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對越反擊戰:中國火炮成為越南人的"死神"zt

(2016-06-04 13:53:15) 下一個

對越反擊戰:中國火炮成為越南人的"死神"

 

 

中國火炮在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時表現出來的性能非常優越,火力猛、射程遠、命中精度高、使用可靠,受到參戰官兵的讚譽。

 

 

我軍在越戰期間使用的59式130毫米加農炮。該炮在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時表現出來的性能非常優越,火力猛、射程遠、命中精度高、使用可靠,受到參戰官兵的讚譽。進入80年代,中國又為130毫米加農炮研製了底排彈、底凹彈、子母彈等多種新彈種,最大射程增加到38千米。越軍的重炮射程還不到130加的一半,遇到130加就隻有挨炮的份。

 

解放軍在越戰期間使用的59式130毫米加農炮。

 

 

解放軍在對越反擊戰中使用的56式85毫米加農炮。85加農炮由於其重量比較輕,比較適合在中越邊境這樣的山嶽地形使用,雖然中國在作戰期間受到越軍裝甲部隊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但85炮在對付越軍堅固陣地和工事方麵還是大顯身手,在拔點戰鬥中,中國炮兵往往把85炮推到前沿一線陣地,直瞄射擊打越軍工事,大炮上刺刀一炮一個!

 

解放軍在對越反擊戰中使用的56式85毫米加農炮。

 

54式122mm牽引榴彈炮。

 

50年代初期研製定型的122毫米牽引火炮,50年代中後期裝備部隊,用以取代各種舊雜式榴/山炮。70年代開始逐步退役,為54-1式取代。已停產。 火炮采用手動螺式炮閂;製退機、複進機分別布置在炮身上、下部;瞄準裝置由58式瞄準鏡、58式周視瞄準鏡組成。 該炮配有殺傷爆破榴彈、燃燒彈、煙霧彈、照明彈。這種火炮是老資格,但在80年代就落後了,79年的時候還是揮了作用,主要用作對一線進行火力支援。

 

54式122mm牽引榴彈炮。

 

66式152毫米牽引式加榴炮。

 

越軍的工事修得十分堅固,長期的戰爭讓他們積累了豐富的戰場經驗。比如標準的半永久防禦工事,幾乎全是半地下式,射口很低,先搭起框架,架一層鋼板,上麵橫一層,縱一層,再橫一層三排碗口粗的原木,南方的硬木堅硬如鐵,火燒不壞,就是火焰噴射器也沒辦法。

 

66式152毫米牽引式加榴炮。

 

152榴彈炮具有加農炮和榴彈炮兩種彈道特性,無論是從射程還是彈藥的毀傷效果來看都要遠遠超過越軍的火炮。而且152是解放軍炮兵師一級的主力重炮在數量上也占絕對的優勢,在對越作戰的時候,解放軍在前沿的兵力是比較分散的,就是靠背後的大炮頂著,這其中最牛的就是152加榴炮。解放軍現役的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就是在這種炮的基礎上改進的。

 

66式152毫米牽引式加榴炮。

 

70式130毫米火箭炮。

 

70式130毫米火箭炮屬於地麵火箭炮兵的近程野戰火箭武器,用以殲滅10千米內目標,並能在多種條件下執行各種戰鬥任務,以猛烈的火力打擊敵人,支援各兵種戰術行動。本炮采用63式履帶裝甲運兵車的底盤,該炮由19根定向管組成,共兩排,上10下9。火箭發射管有液壓升降裝置,發射時升高500毫米,可兩棲作戰。該炮是我軍較早的履帶式自行火箭炮,由於其機動性能強,火力猛,在老山作戰期間往往加強到團一級的炮兵單位。

 

70式130毫米火箭炮。

 

在80年代老山唯一一次打坦克的戰例中解放軍就是運用130火箭炮和無坐力炮配合取得擊毀越軍坦克兩輛的戰果。

 

 

70式130毫米火箭炮。

56式160毫米迫擊炮。

 

該炮是前蘇聯M-160式160毫米迫擊炮的仿製產品,1956年投入批量生產。 該炮由炮尾裝填;配用M式炮架和絞車,最大公路牽引速度為50公裏/小時;火炮彈丸威力較大,但射程不足,最大射程隻有8329米;火炮機動性較差。此炮在1979年自衛還擊作戰時曾投入使用,但由於該炮的性能一般,而且較大的重量不適合山地叢林的作戰要求,1984年炮擊龍竹坪戰鬥中還有使用,但在隨後的兩山輪戰中被逐步淘汰。

 

64式120毫米迫擊炮。

 

1964年,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門大口徑迫擊炮定型,命名為1964年式120毫米迫擊炮。該炮用梯形結構代替了傳統的圓盤形座板,炮全重僅為174千克,比仿蘇55式120迫擊炮輕101千克。 該炮是團屬火炮,在性能上要超過160毫米迫擊炮,但在80年代之後逐漸被100迫擊炮所替代。

 

71式100毫米迫擊炮。

 

炮為中越戰爭期間使用最多、威力最大的重型迫擊炮,是團屬迫擊炮的主力。

 

63式和63-1式60毫米迫擊炮。裝備步兵連迫炮班,每連炮3門,是80年代中期以前中國標準輕迫擊炮。該炮是步兵連直接火力支援的重要組成部分,60迫擊炮輕便靈巧,操作極其簡單,在沒有瞄準設備的情況下都可以簡易射擊。

 

無坐力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