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3)
2006 (163)
2007 (94)
2014 (1)
2015 (1)
2024 (111)
2025 (8)
幫朋友裝了台電腦,配音響的時候,就遊說他弄了個5.1聲道,雖然是小馬拉大車,但效果自然是過癮了些。
試音的時候,就順便試了一下話筒,要說現在這電腦也真是了得,都能唱卡拉ok了。
我放了幾首歌,哼哼了幾句,畢竟是功放混響都不行,所以隻聽得軟不拉及的聲音悶悶的傳出來,不由得啼笑皆非——這算什麽啊。不過,雖然差強人意,也畢竟是能唱了不是,有總比沒有強啊。
耐不住人聲和音樂聲的不協調,索性把音樂關了,自顧自哼哼起來。好聽點兒那叫清唱,難聽點兒那就是瞎唱了。我自得其樂的放縱著自己的嗓子,也聽著那謹小慎微的音響裏自己的聲音茫然失措四處逃竄,已經是未成曲調先有情,自然也是嗚呀啁哳難為聽。不由得悲哀,想當年俺也是吼派的一把好手,現在怎麽變的這麽“掐死你的溫柔”泥?
唉,憶往昔崢嶸歲月愁,歎如今稀裏馬哈陋。
說起唱k玩兒,也算是小有曆史了。
剛工作那會兒,卡拉ok還是個新鮮玩意兒,ktv包房很少,往往喝完了酒再去,就沒有房間了,於是常常不得不在大廳裏等別人騰出房間來,於是就常常看到不少有意思的事兒。
有一次,正在綿軟的大沙發上打盹兒,忽然聽到一個人大聲的叫囂:我來到這裏很高興,給大家獻上一首歌,祝本地的朋友們如何如何。。。說話方式是中央領導,表達內容是慰問看望,言辭嘛那是顛三倒四語無倫次,一看就知道是喝多了。
恰好我們這夥兒也沒少喝,遇到這樣叫板兒的是可忍孰不可忍不能輕輕放過,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啊,豈能讓他這樣猖狂,於是就把我推了上去。
倒不是我唱的怎麽樣,隻是因為我比較年輕,相對來說,比其他各位還站的穩當些,於是隻好勉為其難做起了人民代表——當然隻帶一個。
因為我寫了不少老歌記憶,所以就有些朋友誤會我能唱歌,其實世界上的事情,理論和實踐,有時候能差上十萬八千裏,“說的比唱的好聽”,那是常態,不是變態。
我唱歌有三個特點,一個是不記得詞,沒有詞就唱不出,二個是節奏永遠不對,音樂你放你的我唱我的,美其名曰“再創作”,三個就是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所以說,聽我唱歌,那是大大的不如聽我說話,至少還親民一些不至於太脫離群眾如嫋嫋兮秋風掃落葉般對待非敵人的同誌們。
話說那日俺和他飆起歌來,水平大家反正是一樣的次,就看誰嗓門大了。於是,“愛情的傀儡”、“餓狼傳說”等等都上了陣,唉,要不說是年輕好呢,膽大心粗臉皮厚,醉裏乾坤大,吼中日月長,你一首來我一首,終於把那小子給滅了。
當然,後來大家一起喝酒稱兄道弟那是免不了的,倆啞嗓子說起醉後投緣的話來,倒是誰也不讓著誰,至於他是不是喝酒把我滅了,我就有些記憶恍惚,不太清楚了,反正最後的結果也沒人當回事兒,我倒了自然有別人上,他倒了自然也有別人上,哪幫人也討不了什麽便宜。
——如果按照一般類武俠的寫法,這時候就應該是:多少多少年以後,某地的人們口耳相傳著一個故事,某年某月,在某個歌廳發生了一場大戰,昏天黑地,瘴氣烏煙,鳥不生蛋,閑雜人等都自覺的撤了。。。後來,再也沒有人看到過那個挑戰者,也沒有人再看到過那位出手的黑衣人。。。注:那是天黑,不是俺黑!
。。。。。。
有次陪領導出去應酬,我看在座的都是些老同誌,就選了首和革命有關的歌,“毛主席的書我最愛讀,千遍那個萬遍下功夫”,自作聰明的介紹說:為大家唱一首老歌。結果唱完了以後處長悄悄的告訴我:這是去年才出的,不能算老歌啊。然後笑眯眯的看了我一眼。
我那個恨啊:我怎麽不知道那是去年出的,翻唱的啊,還要你提醒?我那不是為了照顧你們老同誌的情緒嘛,好心不得好報!
然而一位老同誌對新歌這麽熟悉,還是令人驚奇和敬佩的。我就對很多新歌沒興趣聽,也不會去聽,對他緊跟於時代,不由得不另眼相看,至少比我的固步自封自甘墮落強的多。沒想到外表平平無奇一般不苟言笑的他,卻是個緊跟時代脈搏的人,而年輕恣肆的我,卻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實在是慚愧的很。
後來我發覺他不隻是歌唱的好,舞跳的也好,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他讓我明白,江山代有才人出,在那個時代,之所以很多人呆板僵化蒙昧虛偽,隻是因為環境沒有給他發揮的機會,而不是沒有才能。
怎麽樣創造一個可以讓人自由發揮自己的環境,才是為政管事者要作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限製。
如果沒有那數十年的蹉跎歲月,現在的中國會是什麽樣?
大學的時候,聽了許多粵語歌——那時的粵語歌真有不少好聽的,哪裏象現在。當然也許隻是因為我沒有了聽好歌的心情,而不是沒了好歌。
開始聽的不是很懂,時間長了,慢慢的也就差不多能明白,偶有聽不出的,翻看歌詞也就知道了。耳熟能詳,也就跟著哼哼,於是大差不離的,很多歌就能模仿著唱出來——自然,細究起來,那發音是一個也不對地。
後來工作了,卡拉ok的機會很多,我就發覺粵語歌比國語的好唱,尤其在讓破鑼嗓子抖機靈的時候,唱些大家都不怎麽明白的東西,比較有趣。閩南語的歌太少,英文歌容易被誤會成顯擺,粵語則因為大家港劇看的多恰到好處。
再後來有次回國,在廣東見到一個老朋友,飯後去唱歌,我很習慣的唱了首粵語歌,然後就看那位似笑非笑的看著我,卻不說話,我立刻反應過來,我是犯了個不大不小的錯誤。大概我這就叫“關公麵前耍大刀,張飛跟前舞長矛,孔子家門賣百家姓,王麻子門口賣剪刀”了。
中國人不象老外,如果你在老外麵前唱他們語言的歌曲,他們會很開心,給你最過分的誇獎,會讓你對他們的讚譽之詞不好意思,而國人,一般會笑話你學的不象,把你作為外地人歧視一把。
後來那晚上我不再唱粵語歌,也基本上不再唱歌,興味索然大概是最好的描述。
那個朋友是個女孩兒。
上次回國,和朋友說好去ok一下,結果去的時間太晚,才知道國內兩點以後已經禁止了,可惜的是出租車司機都不告訴我,隻是換了兩個地方以後,才作恍然大悟狀,還推薦我去一個有名的宰人地方。他會不知道嗎?我不知道。反正在我印象裏,北京的出租車司機是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雞毛蒜皮,外到白宮誰說了算內到中南海誰和誰好,他們都是倍兒清楚的。也許他們要關心的事情太多,所以自身業務才稍微有了些欠缺吧。
在國內,人要不就精明點兒,要不就傻點兒,否則日子著實不好過啊。
有次回國,朋友請去唱歌,發現自己的水平不是一般的差,較之當年還能混跡江湖,已經是人老珠黃愁雲慘淡。不由得想起錢鍾書的話,才能有時候往往隻是膽量罷了。
這麽多年了,卡拉ok越來越少,漸至無聞,仿佛成年人的快樂一般。然而從夜夜笙歌到安靜度日,不但沒有不習慣,還悠哉樂哉安之若素,才發現人的適應能力之強,往往連自己都難以想象。
當然,“晚年唯好靜”,“花鳥一床書”,畢竟人是被荷爾蒙控製的,人到中年以後,不再象年輕時有那麽多情緒波動,要通過種種手段來宣泄,慢慢的換些生活方式和愛好,也是理所當然。
以後還會不會唱?應該還是會的吧,一樣東西,學會以後再想忘記也難,偶爾風雲際會興之所至,再騷擾一下別人和自己破鑼一吧,老夫聊發少年狂一下,也算不得什麽見不得人的事兒。
在歌曲裏前世今生,在歌聲裏陶醉沉迷,畢竟是件很開心的,雖然,那已經是陳年舊事——但是,誰又能不承認,回首陳年舊事悵惘往日情懷,是很可以令人消魂的呢。
上首頁算什麽啊,想上很容易的,寫些應景的東西再取個抓眼的名字就可以了,那樣我還不如寫給雜誌報刊,還能賺點兒小錢:)
老了也可以唱,我認識的老同誌唱的不亦樂乎的可有的是,何況你也不老,不還叫我哥哥不是:)
另外,老了唱流行不合適,就唱戲曲啊,更有味兒:)
各吼各的,沒氣練氣,管那麽多幹嗎啊,我一向亂吼,也沒覺得怎麽丟人啊。
實在不行了,換種唱法好了,不用嗓子用眼神,用微笑,用表情。。。
或者讓別的替我們唱:樂器、雨聲、狂風暴雨,和煦陽光,等等。。。
生命總有美好,生活總有快樂,心靈總有自己的世界,所以,卡拉永遠ok:)
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百舸爭流。人可以不服輸,但不能不服老.我是既服老又服輸;長江後浪推前浪,我這股前浪,心甘情願死在皺紋上。
八五年我出國那會兒還不時興卡拉OK,後來回國探親時,和國內的朋友們去上海的《錢櫃》吼過幾次,感覺滿過癮的。我覺得,唱的好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心情唱到位,要把感覺唱出來。
現在,每當孩子們在家裏唱卡拉OK的時候,我總會有一種恍惚的感覺,好像那悠遠的昔日正從每一處深暗的角落向我靠近,在我心裏,安靜地、緩緩地生出一種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覺來。。。。。。
其實,人到中年之後我就明白了,無論當年再彪炳的功業,最終也隻能走進曆史;無論當年的願望和快樂是多麽單純,到了今天,也隻能是永不複返的夢境了;無論當年我們吼的有多響,如今也隻能上氣不接下氣地聽別人吼了。
這就是我們的生命,所幸的是,我們生命裏每一個值得追懷的時刻,都能自成一個光影迷離的世界,它們既獨立又互相照映;而我們的信心、我們的遲疑、我們的重複、我們的過失,以及我們的事實和謊言,構成了我們一生的圖案,構成了我們賴以生存、永久的記憶。若是沒有記憶,我們將什麽都不是,你說是嗎?
山中依然有樹木,河水依舊清澈,山風還是清涼,空氣仍然芬芳,卡拉永遠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