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俄曆史學家稱二戰初期美曾打算幫德打擊蘇聯(組圖)

(2007-10-09 18:06:21) 下一個

近日,一些俄羅斯曆史學家在研究了相關曆史資料後得出結論:蘇德戰爭爆發時,美國曾抱著隔岸觀火的心態審視這兩個巨人之間的廝殺,不少美國政客甚至希望借戰爭同時消滅這兩個大國。

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然發動侵蘇戰爭。對於新爆發的戰爭,一開始美國政界態度不一。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在戰爭爆發後,立刻對英國首相丘吉爾表示,美國將同英國一樣把蘇聯當做自己的盟國看待。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pload/up5/279.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但美國政界也有另外一種聲音,時任聯邦參議員,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杜魯門就指出,為了美國的利益,政府應當持坐山觀虎鬥的立場:如果德國要贏得這場戰爭,我們就幫助蘇聯;如果蘇聯占上風,就幫助德國。盡可能地讓它們相互殘殺,這對美國是最有利的。

不過,羅斯福總統沒有采納這些建議,他於6月24日發表演說表示,為了抗擊德國的入侵,美國將向蘇聯人民提供一切可能的幫助。

後來,德軍快速推進到蘇聯的縱深地帶,蘇聯在極短的時間內經受了戰爭史上罕見的巨大損失。當蘇聯在基輔等地慘敗的消息傳來時,美國的第一反應是:蘇軍是否是一支有希望的部隊?蘇軍是否還有能力抵擋德軍的進攻?美國提供給蘇聯的援助是否有意義?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pload/up5/27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7月初,美國獲情報稱,日本近期可能發動對蘇戰爭,這使美國更加感到不安。這一情報是十分準確的,因為1940年美國情報機構已破譯了日本的外交密碼,從而掌握了日本與各國大使館的往來電文內容。7月3日,美國偵察到日本“禦前會議”決定對蘇聯實施打擊的情報後,向蘇聯通報了這一情況。

此時,莫斯科也從其他渠道得到了這一情報。由於麵臨著要在東西方兩條戰線同時作戰的局麵,斯大林非常希望美國采取措施,阻止日本對蘇發動侵略戰爭。為此,蘇聯外長莫洛托夫致電蘇駐美大使:“我們關心的是美國政府能采取什麽措施阻止日本發動對蘇戰爭。美國應向日本政府清楚地表明在這場戰爭中,美國將采取何種立場。”

同時,蘇聯駐美大使在與羅斯福會麵時,要求美國總統向日本表明:“無論是從海上還是陸上,對蘇聯發動戰爭的冒險行為,都會引起美國的強烈反應。”此時,半個月前還信誓旦旦要幫助蘇聯的羅斯福,卻拒絕就此事給予蘇聯正麵答複。因美國無法確認蘇聯能否頂住德軍進攻,在這種形勢下美國不想得罪日本。

美國這一實用主義路線引起了莫斯科強烈不滿,因為在日本的威脅下,蘇聯無法將遠東的部隊大量調往蘇德戰場,從而嚴重影響了西部戰場的作戰行動。但後來,戲劇性局麵出現了——斯大林獲得確切情報,日本的“禦前會議”決定推遲實施預定於1941年8月29日的侵蘇戰爭。斯大林立刻將遠東部分軍隊調往莫斯科,在莫斯科城下擋住了德軍的瘋狂進攻。

此時,兩個月前還一副“愛莫能助”嘴臉的美國政府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1941年秋,美國與蘇聯達成協議,美國開始向蘇聯大量提供武器、作戰物資和食品等。雖然蘇聯在戰場上仍處於劣勢,但至少已看到了勝利的希望。

從目前解密的資料可以看出,當時日本作出對蘇聯進攻的態勢,其實也是為了迷惑美國,為偷襲珍珠港製造煙霧。可以說,日本的這種欺騙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久,日本就在珍珠港向美國海軍動手了,造成美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空城之主 回複 悄悄話 這篇文章有嚴重的傾向。對美國是Damned you do, damned you don't. 首先美國是一個爭吵後才有決議的國家,挑選決議前的爭論作為美國政策是斷章取義。其次美國從蘇聯是否有決心和力量抵擋侵略做出自己下一步打算沒有錯,曆來如此。說不敢得罪日本是小看了人。美國一再敦促日本無條件撤出中國直到最後通牒,早已得罪了日本,才有珍珠港偷襲和自身陷入太平洋戰爭。隻有白眼狼會忘恩負義嘲諷美國的膽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