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86)
2009 (154)
2010 (123)
2011 (111)
周六我們全家去吃自助餐,吃完主食後,女兒凱麗拿了滿滿一大盤的草莓回來,剛坐下,就見一個白人婦女端著一盤菜從過道走過來,看到凱麗和那一大盤草莓就哈哈大笑地說:“啊哈!我可知道有人喜歡吃草莓了!”凱麗嘴裏嚼著草莓跟她點頭笑笑。我抬頭看到凱麗眼前那麽一大盤草莓,張口就說:“凱麗,你拿的太多了!”
話音剛落,過道裏的那個正在往自己座位上走的女人停下了腳步,扭過頭來,臉上笑容已經斂去,很嚴厲地盯著我說:“隻要她都能給吃完,拿得多又有什麽關係!”往前走了兩步忍不住又加了一句:”草莓是很有營養的東西!”
她的口氣和表情都過於嚴厲了,幾近於訓斥,我被她說得都忘了自己本來要跟凱麗講什麽了。
這人有點意思,我說自己女兒一句,觸動她哪根神經了?
就問老公:“你說那個女人是怎麽回事?我也不認識她啊,怎麽像是以前和我有過什麽過節一樣,逮到個機會趕緊來教訓我。”
老公哈哈大笑,指著我說:“你們當然有過節了,你這個中國“虎媽” !不給孩子選擇權,連女兒吃多少水果都要管!”
我恍然大悟,不由得也笑了,這似乎可以解釋得通她的態度了,又是“虎媽”的餘毒在作怪。
隻是多麽滑稽,我一向自詡“羊媽”,在老外眼裏,身上卻也帶有“虎媽”的印記。
凱麗的體質偏寒涼,我一直限製她吃冰激淩、喝冷飲的量,反季水果也不讓她多吃,現在我們這裏還很冷,草莓都是從南方運來的,吃得太多對她胃腸不好,我說她拿得太多了本是這個意思,隻是後麵的話還沒說,就被那女人給打斷了。
我一邊慢慢吃著飯,一邊想,其實那位婦女即使不理解我的本意,她說的也沒有錯,我說話的語氣和措詞的確不對,凱麗已經十一歲了,吃東西吃什麽吃多少,應該允許她自己去選擇,即使我認為有的食物對她不好,也應該跟她講清楚道理。
與人溝通,這第一句話很重要:是質問還是詢問,是否定還是商量,是積極還是消極……,基本上就決定了後麵談話的主旋律,一個善意的開頭往往會是良好溝通的開始,一開口就是否定、指責的語氣,立即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和抗拒。
“你拿的太多了。”這種帶點指責的口氣對孩子缺乏了一種尊重的態度,顯示出了說話人的“控製欲”。
如果我換種說法:“凱麗,媽媽以前跟你講過什麽是反季水果,現在的草莓就屬於反季水果,我們這裏要到五六月份草莓才會成熟。你吃的太多了,肚子可能會不舒服,以前發生過這種情況,你還記不記得?你可不可以把這盤草莓分給我們一些,你再去選些別的東西吃?”
這樣既跟她講了道理,也沒有逼迫她,還給了她解決盤中草莓的辦法,她可能就會比較容易接受,也會感受到媽媽的誠意和尊重。
我常常把“尊重”掛在嘴上,其實並沒有完全做到,稍一懈怠,就露出過去的思維方式的印記。
不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孩子是你的孩子,怎樣教育孩子 is your business!
要是你沒有說什麽,旁邊那個人說:"你拿得太多了!",你該如何回答?
這裏的潛台詞可能是"你都拿走,別人還吃不吃?, 拿那麽多,吃得完嗎? ....教養, 在家裏沒給買過嗎? 在家裏也這樣?.....也許跟不排隊也聯係上了...."
別人就是不說,心裏也可能這麽想. 這些中國人.....雲雲.
所以我感覺真妮說孩子說得對.最好是平時就打好預防針,到了外麵自然就不會出現類似的問題.
這個太重要了.謝謝分享.
第一條:
吃多少拿多少.你可以來回一百次,就是盤子不能有剩下不吃的食物!
否則自己出錢. 老夫不請了.
第二條:
請看第一條規定!
----------
握手。咱倆一樣。
---------------
美國女人嚴厲地說:你說的太多了!
我有時候也會對孩子講一些不該講的話,但我如果發現了,會道歉的,大部分時間,我都不認識到我傷害到了孩子。。。
真妮,謝謝分享。
我一向不同意在人前過於直白的跟孩子講話,他們更敏感。倒不象我們經曆的多了,很多事會見怪不怪。
謝謝你的指點,我還真去那網站看了看。
好玩是好玩,但你就根據這個給孩子多吃這個少吃那個?
危險啊。
支持你說的話!!
我大概會用不同的字,寫出同樣的話!...希望中國人自重!
那個"美國女人"(相信應該是白種女人或類似)多管閑事,估計也是家教不嚴造成的.
幹嘛找思想根源,做檢討?
你要給大家講個道理,犯不著用這麽個三不著兩的列子啊。
倒是有個不明白的事:你女兒小人家家的,怎麽就體質偏寒涼。你用啥測的?
看到這一篇,不僅莞爾,因為昨天就擅自主張把體質偏冷的妹妹的冰豆奶倒了大半給體質偏熱的姐姐。 妹妹哭鬧起來,強調她就愛冰冷的豆奶。其實如果我先解釋給她聽我為什麽這樣做,她也許會比較容易接受。我比真妮還過分了,好比直接把凱麗的草莓分給了別人。 我要今天好好的跟妹妹講講,道個歉。
與人溝通,這第一句話很重要:是質問還是詢問,是否定還是商量,是積極還是消極……,基本上就決定了後麵談話的主旋律,一個善意的開頭往往會是良好溝通的開始,一開口就是否定、指責的語氣,立即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和抗拒。
Agree 100%.
不過美國人是比較天生愛管閑事。有的時候管得對,有的時候則失之莽撞,這點與英國人有很大差別。要是在中國,碰到這種事,說不定媽媽會說,我自己說我女兒,管你P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