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級興趣

77、78級是中國現代化征途中一種精神的代名,中國史上的特殊群體
個人資料
78級興趣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複旦78級數學係班級往事

(2012-11-18 18:45:47) 下一個



       10月底,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統計係主任應誌良又回國了,此次他特地來探親。這是他四個月內第二次回國了。四個月前,他曾經回到複旦大學,參加母校78級數學係畢業三十周年聚會。

高考恢複後,最初兩批複旦數學係學生相繼在1982年1月和6月畢業。他們中的大多數通過高考進入大學,而後選擇出國、讀研或創業。現在他們中的有些人已成為國內外知名大學教授,也有部分或在商界立足,或在各級政府機關任職。複旦82屆數學係畢業生也因此被網友稱之為“史上最牛班級”。

1

1977年8月,學校裏的老師通知應誌良,國家恢複高考了,為了同學複習,許多課餘活動都解散。

在應誌良曾就讀的上海市龍山中學,物理和生物分別被稱為工業基礎、農業基礎,老師上課也多用上海話教學。應誌良至今記得的化學元素周期表仍是上海話版的。

當時在畢業班就讀的應誌良,正好有一年的時間可以複習參加高考,但在當年的第一屆全國中學生數學競賽中,他取得了參加全國比賽的資格並獲獎。“競賽題目從來沒看到過,當時也不知道可以通過競賽進大學。”應誌良說。

最終,全國決賽有57人獲獎,其中25人來自上海。在當時複旦大學校長蘇步青的動員下,這25人中的絕大部分進入了複旦大學。“我當時想過去北大,後來蘇先生說去複旦,就去了複旦數學,隻要有大學上就很好了。”就這樣,他成了複旦大學78級數學係的一名新生。

比應誌良早半年入學的77級學生吳宗敏,上大學前在上海無線電八廠當工人,在機修車間維修空調、冰箱等。聽聞高考恢複,吳宗敏產生了報考的念頭。

當時大型國有工廠,特別是電子行業的工人,是社會上最好的工作,穩定且待遇不低於“文革前”的大學畢業生。吳的同學家長勸他放棄高考,保住一份“鐵飯碗”,避免畢業後被分配到外地。

可吳宗敏還是覺得,這是人生中一件應該做的事情。“文革”開始時,吳宗敏還在上小學三年級,並無高中教材和練習資料。為了準備高考,他和同學隻好向“文革前”的老高中生借,將資料抄下來複習。

填報誌願前,吳宗敏隻聽說大學裏有數學、物理、化學、中文、新聞等專業,也不清楚自己想讀什麽。當時徐遲關於陳景潤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報告文學很受追捧,他又向技校裏一位複旦物理係畢業的老師谘詢了一下,最後將前兩個誌願分別填上了複旦和上海交大的數學、物理專業。當時規定上海學生必須要填一所外地院校,吳宗敏便將北大的數學與物理填在了第三誌願。

在上海無線電八廠,那年一共有4名學生考取大學。去複旦數學係報到的當天,廠裏工人將大紅喜報貼到吳家門口,給吳宗敏戴上大紅花,一路敲鑼打鼓送到了複旦。

2

吳宗敏是第三個來到宿舍的,在他之前來的是李源潮。在複旦大學校友網上的一篇訪談錄中,已經是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的李源潮曾回憶道,盡管1968 年就參加工作,但十年來他一直希望能有機會上大學,因此當高考恢複,他便瞞著父母和同事報了名。當時,李源潮是已有四年教齡的數學教師,高考當天,他上午請假去參加考試,下午回來繼續工作。他隻想要學好數學,畢業後繼續當教師。

作為恢複高考後最早的兩批大學生,77級、78級學生的年齡情況十分複雜,包括已經工作多年的考生、應屆高中生,甚至有跳級的學生,年齡差距可達15-20歲。但無論長幼,在十年的知識匱乏後,“希望上大學,並最終能考上大學的同學都是熱愛學習的。”吳宗敏說。

1980年代的複旦自修室和圖書館座位也很緊張,學生經常要去搶位子,實在不行,隻能到防空洞改造的地下房間裏去自修。入學時,寢室10點半熄燈,大家都覺得熄燈太早了。作為學生代表,李源潮專門找了蘇步青校長協商,最終將熄燈延遲半小時。寢室熄燈以後,數學係的同學都到走廊上背英文,甚至自備手電筒學習。

在學習上,大家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在接受《南都周刊》記者采訪時,現在仍在複旦數學係工作的78級學生邱維元對一次考試印象深刻:“第一學期的數學分析,我隻考了78分,已經是班上最後幾名了。那時候考不滿80分就認為考得非常差了,不好意思了很長時間。”這也是他大學學習過程中,唯一拿到的一個低於 80分的成績。

據吳宗敏回憶,“當時學生麵對的功利誘惑比現在少,大家都安安心心做數學”。當時學校老師曾說,1949年之後,從來沒有見到過這麽勤奮的一屆學生。

當時的複旦數學係隻有蘇步青和穀超豪兩名教授,現移居美國的中科院院士夏道行,那時在複旦也隻是副教授,其餘給學生上課的都是講師。對於吳宗敏和李源潮這批學生而言,印象最深的還有當時的班主任孫芳烈老師和指導員楊浣明。

在接手77、78級學生時,孫芳烈已經快40歲了,還有兩個孩子,為了能更好地照顧這批學生,孫把小孩全托,隨時隨地和學生在一起,沒事就來寢室聊天。在他的輔導下,吳宗敏所在班級在數學分析的考試中,14人獲得滿分,這件事甚至得到了蘇步青校長的關注。

在本科階段,吳宗敏認為,他的成績並不算班級裏最好的。他偶爾會去詢問班主任及指導員,他的成績在班級裏怎麽樣,班主任及指導員都告訴他:“你當然是最好的。”當時吳宗敏聽了很高興,同時也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現在回想起來,他意識到,這是他們的教育方法:“他會使得每個學生都認為自己是最好的。”

3

吳宗敏是恢複高考後,複旦大學出國留學政策的第一批受益者。本科畢業後,出於對學習熱愛,他報名了研究生考試。在那份報名表的一個角落裏,有一行小字寫著:是否願意作為出國留學代培生。開始吳宗敏沒有填,他覺得出國是最優秀的人的事情,與自己無關。就在排隊交表的時候,他和同學互相翻看彼此的報名表,有同學對他說,有人成績不如你,他都填了。就這樣,在交表前兩分鍾,吳在表上畫了一個勾。

通過研究生考試後,吳宗敏本想留在複旦數學係讀研,沒有想到學校通知他到德國哥廷根大學數學係去學習。那是中國教育部和德國簽訂的交流協議內容,連專業和導師都已經確定了。

吳宗敏在上海圖書館查閱到了導師Schaback的研究方向——計算數學。一向不喜歡計算的吳並不滿意這樣的安排。當穀超豪先生在德國訪問時,吳宗敏懇請穀老是否可以通過關係幫助換一下專業;穀老卻認為,既然已經簽好了協議,再換導師是對導師的不尊重。

吳宗敏後來也想通了:“就像毛主席說的:共產黨員好比一顆種子,把你放在哪裏就在哪裏生根發芽。” 在1982年,複旦數學係一共派出了6名學生,分赴美、德、法留學。

出國前,吳的母親哭了出來,覺得兒子一走,天涯海角就好像是永別。“當時‘文革’剛剛結束,出國是怎麽回事大家都還不是很清楚,是福是禍都不知道,”吳宗敏說,“當時覺得,留學就是去讀書,畢業了就該回來。”

在工作分配製的時代,擺在留學歸來的吳宗敏麵前的,是五六個高校的聘書。他最終回到了複旦,因為在讀博階段,複旦的老師們在與他的日常聯絡中,都希望他能回來任教。在吳宗敏看來,上大學、讀研、留學、再回國,這是很平常的一條路。

與吳宗敏報名考研不同,在度過了“最幸福的本科四年”後,應誌良突然接到通知,說係裏麵要找他談談。他當時並不知道,這次談話會將自己送出了國門。“當時根本沒想過出國,隻知道留學回來的人都是很優秀的。” 應誌良說。

在那個年代,對於當時畢業生月收入不足50元的學生而言,25美元的托福考試費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好在當時的出國留學手續常不齊全,語言考試也不是必須的,穀超豪先生為應誌良寫了推薦信,最終,應誌良被哥倫比亞大學錄取了。

離開剛從“文革”陰影中走出的上海,在哥倫比亞的宿舍裏,應誌良和同學第一次見到了家用冰箱。開始時,他們分不清冷凍和冷藏的區別,把牛奶放進了冷凍室。不過既然是“從落後地方到了發達地方”,應誌良很快就適應了紐約的生活。

從哥大獲得博士學位後,應誌良赴伊利諾伊大學任教。從中學生到大學教授,應誌良覺得自己的這一切並沒有什麽計劃,他用了“隨機遊動”這個統計學術語來形容他的經曆。

4

就在吳宗敏等人出國留學的時候,李源潮以他所希望的教師的身份留在了複旦。入學前就是黨員的他,很快就成為了班級團支書,而後又是數學係的團總支書。“做了五級團的書記,做了五個單位的黨的書記;就此,這個書記就沒再離身。”李源潮在訪談錄中說。

在今年畢業三十周年的聚會上,李源潮攜妻兒一同出席,77級同學還按照30年前畢業照時的位置,拍了聚會的合影。畢業時,李源潮站在了第二排最右邊;現在,盡管攝影師請他站到中間,他也沒有同意。“這是大家商量好的。”吳宗敏說。

吳宗敏還記得,入學時,他和李源潮分別選了寢室裏靠窗的兩個下鋪,到了大二,李源潮主動提出與靠門口的上下鋪同學換一下,由此李和吳成了上下鋪,“李源潮睡上鋪,他選了寢室裏最不好的位置。”那時每次一起在外吃飯,吳宗敏總是會幫大家到窗口拿菜,李源潮則總是搶著買單。

在李源潮調任複旦團委副書記時,他的78級同學潘皓波接任了係裏的團總支書記。在做學生工作的過程中,潘皓波讀了很多報紙和文件,認為自己“和經濟體製改革走得近一點”。他當時認為:改革既是一個名詞,也是一個動詞。為了參加到改革中來,他創辦了勤工助學,與11家單位聯係了132個勤工助學的崗位,而後在此基礎上創立了複旦學生谘詢科技開發中心。

當時,潘皓波還是一心想做研究。從複旦數學係本科畢業後,他考入複旦信息管理專業讀研。在一邊讀書一邊任教的過程中,他意識到信息管理方麵的教師缺乏實踐,他便離開學校進入上海中旅集團積累經驗。起初,他還抱著做幾年就回學校的想法,卻沒有想到,在那裏一幹就是10多年,並自行研發了一套旅行社管理軟件。為了讓軟件在全國範圍推廣,2001年潘皓波下海經商,並創立了現在的金棕櫚集團。

在82屆的學生中,有不少人在後來都選擇了自主創業或進入華爾街,潘皓波是其中一位。徐幼於最早發現警示次貸風險,而在美國金融界出名;陳振華在學生時代就幫老師同事修電腦,編代碼對他來說很容易,因此後來創辦了Cybercon公司,為IBM、Apple等公司產品提供技術支持。

5

憑借著學生時代和同學建立的廣泛聯係,在老同學的協助下,潘皓波張羅起了畢業三十年聚會。一輪又一輪的邀請發到了大多數同學手中,遠在美國的範劍青也收到了這封邀請信。

出生於福建莆田縣一個農民家庭的範劍青,在中學裏幸運地遇到了一批當時被稱為“臭老九”的好老師。受他們影響,隻有15歲的範劍青在恢複高考次年就考入複旦78級數學係,後又考入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所,在職攻讀碩博。

1985年前後,大陸學生出國留學漸成趨勢,國外大學也逐步向中國開放了個人自由申請。“年紀小,周圍人的影響就大。”範劍青稱自己就是在這個時候申請到了留學的機會。

在當時,申請一所學校的郵寄費和申請費相當於範劍青月工資的一半,了解國外大學也必須到國家圖書館查找資料。為了節省成本,他找出一份統計學專業的大學排名,隻申請了排名最靠前的四五所大學。最終,他去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在伯克利,範劍青遇到了兩位曾獲麥克阿瑟天才獎的導師,在統計界,能獲此殊榮的至今也隻有四位。“其中年長一些的那位導師比較傳統,年輕的那位導師想法特別多,他對科學的理解對我影響特別大,”範劍青說,“有時我把我的演算結果拿給老師看,但他說不用看,我知道中國人做數學可能比我都好,我就跟你去喝咖啡,聊聊數學,教你怎麽做有創意的研究,探討什麽是知識創新。”

博士畢業前夕,範劍青找到了一份在美國擔任教職的工作,就留在了美國。這之後,他雖然一直都有著回國的想法,但機會卻越來越少。

如今範劍青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金融係的終身教授,並獲有被譽為“統計學屆的諾貝爾獎”的“考普斯總統獎”。在他之後,他的同學孟曉犂也曾獲得過這一獎項。

在複旦數學係完成本碩學習後,孟曉犂留學哈佛,成為哈佛統計係第一個複旦學生。初到哈佛的第一周,他選修了Rubin教授關於人口普查統計方法的應用課程。當時他很不理解:統計人口有這麽難嗎?在課上到一半時,他忍不住舉手提問:“Rubin教授,在中國大陸,人口普查很容易,清點人數就行了。”Rubin教授愣了一會兒說:“曉犂是非常天真的(Innocent)。”多虧當時一個在場的台灣教授為他解了圍:“我知道曉犂的意思。我們台灣也很容易,我們有宵禁。”

孟曉犂最終適應了美國的生活,在他任哈佛統計係係主任期間,統計學係成為哈佛最具跨學科特點的係科之一。幾個月前,他又成為哈佛曆史上第一個華人研究生院院長。

6

在美國,那些曾經的同學逢年過節都要聚會。2009年,現任斯坦福大學生物統計係教授的複旦數學係82級畢業生陸盈從美國西海岸飛抵普林斯頓大學,借著兒子即將到範劍青的實驗室裏實習的由頭,他想與六位昔日同窗熱鬧一下。

閑聊中,陸盈提及範劍青、孟曉犂接受加州某中文台的采訪並上了電視,大家便找出視頻來看。一位參加聚會的同學在博客中寫道:“當孟曉犂出現在鏡頭裏的一霎那,吃驚的絕對不止我一個人,這頭發也掉得太快一點了吧?”當時在場的範劍青說,電視台采訪當天本來還要回答觀眾提問,但沒有一個電話打進來。這位同學打趣說:“如果早點通知我們,怎麽也會準備些刁鑽問題來捧場,比如說問問孟曉犂,學問和頭發的數量之間有什麽統計關係等等。”

昔日同窗如今各為人父母,範劍青的女兒Mary已經從普林斯頓畢業了。和很多美國學生一樣,Mary也出去打過工。她的父親雖已在海外生活多年,卻還是和很多中國家長一樣,對年輕人的課外生活不夠理解:“我花了這麽多錢給你讀書,你卻把讀書的時間拿來打工,算算時價多虧啊!”但實際上,範劍青自己也有些矛盾:“其實我一輩子都沒走出過學校,挺遺憾的,年輕人應該出去看看。”

畢業三十年之際,77級和78級四百餘名同學先後回到複旦,此時曾經的同學已在各行各業立足。據不完全數據統計,在中組部、科技部等國家機構任職者約有十餘人,創辦或加入各類公司工作的有50餘人,從事國內外科研教學工作的約有45人。應誌良說,每次回國,他都“一定要回複旦,看看老師和同學”。範劍青雖參加了畢業三十周年的聚會,卻錯過了當天上午的開幕式。他也因此自嘲:“我已經不了解中國文化了,不知道開幕式才是最重要的。”
轉載南都周刊的文章 實習記者_唐愛琳 上海報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長在紅旗下 回複 悄悄話 才看到這篇文章。應誌良是我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選過他的幾門課,他是我最喜歡的教授,可惜沒選他做導師,我95年畢業。複旦畢業的都太牛了!LZ看到一定幫我向他問好。
小八臘子2 回複 悄悄話 複旦大學數學係數學專業7718(78.01-82.01)和7818(78.09-82.06)兩個班應該不足100人吧,下麵是其中47人的現狀(來自網絡,僅供參考)


柏兆俊 加州大學Davis分校計算機係 數學係教授、計算機係主任(複旦大學數學博士)

陳貴強 牛津大學數學教授,原美國西北大學數學教授 (中國科學院數學博士)

範劍青 普林斯頓大學運籌與金融工程係講座教授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統計學博士)

何 華 野村國際董事總經理,原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 (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學博士)

李 駿 斯坦福大學數學教授(哈佛大學數學博士 1978年首屆全國中學生數學競賽第一名)

李 堅 華盛頓大學數學教授,複旦長江講座教授(MIT博士)

李樂德 耶魯大學商學院管理學教授(西北大學博士)

劉建國 杜克大學數學教授,原馬裏蘭大學數學教授 (UCLA數學博士、計算數學)

陸 盈 斯坦福大學生物統計係教授

孟曉犁 哈佛大學教授、統計係主任



孫路平 美國花旗銀行總部Technical Specialist

魏景東 摩根斯坦利執行董事

徐幼於 德意誌銀行執行董事

姚大衛 哥倫比亞大學運籌學教授 (多倫多大學博士)

葉可英 弗吉尼亞大學統計係教授

應誌良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統計係主任(哥倫比亞大學博士)

雍炯敏 中佛羅裏達大學教授,原複旦數學係主任,數學金融研究所所長

張 堅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數學係教授(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張 琪 密蘇裏大學數學係教授(杜克大學博士)

張稚逸 北卡羅來納大學夏洛特分校數學係教授



周永勝 Triver Financial Investment Management, Inc. President(located in

San Jose, CA.)




包光偉 上海交通大學工程力學係教授

陳大康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主任(你沒看錯專業!)

陳宏民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

陳曉曼 複旦大學常務副校長

竇一康 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總工程師

顧鳴高 香港中文大學統計係教授

何寧卡 珠海市人民政府市長

何誌慶 華東理工大學數學係主任

黃民強 中科院院士,少將,總參五十八所研究員

李克難 平安大華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



李 源 潮 (不用多說)

盧琳璋 廈門大學數學係教授

毛力奮 CCA SOFTWARE (SHANGHAI)首席執行官

毛文波 EMC中國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梅建平 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博士)

邱維元 複旦大學數學係教授

潘皓波 金棕櫚企業機構首席執行官

沈文海 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副總工程師

束 宏 廣發銀行上海分行信用卡部總經理

聞申生 華夏基石公司副總裁



吳宗敏 複旦大學數學係教授,中國數學會副理事長 原複旦數學係主任

餘躍年 信泰人壽保險,中國首批精算師,一次通過北美精算11門,創世界紀錄

鬱義鴻 複旦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產業經濟學教授

張來武 科技部副部長,黨組書記

張振躍 浙江大學計算機圖象圖形研究所所長

周 林 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學院院長,原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商學院凱瑞教授(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博士)

周舜培 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
笑倒了 回複 悄悄話 真牛人!向那個時代的學者們致敬。
湘西山民 回複 悄悄話 在 The Big Short 裏讀到關於徐幼於的描述:The 2nd smartest person in China.

The Big Short: Inside the Doomsday Machine - Page 66 - Google Books Result
books.google.com/books?isbn=0393072231
Michael Lewis - 2010 - Business & Economics
His name was Eugene Xu, but to those who'd heard Lippmann's pitch, he was generally ... As Lippmann put it, “How can a guy who can't speak English lie?

Chapter 3 "How Can a Guy Who Can't Speak English Lie?" Chapter 4 How ...... Eugene Xu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ome price appreciation on subprime mortgage .... The bigger Lippmann's short position grew, the greater the implicit expression ...
Notes from 'The Big Short'
www.takeninbyamerica.com/.../Notes_from__The_Big_Short_...
... from 1998 that it's unwise to loan money to people who can't repay, the 2005 subprime ... 2005: by “early 2005 all the big Wall Street investment banks were deep into the .... He'd need to lay his money down before the ticking of the time bomb was .... Lippmann explained that Eugene Xu, the Chinese mathematical wizard ...
金重陽 回複 悄悄話 在陸偉哪裏看到照片。
回複 悄悄話 感覺一點也不比科大同屆的少年班差(應該是更強),所以不該搞所謂的少年班。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