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妮的咖啡屋

這裏的咖啡杯杯用心而來,貨真無價。新浪同名博客:http://blog.sina.com.cn/caizhenni
個人資料
正文

違背孩子生長規律的早教

(2014-06-18 13:58:15) 下一個


很多媽媽給我來信討論孩子的早教問題,這些媽媽在孩子眼睛剛剛能聚焦,就開始教孩子認字了,才呀呀學語就開始讓孩子背唐詩、學算術了,等到三、四歲已經奔波於各種早教班了。媽媽為了孩子的成長全身心地投入和努力,不過,如果努力的方向錯誤的話,奮力向前隻會離目標越來越遠啊!
 

    學齡前本是孩子最無憂無慮的一個人生階段,吃飯睡覺玩耍,自然而然地成長,在玩耍中學會基本的生活能力,認識社會和世界。可現在父母熱衷給孩子“早教”,強行幹擾孩子的自然發育進程,美其名曰,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人生並不是競賽,而是旅程,如果一定要定義起跑線的話,父母的思想境界、性格特征、對生活的認知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愛利克•埃裏克森是世界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他提出了人格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把人心理的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有一個特殊矛盾,矛盾的順利解決是人格健康發展的前提.
 

   從出生到十八個月左右是嬰兒期,這是獲得基本信任感的階段。嬰兒如果得到了良好的照顧,他的需要被外界滿足,他由此會對照顧他的人產生信任感,也會感到所處環境是安全的,周圍人們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會建立起對他人的信任。嬰兒如果得不到周圍人的關心與照顧,他就會對外界產生害怕與懷疑的心理,會影響到下一階段的順利發展。

  從十八個月到三、四歲是童年期,是獲得自主感而避免懷疑感與羞恥感的階段。這一階段兒童開始有了獨立自主的要求,想要自己穿衣、吃飯、走路、上廁所、拿玩具等等,他們開始去探索周圍的世界。這時候,如果成年人允許他們獨立地去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並且表揚他們完成的工作,就能培養他們的意誌力,使他們獲得了自主感和自我肯定,能夠自己控製自己。

相反,如果成人過分地愛護他們,處處包辦代替,什麽也不讓他們動手;或者過分嚴厲,這也不準那也不許,稍有差錯就粗暴地斥責,甚至體罰,例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尿濕了褲子,成人就對其責罵,孩子就會產生自我懷疑與羞恥之感。

很多中國父母在這個階段開始教孩子識字、算術、英語,背乘法口訣,而上廁所、吃飯、穿衣這些孩子想要自主去做的事情卻由家長百般地伺候著,不讓孩子自己做,這正是妨礙孩子在這一階段正常心理發育的做法啊!
 

    四到五歲是學前期,是獲得主動感而克服內疚感的階段。孩子在這階段的肌肉運動與言語能力發展很快,能夠跑、跳、騎車,能說一些連貫的話,還能把自己的活動擴展到外麵。除了模仿之外,孩子對周圍的環境充滿了好奇心,會問很多問題,手腳不閑著。這個時期,如果成人對於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為不橫加阻撓,讓他們有機會去自由參加各種活動,耐心地解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那麽,孩子的主動性就會得到進一步發展,表現出很大的積極性與進取心。

  反之,如果父母對兒童采取否定與禁止,甚至嘲笑與指責的態度,就會使他們認為自己提出的問題是愚蠢的,自己的行為是不好的,自己在父母麵前是討厭的;致使孩子產生內疚感與失敗感,他會變得縮手縮腳,不敢探索外麵的世界,這種內疚感與失敗感會進一步影響下一階段的發展。

 
     從上麵學齡前孩子發育階段可以看出來,父母在學齡前要培養孩子的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自由玩耍,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讓他有機會接觸大自然,孩子才會由此建立起安全感和自信心,才會有毅力有進取心。這些都是父母渴望孩子擁有的品質,如果大人不去錯誤地幹預,耐心陪伴著孩子生長,孩子可以很自然地發展出這些品質。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出了嚴重的問題,家長四處尋求解決辦法,這個時候真的就太晚了,因為前麵的每一個階段都延續留下了問題,不是現階段可以解決的。愛利克·埃裏克森認為治本的辦法是用心理學的方式倒回去讓孩子重新經曆一遍他的生長過程,將錯誤的養育方式矯正過來,讓孩子在每個階段得到該有的滿足。治療時間因人而異,少的要一兩年,多的要花幾年的時間。

   可有多少孩子有時間和機遇得到這樣的治療機會呢?

 
   與其在後來出問題了想辦法糾正,不如一開始就順其自然地養育孩子,不去拔苗助長。

 
    我們對自然應該有所敬畏,對孩子的生長規律也要有份敬畏之心。家長們瘋狂地往孩子們的頭腦中裝載他們認為有用的知識和概念,迫使孩子早早成熟,就和現在有人給水果催熟是一個道理。被催熟的果子,外表光鮮,可是食之無味,很快就爛掉了。一個人擁有童真的時間很短,成年期卻很長,就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吧!有個父親對我說:給了他快樂的童年,他成年以後可能就要痛苦了。可一個人如果連最該快樂、最容易滿足的童年都不快樂,他在成年後如何能夠體驗到純粹的發自內心的快樂呢?他的人生已經步入了把快樂放置在一旁的路,隻怕一輩子都體會不到真正的快樂是什麽了。
   

     父母以為成功可以給孩子帶來快樂,可是一個過早地被開發的孩子,後勁不再,很難達成父母所期待的成功。諸葛亮曾給兄長寫信提到兒子諸葛瞻:“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他說兒子已經八歲了,聰慧可愛,但是因為過於早熟,恐怕以後擔當不了大任。以諸葛亮的聰明智慧,能夠意識到孩子要按部就班地成長才會根基牢固,他不擔心孩子不夠開竅,擔心的是自己兒子太早慧會影響其後勁。
 

     可知中國有多少個天才,在無知的早教下,被摧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身心都出現了問題。父母在洋洋自得兩三歲的孩子會認多少個字,會背多少首唐詩的時候,是否意識到孩子有可能被延誤了某些人格特征的發育而影響到他以後的成長呢?

 
    中國父母之所以熱衷於早教, 更深層的原因在於自己對於生活沒有安全感,對未來充滿了恐懼和擔心,而把這種恐懼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要用孩子的“優秀”“出類拔萃”來使自己安心。在愛的旗號下,我們實際上把孩子變成了為自己獲取安全感的工具,變成了滿足自己虛榮心的工具。

 
   想要打破早教的魔咒,需要父母建立起內在的安全感,消除內心的恐懼,需要在自己的心靈上下功夫才行。
 

    孩子的幼兒期教育非常重要,但這個教育不是用認字算術這些知識技能來衡量,而是創造一個讓孩子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得以開發出來的環境,完善孩子的健全人格,這是無法定量的卻至關重要的教育。

 

選自《用接納成就孩子的一生》一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豆米 回複 悄悄話 真妮說得好。喜歡你的博客。
ay3530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鬱金香的眼睛 回複 悄悄話 支持
山韭菜 回複 悄悄話 完全同意。孩子應該有天性得到發展的空間!
蔡真妮 回複 悄悄話 謝謝玄米的肯定和鼓勵。
玄米 回複 悄悄話 很多人寫書,我一直認為你是最有資格寫這樣書籍的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