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級興趣

77、78級是中國現代化征途中一種精神的代名,中國史上的特殊群體
個人資料
78級興趣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金融動蕩下的中國應對之策

(2008-09-21 18:46:50) 下一個

    


      金融海嘯衝垮華爾街———繼美國政府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之後,雷曼兄弟公司破產、AIG置身破產邊緣、美林銀行遭收購,摩根史丹利則在尋找合並對象。著名經濟學家何帆接受南方都市報專訪,認為這場波及全球的危機對於中國也意味著轉機,中國必須改變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調整產業結構,靠擴大內需,提高國內投資,才能讓中國經濟更平穩地發展。

  雷曼倒下了,下一個是誰?

  南方都市報:近日美國金融市場可謂“地震連連”,除接管“兩房”外,美聯儲還緊急拯救AIG,同時,美林被收購,雷曼破產,市場在傳言若找不到合適的合並對象,下一個要倒下的就是摩根史丹利,次貸危機進一步蔓延深化,底部在哪,還看不出來,你如何評價迄今為止美國政府的一係列拯救措施?

  何帆:首先這說明次貸危機比人們想象的嚴重。美國政府若不拯救,美國就會出現更嚴重的金融危機,甚至是經濟危機。救助實際上是從去年就已經開始了。在頻繁的救助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救助對象采取了不同方法,在救援工具上也有創新。同時,在麵對接二連三的更大的危機時,救援也顯得力不從心。

  南方都市報:雷曼倒下了,下一個會是誰?

  何帆:到目前為止,幾家國際金融巨頭摩根、高盛、UBS、花旗集團、巴克萊等業務都是一樣的,問題也一樣,五十步笑百步,很難說誰是下一個,都有可能。

  南方都市報:次貸危機現在到了一個什麽階段,還會惡化到什麽程度?

  何帆:這幾個事情出現後,意味著次貸危機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原來是在地上一樓,現在已經到了地下室,而且還不知道地下室有幾層。這些大的金融機構出現問題,會引發金融市場上的連鎖反映。重要的是要警惕從金融市場蔓延到實體經濟。而且,現在已經蔓延到商業銀行了。花旗、UBS等也有商業銀行的業務,隻是衝在前麵出事的是投行業務做得比較多金融巨頭。商業銀行出問題,是因對衝基金和投資銀行倒閉後,尤其是對衝基金,很多是從商業銀行借錢的。此外,商業銀行很多也買MBS(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等這類次級債證券化的產品,也受到損失。

  美元貶值下的囚徒困境

  南方都市報:在當前的情況下,美國政府不能將貨幣龍頭擰緊。讓人擔心的是,近期這一係列救市的舉措,會進一步加劇美元的貶值和美元的信任危機。

  何帆:是的,這也是接下來要關注的。這意味著全球的金融體係可能會重構。一是美元匯率的走勢現在更不樂觀;二是金融市場壟斷的趨勢在加強;三是可能會出現更多參股、入股現象,金融機構的股權結構會更複雜。壟斷加強,國有化的比例會增加,投行和商業銀行混業經營的趨勢可能會加強,全球金融體係會出現微妙的變化,值得關注。

  南方都市報:近期美元兌歐元、兌日元都創下了新低,阿根廷和巴西也在本月宣布建立雙邊貿易結算非美元化機製,而伴隨著歐元外匯儲備比重超日趕美,自布雷頓森林體係建立60年來,美元的結算貨幣地位麵臨最嚴重的衝擊?

  何帆:這還需要觀察,現在各國都想把手中的美元拋掉,但現在像一個囚徒困境,如果拋得早,受損失,都不拋,大家一起受損失。大的趨勢是要調整,但在判斷上要謹慎一點。在曆史上曾有無數次這樣的要求要改革,像石油交易,歐佩克都吵多少年了,要用黃金結算,要用歐元結算,但單一商品的結算都不能做到非美元化,這次危機會給國家貨幣體係造成什麽樣的衝擊,還有待觀察。

  南方都市報:美國一些媒體也在探討這種危機究竟會給美國和全球帶來何種深刻變化,《大西洋月刊》和《華盛頓郵報》都發文探討了這會不會是美國金融霸主地位衰落的開始。

  何帆:作這種判斷也是要謹慎,現在不僅美國出問題,歐洲、日本都有問題。從雷曼破產看,其前30個無抵押貸款債券擁有者基本上都是東亞的銀行,包括中國銀行。這等於全球在為它買單,其他方的損失更大,不能急於作這方麵的判斷。

  南方都市報:從當前的實際看,次貸危機造成的衝擊主要還集中在房貸和金融市場,接下來會對美國實體經濟造成怎樣的危害?

  何帆:首先是企業的融資會更困難,融資成本會上升。現在美國樓市下跌、股市下跌,美國對消費信貸的監管也在加強,前兩者意味著美國人的投資受損,財富縮水,後者則意味著再想借貸消費就很困難了。從企業和消費者角度看,這些都會對美國的實體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美國人的消費行為會發生改變,不改變不行了。但到目前為止,美國政府還在救助這些盲目貸款消費者,就好像給酗酒者的人先弄一瓶酒,先緩解緩解一下,還沒有到治本的時候,但最後總是要治本,因為收入少了,財富縮水了,被逼不得不調整。

  南方都市報:次貸危機可以說是對原來的全球化模式的一次“糾錯”,對此我們該如何反思?

  何帆:我倒覺得不一定是對“全球化”,而是應該對“金融”進行反思。金融現在有很多問題,很多金融的創新都是很好的,創新的原意是為了降低風險,最後我們看到的是幾乎所有的金融創新都放大了風險。另外一個反思就是金融往往與經濟周期是順著的,或者說是正相關的。當泡沫出來時,誰最風光,就是華爾街嘛。但經濟出現問題時,也是華爾街最遭殃,那還要金融幹什麽呢?在經濟困難,需要金融來幫忙之時,金融機構紛紛破產,惜貸或根本不放貸,而不需要金融幫忙時,金融往往很活躍,火上澆油。這需要我們對金融創新,金融監管重新反思。這種反思對中國也具有現實意義。中國要成為強國,也必須做強金融,但怎麽去做,現在模仿美國是有問題的。中國現在必須要交出自己的答卷。中國金融現在需要改革,但現在也應該思考全球金融的戰略,這次的次貸危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

  中國麵臨30年最大的一次外部衝擊

  南方都市報:隨著次貸危機的深化,美國市場的萎縮,接下來對中國經濟會產生什麽影響?

  何帆: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麵。一是對中國金融造成的影響。美國資產價值縮水會造成直接損失,像中行、招行等先行國際化的金融機構已嚐到苦果了。中國的外匯儲備,作為中國數十年來積累的財富,也在承受貶值之痛。美股下跌,也會給中國股市造成心理壓力。第二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美國經濟減速對中國經濟出口和增長的影響。美國GDP增速下降不僅直接影響中國的出口,還會影響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長,尤其是現在全球經濟放緩,歐洲、日本的經濟也比想象中的差,這都會影響中國的出口。出口的下降可能導致GDP、投資和進口的下降,並通過這些變化,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長。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初步測算的美國經濟放緩對中國的影響是:如果美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0.7個百分點,中國經濟增長將下降0.94個百分點;如果美國經濟增長放緩1.7個百分點,中國經濟增長將下降2.28個百分點。

  南方都市報: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1年互聯網泡沫,中國都躲過或者沒受到多大衝擊,但從本次次貸危機的衝擊勢頭看,中國似乎麵臨改革開放30年來最大的一次外部衝擊。

  何帆:可以這麽說。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個問題,使得中國人對全球化的看法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化。根據我的觀察,中國人對全球化的看法在加入 WTO之前是過分的悲觀,高喊“狼來了”,結果發現狼沒有來。到2001年加入世貿後,中國又太樂觀。去年的時候,次貸危機的深刻影響已經完全展露了,但中國的官員,包括我接觸的發改委的一些官員,都在說“沒事”,美國不會出問題。但今年以來,次貸危機的蔓延把我們給打蒙了,中國開始清楚地認識到其已處於全球化的深海了,想脫離出來很難。這裏麵有很多事,不是自己說了算的。不是努力就能賺錢,出口出不去,不是產品質量不好,而是全球市場出了問題,這些我們沒有辦法改變。最近,我接觸的一些官員和企業家都意識到一些地方出了問題,但還沒有認識到為什麽出問題。

  南方都市報:回過頭來看,中國剛開始是低估了次貸危機影響的,今年才逐步認識到嚴重性,這是為何?是因為我們對全球經濟周期性的調整規律認識不足嗎?

  何帆:“經濟周期”比較有爭議性。之前經濟學一直在說“經濟周期”,但現在看起來,“經濟周期”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麽明顯,甚至很多學者認為有沒有“經濟周期”都是一個問題。中國出現低估次貸危機的影響,我覺得主要是我們對什麽是“金融”,什麽是“市場經濟”,什麽是“全球化”,了解得不夠。

  南方都市報:這逼迫中國經濟必須做一些調整?

  何帆:是,這是一件好事。要是沒有問題,改革也就沒有壓力。現在逼迫中國經濟要加速轉型。中國過去走的那條路是有問題的,靠出口拉動中國經濟增長來創造很多的就業機會,把產品低價賣給美國,為什麽美國過去幾年通貨膨脹、物價、利率很低,這都是由於中國的幫忙。產品出口換來的是美元,但美元卻在不停地貶值,所以出口的道路越走越窄。不能再靠美國的市場,還要靠國內投資,靠擴大內需,內外平衡,才能讓中國經濟更平穩地發展。


  南方都市報:危機也意味著轉機?

  何帆:是啊,隻要政策調整對路。其實中國經濟沒有想象中的那麽悲觀,一是中國經濟沒有出太大的問題。我一直說,中國很幸運,當中國犯錯誤的時候,總有人比中國犯更大的錯誤。中國一些銀行受到的損失並不很大,等次貸危機稍微過去,說不定我們還有抄底的機會呢。雖然現在不能輕言,因不知道“底”在哪,但機會是有的。

  同時,中國現在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現在華爾街到處都是找工作的人,中國正好可以引進一些金融人才。這也提醒了中國,不能盲目地按照美國的模式去搞金融創新,雖然還是要加強金融創新,但要多思考如何結合中國的國情。中國現在的問題是儲蓄大於投資,不能老想著把儲蓄拿出來到外麵投資,而是要考慮怎樣在國內創造一些投資機會,讓國內的儲蓄轉化為國內的投資。其實,機會還是很多的,中國不缺投資機會。

  中國必須加快服務業的開放

  南方都市報:那對中國近幾個月來的出口順差的減少也不需要多擔心?

  何帆:不需要,這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中小企業遇到困難是有的,但調整的方向不是去“救”這些中小企業,讓它能夠苟延殘喘,不能再“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都去搞出口加工。而是應讓它們找到出口。中國現在不是缺少生產多少鞋的企業,而是缺教育、醫療衛生等,為什麽不能在這方麵多開一些口子,讓它們進入這些行業,形成中國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的製造業有競爭力,原因在於質量好而成本低。但服務業很落後,中國必須要想辦法調整產業結構,如果服務業再不調整,製造業的競爭優勢可能也會喪失殆盡。當然,中國並不是所有的服務業都落後,有一些服務業如餐飲、美容美發、洗浴等,近幾年的服務質量提高很快,這是因為沒有進入壁壘,民企和外企都在平等競爭。

  中國服務業真正差在哪裏?是那些支柱性行業,而往往是政府壟斷或過度管製的行業,如交通業、通訊業、金融業等等,這些行業是最關鍵的。洗浴業質量再好,它也不是中國經濟的支柱。這些支柱性行業現在有一個嚴重問題:效率低,原因是政府背後的壟斷。和製造業相比,服務業更需競爭,更需對外開放。

  麵對這次次貸危機,中國要有心理準備,一番陣痛後,若能把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過來,壞事就能變成好事。隻要有適宜的政策,中國做生意的機會和就業的機會是很多的。像這些行業,還包括醫療衛生、教育等行業,要是完全開放,中國會完全變樣。對此,我是比較樂觀的。

  南方都市報:除開放服務業,調整產業結構外,中央政府還可做哪些工作來應對這次衝擊?

  何帆:短期內看,最直接有效的政策就是加大政府的投資。各級政府都有投資項目,但過去宏觀調控的時候都緊縮了,沒有放開。現在可以考慮放一放。像城鐵建設,電網建設,鐵路建設,這些都是可以做的。現在新開工項目增速慢了,像北京今年上半年新開工項目下降了70%.

  另外,財政政策可以做一些調整,一是減稅,二是增加對公共產品的財政支出。中國目前的財政狀況非常好,這麽多的錢做什麽?必須投資在為中國未來經濟增長創造條件上,比如對公共教育、公共衛生的投資。中國為什麽在製造業上有競爭力?如果我們能夠在增加財政支出的同時,建立起一套對政府預算和支出有效的監督機製,不僅會有利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對政府治理水平的提高和中國政治的民主化都會有貢獻。

  南方都市報:隨著次貸危機的進一步蔓延和中國對此認識的深入,中國的貨幣政策近期也做了調整,降息並下調了存款準備金,你如何看待這次調整?

  何帆:這次調整不像一些人說的那樣,是央行的貨幣政策轉向了。中國通貨膨脹的壓力還沒有完全放緩,貨幣政策還不能轉向。此外,這次調整的信號作用更強一些,真的要調整應該是調信貸。企業並不是沒有貸款的需求,關鍵是現在銀行不願意放貸。前段時間央行放鬆信貸,放出來2000多億,但實際上並沒有到企業手裏,都到了債券市場。另外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現在我們看到銀行的超額準備金率回升,這說明商業銀行現在不缺錢,隻是因為擔心風險,不願意放貸。中國現在還不能輕言放鬆貨幣政策。

  何帆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中山大學兼職教授,中國人民銀行匯率問題專家組顧問、財政部國際司顧問,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國際金融、國際政治經濟學和中國宏觀經濟等。1978-1981就學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