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中的”錯位“
(2007-11-28 14:56:47)
下一個
我不是研究語言的,偶爾注意到些東西,自己覺得還算有趣,拿出來跟大家共賞。
中文英文裏時不時有些詞匯會給我一種“各就各位”的感覺,漢語中的形聲字這些就不用說了,舉個英文例子:vote和veto。前者是投票的意思,後者把 o 和 e 掉了個個,意思就變成了一票否決,多順理成章多make sense。
還有些詞匯和一貫用法跟這種“各就各位”剛好相反,給人的感覺是一定有些什麽東西被搞反了或者弄錯了,我稱之為“錯位”。
有兩個例子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個是“射”字和“矮”字,身寸按說應該是矮,矢委才應該是射的意思,可是現實卻恰恰相反。另一個例子是“婆婆”和“丈母娘”,按說老婆的媽媽應該是丈母娘,丈夫的媽媽應該是婆婆,again,這種推理的結果跟實際意思恰恰又反了。
英文裏有則幽默,說為什麽用船運的貨叫 cargo 而用車運的貨卻叫 shipment。這個笑話據專家說並不成立,不過在我這樣的外行眼裏,跟前麵說的射矮兩字的錯位大致可以媲美。
小時候有過一個疑問,打排球的時候大家在場上從來都不站成一排,擊球也不是依次,為什麽這項運動要叫“排球”。後來學英語了,知道排球英文叫volleyball,有一天去查了查詞典,這才發現volley原來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在球落地之前截擊,這個打網球的人都知道,另一個意思是排成排開槍或放炮。我的猜想是英文中volleyball這個詞取的是第一個意思,估計是翻譯成中文的時候搞錯了。
詞語飄洋過海的時候被弄錯並非中國獨有。football在英國以及其他大多數英語國家是指足球,到了美國足球變成了soccer,football指的是橄欖球,美國人胡來,大家也沒辦法。
有的時候語言的錯位來自於社會變遷。計劃生育實施了快30年,兄弟姐妹四個字現在也開始另謀高就了。城市裏80年以後出生的孩子很少有兄弟姐妹,可是不管是在網上還是在生活中,大家依然哥哥妹妹姐姐弟弟的叫個不停。我有一個朋友,30左右,長相看起來很小,去年回國和他的雙胞胎妹妹一起出門,不知道的底細的人一開始都不相信他們真是兄妹倆,他每次一說邊上的是他妹妹別人的眼神頓時就曖昧起來,小夥子鬱悶的不得了。
“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這個說法本來是很形象也很有道理的,可是拿到今天城市裏的少年兒童中,多少有些錯位的感覺。我沒有做過調查統計,不過我猜想現在城裏孩子沒吃過豬肉的幾乎不存在,真正見過豬跑的恐怕是極少數,除非是動物園裏的野豬。同樣的意思,按邏輯和今天的現實,以後應該這麽說:我雖然沒見過豬跑,豬肉難道我還沒吃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