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級興趣

77、78級是中國現代化征途中一種精神的代名,中國史上的特殊群體
個人資料
78級興趣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博客正影響政治和生活每一麵

(2008-03-06 08:33:59) 下一個

 博客正影響政治和生活每一麵

博客媒體化的思考 

橫空出世的博客

博客正影響政治和生活每一麵

主要觀點:

 " 各方對新媒體之“新”的理解並不一致。

 " 手機電視等所謂“新媒體”實質上是“新媒介”對媒體的影響,限於傳播渠道。

 " 博客是“媒介”、“媒體”兩位一體的。

 " 博客媒體化的思考,首先應考量其作為媒體的資質,然後集中挖掘其“新”的內涵。

 " 紙質報刊尤其是商業報刊也許高估了自己的“公信力”,博客應該有優於一般商業媒體(包括紙媒和一般網媒)的“公信力”。

 " 博客徹底顛覆了傳播者的中心地位,傳播者與受眾不再是點對多點的單向線性模式,而是多點對多點的對等網狀模式。 " 傳統媒體背後是大權在握的把關人,博客背後是傳者和受者合一的個人。 " 記者和博客的主要差異還是因其依附的媒體的不同特質而體現,個體差異反而是次要的。博客是個人意誌的體現,記者是把關人意誌的體現。" 把關人的意誌往往是公共意誌的主觀化,博客則是公共意誌的微觀化" 公共意誌應成為博客與傳統媒體的交匯點。博客的存在,使得把關人客觀把握公眾意誌的意願成為可 能。 " 衝擊傳統媒體的主要力量還是門戶網媒,博客不會對傳統網媒構成直接威脅。

 新媒體的定義眾說紛紜。一些網站開辟的“新媒體”版塊內容多涉數字電視、移動電視、IPTV等,在一些討論“新媒體”的文章中,則將博客、播客等作為“新媒體”的範例。顯然,各方對新媒體之“新”的理解並不一致。

 首先想澄清長期以來對“媒體”和“媒介”概念的模糊認識。報紙是媒介,報社才是媒體,電視是媒介,電視台是媒體,媒體是媒介背後的運營機構。隨著技術發展而出現的手機電視、數字電視等,應屬於新媒介,而新媒體應是新型的電信運營商或新型的廣電運營商。

 這種語境下的新,強調的是媒介的技術屬性,如香港電台給出的定義——新媒體是指聚廣播、計算機和通訊技術,融合電台、電視與網上傳播的互動媒體;清華大學新傳媒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給出的定義——新媒體是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基礎之上出現和影響的媒體形態。他們強調的是信息承載工具的變化,如將傳統報紙、電視、廣播的信息搬到手機上,並賦予新的技術特性,就成了新媒體,實質上是“新媒介”對媒體的影響。

 事實上,博客不僅僅是一種服務或某一種特定格式的網頁,更是一個群體,這個群體在托管商的幫助下“運營”著作為媒介的博客。每個博客後麵都是一個個性鮮明的blogger。博客是“媒介”、“媒體”兩位一體的。 

 沒有人懷疑手機電視是“新媒體”(出於表述和理解的考慮,後文用“媒體”代替“媒介”),大抵是首先認同電視的“媒體”屬性,然後承認手機作為載體的“新”。但若說博客屬於新媒體,這個順序卻也許要顛倒了:“博客”、“播客”是橫空出世的全新概念,與建立在既有概念上的“手機電視”等相比,首先得到認同的可能是“新”。其“媒體”屬性,由於缺少傳統媒體的比照,反而可能得不到立即讚同。因 此,博客媒體化的思考,首先應考量其作為媒體的資質,然後集中挖掘其“新”的內涵。承認博客之新並不代表他們認識到了其作為“媒體”之新。

 關於媒體,恐怕無法給出具體而微的定義,大都是根據其功用和表現形式來界定的——指交流、傳播信息的工具、載體,包括視覺媒體、聽覺媒體和視聽兩用型媒體。就這個定義而言,博客完全是合格的媒體,在一些突發公眾事件的表現甚至令傳統媒體側目。在這個定義之外,“公信力”是否應作為媒體的本質屬性引起了我的注意。 

 網絡媒體已經在侵蝕傳統媒體的廣告收入。樂觀的傳統媒體從業者反駁所謂的“網絡媒體顛覆傳統媒體” 說的主要論據是傳統媒體的權威性和輿論導向性——他們認為網絡媒體的“公信力”不如紙質報刊;他們相信自己起到了“信息過濾器”的作用,而這種作用是受歡迎的。紙質報刊尤其是商業報刊也許高估了自己的“公信力”,近期零點調查發布的結果顯示,互聯網的公信力僅次於電視而遠高於報刊。博客應該有優於一般商業媒體(包括紙媒和一般網媒)的“公信力”,因為大部分的博客寫作並不由經濟利益驅動。

 至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博客是一種更純粹的媒體。

 手機電視等作為新媒體之“新”與博客作為新媒體之“新”的差異在前文已有剖析。50年代拉斯韋爾奠定了以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媒介、傳播對象、傳播效果五個方麵為主幹的傳播學理論框架,其本質特征在於,這是一個以傳播者為中心的傳播體係,因為傳播者掌握著傳播內容和稀缺的傳播媒介,並隻能單向朝傳播對象傳播。手機電視等應用擴充了傳播媒介,增加了有限的互動性,其效果與其說是“改革”,倒 不如說是“改良”,傳播者的中心地位依然如故。

  博客徹底顛覆了傳播者的中心地位,傳播者與受眾不再是點對多點的單向線性模式,而是多點對多點的對等網狀模式,傳統媒體背後是大權在握的把關人,博客背後是傳者和受者合一的個人。作為web2.0的典型應用,個性在博客中得到凸現,每個人都是作者和編輯,每個人都可以方便地與作者和編輯交流意見。

 與傳統媒體的記者相比,博客們有一個較為寬鬆的寫作環境。美國很多知名博客的職業就是專欄記者,他們在博客裏發表在報紙上不能發表的想法,很受讀者歡迎。事實上,有些傳統媒體在自己的網站上專門給 自己的記者提供博客服務,也有專門的記者博客網站或圈子。記者和博客的主要差異還是因其依附的媒體 的不同特質而體現,個體差異反而是次要的。因此,他們的主要差異是,博客是個人意誌的體現,記者是把關人意誌的體現。把關人的意誌往往是公共意誌的主觀化,博客則是公共意誌的微觀化。

 因此,公共意誌應成為博客與傳統媒體的交匯點。博客的存在,使得把關人客觀把握公眾意誌的意願成為 可能。門戶網媒與博客的關係也是如此。短期來看,BSP很難找到明晰的盈利模式——門戶網站提供博客服務用來增加用戶粘性,靠門戶賺錢;傳統媒體開辦自己的博客擴大自己的知名度,賺錢的還是靠紙媒、電視、廣播。單純的BSP目前隻能積聚用戶及其博客文章後向門戶看齊,見效甚微,長遠的看來有提供增值服務的可能,但那在遙遠的將來。在這期間,門戶將對BSP展開收購。 

 衝擊傳統媒體的主要力量還是門戶網媒。雖然博客作為一個整體擁有龐大的受眾,但單個博客對廣告商的吸引力很小,因此它不會對傳統網媒構成直接威脅。但同樣提供博客服務,門戶網站顯然比傳統媒體更容易從中受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DUMARTINI 回複 悄悄話 是公共意誌的微觀化。---有道理,博客也如此受普羅大眾歡迎自有其傳播優勢.
但根據點擊率來決定-篇文章在博客的位置---這決定位置還是比較容易做到滴,研究一下如何當標題黨即可..:))
希望今後的網絡設計能在標題旁加注兩行文章內容或索引一下文體才好,才不至於誤入....
浪寬 回複 悄悄話 論述很全麵,博客絕對是言論自由的最佳歸宿。 “博客徹底顛覆了傳播者的中心地位,傳播者與受眾不再是點對多點的單向線性模式,而是多點對多點的對等網狀模式,傳統媒體背後是大權在握的把關人,博客背後是傳者和受者合一的個人。作為web2.0的典型應用,個性在博客中得到凸現,每個人都是作者和編輯,每個人都可以方便地與作者和編輯交流意見。”

要完全達成上述境界,必須減少幹預,讓讀者自己選擇愛讀的東西,完全根據點擊率來決定-篇文章在博客的位置。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