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風

明月清涼地,佳茗在握時。   淡淡微風起,停杯欲語遲。
個人資料
淡淡微風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禪茶一味(3)禪茶一味其實是日本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反哺

(2025-03-25 06:21:28) 下一個

 

 

 

    這句話肯定會引起一部分人的不爽。

    畢竟在有些人眼裏,世界上單凡有點兒好東西,那就得是咱們的。

    實在不是咱們的,那也得以前是咱們的。

    如果還不行,那就得是跟咱們有關的,被咱們影響的,最好是咱們生的。

    這樣的心理很正常,生物天生的占有欲嘛,基因決定的。

    那我們受教育,學文化的目的是什麽呢?

    就是規整那些本能帶來的謬誤。

    這就是人類與動物的區別,動物完全依賴本能驅動,人類可以用頭腦來調整。

 

    其實,我的奇門遁甲老師就提點過我,說你怎麽不寫書啊。

    我就說,其實以前打算過寫一本茶道的書,但是,但是,開始是覺得寫不好,後來就卡在一個地方了。

    他問卡在什麽地方了。

    我說卡在日本茶道上了。

    哦?

    我越研究越覺得很多東西比較麻煩,比如我對中國日本茶道的看法是:中國有茶無道,日本有道無茶。日本在茶道上,早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甩中國十萬八千裏了。——在這些年國內民族主義愛國主義越來越魔幻,我這樣的說法,怎麽寫進書裏呢?不單是出版社不能同意,就算是真出了,還不被國內罵死啊。

    老師沉默了。

    我也沉默了。

 

 

    這裏比較簡單,被罵也無所謂,畢竟影響力小。

    大部分底層人,或者是對自己國家民族的文化沒有深入了解和自信的人,對於人類各大文化係統之間的互相影響學習借鑒,是受不了的。仿佛隻有自己好還要最好,才能滿足他們的虛榮心。

    當然這個心理不隻中國有。

    中國具體如何,太學術的東西且不深談,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爭執。

    單從茶上來說,中國有幸,是茶的發源地,這是運氣好,不是本事大。

    全世界人民都在喝咖啡,也沒看見多少國家搶咖啡發源地,最多討論一下哪個產地的咖啡最好喝。

    然後,談禪茶一味的話,禪本身就是從印度傳來的,不是咱們原產的,當然也確實在中國發揚光大,但不是咱們原生的,這點兒無可置疑。

    那麽好了,那些一聽禪茶一味中國不行的就炸毛兒的同學,激動什麽呢。。。

    禪不是中國原產的,茶確實是,但是,把禪茶一味聯係起來的,發揚光大的,又不是中國了。我們隻是差不多一個二傳手吧。

    且聽我細細道來。

 

    有記載的把禪與茶聯係到一起,最早的,當然是唐朝的趙州茶,一句“吃茶去”。

    貌似相關,其實差不多一點關係都沒有。

    那時候沒什麽喝茶,確實就是吃茶。

    先把茶葉煮了,然後把茶水倒掉——沒錯兒,你沒看錯,就是把水倒掉。然後加鹽胡椒之類的調料,具體加什麽自己決定。

    這做派,跟禪茶一味有什麽關係嗎?

    其實就是相當於,一個徒弟來問趙州禪師:師父啊,咋辦啊,我還是不明白。

    一次這麽問,趙州禪師當然耐心作答,二次還可以,三次也還行。

    問了一百次一千次呢?

    問了十年呢?

    二十年呢?

    三十年呢?

    早被煩死了。

    那不就得了:管誰來問,都是一句話:

    “你tmd沒事兒吧?該幹嘛幹嘛去!”

    當然,大禪師不能這麽沒涵養,真這麽罵,也隻是身邊親近的可以罵的那幾個。

    對普羅大眾,就隻能是:

    “嗬嗬,吃茶去。”

    跟吃飯去沒什麽區別。

 

    趙州茶,雲門餅,臨濟喝,德山棒。

    都是應機而作的教育方法,與茶其實沒什麽關係,是不是茶,還是咖啡胡辣湯餛飩餃子,都無所謂。

    隻不過順手拿起茶而已。

    並不是茶有什麽了不得。

 

    再然後,就到了宋朝。

    對,後來記載裏禪宗跟茶就沒什麽交集了。

    然後就是大名鼎鼎的圓悟克勤禪師。

    他寫了一句:禪茶一味。

    然後呢?

    然後上千年,咱們中國的禪宗也沒跟茶牽扯。

    為什麽呢?

    我猜想啊——因為一定要言之鑿鑿下定論,那要太多資料和案頭工作,我懶。

    我猜想啊,一則是因為宋之後,禪宗本身在中國式微。

    二則,中國的主流文化還是儒家,佛家本身也是偏門兒。士大夫階層,無論如何也不會把話語權給佛家。比如明明抄襲禪宗的宋明理學,也絕對不肯承認自己是抄的。

    所以,把喝茶當作重要雅事的士大夫和皇權,就喝喝玩玩文雅就可以了。

    哪裏來的原動力大力推崇禪茶一味?

    然後,寺廟裏喝茶可能不會少,但是修行方法千千萬,並不需要特別的把茶拿出來。

    淨土法門已經做到“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搞禪茶一味那不是跟自個兒添亂嗎?

    所以佛家自己也沒有推崇禪茶一味的必要性。

    那麽好了,這兩大主力都不忙活,還有什麽人去折騰呢?

    

    日本人則不然。

    唐朝茶傳到日本之初,也沒流傳開,熱鬧了一陣子就斷檔了。

    又過了幾百年到了宋朝,再次被僧人從浙江帶到日本,這次得到皇室的站台,才開始了茶道在日本的傳奇之路。

    然後,因為出了三位在日本文化史上的大人物,村田珠光,武野紹鷗,千利休,差不多算是建立了日本茶道,才有了後來的一切。

    後來還發展成為影響日本文化的中流砥柱。

    這才有了禪茶一味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

    那是後話,暫且不提。

 

    而我們中國呢,喝茶當然還是文人雅事。

    琴棋書畫詩酒茶。

    也是老百姓的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

    但是,說茶有多大文化影響力,那也是過譽了。

    說禪茶一味,實在也是沒什麽影響力的。

 

    說起來,日本人不像被我們恥笑的韓國人,什麽都說是自己的。當然,這幾年我們最搞笑的是比韓國人還韓國人,韓國人沒好意思幹的,我們不但幹了,還幹的不亦樂乎,比如西方偽史論,還有什麽甚囂塵上的永樂大典,我就納悶兒了,我們都這樣兒了,怎麽好意思笑話韓國人呢?

    日本人是把一張據說是圓悟克勤禪師親筆的書法當國寶的。

    當然後來考證據說不是原手筆,但依然被日本人當成茶道至寶。

    這方麵,日本才是懂文化的。

    中國隻是學到了禪,出了很多高人,可惜沒幾天就變成了禪宗,開始關門閉戶掩柴扉,開始各種畫地為牢,然後不出意外的很快變成死文化,變成了自己小圈子自娛自樂的東西。唐朝還有樣子,宋朝也還湊合,後來就屍居餘氣,毫無發展了。

    然後日本人學去了以後,認認真真學習研究,消化吸收,沒有局限在禪宗上敝帚自珍,而是發揚光大,以禪為依托為基礎,發展出來各種禪文化:茶道,劍道,花道,書道,園林,等等,至於後來又學習了西方文化,融會貫通,發展出禪意十足的建築,美學,設計,電影,文學,音樂等等,不一而足。

    我們呢?

    還有什麽東西與禪與關?

    在上千年的時間裏,除了禪詩禪畫自娛自樂的那點兒沒什麽人看的東西,對大眾有什麽影響力?

    差不多一千年的時間裏,有什麽是跟禪有關的?

    哪怕是到處拿禪茶一味拉大旗扯虎皮的如今,中國有拿得出手的談得上禪意的電影文學音樂設計建築麽?

    差距不可以道裏計。

 

    我們跟禪茶一味的淵源,也就是這點兒了。

    比如你看明朝清朝,有人提禪茶一味嗎?

    直到後來台灣經濟發展帶動文化發展起來以後,學習日本,才又把禪茶一味從日本重新引入,然後才轉進大陸。

    這十幾年,大陸又跟著台灣學習,這句話才開始流行。

    然後,我們終於回過味兒了,開始搶這句話的話語權。

 

    當然,如果不是因為宋朝的崇文抑武被蒙古強行打斷,按照宋朝的慣性繼續,或許曆史會有所不同。人文薈萃的宋朝,在茶道上有更近一步的發展也是正常的。

    畢竟,茶經之後,唯一一部可以稱得上可以跟茶經媲美的著作,就是宋徽宗寫的大觀茶論了。

    宋朝也許很多地方令人失望,但在文化上,還是中國文化的最高峰。

    可惜,曆史是不能假設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3)
評論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ry888' 的評論 : 天生萬物以養人,好茶是養人的,咖啡我不了解,似乎不怎麽健康。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ry888' 的評論 :人與民族類似,民族剛剛興盛時,人窮極乍富之時,都會有張狂的階段,所謂“三代才能養貴族”,不過還有一句話“富不過三代”,到了貴族養成了,氣數也就差不多了。
看看中國現在的張狂,這是有錢十幾年,連一代人都不到,就已經忘乎所以了,然後,就可以理解當年的日本了。
Mary88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淡淡微風' 的評論 : 茶與咖啡極可能會令人骨質疏鬆與心髒過於興奮,所以要節製。
Mary88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淡淡微風' 的評論 :

儒學圈子國家的文化大同小異,無所謂高低,真正見高低的是耶穌基督的救恩與真理,因為耶穌回答了幾乎所有華人哲人先賢的天問。

至於語言,上帝在巴別塔變亂了語言,各個民族有了各自的語言,互相之間都有借用,無所謂高級低級。

日本學習能力強,但是太張狂,希望人為的原子彈與天為的核泄露,使這個民族多學謙卑,不要再驕縱了。影響他們落後短視的是那無處不在的偶像教。拜偶像是人拒絕真神後思維昏昧的直接表現,見《羅馬書》1:19-32。

華人儒學多些,日人偶像教的東西多些,不過好歹有儒學和後來的基督教文化的影響,才使日本不致於淪為太平洋島國的叢林部落文化。現在的日本比較自由、自理,其他就不了解了。

不好意思,又與你見解不同,重在溝通與啟發、提高,無論高低。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ry888' 的評論 : 暢所欲言,百無禁忌。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ry888' 的評論 : 暢所欲言,百無禁忌。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ry888' 的評論 : 中國文化裏的道,有自己的文化意味和範疇,比如莊子講“道在屎溺”,道家說“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日本文化承中國文化而發揚之,其中的內涵,是需要身體力行才能通達的。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全球戰略' 的評論 : 多謝謬讚!很多現代漢語的詞匯都是日本過來的,可以說是日本奠定了近現代漢語的基礎。有專著收集這類詞匯。
Mary888 回複 悄悄話 華人講的道或天道,有些接近神的真道,但還隻是一部分,不是完全的道。完全的神之道,在希臘文原文中,主要指logos,就是神的話,神的話都是邏輯都是說出就成就,所以全世界各語言中的邏輯logic,都是由希臘文logos而來的。偶爾神的道也用?δ??,就是道路的意思。

總之,神的道,與《聖經》原文古希臘文的道,幾乎在詞義上是一致的:就是神的邏輯之語,以及神的道路。華文一個“道”都能兼顧這兩個意思。

對不起,可能有些跑題,見諒!
Mary888 回複 悄悄話 戰隊=站隊
Mary888 回複 悄悄話 我沒有戰隊的意思,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考慮國家、民族、種族,這也是耶穌喜悅的品性,神是絕不看人麵子的公允客觀,信神的人就要學習神的公正無私。但這絕不是說神及其追隨者冷酷無情,耶穌為代人罪罰甘願十架受死,信徒為傳揚永生救恩甘願舍己殉道,他們滿有公正又滿有憐憫慈愛。

你的好就是讓讀者暢所欲言,文字簡潔但有韻味。
Mary888 回複 悄悄話 預先支取你的諒解,為下麵的話:

日本人將茶當作神使得對待,沒必要啊;一杯林黛玉的茶與一杯駱駝祥子的茶,沒有本質的區別。茶隻是一個上帝創造出來供人享用的事物,人享用了,就夠了,搞出茶道,檔次也就是茶葉界的時裝發布會,將之用於道,太水了。

同理的還有跆拳道、劍道。這類名字也水,跆拳、劍術就夠了,

真正的道,就是真理道理與通往天國的道路,一句話就是耶穌基督的教導,這些才夠格稱之為道。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好文!據說,“現代”,“民主”等現代漢語常用漢字都來自日語中的漢字。當然,“全過程民主”是天朝本土創新的詞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