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說我理解的日本人
(2010-02-24 00:23:56)
下一個
觀察日本戰國史,讀德川家康,以及看日本曆史劇,會發現日本人似乎沒有自己的立場,他會迅速的轉變自己的立場,把一個先前不合道義的東西說得大義凜然。
最明顯的就是《利家與鬆》裏麵的前田利家了。
造成這個原因的恐怕還是因為日本人修改了儒家的五德吧。在中國,五德是仁義禮智信,而在日本,是忠義禮智信。
仁不僅僅是對別人的仁,也包含對自己的仁;忠不僅僅包含對天皇的忠,也包括對幕府的忠,對大名的忠,對自己上級的忠,所以日本人有多個可以選擇的忠誠對象,大義的名分是可以改變的。
所以失敗之時日本人大多會舍生取義,舉族自戕,或者選擇忠於另外一個主子;而中國人卻往往選擇退隱或者“順應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