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謝國忠:在中國人們賺錢的樂趣首先來自於數錢,而不是花錢?!!

(2008-01-11 23:26:42) 下一個
謝國忠:中國注定會成為最富裕的國家


  中國內地的A股泡沫已經出現了一個微小裂縫:上證指數從本輪最高點下挫了20%並且可能還將繼續下跌10%。盡管如此,市場仍然處於價值被高估的水平。此番下挫之後,泡沫可能還將繼續回升,因為泡沫形成的基本要素——高經濟增長率、資產的短缺、高企且不斷增長的流動性——現在仍然存在。

  明年的奧運會之後,可能將會有另一次更大的甚至能導致房地產價格下跌的調整。一個巨大的泡沫破裂(比如股票價格下跌70%,房地產價格下跌50%)隻可能發生在美元的強勢反彈之後,而這一切至少在兩年之後。

  中國內地有著泡沫賴以形成的最完美的環境:工業化和城市化帶來的生產力的迅速提高,導致了流動性的大幅增加和對資產的強烈渴求。同時,政府持有著土地、自然資源和絕大部分大企業。這兩種因素的結合,導致有太多的錢去追逐太少的資產。作為結果,牛市周期迅速形成。這樣的動力能輕易誤導投資者,從而形成泡沫。

  自上交所1990年重開,整整一代投資者和投機者經曆著過山車般的境況,財富每天都在產生和毀滅。中國股市已經發生過三次大跌,分別發生在1994、1998和2001年,最後一次股市大跌使得投資者信心全無,他們害怕將自己的資金投入股市,這導致了長達4年的熊市——盡管其間中國經濟迅猛發展、房地產價格持續攀升。1990年代開始進入工作的新一代,到了2005年已經積累了足夠的財富到股市冒險,他們巨大的數量引起了股市的飆升,成功的滋味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同齡人——這些人正是本輪牛市的核心。他們進入的時候,正是市場觸底的階段,所以他們現在仍然沒有什麽損失,還在賺錢。

  隻要這一代人仍然保持樂觀,市場將會反彈。但他們今後將不得不經曆上一代投資者的苦痛,而當他們信心喪失時,人們將迎來下一個漫長的熊市,直到更新的一代人湧入市場。

  難道中國內地的經濟將會在一個泡沫接一個泡沫中循環嗎?直到中國很難覓到增長空間,我想答案恐怕是肯定的。總有一天,中國經濟將會經曆和美國1929年大蕭條或日本1989年泡沫經濟破滅相似的過程,但這可能是15到20年之後的事情了。

  泡沫破裂對中國所產生的影響將遠小於美國。當股市和房地產價格上升時,中國的投機者將不會像美國人那樣衝進銀行去舉債,以實現自己長久以來的夢想——滑雪度假或者潛水旅行,他們隻會帶著一個幸福的笑容洗洗睡了。在西方,人們賺錢是為了花掉它,在中國,人們賺錢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他們的樂趣首先來自於數錢,而不是花錢。

  中國和西方的這些差別將加劇前者的泡沫基礎。如果一國的居民比另一國的更熱衷於財富,那麽結果是它們貿易的時候,財富就會不停的流入前者,這可能是現在正在發生的。中國注定會成為最富裕的國家。眼下,我估計中國的財富將在20年內超過美國。

  經濟學研究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假設基礎上的:一個理性人能理解自己行為的後果。理性人不會製造泡沫,他們都能預期泡沫破裂從而不會參與其中。但是無論如何,現代曆史已經帶著明顯的繁榮和蕭條交替的烙印。經濟學家無力解釋一些最重要的經濟曆史事件。準確量化一大群人為何同時陷入瘋狂已是不可能的任務。也許哪天,生物學家們將給我們一個答案。

  如何對待泡沫,經濟學家們有著深刻的分歧。20世紀傑出的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將繁榮和蕭條的周期循環美名為“創造性破壞”。現代經濟學家們都羞於這種為純粹的動物本能進行歌頌的行為。內心深處,他們可能也抱有相同的觀點,但是他們通常用非常複雜而難以理解的文字將之表達出來。我認為,如果一個泡沫是由於技術進步引起的,那麽它是可以容忍的,因為它產生的溢出效應將彌補泡沫破裂的財務損失,而這也正是熊彼特的“創造性破壞”的全部意義。但是,當泡沫是在追捧非生產性資產時,政策製定者就應該盡快地撲滅它。

  中國應該通過出售國有資產的方式,減輕形成泡沫的壓力。政府不應該在市場經濟中扮演雙重角色——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國有上市公司股份的2/3目前屬於政府,這些資產的出售將有利於緩解資產匱乏的情況,獲得的資金可以用於補充養老金的不足、或者支持農村教育和醫療保健。

  國有資產的轉讓能在幾年內減輕泡沫症狀,但是人們的動物本能必將在一個上升的經濟體中帶來一個個越來越大的泡沫,當這種動物本能在13億人的心中狂奔起來時,可要留神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