舉行了一次興致極高的宴會,預祝金日成勝利。於是朝鮮戰爭爆發,時間是6月25日。
1950年6月25日淩晨4點,戰爭打響了,上午9點,平壤向全世界播發了一條電訊,南朝鮮偽政府的所謂國防軍,於6月25日拂曉,在三八線全線地區,向三八線以北開始了出其不意的進攻。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內務省已命令共和國警衛隊擊退入侵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敵人。現在共和國警衛隊正開展著激烈的防禦戰爭抵抗敵人。
朝鮮戰爭一爆發,美國不但卷入了朝鮮戰爭,同時也插手了中國的內政--台灣問題。由於美國命令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協防台灣,致使中國無限期的推遲了解放台灣的計劃。在半年前,中國軍隊已經開始了掃清台灣前沿的金門戰役。雖然在戰場上嚴重受挫,有9000人陣亡,但更大規模的行動正在籌措之中,但由於美國的介入,使盤踞在孤島上的蔣介石,得以苟延殘喘。也正因為這樣,在朝鮮戰爭爆發的第三天,迫使新中國考慮也介入朝鮮問題。
6月27日晚上10點55分,聯合國安理會又緊急通過一項美國提案,那項以7票讚成,南斯拉夫一票反對,埃及、印度棄權的決議,公然建議所有聯合國成員國,向大韓民國提供為擊退武裝進攻所必須的援助,並決定組成了聯合國軍支援南朝鮮。蘇聯缺席這次重要的會議,沒有使用否決權。這項決議在聯合國舉手通過的24小時後,即戰爭打響的第三天,北朝鮮軍隊攻克了南朝鮮的首都--漢城。
7月7日,美國的盟國英國和法國向聯合國安理會遞交了一項提案,聯合國大會當天就以7票對0票批準了通過,埃及、印度、南斯拉夫棄權,這項決議非常明確,要求美國杜魯門總統作為安理會執行代表,具體實施聯合國在朝鮮的行動,即:凡投讚成票的成員國的部隊,要在美國統一指揮下作戰,由美國選出一位指揮管,並在美國授權這支軍隊使用聯合國的旗幟,蘇聯仍然缺席這次至關重要的會議,依然沒有使用否決權。在朝鮮戰爭出現了複雜國際背景的情況下,金日成從平壤趕到了前線親自指揮戰鬥。
7月24日,麥克阿瑟授權在日本東京成立聯合國軍總部,美軍遠東司令部的所有軍職人員,同時被指定在聯合國軍司令部擔任相應職務,美國國務院明確要求,有關朝鮮前線的軍事報告,每周一次送聯合國安理會,想以此向全世界證明,美國在朝鮮是為聯合國而戰並非為了美國。聯合國軍方麵,共有17個國家參與,除了原有的美國和南朝鮮軍隊,同意用武力反擊並出兵的國家有: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荷蘭、希臘、比利時、南非、盧森堡、泰國、菲律賓、土爾其以及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他們將分別提供陸軍、海軍、空軍和戰勤保障部隊。其中地麵作戰部隊主要是英國和土爾其的兩個步兵旅,即兩萬五千人。
原因3:美國在朝鮮戰場上轟炸中國邊境,並表態允許台灣參戰,使得內戰尚未結束,處於內戰隔海對峙中的中國,為了自身的國家利益,開始軍事準備介入朝鮮半島。

當聯合國軍成立時,台灣的蔣介石也通過在華盛頓的大使向聯合國通報,準備提供三萬三千名士兵的地麵作戰部隊,但是美國擔心,一旦國民黨中國卷入朝鮮戰爭,共產黨中國也就可能馬上卷入戰爭,所以杜魯門婉辭予以謝絕。
但節外生枝的是,麥克阿瑟在7月30日,即他在視察南朝鮮的第二天,率領16名高級軍事官員專程訪問了台灣。兩天之後,他回到東京時公開對記者說:他和蔣介石探討了國民黨入朝參戰的事宜。杜魯門得知此事後大為光火,立即委派參謀長聯係會議的科林斯上將飛抵東京警告麥克阿瑟,涉及中國台灣的一切有關事宜一律提交國務院。接不接受外國政府軍隊援助的最高決策,最好又華盛頓政府來決定。
此時,朝鮮戰場上美國空軍在轟炸了朝鮮北方城市的同時,也轟炸了中國邊境。在解放台灣無望的情況下,新中國的軍事力量開始從東南沿海北移中朝邊境。這時候的毛澤東似乎已經對朝鮮戰局的發展有了自己的判斷。他下了一道命令,命令各軍區限期六個月內完成全國範圍的繳匪任務,整裝待命。
1950年8月15日,是北朝鮮解放5周年紀念日,這時候北朝鮮已經解放了南朝鮮90%以上的地區和92%以上的人口,金日成向全軍發出命令,要求在8月份解放朝鮮全部國土,向勝利進軍。
9月1日,聯合國否決了蘇聯停止一切敵對行動的提案。5天以後,北朝鮮軍隊已經打到北緯35度線,此時的南朝鮮殘部和而美國入朝參戰的部隊四個整編師近10萬人,龜縮於釜山一隅,擁擠在一個僅五千平方英裏的地區。構建了“釜山環形防線”,北朝鮮軍隊的兵力,幾乎全部集中使用在釜山攻堅戰中,補給線貫穿整個南朝鮮,後方幾近空虛,這時兩軍戰線成膠著狀態僵持在原地。
一直密切關注著戰況的中國軍隊總參謀部在詳盡研究了麥克阿瑟的作戰特點後,向中央軍委遞交了一份絕密報告,明確判斷,美軍在堅守釜山環型防線的同時,可能實施第八集團軍最擅長的兩棲登陸作戰,以攔腰切斷北朝鮮軍隊,關於登陸的地點,報告中擬出了四個地區,即:仁川、海州、震南浦、興南。而美軍當時正製訂的作戰方案,最後從預定的三個登陸地點:仁川、海州、震南浦中,確定了仁川。毛澤東審閱了這一情報後隨即指示,立刻通報金日成。但從戰爭當日的進程看,金日成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以至最終失去了唾手可得的勝利。
美國終於能在朝鮮戰爭的90天後一舉挽回頹勢,這就是現代戰爭史上的著名的:仁川登陸。9月15日淩晨,聯合國軍的500架艦載飛機分別從六艘航空母艦上起飛,在夜空中飛近朝鮮半島。同一時刻由聯合國軍的7艘巡洋艦、32艘驅逐艦、86艘戰鬥艦艇組成的一支特混艦隊從公海突然抵近朝鮮西海岸,清晨5時整,美軍四艘巡洋艦和驅逐艦將兩千八百餘發重型炮彈,排山倒海般射向目標仁川港。一小時後,美軍的火箭發射船又發射了一千發火箭,同時美國飛機又低空向目標掃射。在炮火的掩護下,大約一千八百名海軍路戰隊員開始向灘頭衝擊。麥克阿瑟坐鎮在旗艦麥金利山號上,親自督陣。232艘各型艦隻,魚貫進入仁川灣。6時30分,由美國海軍陸戰一師和第七步兵師新編組的第10軍約7萬人開始強行登陸,12小時後,美軍攻克仁川。
5天以後,即9月20日,美軍已經逼近漢城。麥克阿瑟同時命令堅守釜山的第八集團軍發動反攻,與在仁川登陸的第10軍南北呼應,形成夾擊之勢。在這最危機的時刻,北朝鮮軍隊竭盡全力一次又一次對釜山發動進攻,慘烈的戰鬥又持續了三天,有幾次,釜山防線險些被突破,美軍差點就被趕下大海。但這時,北朝鮮軍隊經過漢城的補給線已完全被切斷。到了23日,北朝鮮軍隊終於不能支撐,開始後撤。在以後的7天時間裏,乘勝追擊的美第八集團軍與美第10軍把北朝鮮全部主力,合圍在朝鮮南部山區。北朝鮮軍隊由全麵後撤變成全麵潰散。建製全部被打亂,重武器全部丟失,這時,距離北朝鮮軍隊越過三八線已整整三個月。距離麥克阿瑟仁川登陸僅僅10天。
9月27日,美軍攻克南朝鮮首都漢城。三天後,整個南方已被美軍收複。9月28日,也就是距離6月28日南朝鮮政府丟掉漢城整整三個月後,李成莞被接回了漢城。


原因4 :中國曾正式通知美國,“如果美軍越過三八線,中國將出兵參戰”。但是美國把中國的表態當作口頭上的恫嚇,不顧中國的警告,悍然越過38線。中國不能忍受一個對社會主義中國懷有非常敵意的美國,將其軍隊推進布置到中國的邊境線。於是中國為了保衛國家安全,正式出兵朝鮮。

1950年10月1日,李成宛政府返回漢城的第三天,南朝鮮軍隊在幾乎未遭受抵抗的情況下就跨進了北朝鮮。而美軍在三八線上停了下來。當天上午,麥克阿瑟在東京廣播電台向金日成發出投降敦促書,他說,我最後一次,要求你及你指揮的軍隊,立即放下武器。這一天正好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個國慶節。在當晚的國宴上,在剛剛獲悉朝鮮戰況的毛澤東談到了中國出兵的問題上。
兩天以後即10月3日淩晨1點,由於中國與英美沒有外交關係,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緊急召見了印度駐華大使罕尼加,請他代為轉告,如果美國越過三八線,中國將出兵參戰,印度總理尼赫魯當時將這一信息轉告了英國。
10月7日,美國操縱的聯合國為了不使蘇聯使用否決權,沒有召開安理會,而是召開聯合國大會。當天,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美國提案,這個提案雖然沒明確說出來要征服並占領北朝鮮,但是在玩弄的政治辭藻中,已經清楚的表明了這個意思。提案原文如下:
1,應采取適當的措施,以保證實現全朝鮮穩定的條件。
2,應在聯合國指導下,采用所有合法行動,以使朝鮮建立統一的民主政府。
在這個決議通過的第二天,美軍越過了三八線。
10月1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太平洋上的威克島會見了麥克阿瑟,兩人會麵是為了討論中國和蘇聯出兵的可能性。麥克阿瑟對杜魯門說,中國如果想出兵,就應該在美軍仁川登陸之前,現在時機已經過去了,它通過印度的傳話,完全是一種虛聲恫嚇。這位聯合國軍總司令向總統保證,再有一個月就能結束戰鬥,中蘇想幹預也已經來不及了。在他們談話時,由於今日成的正規軍基本上已經全被打散了,已經越過三八線的美軍進展出人意外的順利,
10月18日,中國中央軍委主席簽署命令,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命令十三兵團所轄4個野戰軍、三個炮兵師立即準備完畢,待命出動。誌願軍以東北行政區為總後方基地。由中央政府副主席、東北政府主席高崗負責指揮調動。中央原擬訂林彪統領誌願軍出國作戰,但他推脫有病,拒絕出征。10月11日淩晨,彭德懷飛抵丹東。他剛一到機場,隔江相望,就看到鴨綠江對麵朝鮮邊城信義州已經被炸成了一片廢墟。
1950年10月19日北朝鮮首都平壤淪陷。美軍在幾乎沒有任何有效抵抗的情況下全線逼向鴨綠江。在美軍攻陷平壤的同一天,中國人民誌願軍26萬人,從中朝邊界上的3個地段同時跨過了鴨綠江。
在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遭受到出其不意的沉痛打擊後,11月10日,法國在聯合國拋出一個提案,以求穩住中國,美英等6個國家馬上舉手通過,決議的內容是“呼籲中國軍隊撤出朝鮮。並同時向中國保證,聯合國的政策是保證中國的邊界不受侵犯,並充分保證中國人在邊界線的合法利益”。這個合法利益指的就是鴨綠江南岸的朝鮮水豐發電廠,他的電力一部分輸往中國邊界的地區使用。對於這個決議蘇聯代表使用了否決權,這是自朝鮮戰爭以來蘇聯第一次也是僅有的一次使用否決權。後來的曆史證明,由於這項否決,迫使剛建國一年的新中國和美國在朝鮮半島上整整打了2年零10個月。
1953年初,由於國內國際反戰壓力,以及經濟上的沉重負擔,加之歐洲方麵華約、北約兩大軍事集團對峙所帶來的軍事壓力,美國開始考慮關於全麵停火和平談判的提議。就在中美將要達成停戰協定時,南朝鮮的李成宛卻不依不饒的對美國提出抗議,並不自量力的聲稱離開了美國,南朝鮮要自己打,並在全國發動反停戰遊行以逼迫美國,這令美國大為惱火。據解密的文件記錄,美國第八集團軍曾奉命製定過一個秘密計劃,一旦李成宛再幹擾美國的停戰談判,美國將立刻拘捕他,並馬上在南朝鮮實行全麵軍事管製。
1953年7月27日,中、朝、美、韓四國代表在在板門店簽訂朝鮮停戰協定。朝鮮半島正式停戰。整5年後,中國全麵撤出在朝鮮的駐軍。

綜上所述,導致朝鮮半島分裂的真正原因,正是美國為了自身的戰略利益的需要,從開始的出賣朝鮮利益製造分裂,到後來操縱聯合國出兵朝鮮,加上對中國內政的屢次幹涉,一步步迫使中國介入朝鮮戰爭。朝鮮半島分裂的根本原因不是中國,而是美國。
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美蘇及其所領導的東西方陣營,在冷戰初期,由於意識形態和戰略利益上的矛盾導致的。當然,蘇聯的暗中操縱,使本可以避免和控製的矛盾激化,導致戰爭的規模和形式被逐步升級。
朝鮮戰爭最大的獲利者是背後鼓動,並暗中慫恿、支持朝方的蘇聯。幾乎未付出任何代價,成功地在各方麵拖住美國及其領導的北約,當然還有中國。其國內的戰後經濟發展順利展開,同時從容不迫地完成了華約在歐洲方麵的戰略部署。
朝、韓、中、美參戰的各國從整體利益上講,全都是輸家。各國的國內經濟全麵轉入戰時運行的軌道,經濟發展腳步被迫放慢,國內國際戰略步伐被打亂。尤其是中國,有36萬人傷亡,其中15萬人長眠於朝鮮半島的青山碧水之間,國家統一的目標被無限期推遲,戰後最迫切的經濟重建被嚴重滯後,同時對蘇聯背負了沉重的債務(本來蘇方承諾是無償的,但是中蘇交惡時,蘇聯逼迫中國償還朝鮮戰爭時的武器債務),最主要的是在國際關係上樹立了美國這個長期的敵人了,從而導致各方麵長久以來的被動。及至後來的抗法援越、抗美援越、中印邊境衝突對峙,其最終根源皆來源於此。中國從此在國際關係上走上了一條狹窄曲折但是獨立自主的道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