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卡爾劉易斯
(2008-02-17 12:08:41)
下一個
永遠的卡爾劉易斯
劉易斯開始在國際田壇暫露頭角的是1983年赫爾辛基世界田徑錦標賽,自此就一發而不可收拾,直到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還奪得了跳遠金牌。他運動生涯的高潮是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連奪100,200,4*100,和跳遠金牌,重複了當年歐文斯的壯舉。當然,歲月不饒人,84年以後,劉易斯的優勢在一點點減弱,先是讓出了200,然後又讓出了100,最後隻有跳遠還吃著老本,從84年洛杉磯,到88年漢城,到92年巴塞羅那,最後到96年亞特蘭大,連拿了四塊奧運會金牌,和期間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比賽的勝利,也算創造了世界田徑史上的奇跡。
從劉易斯成名起,在他的輝煌的前半個運動生涯,我正處在我的少年時代,從小學高年級,一直到初中。那正是改革開放初期,精神物質生活都很缺乏的年代,一種男孩子的與生而來的對玩的熱愛讓我們愛上了跑步和踢球。所幸的是,無論跑步和踢球,都是很普及而又花費不多的運動,即使是在那個年代。
自然,劉易斯成了我們的偶像。那時候隻有一個中央電視台,有一檔節目叫“國際體育”,經常有國際上最新的體育新聞,還有每天晚7點到7點半的新聞聯播,在最後的幾分鍾總有些國際體育新聞,有一個場麵還記憶猶新:美蘇田徑對抗賽,劉易斯跑4*100接力的最後一棒,蘇聯隊在前三棒領先了~10米左右,劉易斯接棒後,大步流星地趕上來,在撞線之前,超過了對手。
那時候我短跑並不是很快。在小學裏,展現短跑能力的是60米,而不是100米,也許因為小學生的生理特點,還沒發育成熟。隻有運動會60米冠軍才被看作是“跑得最快的人”。三年級以前,60米冠軍一直被二班(我們是三班)壟斷著,我還記得有個叫“王曙光”的拿過幾次冠軍,後來又從外校轉過來一個叫“劉威”的,跑得更快。
出於金牌戰略的考慮,運動會上,老師經常給我報100米。我還記得三年級的一次運動會的情景:我們站在起跑線上,沒有預賽複賽決賽之分,我看了一眼其他的幾個人,好像都是泛泛之輩,隻有一個比較熟的,一班的一個姓周的學生,外號叫“周扒皮”,我們曾經一起踢過球,我心裏稍微放鬆了一點。槍聲一響,我第一個衝出起跑線,就再也沒有回過頭,一路領先衝過了終點。那次冠軍的獎品是一個花紋的大玻璃杯。我用了很久。
小學生的特點就是長得快,一年不見,當刮目相看。你跑得再快,和比你高一年級的學生比起來,也是小菜一盤,所以,經常有以大充小的事情發生。有一次我參加區運動會1500米的比賽,名落孫山,跑過了終點線,看到一個體育老師追著跑第一的學生問:“你是4年級的嗎?”“你們語文課文第四課標題是什麽?”。那個學生支支吾吾答不出來。
上四年級的時候,我們班的短跑終於有了轉機,從外校接連轉到我們班兩個跑得快的,比原來二班的60米冠軍還快。一下子,我們班壟斷了運動會60到400的所有男子項目。不過,即使是他們,和五年級的高手比起來,還差了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