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與生活

Albert Zhou MBA、CFP 資深保險理財顧問 416-834-9204 www.azfinancial.ca
正文

什麽樣的生活最好?

(2009-03-16 05:23:09) 下一個

什麽樣的生活最好?

追求健康、快樂、幸福的生活,才能使生活更充實。 這種健康、快樂和幸福隻有是自己說了算。

很多人在沒錢的時候認為有錢就有幸福,可等他們真有了錢,卻發現幸福依然離自己十分遙遠。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在多數人的預期比較悲觀的時候,怎麽樣才能讓自己生活得幸福呢?也許“經濟適用型”生活是一種可以選擇的生活方式。

    你生活的幸福指數有多高?給自己打個分吧!

  是百分之百滿意的100分,還是剛剛及格60分,或是很少感受到生活的幸福,隻能得個30分呢?

  如果並非滿分,那麽是什麽原因讓你覺得不夠幸福呢?因為不夠富有嗎?因為工作太忙嗎?或許這是大多數人的答案吧。

  找尋幸福感最大化的人生

  在討論開始前,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富翁與漁夫》的寓言吧。

  有一天,在海灘上,大富翁看見漁夫躺著曬太陽,便責備他說:“大好時光,你怎麽不多打點魚呢?” 漁夫反問到:“打那麽多魚幹嘛?”富翁說:“賣錢啊!”漁夫再反問:“賣那麽多錢幹嘛?”富翁說:“有了錢,就能像我這樣,有自由,有快樂,悠閑地享受這片美麗的海灘。” 漁夫說:“我現在不正快快樂樂地躺在沙灘上嗎?”

  關於這個故事的啟示各人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確定的是雖然兩人的經濟水平截然不同,但故事中的富翁是幸福的,漁夫也是幸福的。如果單以財富的多少判斷個人的幸福感,這裏顯然行不通了。

  一生中,人們所追求的其實並非財富的最大化,而是幸福感的最大化。財富的多少隻是其中的一個因素並非全部,而隻有適合自己的生活才更讓人幸福。

  因此,我們提出“經濟適用型”生活這一理念,如果你正一味追求財富,不妨停下腳步,看看什麽才是適合你的生活,什麽才是你真正需要的。

  財富越多並非越幸福

  在對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四個代表性城市及武漢、濟南等省會城市擁有可投資資產100萬美元以上人群調查後顯示,雖然從2006年至2007年,財富水平客觀上升20.12%,但幸福指數卻不升反降0.29%。同時,個人風險指數、投資欲望指數也出現了明顯的上升,而理財信心指數卻下降了0.37%。

  統計顯示,當財富逐漸穩步上升時,人的幸福感會隨之上升,但當財富達到一定“界限”後,人的幸福感將不再上升,甚至會隨著財富增加而降低。因為達到一定財富水平後,錢的數量隻是一個數字,對個人和家庭已經起不到“質變”,甚至為了增加財富,個人和家庭還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比如健康、自由等等,幸福感也就降低了。可見,財富的多少並不能作為衡量幸福與否的標準。

  追求“經濟適用型”生活,正是從財富與幸福的平衡點出發,尋找合適的生活。

  “經濟適用型”生活貫穿方方麵麵

  比如在工作中,高薪白領就未必快樂。正所謂有所得必有所失,每個收入數字的背後都有相應的付出,高收入或許等於工作壓力增加、自由時間減少、健康狀況不佳甚至失業風險增加等等。如果你並非一個將工作視為全部生活的人,那麽高薪換不來你的高興。勉強選擇自己無法適應的工作,隻會降低你的幸福指數,而一份經濟適用型工作在帶給你穩定收入的同時還能讓你繼續享受生活,何樂而不為呢?

  又比如置業,這一人生大事值得每個家庭好好掂量。究竟是花上幾百萬元買一棟豪宅,還是從“實惠”角度出發,在獲得最大滿足感的同時選擇一套價格適中的普通住宅呢?

  其實,每個人都有住豪宅的夢想,但並非都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房價過高就會使你成為“房奴”,收入穩定時尚可正常供房,稍有波動就會斷供。這樣一來,硬件條件再齊全、周邊環境再舒適的房屋也住得難以安心吧。不如選擇一套交通便利、配套設施齊全、生活方便而且價格相對適中的住宅,不給心理增壓。

  婚姻無論對男女都很重要,找個“經濟適用型”伴侶能夠讓生活多姿多彩、幸福甜蜜。婚姻的現實在於可以將一切幻想、憧憬化為柴米油鹽的瑣碎生活。你所找尋的他或她未必需要有較好的麵容、身材,未必在事業方麵出類拔萃,未必已經積累了不小的財富,隻要有著一顆體貼、包容樂觀的心就夠了。轟轟烈烈的愛情和細水長流的婚姻,或許後者更加浪漫動人吧。

  投資和消費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經濟適用型”的投資理念在於“高風險不想、不了解不做、太耗時不玩”。不必煞費苦心地追求收益率,而隻把投資當成一種生活態度,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而“經濟適用型”消費的關鍵在於“隻買對的,不買貴的”,量力而行,用有限的財力滿足盡可能多的需求,既在乎消費的結果,也享受消費的過程。時下流行的“拚”生活、“省”生活就是最好的借鑒。誰又能斷言花小錢買不到大滿足呢?

  財富欲望與駕馭力的平衡

  當然,“經濟適用型”生活對每個人的標準並不相同,個人財富駕馭能力的高低就發揮著重要作用。之所以在富裕人士調查中,資產增加反而使幸福感下降、風險感增加,都因為已有的財富超出了當時駕馭能力上限。或許這種情況下,少些資產反而更幸福了。

  另外,在這個調查中不能忽略一個重要的指數,那就是“投資欲望”。“貪婪”其實並非完全貶義,但有時候恰恰折射出人性的弱點。

  你或許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在北方一偏遠的小村莊裏有一個勤勞的農夫,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地耕作在田間。日子過得雖然夠不上富裕,卻也和和美美,快快樂樂。有一天,當他漫不經心地把外衣脫下來隨手甩在自家的田邊時,突然發現了一個金光閃閃的東西,原來是一個金羅漢。這個價值連城的寶物讓他的家人和親友都高興不已。可從此之後,農夫整天心事重重,愁眉苦臉。別人問道:‘你已經成了百萬富翁了,還有什麽不滿意的事麽?’農夫回答:‘我在想,那十七個羅漢在哪?’”。

  當我們擁有1元錢後,我們會想著要10元;當我們有了1萬元,我們會希望得到10萬元。有理想固然不錯,但當這個財富欲望超出你的駕馭能力時,多一分才財富或許就會多一層負擔。

  當你的幸福感不再因為財富增加而同比增加時,或許你已經達到了最適合你的“經濟適用型”生活。

怎樣才能做到最好呢?  人活著就是為了生活更快樂,更幸福,而幸福的生活要自己努力爭取來的。人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他就有了為之奮鬥的欲望,為了人生的奮鬥目標人必須使自己努力工作,在工作中尋找樂趣,讓單調乏味的工作充滿生趣,使自己無憂無慮,身心健康,生活和平而安逸,快快樂樂過好每一天。 

如果沒有鬥誌、信心、毅力,人就可能遭到世人的種種的手段而艱難生存。因此,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幸福,我們必須樹立人生的奮鬥目標,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實現這個目標。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人為萬物之靈,這是因為人具有思維能力,即人所獨有的極其複雜、豐富的主觀內心世界,而它的核心就是人生觀和世界觀。如果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一個人就能對社會、對人生、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持正確的認識,能采取適當的態度和行為反應;就能使人站得高,看得遠,做到冷靜而穩妥地處理各種問題。 
其次,不要對自己過分苛求,應該把奮鬥目標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之內。盡量使自己有完滿完成目標的可能。這樣,你的心情就會十分愉悅。 

再次,學會自我調控情緒,排除不良情緒,讓自己在愉快的環境中度過每一天。 


積極向上的情緒狀態,使人心情開朗,輕鬆穩定,精力充沛,對生活充滿熱情與信心。因此生活中應避免不良情緒的發展,遇到不好的事,要換個方法變個方式思考,你將大有收獲。 


向朋友、親人傾訴,以疏散鬱悶情緒。自我放鬆,多參加休閑運動。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搞好人際關係,你會發覺你的每一天都是快樂的。 
對世俗複雜環境能避開的就避開,不要輕信別人的胡言亂語,人要有自己的主見。你要有堅定的信念,隻有自己當機立斷,遠離小人,你的事業才會成功。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能將工作做得更好。 

樂觀是心胸豁達的表現 ,樂觀是生理健康的目的,樂觀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樂觀是工作順利的保證,樂觀是避免挫折的法寶。 
當你的人生目標已經實現時,你就能尋找自己的異性朋友。請你這樣設想:當風鈴的浪漫,往往勾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駝鈴的深沉,往往激起人們對錦繡前程的憧憬;當手機的鈴聲響起,讓你知道有人在天天關心你,你的每一天都是這樣開心,這樣愉快! 

人的樂觀心態,將使你心理年齡永遠年輕。

當你朝著奮鬥的目標邁進時,都會增加你的愉悅與自信。你就會自然形成樂觀的心態,快樂將永遠與你相伴!相信你在實現人生目標的同時也獲得了夢寐以求的人生伴侶,祝你生活美滿幸福。你就能在心理上獲得最大的快樂,你將擁有快樂的每一天!相信你能把握自己快樂而幸福的人生,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奮鬥目標。你就會感覺生活原來多麽美好!

祝福朋友健康幸福

Albert Zhou, MBA, CFP

資深保險理財顧問

416-834-9204

zhouwanmao@hotmail.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