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龐◇德

(2008-09-19 08:41:03) 下一個

【意象派詩人龐德】





(百度百科)

埃茲拉·龐德(Ezra Pound),美國著名詩人。1885年10月30日出生於美國愛達荷州的海利鎮。在去歐洲以前,他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就學,在那裏攻讀美國曆史、古典文學、羅曼斯語言文學。兩年後,他轉至哈密爾頓大學(Hamilton College)學習,1906年獲碩士學位。1898年龐德首次赴歐,以後於1902年,1906年及1908年先後共四次去歐洲。1908年定居倫敦,以後一度成為倫敦文壇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1908年龐德的第一部詩集《燈火熄滅之時》(A Lume Spento)在意大利威尼斯自費出版。1909年,他的詩集《人物》(Personae)在倫敦出版。1910年他的文集《羅曼斯精神》(The Spirit of Romance)出版。文集內容主要是他的早期譯作及他曆年來學術研究的成果和見解。龐德在他早期詩作中就顯示出獨創精神和淵博的學識,1912年他成為芝加哥小型雜誌《詩歌》駐倫敦通訊員。1914年他與多蘿西·莎士比亞(Dorothy Shakespeare)結婚。

1915年龐德發表了他根據東方學者芬諾洛薩(Fenollosa)的遺稿而譯成的中國古詩英譯本《中國》(Cathay)及兩個日本戲劇集。在倫敦期間他發表的另外兩部著作是:《向塞克斯圖斯·普羅佩提烏斯致敬》(Homage to Sextus Propertivs,1919)和《休·賽爾溫·毛伯利》(Hugh Selwyn Mauberley,1920)。1921年龐德移居巴黎,1924年遷居意大利熱那亞東南的拉巴洛。

在巴黎和倫敦期間除了繼續從事創作外,他發掘和扶植人才,與歐美文學界人士廣為交遊,為打破英美文學,尤其是英美詩歌的沉寂局麵,為促進美國文學的“複興”作出了獨特的貢獻。他和雕塑家、畫家、音樂家都有廣泛的聯係,對歐美各國現代主義思潮的形成和發展都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龐德在1914年至1916年間與愛爾蘭詩人葉芝(W.B.Yeats)交往很密切。他敬佩葉芝,以葉芝為師。葉芝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他的影響。龐德曾幫助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出版《青年藝術家的肖像》,(A Portrait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和《尤利西斯》(Ulysses),幫助艾略特整理刪節《荒原》(The Waste Land)的初稿,並向出版社推薦出版。他在巴黎結識並幫助海明威,幫他出版了第一本書。

意象派是1909年至1917年間一些英美詩人發起並付諸實踐的文學運動,其宗旨是要求詩人以鮮明、準確、含蓄和高度凝煉的意象生動及形象地展現事物,並將詩人瞬息間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詩行中。它反對發表議論及感歎。龐德在倫敦期間與希爾達·杜利特爾(Hilda Doolittle),理查德·奧爾丁頓(Richard Aldington)建立起了沙龍,並得到不少人的支持,其中有勞倫斯(D.H.Law-renoe),威廉·卡羅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等,1902年龐德確定了意象派(imagism)這一名稱,1913年3月歸納了意象派的幾點禁例。龐德曾主編意象派刊物《自我中心者》(TheEgoist),並於1913年編選了第一本意象派詩選。象本世紀初許多喧囂一時的西方文藝界流派一樣,意象派沒有盛行多久就被拋棄了。代之而起的是漩渦派(Vorticism),但漩渦派作為一種主張,和者甚寡,其影響很微弱。漩渦派的創作重點在於表現力量而不再是展現圖象。龐德和漩渦主義的支持者在1914—1915年間辦了一份雜誌《風暴》(Elast)。他在創作中也遵循了漩渦派的一些主張。

在1924年離開巴黎後到第二次大戰前夕龐德的注意力由文學創作逐步轉向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問題。在文學創作的同時,他寫了一些社會批評方麵的文章;討論貧困與繁榮、戰爭與和平、失業與高利貸等問題,同時也對物質主義和工業主義帶來的人們心靈腐化問題進行了抨擊。令人難以理解的是這些問題的研究最後竟使龐德走上了反猶太主義,為墨索裏尼的法西斯國家社會主義唱讚歌的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龐德在羅馬電台發表了數百次廣播講話,抨擊美國的戰爭行動,攻擊羅斯福的作戰政策,讚揚墨索裏尼,鼓吹墨索裏尼的治國政策能促成一個沒有貪婪和高利貸的社會。

龐德因上述原因於1943年被控叛國罪,1944年為美軍所俘,監禁在意大利比薩(Pisa)俘虜營中,1945年他被押往華盛頓受審,以後他被宣布神經失常而免於受審。從那時起的十幾年龐德是在精神病院中度過的。在被關押期間龐德繼續翻譯孔子的著作,並寫出《詩章》第71—84章,即《比薩詩章》(The Pisan Cantos)。1949年這部作品獲得了由美國國會圖書館頒發、由艾略特參加作評委的博林根詩歌獎(Bollingen Prize for Poetry),此事一度在美國引起很大爭議。

1958年經過阿奇博爾德·麥克利什(Archibald McLeish)、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 Frost),歐內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的斡旋,龐德未經審判而被取消叛國罪,返回意大利。1972年11月病逝於威尼斯。

在龐德獲釋的前後,他的一些作品繼續得到發表。這些作品包括《埃茲拉·龐德書信集》(Letters of Ezra Pound,1907—1941),《文學論文集》(Literary Essays)1954年出版,《文選》(SelectedProse 1909—1965),1973年出版。

龐德在現代詩歌界影響深遠。1948年諾貝爾獎得主,大詩人T·S·艾略特的著名長詩《荒原》的副題就是:“獻給埃茲拉·龐德,最卓越的匠人”,該詩曾得利於龐德的親自修改。

龐德在促進中西文化交流方麵作了很大努力。他的意象派作品中汲取了某些日本詩歌如俳句詩的寫作形式及特點。他在長詩《詩章》中闡述孔子學說,在1915年出版的《中國》中收集並翻譯了十幾首中國古詩。龐德不太懂中文,他的譯作是由日譯本轉譯的。龐德還曾譯過《大學》、《中庸》、《論語》等。在翻譯過程中龐德得到了華盛頓一些專家學者的幫助,克服了各種困難。盡管人們可以對譯文進行各種指摘,但龐德畢竟作了前所未有的嚐試。除了翻譯中國作品外,龐德也譯過包括日本、希臘、意大利文學等多種語言的外國文學作品。就此而言,龐德也是一個有成就的翻譯家。

龐德最著名的作品,要屬意象派名作《在地鐵站內》: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這幾張臉在人群中幻景般閃現;
濕漉漉的黑樹枝上花瓣數點。

《在地鐵站內》僅兩行、14個字,是一首單一意象詩(one-image poem)。它是龐德根據在巴黎協和廣場地鐵站的印象寫成的。詩雖短,但詩人最後落筆定稿前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醞釀和推敲。

在地鐵站龐德眼前閃過一張張美麗的臉。在歸途中,這些臉在他眼前反複出現,直到最後他們逐漸變成了一片片彩色印花色底。這時他產生了一個念頭,要作出一幅純粹表現色彩的斑斑點點的非寫實主義的畫,但他不會作畫,隻能以詩代之。詩的兩行互相依存。apparition是幻象、幽靈,使人們聯想到來來往往的乘客的一張張臉。第二行的petal花瓣則傳遞了美的信息。這一信息由於有深色而又帶濕氣的樹枝的反襯而變得突出鮮明了,同時也給人以模糊重疊之感,意境也就更豐滿了。

此詩酷似19世紀法國印象主義畫派作品,如反複誦讀,讀者能勾畫出一幅色彩豐富的畫麵。與此同時也會發現詩歌在音的處理上很巧妙。第一行的[p]音與第二行的[p]音遙相呼應,但其中一個隻構成非重讀音節;兩行末尾均有[au]音,隻是前者有輔音[d],後者沒有。第二行中[e]音的重複等都加強了這首短詩的音樂感。以濕潤的黑色樹枝上掛著的花瓣來比喻他眼前所閃現的臉反映出詩人令人折服的想象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詩性大發小白兔 回複 悄悄話 我還以為是三國的龐德呢:)
紅豆豆 回複 悄悄話 回複warmginger, mycereal 的評論:
你們喜歡的話,額以後再貼些來
warmginger 回複 悄悄話 有首古詩也是講花和人麵: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桃花相應紅。
人麵不知何處去,人麵依舊笑春風。

應該不是純粹的意象派。也是完全不同的意境。

發現這裏是個學詩的好地方...
mycereal 回複 悄悄話 我很少讀詩的,看來我對詩也就那麽回事,嗬嗬。 以後有空的時候會稍稍讀一些。

這樣的帖子很長知識。
紅豆豆 回複 悄悄話 希望你喜歡
老龐同誌是咱們意象派的鼻祖耶
學寫新詩的朋友們比如阿貝和阿小歌都可以讀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