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縣太爺撿秘笈

(2007-10-22 14:25:45) 下一個

1852年,就象曆史上任何一年,有許多事被紀錄下來,有許多事被忘記。這一年,日本有個叫睦仁的小朋友出生了;這一年,北京有一個葉赫那拉氏的秀女被選入宮中;這一年河北永年府一個叫武澄清的舉人考中進士。

武澄清金榜題名算是入了仕途,雖說朝裏有人好作官,可他的嫡親弟弟武汝清早他十二年中了進士,這時隻在刑部當上了員外郎。他還是得下到基層鍛煉鍛煉,從知縣老爺做起,雖說是做的縣官大老爺的工作,兩年後才正式戴上河南舞陽縣的烏紗,享受縣官大老爺級別待遇。武老爺雖是科舉正途出身,可並不是文弱書生,曾帶著二百手下大戰撚軍人民起義。   武澄清的一身功夫得感謝他的一個姓楊的同鄉。那同鄉自稱所學的叫作神拳,又叫柔拳,講究是以柔克剛,是從河南溫縣陳家溝學來。武家兄弟多多少少也就學了幾招,當然練得最起勁的是小弟弟武河清。他聽說永年縣太和堂藥店東家是陳家溝人,便拿著他的介紹信親上陳溝學習進修。誰知武河清找到楊同鄉的師傅號稱“牌位先生”的陳先生。可陳先生年事已高,沒法教拳,又把武河清介紹給同族的小陳先生。誰知小陳先生和老陳先生所學架式不同。武河清學了幾個月,聽說正好太平軍李開芳部北進。武河清便中斷學業去拜訪舞陽縣的大哥。

武河清見到大哥,縣太爺大哥卻掏出個手抄本,給他說起件奇事。原來,這舞陽縣東臨郾城,西接葉縣,南連遂平,北倚襄城。境內有一條沙河,沿漯河,經周口,轉安徽阜陽流人淮河,遠達上海。沙河在縣境內的一處水陸碼頭叫北舞渡鎮,是南北鹽業的中轉站。據說,武縣老爺無意之中從北舞渡鎮一家鹽店找來的這個手抄本,居然是本武功秘笈。作者署名王宗嶽,秘笈講的就是動靜之機、陰陽之母的以柔克剛的拳法。這王宗嶽史上鮮有記載,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這秘笈如何來到此處,縣老爺如何得到手中。都是兄弟倆的秘談,旁人不得而知,後麵居然成了武術史上的一大懸案。堂堂縣官就算體恤民情,沒事去什麽鹽店。好端端一本武功秘笈一定是藏得嚴嚴實實,怎麽都突現江湖。縣老爺加鹽店加武功秘笈組合在一起實在是小概率事件,除非是古龍再世,金庸出山,不然誰人編得出個好劇情來。當然,曆年來,有好事者眾。有人猜想其實鹽店是暗語是指的閻羅殿,這秘笈要麽是小陳師傅因生死大事所係傳給武河清,武家兄弟。要麽秘笈根本就是武河清的手筆,托名他人,故作玄虛。有趣的是,按區區幾筆史料記載,這秘笈言之鑿鑿肯定是武縣大老爺從鹽店中撿來。可若幹年後,反倒武縣大老爺在讀秘笈的筆記中又否定有過王宗嶽一人。倘是從最大惡意猜度,依著武俠小說的路數,說不定這秘笈得來,還有過番不便與人言說的腥風血雨。直到去年王宗嶽的故跡無意之中出現在河南博愛縣,而王宗嶽的大師兄竟然曾在乾隆年間在舞陽縣開過鹽店。似乎,武縣老爺的秘笈還真是從鹽店找來。當然這是另一則故事了。

再說這武家兄弟一思忖,秘笈之中的拳理正好與所學所練頗有相通,想起所學拳術,楊家朋友叫神拳,而陳家的老師又叫它炮捶。兩人都是高雅之士,一看這秘笈的名字頗有仙風道骨,索性就以這拳譜之名來命名所學拳架。反正沒人追究版權,索性先搶注下來。兄弟分手後,大哥繼續著鎮壓撚軍起義的縣官本業,小弟卻對仕途心灰意冷,索性終老其身,研拳自娛,把搶注落到實處,成了一代開宗立派的大師。而武家兄弟的子嗣卻仍以科舉入仕為正道,反倒將祖上傳上的功夫視為末技。那本秘笈原件僅僅數十年後就消失於江湖。好在武河清的外甥李亦佘盡得其傳,他在1881年前後,把那秘笈手抄加上舅舅們的心得筆記手抄三份。而這拳術之名自此也以武家兄弟所訂之名傳之於世。20世紀初,這批秘笈刊行於世,並被標注是由張三豐傳給弟子王宗嶽雲雲。若幹年後這標注又被考證為偽造。又若幹年後,李氏手抄本的照片又被刊行於世,又若幹年後,又發現署名“大清乾隆五十二年丁未歲次二月講於唐村講武堂李鶴林”的這一秘笈……而這一切都源自武澄清1852年開始的奇遇。

最後說一句,那個叫睦仁的的孩子後來叫做明治天皇,那個葉赫那拉不用說都知道後來叫慈禧。而那本武縣老爺發現的秘笈叫做《太極拳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