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功夫皇帝

(2007-10-22 14:35:53) 下一個

這個故事說的可不是方世玉,雖說香港導演們給了他這麽一個封號。且不說方世玉史上並無其,就算有這號人物,皇帝帽子下的那顆腦袋,隻怕早就給砍了下來。論起真正的功夫皇帝,當然不能在江湖上找,那怕功夫再好,叫功夫神仙、功夫佛爺都無所謂,就那那皇帝的帽子也是不受普遍承認的。好在中國曆史這麽悠久,皇帝們站好隊一路排下來,也有一溜人。當皇帝這活,辛苦的少,悠閑的多,也難免他們不利用業餘時間開發點業餘愛好,有名的象唐明皇得意於卡拉ok,宋徽宗成名於寫寫畫畫,李後主留史於吟詩作對,明熹宗專注於刀削斧砍。可惜最後這位老兄好的是砍木頭,而不是砍人頭,雖然也算得是一門手藝,卻稱不得是功夫皇帝。至於長於一陽指、六脈神劍的段氏皇族,倘若不是小說家言,倒可可論論。偏生他們的功夫又隻是查先生給的。乾隆號稱十全武功,不過他那講的是軍功,還淨是手下人幹的事,也不能算數。

其實功夫皇帝也不難找,曆朝曆代的開國之君大多刀裏來劍裏去,多多少少也能算是練家子。秦始皇可以把馳名一時的劍客斬於劍下,功夫也不是蓋的。漢高祖斬過白蛇,想來也有幾手。十三棍僧救唐王雖說極有可能是梁任公編出的故事,唐太宗也是可以拿得起刀槍的人物。隻可惜有詩為證,就算是一代天驕,也隻識射射大雕。他們的功夫比起身邊的傳說中的東邪西毒不僅稀鬆平常,恐怕比起曆史上確有其人的邱道人甚至被汙蔑犯了qj罪的尹誌平來說,也不過而而。

史籍上確有記載的功夫皇帝倒也還是扳出指頭可以數出幾位來的。西夏有過個武狀元李遵頊後來奪了帝位,算得是個功夫皇帝。康熙尚在少年天子之時,就組織過摔跤隊智擒熬拜也都是見於史料的。不過武術史上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段史料來自曹丕,他雖說隻管了大半個天下,倒還真是個功夫皇帝。隻是他文名太盛,壓住了他的功夫名頭。史料記載,他曾與手下高手鄧展以甘蔗代劍比武。就這氣度就有點獨孤求敗以木為劍的意思。若按獨孤氏“利劍-軟劍級-重劍級-木劍級-無劍”的劍法修煉定量指標來看,這武功修為比楊過的重劍無鋒至少高出一個數量級了。參照這一指標,後世也有皇帝練到過楊過這個級別,比如朱元璋,不過他練的是鐵槍。錢謙益曾見過他使用過的鐵槍,並因此題,史料中朱洪武的確憑一身武藝,在從軍時被屢屢提升,隻是在查先生眼中他的功力遠遠地掩蓋在張教主的九陽神功之下了。

不過這些位功夫皇帝比起另一位同行來就望塵莫及了。有宋一代,通常被視為曆史上最文弱的一朝。可它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不僅武功故事確見於史料,還廣泛流傳民間,也算是雅俗共賞的功夫皇帝了。山東、東北、河北滄州等地都流傳有號稱傳自趙匡胤的太祖拳。清朝末年,不少地方還流傳著祭拜趙匡胤的掛棍儀式。中國現存最早的武林史料明代的《紀效新書》、《武編》對此都有記述,在那時的排行榜上這“趙家拳”、“趙太祖神拳”被列為古今拳家的排名第一。其中的探馬一式此後居然影響了諸多拳種。太極拳中現在還有一式高探馬。而太極發源地溫縣所存的拳譜中還曾存有一個太祖下南塘拳。據史家分析這八成就是從趙匡胤暴打李後主那兒創編開的。隻是明代畢竟離趙匡胤還是遠了點,這中間三百年,趙匡胤被人托名作假侵犯了名譽權也不是不可能。不過這倒反證了這位功夫皇帝的真材實料。不過趙匡胤不光是拳術了得,還是個全能選手。史料中對他棍術的記載就更早了。宋人話本中就有趙匡胤一支鐵棒打天下的故事,雖說這可信度和查先生差不多。與此同時宋人筆記也力挺此說,大奸臣蔡京的兒子就記過他親眼見過趙匡胤用過的鐵棒。棒上居然還有爪痕,這倒不是趙匡胤學過九陰白骨爪,實在是用功太深,曆時太久磨出來的。還有史家記載趙匡胤曾以武藝訓練將士,還曾選撥高手進入作為內侍。這恐怕不僅是大內高手的由來,也是太祖拳法棍術流入民間的原因吧。

令人難解的是,偏生這麽個武術史上大書一筆的功夫皇帝卻給後世留下那麽個文弱的王朝。大約正是他武藝不凡才會對教導子孫們對用武之道格外審慎,所謂不入江湖想江湖,入了江湖怕江湖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克萊德書呆 回複 悄悄話 看來諸如趙匡胤,朱洪武這些亂世梟雄還是有些武功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