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5 (202)
2018 (96)
2019 (96)
2020 (225)
2021 (151)
2023 (106)
2024 (113)
投資的數學分析
牛經滄海
5/15/2025
我特意想一個高大上的標題,顯得好像很有氣場。投資看上去複雜,其實隻要了解指數(小學數學引入,初中展開),也就三個變量,分別是本金A,年化收益率X,投資年限N。三者關係如下:
FV = A (1 + X)^N
FV為投資未來價值,Future Value。
一、本金 A:沒有“種子”,談什麽“豐收”
想要增加 FV,首先得有本金 A。這是投資的第一塊基石。入不敷出的人,談投資是空中樓閣。指數的威力隻對大於 1 的基數才有意義,基數等於或小於 1,N 再大也沒用。
小時候糧食不夠吃,冬閑吃兩頓,青黃不接四處借糧。借了還、還了再借。持續入不敷出,連本金都攢不下,就隻能停留在“生存”這一級,談不上投資。
二、收益率 X:所有人都在琢磨的變量
有了本資,要想辦法提升年化收益率X。這裏學問很深,汗牛充棟的著作,窮經皓首的投資者,沒有盡頭。幸好,投資的學問往往隻能避開一些低端錯誤,並不能保證賺到更多。否則也不會再有任何機會留給我們這些芸芸眾生。絕對的X優勢並不存在,相對的X優勢也伴生著風險,通常簡化成波動幅度。
收益率的穩定性很關鍵。波動幅度越大,實際長期 X 越難估計。這類投資一定要控製杠杆。恒大就是典型例子——一浪做順,成了首富;一浪做錯,成了首負。波動越大,翻車幾率越高。
相對來說,定期存款的收益波動幾乎為零,但收益率也低得可憐,很可能跑不贏通脹。就像狗追尾巴,永遠在路上,哪怕努力得滿頭大汗。
事實上,整個華爾街都在試圖在“可控波動”範圍內提高 X。誰也做不到完美,關鍵是把握度——不貪心至虧廢,不保守致錯失。更重要的一點:投資的得失並不對稱。
虧損是塑性的,不可逆;盈利是彈性的,一場暴跌還是可能清零。借錢給賭徒就是雙輸局麵——他本來虧十萬,借不到錢也就止步十萬。你借了十萬給他,他可能虧更多。真要僥幸扳回,他反而會更激進,最終往往一敗塗地。為什麽?因為他的 X 是不靠譜的幻想。
三、時間 N:複利的“放大器”
最後是時間 N。都知道巴菲特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財富是過去二十年賺的。但他從年輕時就開始投資,至今已超過六十年。他的 N 足夠大,才有複利滾雪球的奇效。
有些人,進進出出,假裝努力,到頭來,汗水與激情,多半是錯付了。
不妨去看看兩張圖,對比巴菲特與標普 500 指數的回報曲線。用對數坐標表示,更準確地展現了指數增長的本質。反過來也從數學層麵印證了:投資,其實就是指數函數在現實中的顯現。
滄海一概不做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