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淮海戰役,真正的奇跡ZT

(2016-01-10 07:09:58) 下一個

淮海戰役,真正的奇跡。

 

中國的解放戰爭,其規模之大是世界罕見的,而這場戰爭的高潮部分又非三大戰役莫屬,而在三大戰役中的淮海戰役又堪稱軍史上的奇跡,是一場不可想象的精彩之戰,現在的人們回顧這場戰役時,時常不得不擊節讚歎,因為這場戰役實在有太多讓人感歎的地方,也實在有太多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地方。

 

淮海戰役結束的當天,斯大林在日記中寫道:60萬打敗80萬,奇跡,真正的奇跡。這應該說是淮海戰役中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地方吧,曆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比比皆是,實力對比懸殊程度比淮海戰役大的也有,但淮海戰役這樣的結局還是足以讓人驚歎和不解了。中共方麵隻有60萬部隊,是由華野和中野聯合起來作戰的,粟裕手下的華野可謂是兵強馬壯,實力雄厚,但除素質較高外,裝備水平和後勤保障等等遠不如國民黨的部隊,而中野的部隊更是在大別山轉戰日久,被拖垮了,拖瘦了,實力是遠遠比不上國民黨軍的,除了良好的部隊素質和領導階層外,其他方麵實在很難和國民黨軍一較高下。而國民黨方麵在中原地區的部隊實力可以說是大大地雄厚啊,兵也多,將也廣,美式裝備,機械化部隊,幾乎是國民黨軍最精銳的部隊都集中到了中原方麵。正因為兩黨都把最精華的部隊都投入到了中原地帶,一時間中原未來的戰局顯得是那樣的驚心動魄。

 

兩軍對陣要先定謀略,而淮海戰役前國民黨在中國大陸已經優勢盡失,機動力量不足,隻能龜縮在幾個大城市裏,無法在廣泛的戰場上機動作戰,國民黨在戰略上已經處於下風了,鑒於全國戰局的現實情況,蔣介石調整了中原地區的戰略部署,沿鐵路線兩側擺了個一字長蛇陣,國民黨方麵稱為常山之蛇,擊其頭則尾至,擊其尾則首到,擊其中則首尾俱至,看表麵上這戰略定得很精彩,但其實說白了,不過是把主力收縮於城市裏,等待共軍前來進攻而已,美軍顧問團團長巴大維將軍說國軍的決戰計劃看不到一點積極主動的地方,縱觀戰場形勢來看,也確實如此,國軍的作戰部署實在沒有一點兩軍決戰的樣子,一支強大的軍隊應有的精神麵貌,在國軍那裏都看不到,一支有前途和希望的部隊應該有頑強的作風,積極勇敢的精神,無論哪方麵都要做得出色,指揮藝術精湛,這樣才不失為一支強大的軍隊,但此時的國軍已經看不到這些了,國軍雖然實力仍很強大,但實際上國軍已經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了,縱觀國軍的內部,隻能用兩個字來形容,黑暗,四個字,死氣沉沉。整個國民黨的軍國大事,幾乎都象是在兒戲一般。蔣介石為中原戰局安排的領導階層也很成問題,中原方麵國民黨軍集中了相當多的大名鼎鼎的軍事將領,如邱清泉,黃百韜,李彌,孫元良,等等,而主將卻是劉峙,此人雖號稱是福將,但其實實在難將大任,這樣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卻用這樣的一個無用之人作主將,實在不知道蔣介石是怎麽想的,雖然後來有杜聿明來主持戰局,可是在杜聿明身後有個蔣介石在總攬一切,這就是一個最大的不穩定因素,也注定了最後的失敗。聽說過本來徐州剿總是由白崇禧來當的,如果小諸葛真的出任的話,中原戰場還是有好戲可看的,可惜的是白崇禧後來變卦,不肯赴任,讓劉峙撿了個便宜,不過卻最終葬送了整個徐蚌會戰。

 

從解放軍這一方麵來看,雖然他們裝備很差,物資不足,人員不如國民黨軍多,但中共軍隊有著積極進取的精神,戰鬥力極其頑強,指揮藝術精湛,仗打起來有一種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中野和華野的統帥都是名聞遐邇的人物,劉伯承、陳毅、鄧小平,還有粟裕,其實說到底,光憑粟裕一人的本事就鬥得過國民黨在中原地區的那些人,而不用說粟裕身後的劉伯承、陳毅,更不用說總攬一切的毛澤東了,光由此簡單的對比上就能看出兩軍勝負的最終結局。

 

11月6日,大戰展開,中共軍隊開始發起大規模攻擊,從四麵八方向國民黨軍發起進攻,劉峙得知消息後大為驚恐,急令各部迅速向徐州收縮,國民黨真好個本事,讓中共一打就縮。在粟裕看來,淮海戰役本來的目標是攻打淮陰和淮安,但經過和中央的討論後決定先打黃百韜兵團,黃百韜這時本來率軍在新安鎮一帶,劉峙說要把兩個軍的建製劃歸給他,讓他把軍隊帶著撒回徐州,完成戰略部署。在國民黨軍中,有了軍隊就有了實力,就有了本錢,就會有了官職,誰還會怕軍隊多呢,黃百韜自然高興,但高興則可,黃百韜未免高興得過了頭了,在海安整整傻等了兩天,等部隊集合了才後撒,而這兩天空等幾乎是致命的,這算是黃百韜在此次戰役中第一個失誤,為將都頭腦如此不清楚,實在不知道他在幹什麽。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候,粟裕已經調整好部署了,準備要殲擊黃百韜兵團,淮海戰役的第一個拳頭就落到了黃百韜頭上,但粟裕此時動手已經晚了,黃百韜兵團已經開始向徐州撒退了,在戰場上粟裕並不占有時間上的先機,達不到抓住戰機的目的,但很快一係列事件的發生,讓粟裕搶占了先手,戰場上勝負的天平開始倒向粟裕這邊,在現實局勢的配合下,華野以讓人目瞪口呆地行動走活了淮海戰役的第一步棋。

 

對黃百韜來說,他的第二個致命的失誤是在新安鎮傻等了兩天不說,卻沒有想到在運河上架上幾座浮橋,他十多萬人馬,僅靠一座鐵路橋後退,怎麽可能呢,所以粟裕說他是昏了頭啊。果然黃百韜的十多萬人在運河一線擠成一團,為爭搶過運河醜態百出,蜂擁而逃,但還沒全逃完,華野的部隊就殺了上來,小小地留了個尾巴給粟裕。徐州總部三綏區的部隊本來是要掩護黃百韜兵團後撒的,但中共地下人員在戰場上臨時舉行戰場起義,讓開了大路,讓粟裕的華野得以長驅直入,威脅黃百韜的側翼,眼看著強大的打擊將要落到黃百韜的頭上,偏偏在這個時候國軍又掉了鏈子,生生把黃兵團丟給了粟裕 。

 

華野重兵發動進攻,徐州方麵十分恐慌,劉峙急令各部撒退,而這時候恐慌的不光劉峙一個人,李彌此時正在碾莊等待黃百韜趕到,是黃百韜撒退的必經之地,但他看到共軍長驅直入,他的部隊首當其衝的時候,竟然立刻跑回到了徐州,也不管他身後還有個黃兵團。李彌的腿到也真快,隻可惜把後邊的黃百韜扔給粟裕了,如果當時李彌能留下來等著黃百韜然後兩軍會合再殺回徐州的話,共軍還真奈何不了他們,隻是曆史不能這樣假設,黃百韜還真是倒楣的命,而在他看來,第三個遺憾就是李彌未能等他,他縱死也不能瞑目。然而奇怪的事情還有。

 

當黃百韜兵團撒到碾莊時,鑒於嚴峻的形式,黃百韜開會研究當時形式,商討對策,我奇怪的是黃百韜這時候還有心情開會,還不趕緊跑嗎,你還等什麽,等人把你圍起來的時候黃瓜菜都涼了。而在這次會上,多數的軍官都主張趁共軍主力未到,兼程前進,靠攏徐州以防被圍,應該說這是個很正確的決定,但這時偏偏有個64軍軍長劉鎮湘想要留下來和共軍幹上一仗,如此境地仍敢聲言同共一戰,也確實讓人刮目相看,可是劉鎮湘不想走的真正原因確是讓人想不到的。黃百韜分配給劉鎮湘的陣地是古時候的土山,相傳三國時候關羽被曹操圍住不得不降的地方就是這個土山,劉鎮湘迷信,嫌其不吉利,所以不想走,另外他的64軍經過整訓後,比較完整,有些戰鬥力,他憑自己那點實力還想和共軍較量一下,劉鎮湘的意見遭到多數人的反對,但就在大家爭論的時候,黃百韜兵團的先頭部隊在曹八集被殲,黃百韜兵團被共軍給圍了個水泄不通,這下想走還走不了了。

 

縱觀黃百韜走的這一道,錯漏百出,昏頭昏腦,真不明白他這是幹什麽,打起仗來最忌猶豫不決,一定要行動快速,可黃百韜幾乎是屢犯兵家大忌,真不知道他這將是怎麽帶兵的,而國軍其他各部又偏偏各保實力,見死不救,把黃百韜兵團生生丟給共軍。有時候實在不明白國軍這是在幹什麽,是生死相拚的戰場還是在過家家,要知道此時戰場上的對比仍是80萬對60萬,優勢還是在國軍這一邊,但仗竟打到了這個份上,黃百韜固守自不必說,徐州方麵還要出兵救援,李彌早幹嗎去了。淮海戰役此時僅僅是拉開了序幕,但已經高潮不斷,整個戰役過程充滿了戲劇化的情節,當然好戲還在後頭呢。

 

在華野圍殲黃百韜兵團的時候,中野也開始了行動,一舉攻占了宿縣--這個津蒲路上的戰略重點,華野圍住了黃百韜兵團這算是挾住了蛇頭,中野看住了李延年、劉汝明兵團,這是鉗住了蛇尾,接著攻占宿縣,攔腰一刀斬斷了蛇身,至此,蔣介石苦心經營的中原戰略布置被中共軍隊攪了個七零八落。真不明白,國軍這打的是什麽仗,80萬對60萬啊,居然還是讓共軍如此戲弄,整個戰略布局被中共破掉,此時國軍雖然實力雄厚,但想必敗局已定,共軍雖然還不占上風,但已經得勢,戰場上已經稍微看到勝利的曙光了。仗打到這個地步,勝負還未必會分得出來,但你不得不佩服國軍的能耐,輸成這樣也是個本事啊,換個人也不會打得這麽窩囊。

 

在中共華野部隊圍住了黃百韜兵團後,誰都明白,圍而殲之是中共下一步的打算,這是軍事常識。所以華野開始調動了最能攻堅的6個縱隊,對黃百韜兵團的7萬多人發起了強大的攻擊,但黃兵團畢竟名不虛傳,黃百韜困獸猶鬥,粟裕的華野整整打了十多個晝夜都沒能解決問題,這說明國軍還是有一定優勢的,中共想贏還真不那麽容易。而此時的戰場陷入了僵局,如果華野久攻不下,而徐州方麵又以重兵救援的話,華野勢必陷入被動的局麵,更有可能輸掉這場戰爭。

 

為救援黃百韜兵團,徐州方麵出動了邱、李兩兵團共十六萬人努力向黃百韜靠攏。而黃百韜被圍之地距徐州也不過60公裏,救援行動應該不是什麽難事,隻是不知道先前李彌幹什麽去了,要在碾莊多等兩至於以後還要再出兵救援嗎。可是此時戰場上卻出現了另外一種情況,黃百韜兵團久攻不克,而邱、李兩兵團的危脅卻又加大了,戰場上的熱點開始轉移到了阻援方向。

 

華野用於阻擊徐州方麵救援部隊的阻援兵團是宋時輪指揮的,在華野,宋時輪是大名鼎鼎的專打阻擊戰的將軍,守起來能讓敵人一愁莫展,而他帶出來的十縱,被國軍稱為:排炮不動,必是十縱;總結部隊特點總結到如此地步,可見十縱的能耐有多大了,用這樣的部隊打阻擊,還有什麽不放心的呢。果然徐東方向發生了淮海戰役中最慘烈的阻擊作戰,在華野阻援兵團的阻擊下,邱、李兩兵團每天前進不過兩公裏,和黃百韜兵團那短短的距離看上去卻又是那樣遙遠,然而就在此時,戰場上的形勢卻又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黃百韜兵團久攻不克,當然出乎粟裕的意料,但粟裕明白,黃百韜早晚是盤裏的菜,可現在不能無視邱、李兩兵團的危脅,緊急時刻,粟裕立刻調整部署,打算著殲滅黃百韜兵團後拿邱、李兩兵團開刀,圍點打援一向是中共的拿手好戲,而作為熟撚於大兵團作戰的戰略家,粟裕對這種戰法自然是得心應手,此時粟裕的胃口已經不是一個黃百韜兵團能填得了的,他打算著誘敵深入,再實施包圍,尋殲邱李兩兵團,當然此時粟裕也確實有這個本事。於是華野阻援兵團在完成了任務後後撒了一步,打算著引邱李兩兵團上當,再予以圍殲,為此粟裕準備了30萬部隊,就等著邱、李兩兵團這盤菜上桌了。但戰場上的事情往往出人意料,粟裕想得挺好,可惜的是邱清泉實在太滑,人家不上你的當,在聽說華野阻擊部隊後撒以後,並沒有跟上去,讓粟裕的圈套落了空。盡管邱清泉沒上去,人家可有本事吹噓個徐東大捷,一時間國民黨廣播電台大為宣傳,稱徐東大捷堪稱為徐蚌會戰之輝煌絢爛之一頁,不過可笑的是如此大捷卻並未能把黃百韜救援出來,以至於後來蔣介石得知真相後大為惱火,當然惱火的不光老蔣一個,黃百韜更是氣得大罵邱清泉,青天白日勳章算是騙到了手,可近在咫尺就是不靠過來。

 

仗打到了這個地步,戰場似乎又陷入了僵局,而此時能撥動整個戰爭走向的將會是另外一支部隊,極為強大的黃維兵團。在徐東一帶陷入僵局後,黃維兵團的危脅開始大為增加,能否阻止住黃維,將成為整個淮海戰場上的關鍵所在。黃維兵團是蔣介石在中原地區所能湊起來的最大的一支機動,黃維兵團裝備著全副的美式裝備,強大的機動能力,一動起來猶如一道鋼鐵洪流在大地上奔騰,隨時可以淹沒阻擋它的一切障礙,如果沒有大山一樣堅硬厚重的實力,你是別想阻止住這樣強大的軍隊的。雖說這支部隊是如此強大,但主將黃維卻不過是個軍校教官,說白了就是一書呆子,以這樣的人來統率如此強大的兵團,未必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強大就是強大,來不得半點輕視。毛澤東對於黃維兵團加入中原戰場一度很擔心,因為要和這樣的兵團對抗,中共當時還不具備這個能力,在遼沈戰役打響後,劉伯承率部領著黃維兵團到大山裏去兜圈子,而黃維也真聽話,人家一領,跟著就去了,少了這支機動部隊,中原那邊的戰略行動才進行得那麽順利,而如今黃維兵團壓上來了,對戰役成敗起到了相當大的危脅,如果一旦讓黃維北上攻占了宿縣的話,毛澤東費盡心機打亂的國民黨中原戰略意圖就有可能重新完整地發揮作用,而徐州方麵在得到了黃維的支援後,更有可能騰出手來全力救援黃百韜兵團,中共方麵必然全盤陷於被動,這個仗就不好打了,因為國民黨此時還是占有戰場上的優勢地位,戰爭勝利的天平還是很容易倒向國民黨一邊的,毛澤東對這種現象極為焦慮,現在戰場上不能出現任何疏忽,否則將會是致命的。在此情況下,中共下一步的關鍵就要看能不能擋住黃維兵團,能不能很快全殲黃百韜兵團上了,不然的話,戰爭的主動權就要易手,中共就會失去先機。

 

中原戰場是那樣的變幻莫測,驚心動魄,當黃維長驅直入時並沒有碰到太大阻礙,眼見著到了澮河,還是沒有碰到中野的強力阻擊,而澮河是中野所能憑借的最後一道天然障礙了,一旦黃維兵團過了澮河之後,中野將無險可守,黃維兵團大約用一個衝鋒就可以奪回宿縣了,中野將麵臨極大的困境,但戰場上讓人想不到的事情實在太多,行動實在太快的黃維過於自信了,他認為憑著人的肉體畢竟不能擋住鋼鐵,但他就忘了劉伯承是何許人也,這位當時聞名中外的大軍事家豈會讓小小的黃維猖狂,劉伯承此時想的不是阻滯黃維的腳步,而是想要一口吃掉整個黃維兵團,劉伯承用兵之妙著實讓後人為之驚歎,連毛澤東都未敢作這樣的設想,可劉伯承還是這樣想,並且這樣做了,劉伯承利用澮河天然障礙,待黃維兵團半渡之時,機械化一時無法展開並發揮作用,發起了強大的攻擊,一舉將黃維兵團包圍於雙堆集一帶,而此時的淮海戰場上竟然出現了這樣出人意料,驚心動魄的局麵,本來是優勢一方的國民黨軍的兩大重兵集團被共軍包圍,而本來是劣勢一方的中共竟能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打得如此出色,戰場上的形勢真的很難讓人相信,國民黨就這樣輕易地把戰爭的主動權拱手相讓,估計有些人打破腦袋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黃維這下算是見識到了兵法大家的軍事藝術了,在劉伯承麵前他想不服也難,但黃維被圍後並不老實,他認為自己還是很有實力的,他還想著憑借其機械化部隊殺出一條血路來,衝破劉伯承的包圍,但如此一來黃維也未免太小看了中野的能力。黃維集中了四個整師的兵力,想要一舉衝破包圍圈,但他想象不到的是,中共地下黨組織了戰場起義,廖運周一舉帶走了一個整師,未戰先挫鋒芒,黃維的前景不妙啊,果然在中野的拚死阻擊下,黃維還是老老實實地呆在了包圍圈裏。

 

戰場上勝利的天平已經倒向了中共一方了,而下麵中共要做的,是首先解決掉一部分敵人,完全掌握戰爭的主動權,於是粟裕經過認真準備,一舉全殲黃百韜兵團,而黃百韜兵敗自殺,這樣戰場上就出現了對中共極為有利的局麵,粟裕就能騰出手來對付徐州這一大砣敵人了。

 

戰場上的勝負已定,戰局卻震驚了蔣介石,極有優勢的80萬部隊轉眼間麵臨著滅頂之災,至此蔣介石明白了,在中原是沒有什麽希望了,現在隻有快速把部隊撒來才是上策,於是在蔣介石的命令下,徐州的杜聿明集團開始後撒,在當時杜聿明後撒的路線無非有三條,他本人當然會選一條最好的,因為杜聿明畢竟還算是個高明的戰略家,粟裕也明白杜聿明會走哪條路,隻可惜粟裕此時還沒準備好。果然杜聿明集團開始行動起來,他一撒退,讓粟裕成分緊張焦慮,因為粟裕手中的兵力是遠遠不夠的,完全無法截住杜聿明集團,而一旦放虎歸山,將後患無窮。粟裕也說過,他打了大半輩子的仗,最緊張的時候是杜聿明集團南逃的時候,那時光憑他手中所能調動的七個縱隊是遠遠不能把杜聿明集團截住的。

 

戰役打到這時,國軍應該說還有一線希望逃過一劫的,但關鍵時刻蔣介石以及劉汝明、李延年給粟裕幫了大忙,當然也就對不起自己人了。杜聿明的撒退路線是很好,卻沒有和蔣介石的撒退路線相符合,蔣介石的撒退路線上還有個黃維兵團呢,老蔣自然是想把黃維捎帶著一起退往江南半壁的,老蔣真算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的人物,黃維兵團已經凶多吉少,杜聿明集團本可全身而退,當然得拋棄掉黃維了,可老蔣偏偏要讓杜聿明集團去解黃維兵團之圍,置杜聿明的機械化兵團於江漢平原水網的爛泥中動彈不得,這是嫌粟裕飯吃得太少,又給送上來一桌大魚大肉,生生地把杜聿明集團送到了虎口當中。蔣介石自認是一個戰略大家,但其他人可不這麽看,也沒有這種感覺,有些人還說,如果沒有蔣介石的瞎指揮,國民黨不至於輸得這麽慘,更有人把全部失敗的責任都推給蔣介石,當然蔣介石不應該負全部責任,但從蔣介石一再的要求杜聿明去解黃維兵團之圍就可以看得他瞎指揮的威力了,杜聿明明明可以逃脫牢籠的,卻在老蔣的嚴令下,又往陷井裏跳了。杜聿明往裏跳不要緊,至少他那龐大的兵團粟裕想圍也不是那麽容易的,而就在杜聿明到了陷井邊的時候,劉汝明和李延年在杜聿明背後推了一把,生生把杜聿明集團給推陷井裏了。

 

在杜聿明南逃的時候,劉汝明和李延年本是在南線接應的,粟裕要用重兵集團對劉汝明和李延年兵團進行監視,可劉汝明和李延年真好個本事,坐擁重兵,行動起來卻慢慢騰騰,膽小如鼠,雖有嚴令,就是遲遲不動,被粟裕一打就又縮回去了,可惜了如此精良的兵團,卻一點用也沒有,就是不敢和粟裕叫陣,連蔣介石都說劉汝明打的是滑頭陣,他們退回去可好,粟裕倒騰出手來從南線抽調了大批部隊把杜聿明集團給圍了個瓷實,中共方麵要記功的話,得記劉汝明一功,而杜聿明也應該記得,他的失敗可有劉汝明一份。

 

這樣戰場上出現的形勢就完全有利於中共了,國民黨在中原地區的部隊被分割成三部分,被圍於雙堆集一帶的黃維兵團,被圍於陳官莊的杜聿明集團,還有南線的劉汝明、李延年兵團。而中共下一步的作戰目標就是殲滅黃維兵團,圍住杜聿明集團,看住劉汝明、李延年兵團,劉伯承把這一行動稱為吃一個,看一個,挾一個。果然中野華野兩支大軍緊密配合行動,經過血戰殲滅了黃維兵團,黃維兵敗,但保了一條命,進入了戰俘營中,而中共此時已經騰出手來對付杜聿明集團。到這時戰爭形勢已經毫無懸念了,杜聿明集團完全無法逃出升天,隻有等著被殲滅的命運了,要什麽時候被殲則要看中共的時間表了,此時的優勢完全掌握在中共一邊了,劉汝明和李延年兵團還算聰明,他們逃脫了覆滅的命運,把兵團完整地帶回了長江以南。

 

杜聿明集團也沒維持多久,後來杜聿明集團被全殲,杜聿明也同樣走進了戰俘營當中。就這樣,國民黨在中原遭遇罕見失敗,80萬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被土八路60萬人打敗了,而且竟被殲55萬人,幾乎相當於當時中共參戰部隊的數量,如此戰爭奇觀怎能不被稱之為奇跡呢。

 

縱觀淮海戰役的整個過程,我感覺國民黨在戰場上輸成這樣實在罕見,這仗打得還不是一般的爛。首先,國民黨整個作戰計劃就是矛盾百出,昏頭昏腦,毫無作戰精神可言。其次各部隊協同太差,各保實力,見死不救。第三,將領們形同夢遊,都不知道他們在幹什麽。更重要的是老蔣不見棺材不掉淚,這個也舍不得,那個也放不下,竟連一點軍事常識都不顧,對部隊瞎指揮,結果把所有精銳都給丟了。第五,國民黨軍中稀奇古怪的事情層出不窮,有人迷信,有人太過於自信。當然最大的失敗原因還是在於國民黨已經完全喪失了民心,其黑暗的統治終將把自己埋葬。當然有人並不一定會喜歡看國軍失敗的這一曆史,也不會認真總結失敗的教訓,一些人的感情上是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國民黨敗給中共的事實的,總會有人想出這樣那樣的借口來詮釋國民黨的失敗命運的,但在我心裏,國民黨輸了就是輸了,你有些人不願接受也罷了,相信光看看國軍那些將領的行為就足夠讓一些人鬱悶的了,有些人再怎麽說也改變不了曆史結局,從整個淮海戰役來看,國民黨無能成這樣,就是神仙也沒轍。

 

棋局早已終了,勝負也已經成為曆史,可是有暇回顧一下過去的曆史,仍能發現不少微妙之處。不可否認,國民黨在中原戰場上是掌握有戰略主動權的,他們集結著80萬武裝到牙齒的機械化重兵集團,可以用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來保障軍隊供給。而共產黨一邊,不光武器裝備低劣,後勤給養也處於極其原始的地步,可是在中共的號召下,解放區的老百姓發出了傾家蕩產為前線的呼聲,動員了大量人力物資,保障了大規模戰爭得以順利進行,陳毅元帥說過,淮海戰役的勝利是老百姓用手推車推出來的,民心的向背似乎可以成為戰爭勝負的風向標。

 

中共隻有60萬部隊,要靠這些人來和國民黨80萬重兵來鬥是不可能的,根本不可能的,但中共高明就高明在一點上了,中共利用從國民黨那裏俘獲的士兵經過教育轉化後來和國民黨打,很多國民黨士兵變成了解放戰士,在國民黨那裏,士兵打仗並不太積極,可是經過中共教育轉化後,戰鬥力有了很大提高,打起仗來分外勇猛,連國民黨一方都哀歎,我們自己的兵到了共軍一方以後,打起我們來打得更狠。光明和黑暗的強烈反差,似乎更能說明共產黨的偉大,戰爭的勝利離不開那些勇於獻身的普通士兵,而當普通士兵們真正明白要為何而戰的時候,他們的生命所煥發出來的能量是國民黨永遠無法明白和極度害怕的。

 

中共軍隊還是一支難得一見的仁義之師,記得小時候學過人橋的課文,在一次追擊作戰中,中共的一些普通士兵跳進冰冷的河水裏,用肩膀架起一道浮橋,讓其他人踩著自己的肩膀衝過去追擊敵人,如此偉大的獻身精神實在值得讚歎。而國民黨那一邊竟不光彩的留下了人坑的故事,在淮海戰役中國民黨的一支逃跑的部隊為了能快點跑,竟把一些傷員和屍體丟到路上的坑裏和溝裏,填平了以後供其他人逃命,即使是在過去那烽火連天的時代,國民黨這樣的行為也是罕見的殘暴。

 

中共是正義之師,同國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國軍被圍時,共軍還好心地給他們飯吃,而國軍那裏卻有著很多的讓人難堪的行為。跟隨國軍從徐州逃難的人當中,有一些是在校的女學生,在杜聿明集團被圍後,朝不保夕的日子裏,仍有人打這些女學生的主意,結果那些女學生都被國軍糟蹋了,在即將滅亡的前夕,還有國軍將領居然有心思 想著娶女學生當小老婆,真佩服國軍的本事,不是一般的人能幹得出來這種事的。

 

在陳官莊被圍的杜聿明集團日需甚多,靠飛機有限的空投是遠遠不夠的,為搶奪空投物資,空投場往往成為血流之地,無數生命死於自己人的槍下,在包圍圈裏國軍上演了極為醜陋的一幕,當然不止這些,在雙堆集,黃維手下竟把死屍壘起來填上土,澆上水築起了一道道工事,他們竟然對死者都不尊重,這樣的部隊如何還能讓人相信呢。

 

似乎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許多來,但不必再舉了,曆史就是曆史,國民黨曾有過的殘暴是永遠也無法抹殺的,當我們回顧過去的時候,我們隻能對那個悲哀的時代歎息了。但過去無論有怎樣的苦難,我們終有理由為那血與火的日子而歌唱,在戰火的無情麵前,希望並不是一笑而過,而是常留在人們心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