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格魯吉亞事件 - 俄國霸權主義軍事強權與政治陰謀加經濟利益

(2008-08-11 16:38:52) 下一個
2008年8月7日,當全球的媒體皆注目於2008年北京和諧奧運之時,格魯吉亞軍隊進入該國與俄羅斯接鄰的南奧塞梯區域,試圖軍事打擊南奧塞梯分離勢力,將該區域重新納入其政府的實際管轄之下。

此前,該地區的分離勢力已造成獨立態勢;俄國渾水摸魚,吸收數萬人入俄國籍, 發俄國護照,並以製止流血衝突為由,派軍入境號稱維和部隊,實際上開始軍事控製南奧塞梯。

2008年8月8日,俄羅斯大軍借機進入南奧塞梯區域,並對格魯吉亞兩線深入。數天後,俄軍距格魯吉亞首都提比裏西隻有三十英裏,其勢在於一舉蕩平格軍,推翻政府,改朝換代,再次將格魯吉亞收編為俄聯邦, 或絕對控製之下。

其戰略目的在於,一石三鳥拍山鎮虎。一旦拿下格魯吉亞,毗鄰的阿塞拜疆及亞美尼亞共和國,誰還敢不服?此舉,左右將打通黑海和裏海; 上下將連接俄國與伊朗。這樣, 俄國可以上下聯手, 北鎮西歐,抗衡北約東進; 南連伊朗,互通資源,對視伊拉克美軍,威懾親美派的土耳其和沙特中東大戶, 影響中東局勢。

不得不說, 普金此舉是蓄謀已久,時機用的太好了。這也算是大國崛起的俄國軍事版的開篇。到此時,俄軍在格魯吉亞所向披靡,贏得戰爭的勝利沒有懸念。問題是,這一陰謀在戰略上是否可以得逞?我的判斷是, 俄國會贏在軍事上, 但輸在國際政治經濟上, 其最終結果是,撤軍格魯吉亞。

道理很簡單,無論俄國對格魯吉亞是愛還是恨,不管格魯吉亞在曆史上與俄國有過多麽深刻的關係,也不在乎格魯吉亞今天隻是一個彈丸之地弱不禁風,說到底,格魯吉亞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其總統政府是民選的合法代表,南奧塞梯是格魯吉亞的內政問題。俄國以軍事霸權強權幹涉, 以圖自我政治版圖的恢複和經濟利益的擴張,與當年日本在中國東三省駐軍,搞盧溝橋事件進而全麵軍事占領中國;與今天美國借911拿下伊拉克,駐軍中東石油大國,沒有本質的區別。

但是,今天的俄國不再是二戰的蘇俄;21世紀解決國際糾紛的方法, 決不是戰爭。無論以任何名義或借口,俄國在格魯吉亞事件上, 最終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信,咱們走著瞧。

以下是有關格魯吉亞的情況,內容來源於維基百科。

格魯吉亞,原是蘇聯加盟共和國,1991年4月9日正式獨立,稱為“格魯吉亞共和國”,1995年8月24日該國通過新憲法,國名定為“格魯吉亞”,曾為獨立國家聯合體的一份子(於2006年2月退出),首都第比利斯。國土麵積69,700平方公裏,人口5,443,359(1989年人口統計)。主要民族為格魯吉亞族占70.1%,其他主要少數民族有亞美尼亞族、俄羅斯族、和阿塞拜疆族等;官方語言為格魯吉亞語,居民多通曉俄語,多數信仰東正教,其他信仰伊斯蘭教。位於亞洲西南部高加索地區的黑海沿岸,北鄰俄羅斯,南部與土耳其、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接壤。格魯吉亞是斯大林的故鄉。

格魯吉亞文化發展極早,可追溯自青銅器時代,當時各部落業已形成,青銅器之製作技藝出現後,不同部落間方開始正式交流。西元337年起信奉基督教,基督教之傳入使古格魯吉亞文字消逝無蹤,而由希臘文及敘利亞文所混合而成之新文字替代。此後三百年格魯吉亞一直卷入拜占庭(東羅馬帝國)與波斯帝國之鬥爭中。其後曾經曆阿拉伯與亞美尼亞人之統治,1220年蒙古人大舉入侵高加索,1386年至1403年間受帖木兒侵襲,格魯吉亞經濟文化遭嚴重破壞,從此一蹶不振。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格魯吉亞與西方聯係自此中斷三百年。

1783年沙俄勢力進入該區,俄國保護格魯吉亞之完整並擁有其宗主權。1804年至1864年間,格魯吉亞諸國相繼被帝俄兼並。1921年2、3月間,格魯吉亞蘇維埃政權建立,並於1936年並入蘇聯,改稱為格魯吉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85年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上台後,大力提倡開放與改革政策,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相繼欲擺脫蘇聯;1990年, 格魯吉亞最高蘇維埃決議前蘇聯之聯邦條約違法,並發表主權宣言,更改國名為格魯吉亞共和國。1991年4月9日,宣布脫離蘇聯獨立。1991年8月,軟禁 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的奪權政變失敗後,以俄羅斯為首之十一個蘇聯加盟共和國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格魯吉亞一開始並沒有加入,至1993年12月始加入“獨立國家聯合體”。1996年4月,“格魯吉亞共和國”更名為格魯吉亞。

提比裏西,中國史書有譯作提弗利司或梯弗裏斯,是今日喬治亞的首都,也是外高加索地區的著名古都。

提比裏西位於喬治亞中東部,是全國最大的城市,有人口128萬。提比裏西的麵積有348平方公裏,海拔500-650米,庫拉河從市區由西向東穿過。是格政治、文化、經濟、教育中心,同時還是重要交通樞紐,鐵路幹線將其同外、北高加索連接在一起。與原蘇聯及周邊、歐洲國家的一些大域市有航空航線。1966年市區三條地鐵開通。

提比裏西建都於公元前4世紀,是喬治亞多個朝代的首都。喬治亞過去曾被阿拉伯、突厥侵佔,提比裏西也不能倖免。1801年,提比裏西落入俄羅斯手上。十月革命以後,喬治亞曾經短暫獨立,提比裏西再次成為國家的首都。到後來外高加索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成立,和後來的喬治亞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提比裏西也獲選成為首府。直到1991年喬治亞從前蘇聯獨立,提比裏西再次成為國都。

主要政黨:

統一民族運動:薩卡什維利總統為該黨主席,占現在國會百分之六十席次。
聯合民主黨:第二大黨,Zurab Zhvania主席。

人均GDP:USD$3100
貧窮人口比率:54%

格魯吉亞全國由兩個自治共和國、一個自治州、九個州組成。這些主政區分劃又分成62個行政區。而這62個行政區當中,有3個直轄市,以及其餘59個分區。

西部和黑海交接310公裏. 在格魯吉亞的北方,有一條跟俄羅斯聯邦毗鄰的邊界,長達723公裏。這條邊界在俄國方麵佷多部分屬於北高加索聯邦區,其他的依次序由西至東分別為:克拉斯諾達爾聯邦區、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北奧塞梯共和國、印古什共和國、車臣共和國、達吉斯坦共和國。

根據2005年7月的統計,格魯吉亞全國現時有人口4,677,401人,當中的民族分布如下:
格魯吉亞人:83.8%
阿塞拜疆人:6.5%
亞美尼亞人:5.7%
俄羅斯人:1.5%

國內絕大多數俄羅斯人均在國家獨立後紛紛移民離開。生活於阿布哈茲的阿布哈茲人及南奧塞梯的奧塞梯人都尋求脫離格魯吉亞獨立。國內尚有另外兩個Kartvelian民族,分別為Svan及Mingrelians,以及少量的Laz。Laz人主要在土耳其生活。國內其他人口更少的民族計有:敘利亞人、希臘人、庫爾德人、塔塔爾人及烏克蘭人。

自從前蘇聯解體以後,由於亞布哈茲叛亂部隊的分離活動、Ajaria及南奧塞梯的問題,對本國的人口做成衝擊,並使經濟變得脆弱。尋找工作的困難,迫使以十萬計的格魯吉亞人出外尋找工作機會,當中大部份選擇移民往俄羅斯。由於局勢不穩,使國民都不太願意生育,使當地的出生率奇低─鄰近的亞美尼亞亦麵對同樣的問題。現時全國的人口,比前蘇聯時期的1990年要少50萬,不過據觀察家的意見,現時格魯吉亞的人口有被高估的成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