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伊斯坦布爾掠影(上)

(2010-12-04 09:23:11) 下一個
首先談一點與旅遊無關卻也有點關係的話題。這次隨國內團旅遊,對國內朋友的購買力的驚人增長速度大為吃驚。他們大把花錢,幾百幾千美元,就像我們花幾塊錢似的,簡直眼都不眨一下,隻要看中貨物(我看他們主要注重品牌,隻要是名牌就行)就立馬掏錢。行程結束,花錢花的依然意猶未盡,最後轉機時,在伊斯坦布爾的免稅商店,許多朋友又狂掃一通貨,直到把口袋裏的美金花光為止。由空手下機到大包小包往飛機裏提,獨特風景線真是給中國人長臉。個人購物是私人的事,與他人無關,但購物欲望過分就會影響他人旅遊。一些朋友對購物的興趣遠大於觀光遊覽,直叫領隊減少景點遊覽時間,甚至要求減少遊覽項目,以增加購物時間。購物時間長了,遊覽時間自然就減少了。歐盟可以退稅,所以在遊覽途中,他們見到有興趣的商店(如首飾、衣物、化妝品等),鑽進去便長時間不出來。尤其在西班牙葡萄牙,購物耽誤的時間很多,時間不夠了,導遊便減少景點觀光時間,甚至取消遊覽景點。最為奇怪的是遊越南柬埔寨,當地導遊再三說,免稅店的貨物全是“made in china”,部分團友依然是每見一個免稅店,便大叫停車,要進去購物。真是奇哉怪哉!國內富豪何其多也,何其富也!


伊斯坦布爾(Istanbul)地跨歐、亞兩洲,是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省的首府,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港口、最大的工商業中心和最主要的旅遊勝地,同時也是歐洲屈指可數的大都會城市。伊斯坦布爾全市麵積5,220平方公裏,人口大約1,200萬。
伊斯坦布爾市始建於公元前660年,當時稱拜占庭。公元324年,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從羅馬遷都於此,改名君士坦丁堡。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將其定為作為奧斯曼帝國首都,同時更名為伊斯坦布爾,但西方國家仍習稱君士坦丁堡。1923年土耳其遷都安卡拉,自此伊斯坦布爾成為該市的正式名稱。

我們在伊斯坦布爾停留時間很短,不到一天半,不少景點隻看外觀,沒有安排入內參觀。





伊斯坦布爾古賽馬場(Istanbul Old Racecourse),始建於公元203年,擴建於公元324年,曾經是古君士坦丁堡的中心。當年它長400米,寬120米,可容納30,000名觀眾,是用來舉行比賽、公眾集會、婚禮等公共活動的場所,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競技場,也是拜占庭帝國的政治、文化中心。經過多次政權更迭以及戰火洗禮,如今的賽馬場古跡不再,土耳其政府將此遺址改建成街心公園,命名為蘇丹艾哈麥德廣場(Sultan Ahmed Square)。
1 古賽馬場遺址,如今成了街心公園。
DSC03973

2 有的資料說這段斷垣殘壁是古賽馬場唯一殘存的遺跡,可是被導遊否認了。
DSC03968

3 圖特摩斯三世方尖碑(Obelisk of Thutmose III)。公元前1490年,埃及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建成此碑,並將其豎立在盧克索的卡納克神廟(Temple of Karnak)中。公元390年,拜占庭皇帝泰奧多西烏斯一世(Theodosius the Great)將其搬至此地。此碑由阿斯旺紅色花崗岩製成,原高32.5米,重約300噸。泰奧多西烏斯一世將其截為三段,隻運回不足20米的頂部,另外添加了一個底座。
DSC03972

4 圖特摩斯三世方尖碑的底座。底座四周的浮雕描述古賽馬場賽前舞蹈、賽馬和國王觀賽等活動。
DSC03985

5 蛇形青銅柱(Serpent Column),由一個直徑2米的黃金基座和一根高6.5米、全身盤繞三根大蛇、蛇頭上頂著金碗的青銅柱組成。希臘人於公元前479年建造此蛇形青銅柱,並放置在德爾菲城(Delphi)的阿波羅神廟中,以紀念希臘人擊敗波斯人的帕拉提(Plataea)戰役。公元326年,君士坦丁大帝將其從希臘移放到伊斯坦布爾古賽馬場。在移放過程中黃金基座丟失。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期,其蛇頭部分被毀(毀壞的蛇頭現存於伊斯坦布爾考古博物館)。
DSC03974

6 有圍欄的方尖碑(亦稱“君士坦丁石碑”,Walled Obelisk)的殘跡。它的高度為32米,具體建造日期不詳。公元十世紀曾被修複過。文獻說它的所有表麵均被描述拜占庭國王君士坦丁七世戰功的鍍金青銅板塊包裹。公元1204年,十字軍攻占君士坦丁堡,撬下並盜走全部了鍍金青銅板塊。因為不值錢,這個紀念碑的石頭核心幸而逃過大劫。奧斯曼帝國時期,軍隊戰士喜歡攀爬此碑以炫耀實力,使石碑進一步遭受破壞。
DSC03971





藍色清真寺(Blue Mosque)是伊斯坦布爾最著名的清真寺,它的正式名稱是“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The Sultan Ahmed Mosque)”,因其禱告大廳的牆壁用藍色瓷磚裝飾,故俗稱“藍色清真寺”,且以“藍色清真寺”聞名於世。它建於1616年,有6個尖塔,是世界上現存的唯一六塔清真寺,造型相當別致。
7 藍色清真寺的正門。
DSC03986

8 正門細部。
DSC03989

9 藍色清真寺正門院內。此處展示了它的神奇級聯穹頂。
DSC03990

10 藍色清真寺院內的中心噴泉,祈禱前,伊斯蘭教徒在此潔淨手、腳。
DSC04000

11 藍色清真寺大廳。教徒在此禱告。
DSC04011

12 藍色清真寺側院和其中一個尖塔。
DSC04014

13 在後門之外觀看藍色清真寺全景,包括六個尖塔。
DSC04018





聖索非亞大教堂(Hagia Sophia,在基督教裏“聖索菲亞”是上帝智慧的意思)是伊斯坦布爾市的主要旅遊景點之一,一直被公認為拜占庭建築的最完美的代表、拜占庭藝術的結晶。它建於公元325年,經幾處大火和地震被毀。現在的建築是公元537年重新建造的,長94米,寬72米,中心為一直徑33米的圓穹隆,座落在4根巨大的塔形方柱上,頂端距地麵60米。中心穹隆的東西兩側各連接一個較低的半圓形穹隆,使建築平麵呈長方形。教堂外部,飛扶壁、拱頂、半穹隆等結構波浪式一層層推向高處,在主穹隆達到高潮。整個建築體係有著宏偉的紀念碑效果。當年,奧斯曼國王穆罕默德率領20萬大軍包圍君士坦丁堡、在地中海的戰艦上望著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巨大拱頂時,對臣下說,一定要血戰君士坦丁堡,將聖索非亞大教堂變成世界伊斯蘭聖殿的中心。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失陷,穆罕默德下令將豪華的羅馬宮殿藝術珍品化為灰燼,將大教堂改為清真寺,並在周圍修建了四個高大的清真寺尖塔,這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大教堂的麵貌。
可惜因為時間不夠,這次行程沒有安排進內參觀,我們隻看了看它的外觀。
14 聖索非亞大教堂外觀。
DSC04015

15 聖索非亞大教堂庭院。
DSC04025





聖斯特凡教堂(St. Stephen Church),俗稱“保加利亞鐵教堂(Bulgarian Iron Church”,或者直呼為“鐵教堂(Iron Church)”。這是一個相當有趣的教堂。十八世紀奧斯曼帝國民族主義運動興起,保加利亞東正教被許可活動。1800年,一位名叫斯特凡的政治家在此地捐贈了一個木屋,成立了教堂。這個木質教堂後被火災焚毀,於是教徒們決定重建一個鐵製教堂。新教堂的主要骨架用不鏽鋼和金屬板製成。所有部件均用螺母-螺栓連接或鉚釘連接,或焊接。在建築方麵,新教堂采用新哥特式和新巴洛克相結合的風格。它於1898年落成並重新開放。
16 鐵教堂外觀。
DSC04074

17 鐵教堂內部。
DSC04075

18 隻有神父才能坐的椅子。不允許遊客觸摸。
DSC04078





聖喬治教堂(Church of St. George)。拜占庭帝國的國教是東正教。長期來,聖喬治教堂一直是希臘東正教高級紅衣主教(牧首,宗主教,the senior patriarchate)的駐蹕地,長期來此地的高級紅衣主教一直是公認的東正教基督徒的世界精神領袖。這座教堂的建造時間已經不可考了。曆史記載它曾多次被毀(主要是火災),又多次重建。聖喬治教堂收藏有一些文物,如據傳是公元五世紀的高級紅衣主教寶座,三名東正教聖女的陵墓,耶穌受刑時毆打耶穌的施刑棍,聖徒喬治和聖徒約翰的遺骨,等等。
19 聖喬治教堂外觀。
DSC04083

20 教堂內,神父正在做彌撒。教徒多來自保加利亞。
DSC04088

21 教堂內壁裝飾。
DSC04094

22 三位中世紀聖女的棺材,供人瞻仰。
DSC04093





托普卡珀宮(Topkapi Palace),亦稱托普卡珀老皇宮,1474年,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始建,曆時4年建成。因建在拜占庭卡珀城堡遺址,故名。從15世紀到19世紀,托普卡珀宮是奧斯曼帝國的權力中心,先後有25位蘇丹在這裏君臨天下,過著奢靡的生活。整座宮殿用雪白的大理石鋪成地麵,奢華宏偉。脫胎於遊牧民族的奧斯曼,連宮殿都建得有點“信馬由韁”,不像古羅馬人那樣講究整齊規劃。順著臨海地勢,每代君王都可隨心所欲在宮殿側麵或後麵添加建築物,留下自己的痕跡,令這組在山丘上俯瞰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金角灣的建築物有些奇形怪狀。現在,托普卡珀宮是土耳其最大的博物館,陳列著奧斯曼帝國無數國寶和伊斯蘭教珍貴文物。
23 托普卡珀宮外形。
DSC04244

24 帝國門(The Imperial Gate),亦稱“蘇丹門(Gate of the Sultan),土耳其語稱“巴布胡瑪耘(Bâb-ı Hümâyûn )門”。它是托普卡珀宮的正門,進入此門為托普卡珀宮第一庭院。
DSC04180

25 托普卡珀宮第一庭院景色。
DSC04183

26 托普卡珀宮第一庭院中的哈吉亞·艾琳教堂(Church of Hagia Eirene)。“哈吉亞·艾琳”,古希臘語是“神聖的和平”的意思。哈吉亞·艾琳教堂在拜占庭帝國時期是東正教教堂,在奧斯曼帝國時期是軍械庫,也被用來作戰利品倉庫,後轉換成一個武器博物館。現在它是一個音樂廳,主要用途為演出古典音樂。
DSC04181

27 問候門(The Gate of Salutation),土耳其語稱“巴布撒拉姆(Bâb-üs Selâm)門”,又稱“中央大門”。托普卡珀宮第二庭院的入口。
DSC04186

28 托普卡珀宮第二庭院中的司法塔(The Tower of Justice)。
DSC04190

29 費利西提門(The Gate of Felicity)。經過這道門便進入後宮(內宮,第三庭院),所以門禁森嚴。托普卡珀宮所有的太監都受了聾啞刑罰,耳不能聽,口不能言,自然也就杜絕了任何泄密的可能性。相對而言,中國太監能聽能言,待遇要好一些吧?
DSC04193

30 後宮古樹。
DSC04194

31 “神聖旗幟的石頭標記(Stone marker for the Holy Banner)”。據傳先知穆罕默德的旗幟插於此地。奧斯曼帝國的軍事統帥當年在此受命領兵出征。
DSC04196

32 “覲見廳(Audience Chamber)”。奧斯曼帝國蘇丹在此接見本國官員和外國使節以及接受國書。
DSC04209

33 覲見廳門口的噴泉口,嘩嘩的水流聲可以防止覲見廳外的其他人無意中聽到廳內的秘密談話。
DSC04200

34 後宮花園。正麵的大理石建築是安德魯圖書館(Enderûn Library),亦稱蘇丹艾哈邁德三世圖書館(Library of Sultan Ahmed III),側麵是覲見廳。
DSC04210

35 後宮花園。側麵是聖物館(珍寶展廳),正麵是原是珍寶儲藏室,現有部分亦用作展廳。
DSC04207

36 托普卡帕大亭(Topkapi Grand Kiosk),亦稱邁西迪耶亭(Mecidiye Kiosk)。它的響亮的名氣不僅是因為它的漂亮,而且還因為它極佳的位置:可以眺望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全景。
DSC04218

37 在托普卡帕大亭陽台眺望馬爾馬拉海(Marmara Sea)。
DSC04219

38 珍寶展室入口。展品十分豐富,十分名貴,十分奢華,非常好看。可惜不允許拍照。
DSC04227

39 後宮宮殿亦十分豪華。
DSC04233

40 嬪妃住處。
DSC04242





多瑪巴切新皇宮(Dolmabahce Palace),意思是“填海而造的花園”。此地原為拜占庭帝國的軍港,1611—1614年,奧斯曼帝國把這個港口填平造地,蓋了一座木結構花園行宮,後毀於一場大火。奧斯曼帝國第31任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Abd al-Mejid)因老皇宮托普卡普宮不敷使用也不夠現代化,同時又看中了這一地點臨海且近於市中心,下令在此建造新宮,1843年始建,1856年完成,被命名為“多瑪巴切新皇宮”。多瑪巴切宮在建設上全盤照搬西式設計,無論是建築的外觀還是內飾都極為歐化,而富麗奢華則超過歐洲任何一座皇宮。它占地七千公頃,有43處廳堂、70間浴室及285個房間。皇宮內極盡奢華,寶藏令人目不暇接,黃金,象牙,珠寶、玉器隨處可見,特別是室內到處懸掛著璀璨的水晶燈,最重的竟達4噸半,成為世界之最,給人留下奢靡已極的深刻印象。裝飾宮殿一共用了14噸黃金和40噸白銀,給奧斯曼帝國帶來了幾乎無法承受的財政壓力。這不禁讓人聯想起中國的慈禧太後修建頤和園的往事。
也是因為時間不夠,我們隻是在前往其它景點時順道看了看它的外觀。
41 多瑪巴切新皇宮正門。它的裝飾特點是巴洛克風格的繁複外加奧斯曼特點的東方線條。這種特點與北京圓明園的西洋建築應屬同一類型。這張照片在行進的巴士內攝得。
DSC04034

42 另一個大門。觀眾在此入內。
DSC04028

43 多瑪巴切新皇宮一角。
DSC0403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