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九月卅十日至十月十二日,隨團遊覽了俄羅斯和北歐四國:芬蘭、瑞典、丹麥和挪威。那個地方都是走馬觀花,草草看一看了事。難怪許多遊客都總結出來了經驗:跟隨旅行團旅遊就是“上車睡覺,下車尿尿,到了景點拍幾張照,回了家全部忘掉”。
俄羅斯的莫斯科是第一站。
現在的中國人有錢了,世界各地都能見到中國旅遊者的身影。與其它國家遊客不同的是,中國人習慣帶現金,自然成了小偷光顧的主要對象。所以到了小偷活躍的地方,導遊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團員注意保管好個人財務。世界各國的小偷不斷研究中國遊客的特點,經常交換心得,而且見諸文字。據說有篇文章研究了中國遊客和僑居住國外的黃種人(主要是中國人)的區別:前者是晚上洗澡,上午頭發送是幹的;後者是清晨洗澡,上午頭發是濕的。可見小偷琢磨中國旅客到了什麽地步!但是一到莫斯科(聖彼得堡也是),導遊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團員,俄羅斯警察有多麽“黑”,要我們遠離俄羅斯警察。隻要有點時間,導遊就不斷訴說他和他朋友親身經曆的、他聽說的和他在報章雜誌網絡上讀到的俄羅斯警察“黑”錢的故事。可見民眾受害之深,恨之入骨。好在我們在俄羅斯僅停留兩天半,加上天氣不好,氣溫低,陰雨綿綿,未見警察光顧。
1. 中午從北京出發,時差關係,到莫斯科是下午十六點。以俄羅斯速度過海關,導遊直接將我們送到“奧運村旅館”。奧運村的這個地方,根據俄語的發音,很像中國話的“一隻螞蟻”,於是當地的中國人就稱它為“一隻螞蟻”。這個旅館由四幢高大的建築物構成。1980年舉行莫斯科奧運會時,全體運動員、裁判員和有關人員便住這這個旅館裏。我們入住的下圖的樓裏。
2. 奧運村旅館停車場。旁邊有一個美麗的教堂,典型的俄羅斯東正教風格。
第二天上午參觀紅場。時間尚早,首先參觀“無名烈士墓”。無名烈士墓位於紅場西北側克裏姆林宮紅牆外的亞曆山大花園裏,建成於1962年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前夕。這是一個深紅色大理石陵墓,上麵陳設著鋼盔和軍旗的青銅雕塑,造型簡潔明快,蘊意肅穆深長。墓前有一個凸型五星狀的火炬,火炬中央噴出的火焰,從建成時一直燃燒到現在,從未熄滅,象征著烈士的精神永遠光照人間。火炬前方青色大理石地麵上鐫刻著一行銘文:“你的名字無人知道,你的功勳永垂不朽。”兩座玻璃崗亭置放於墓的兩側,亭前站著兩名神情莊重的持槍哨兵,晝夜為烈士守靈。這便是俄羅斯婦孺皆知的“全國第一崗”。據說這“第一崗”原來設在列寧墓前,不知從何時起挪到了這裏。烈士墓迤西排列著12座長方體花崗岩標誌物,逐一鐫刻著衛國戰爭中12座英雄城市。
3. 下麵為無名烈士墓的全景。
4. 無名烈士墓近景。
位於莫斯科市中心的紅場,原是前蘇聯重要節日舉行群眾集會和閱兵的地方。紅場,古稱特羅伊茨廣場,建於十五世紀末,起初是一個集市,十七世紀後半期改名紅場。紅場,臨莫斯科河,它的西側是克裏姆林宮,北麵為建於1873年國立曆史博物館,也是莫斯科的標誌性建築。東側為俄羅斯最大的百貨商店-“古坶”百貨大樓,南部為莫斯科最經典象征的瓦西裏升天教堂。紅場呈長方形,它的國際知名度遠遠大於天安門廣場,可是卻沒有想象中那麽大,麵積9.1萬平方米,大約隻有天安門廣場的1/5。紅場的地麵很獨特,全部由條石鋪成。列寧陵墓位於靠克裏姆林宮紅牆一側的中部。墓上為檢閱台,兩旁為觀禮台。在列寧墓與克裏姆林宮紅牆之間,有12塊墓碑,包括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捷爾任斯基等前蘇聯政治家的墓碑。附近還有為紀念二戰勝利50周年而建造的二戰英雄朱可夫元帥的雕像。
5. 列寧墓。看來歐洲人的習俗和中國人大大不同。在中國,祖先和偉人的陵墓是絕不允許攀爬站立的,在俄國,一年數次的重要節日,列寧墓上站滿了人。列寧墓是時開放時關閉的。中國赴俄羅斯旅遊團,滿團均是老同誌,主要便是為瞻仰列寧同誌遺體而來的,卻經常遇到關閉日,吃了閉門羹,空手而歸。我們有幸逢到開放日,進入了墓內。可惜不允許拍照。列寧同誌遺體的膚色呈象牙色(蠟色),過於白了,不像真人。我們問導遊,這是真的列寧同誌遺體還是蠟像?導遊答不知道。不過他聽說每隔幾年列寧同誌遺體需要送到德國保養一次。
6. 紅場,國立曆史博物館和克裏姆林宮紅牆。照片最左邊可見列寧墓一角。國立曆史博物館和克裏姆林宮之間的馬路便是紅場入口。在重要節日,閱兵隊伍和群眾遊行隊伍便從此處進入紅場。照片左邊克裏姆林宮塔樓下方,是列寧墓入口。
7. 克裏姆林宮紅牆一角。
8. 瓦西裏升天教堂,又名波克羅夫大教堂。它是伊凡雷帝為了紀念1552年戰勝喀山韃靼軍隊而下令建築的。它被譽為古代俄羅斯建築藝術的卓越代表。這座教堂是由大小9座圓頂塔樓形(俗稱“洋蔥頭”)教堂巧妙結合起來的,中間最大的“洋蔥頭”高47 米,周圍8 座高低、形狀、色彩、圖案、裝飾各不相同的略小的“洋蔥頭”團團圍住中間稍大的“洋蔥頭”,構成了一組精美的建築群體,絕妙無比。整個教堂用紅磚砌成,用白色石構件裝飾,穹窿頂金光閃爍,配以鮮豔的紅、黃、綠色,洋溢著濃烈的節日氣氛。瓦西裏升天教堂建成後,伊凡雷帝為了維持瓦西裏升天教堂的“世界第一美”,以保證別處不再出現這樣美麗或更為美麗的教堂,下令弄瞎了建築師的雙眼。
9. 瓦西裏升天教堂的另一側。
10. 在瓦西裏升天教堂前看紅場。正麵是國立曆史博物館,右側是“古坶”百貨大樓,左側是克裏姆林宮。
11. 米寧和波紮爾斯基紀念碑。米寧和波紮爾斯基是俄羅斯民族英雄,1611年至1612 年,他們打敗了波蘭侵略軍,解放了莫斯科。此雕像於1818年落成。
12. 宣令台,俗稱斷頭台,位於瓦西裏升天教堂前的一個圓形平台。它是當年向群眾說教和宣讀沙皇命令的地方,也是行極刑的地方。台上用於宣讀處死令和犯人的罪狀,行刑在宣令台下進行,。
13.“古坶”百貨大樓外形。
14.“古坶”百貨大樓內部。請看俄羅斯最大到百貨商場的內部及人氣。
15.紅場附近的二戰英雄朱可夫元帥的雕像,為紀念二戰勝利50周年而造。
當日下午原定參觀克裏姆林宮內部的,因其關閉,停止對外開放,故改為參觀莫斯科大學和二戰勝利廣場。午餐後,按計劃首先參觀新聖女修道院公墓。
新聖女修道院是1524年瓦西裏三世為了紀念莫斯科和斯摩棱斯克合並而建的,位於莫斯科城的西南部,集中了16—17世紀俄國的代表建築。它起初是教會上層人物和貴族的安息之地,到19世紀才成為俄羅斯著名知識分子和各界名流的最後歸宿。公墓占地7.5公頃,埋葬著2萬6千多位俄羅斯各個曆史時期的名人,是歐洲三大公墓之一。新聖女公墓之所以聞名遐邇,是因為能在這塊聖地安眠的都是俄羅斯全民公認的、對俄羅斯做出過偉大貢獻的人。同時,俄羅斯的墓葬飽含著濃濃的文化藝術韻味,墓主的靈魂與墓碑藝術地結合,形成了特有的俄羅斯墓園文化,令參觀者回味無窮。時至今日,來公墓參觀的遊客仍絡繹不絕。許多俄羅斯人在休息日也會來到這裏,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掃一掃墓碑,獻一束鮮花。
16. 在新聖女修道院公墓裏隔牆拍攝新聖女修道院。
17. 新聖女修道院公墓的景色。路邊便是一個個墓碑。
18. 俄羅斯首任總統葉利欽的墓碑。這個墓碑堪稱佳作。據說,為葉利欽立碑讓設計人員費盡心思。最終的造型包括幾重含義:一是俄羅斯國旗的造型,白蘭紅三色旗;二是形似飄揚狀,不僅具有動感,還暗含了葉利欽執政時國家處於不穩定時期;三是由於葉利欽反對者眾多,用國旗造型防止有人進行砸毀。因為,畢竟損害國旗為人所不齒。
19. 赫魯曉夫墓碑。按照慣例,他應該安葬在克林姆林宮的紅牆之下。但出人意料的是,赫魯曉夫的遺體被安葬到了新聖女公墓。據說,由於反對斯大林的赫魯曉夫生前就說過,他不願意和紅場上的斯大林埋葬在一起。而靠發動政變逼他下台的原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勃列日涅夫,也不同意在紅場上為他建立墓碑,所以赫魯曉夫最終被埋葬到了新聖女公墓。赫魯曉夫的家人按照赫魯曉夫的遺願,請當時蘇聯最有名的現代派雕塑家涅伊茲維斯內為赫魯曉夫雕刻一尊塑像。墓碑由黑白兩色的花崗石幾何交叉組成,這是一個令人叫絕的設計。赫魯曉夫的頭像夾在黑白幾何體的中間。雕塑家涅伊茲維斯內通過黑白兩色和交錯的花崗石,表現了赫魯曉夫鮮明的個人性格和曆史功過,毀譽參半、功錯交織。而赫魯曉夫的頭顱從花崗石中探出來,緊盯著來往的後人,微笑著傾聽後人對自己的評價。
20.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墓碑雕像。這本書影響了中國幾代人。相信他的名言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其中最經典的語言是:“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每個人隻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當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他臨終前的一刻,被雕塑家永遠地定格在了墓碑的石板上。他的一隻手放在書稿上,飽受疾病折磨的身體微微抬起,眼睛凝視著遠方,墓碑下麵還雕刻著伴隨了他大半生的軍帽和馬刀。
21. 前蘇聯小說《卓婭和舒拉的故事》對中國青年有很大影響。該書作者科斯莫傑米揚斯卡婭是兩位小英雄的母親。卓婭、她的弟弟舒拉以及他們的母親的都安葬在這裏。據說,卓婭塑像現在的表情和姿勢,就是年僅17歲的她被德軍絞死後的真實情景。凶殘的德軍不僅強暴了她,而且在她犧牲後,還將她的一隻乳房割掉了。當卓婭英勇就義的事跡傳到莫斯科後,斯大林給當時的城防司令朱可夫大將下了一道命令,將殺死卓婭的德軍步兵團的番號立即通報給了所有的紅軍部隊,命令說:在未來的作戰中,隻要俘虜了這個團的官兵,一律格殺勿論,不許接受他們的投降。據說,蘇聯紅軍真的做到了,德軍這個團被蘇聯紅軍全部處決了。卓婭死後,舒拉也進入了坦克學校學習,他畢業後以指揮員的身份參加了戰鬥,獲得了衛國戰爭一級勳章和紅旗勳章。在戰爭勝利前夕,他也不幸犧牲。如今,這個英雄家庭的成員葬在了新聖女公墓,他們的遺體和那些在二戰中犧牲的元帥將軍們埋葬到了一起。
22. 前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的夫人賴沙。
23. 在公墓裏,唯一的外國人就是中國的王明。他曾經是中國共產黨派駐共產國際的代表,深受斯大林賞識。他曾經是中共最高領導,曆史上左傾路線的代表。最後,客死他鄉,安葬在這裏。他的夫人和女兒也安葬在這裏。
莫斯科大學是莫斯科市的著名景點。它全名國立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大學,是俄羅斯規模最大、曆史最悠久的綜合性高等學校。1755年由教育家M·B·羅蒙諾索夫倡議並創辦。舊址在莫霍瓦街11號,1812年焚毀,1817~1819年重建。1953年9月又於莫斯科西南的列寧山上建造新校舍,1956年建成。列寧山是莫斯科市區西南部的一座山丘,是莫斯科的最高點。膾炙人口的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傾訴了莫斯科人對這裏的關愛之情。
24. 莫斯科大學依山傍水,它的主樓為32層,高240米,頂端是五角星徽標,塔尖高340米,曾經是俄羅斯建築高度之最;兩側為18層的副樓,各裝有直徑9米的大鍾。整個建築氣勢軒昂。
25. 正對莫斯科大學正門的觀景台,是俯瞰莫斯科市區景色的絕佳場所。
26. 觀景台上小商販的小攤,出售著名的俄羅斯娃娃。
27. 莫斯科大學主樓後門的羅蒙諾索夫雕像。米哈伊爾·瓦西裏耶維奇·羅蒙諾索夫,俄國教育家、化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1711-1765),對物理、化學都有傑出的貢獻,對語言學、文學也有所建樹,對曆史、天文、地質、礦物、航海都有所研究,對熱的動力學說和物質結構的原子-分子學說也有相當貢獻。他也是一個出色的人文學者,被譽為俄羅斯現代語言之父。他為後人留下很多重要著作,給俄羅斯文化增添了光彩。
28. 莫斯科大學主樓後花園。此時的莫斯科最高氣溫在4℃左右,算是深秋了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法西斯入侵蘇聯,曾經一度占領了蘇聯西部的大片領土,蘇聯人民浴血奮戰,趕走了侵略者,消滅了法西斯,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偉大勝利,蘇聯有二千五百多萬優秀兒女為了保衛自己的國家,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五十周年(1995年),為了讓人們永遠記住這段曆史,緬懷為國捐軀的英雄,寄托俄羅斯人民對和平的熱愛,俄羅斯政府在首都莫斯科修建了二戰勝利廣場。
29. 天公不作美,到了二戰勝利廣場,下起了雨,草草拍了幾張照片。中間的二戰勝利紀念碑,高達一百四十一點八米,象征著人們在衛國戰爭中經曆的一千四百一十八個驚心動魄的日日夜夜;三棱形的碑身,每個棱麵上用浮雕再現了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十二個英雄城市的戰鬥情景。碑體下部是俄羅斯勇士格奧爾基持長矛英勇刺殺毒蛇的雕像;紀念碑下是五層台階,象征著五年艱苦戰爭。紀念碑如一柄利劍直逼藍天,氣宇軒昂,向人們展示了俄羅斯人民勝利的驕傲,也在警示人們和平的來之不易。廣場的中部是一組大型的噴泉,顯示出和平與悠閑,造型奇特而優雅,供遊人欣賞。在紀念碑的後麵,就是呈弧形的衛國戰爭中央博物館。
30. 英雄城市紀念柱。凡在二戰中與德國法西斯浴血奮戰的蘇聯城市,每個城市一個紀念柱。
31. 莫斯科凱旋門。位於二戰勝利廣場幾十米處。它建於1829年,曆時5年建成。它是為慶祝戰勝拿破侖和俄軍將士從西歐遠征歸來而建造的。這座凱旋門高28米,按照古羅馬康斯坦丁凱旋門樣式建造。門的基座上共豎立著6組12根圓柱。圓柱用生鐵鑄成,高12米、重16噸。圓柱之間站立著手持盾牌和長矛的勇士,勇士頭頂的牆壁上是反映俄軍同法軍作戰的浮雕。凱旋門頂部安放著6匹背生雙翅馬拉著的凱旋車,車裏坐著勝利女神,她的右手高擎著月桂花環,麵向城市入口處。其下武士,手執利劍,或月桂花環和橄欖枝,象征勝利和平。門柱之間,四尊俄軍士兵,身披盔甲,手執盾槍,手指上刻著“驅逐法蘭西,解放莫斯科”,門楣上飾有抗擊拿破倫軍隊的44個俄羅斯城市的城標。整個凱旋門用白石貼麵,在黑色圓柱的映襯下格外醒目。這座凱旋門巍峨壯觀,記載著曆史的輝煌。它聳立在馬路中央,默默地守護著莫斯科的門戶,目睹了一百七十多年的滄桑變遷。
32.久聞莫斯科地鐵深藏於地下,且富麗堂皇,許多團友要求參觀之。導遊擠出時間讓我們參觀了二戰勝利廣場地鐵站。
下麵幾張照片介紹莫斯科市容: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