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的功績
(2007-10-09 17:59:44)
下一個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程咬金的三板斧”這兩句話,第一個中國人可謂都耳熟能詳。隋唐演義中的程咬金給人的形象是勇猛又不失憨厚,但又有點粗魯。性格豪邁的他似乎有些憨傻,常做出些令人捧腹之事。在小說演義中,他是一員福將,雖然武藝不高,但運氣卻極好。打仗時,遇到不強的對手,三板斧已經奏功,遇到強的對手,耍完三十六道板斧,仍無法取勝,便拍馬逃去,人稱“福將”。 外號“混世魔王”的他,人如其名,幹的混事數不勝數,最有名的就是當過瓦崗寨大魔國國王,投降李唐後,憑小聰明和運氣也立了不少大功。程咬金一生運氣極好,活到一百多歲,曆經高祖、太宗、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六朝,可以說是隋唐英雄中第一福將。
那真實曆史中的程咬金又是怎樣的人呢?
其實,正史中的程咬金給人的印象與演義中的人物形象可以說是截然不同的。“程知節(593-665),濟州東阿(今山東東阿西南)人,原名咬金,後更名知節,字義貞,生於隋文帝開皇十三年(593),卒於唐麟德二年(665)二月七日,享年七十七歲。隋末,程知節入瓦崗軍,投王世充,後降唐,成為秦王李世民之骨幹成員。貞觀十七年(643),唐太宗命將開國功臣肖像,圖畫於皇宮淩煙閣,程知節即其中之一。”這是曆史書中的介紹。但隻有廖廖數字,對程咬金降唐的過程無詳細介紹。如果程咬金真是演義中所說的那樣的話,他是進不了淩煙閣的,而他的真正功績體現在哪裏呢?以下是我結合史料的分析判斷:
1、勸說秦瓊等大將在王世充敗象未露前投唐,並在擊敗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的戰鬥中屢立戰功。
曆史上的程咬金是濟州東阿(今山東)人,青年時就武藝高強,善於騎馬用槊擊刺。是世家大族之後,其曾祖名程興,是北齊兗州司馬,其祖名程哲,是北齊晉州司馬,其父名程婁,是北齊濟州大中正,瀛州刺史。隋煬帝大業年間,因隋煬帝三征高麗失敗,加上開鑿京杭大運河、下江南等勞民傷財的行為,使得民不聊生,盜賊蜂起。當時已頗有人望的程咬金組織了一隻數百人的武裝,護衛鄉裏。在後來的隋末大起義浪潮中,他率部投奔李密的瓦崗軍,得到重用,成為內軍驃騎將軍之一。。“內軍”是李密從軍中挑選的8000個“勇士尤異者”,隸屬四位驃騎將,又分為左右兩隊,主要任務是保護李密。可見程咬金受重用的程度。公元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占據洛陽的王世充與李密決戰。當時,李密初勝宇文化及,輕視王世充,沒有做好充分的防禦準備。裴仁基獻計分兵偷襲洛陽,也不被李密所采納。開戰後,瓦崗軍單雄信部首當其衝,遭到王世充部的攻擊。當李密派遣程知節及裴行儼等部前來增援時,王世充夜遣200餘騎潛入北邙山,埋伏溪穀之中,次日淩晨,動員部隊誓死衝鋒,未等李密軍成列,搶先發起猛攻。戰鬥中,裴行儼中流矢墜馬。程咬金連殺數名敵人,抱起裴行儼騎上戰馬向後撤退。由於載了兩個人,程咬金的戰馬負擔過重,被王世充軍追上。一名敵兵用槊將他刺傷,未等他將槊拔出,程咬金就將槊折斷,順手一帶把追刺他的士兵拉至近前,刀斬其頭,後麵的追兵大駭,誰都不敢再近前,最終兩人平安歸營。此戰,由於李密指揮不利,王世充共俘降瓦崗軍10餘萬人,瓦崗軍將領數十人被俘,陳智略、張童仁、單雄信等投降。在進退維穀的窘境下,李密率殘部2萬人進入關中,投降了唐王朝。其他將帥和州縣首領則多歸附於王世充,瓦崗義軍徹底失敗。
瓦崗軍失敗後,程咬金和許多將領因走投無路,而降於王世充。(也有史料說是被俘後投降的。)王世充得到程咬金等大將後,接遇甚厚。雖然王世充對已不薄,但是程咬金不滿王世充的為人奸詐。私下對秦瓊(秦叔寶)說:“世充器度淺狹,而多妄語,好為咒誓,乃巫師老嫗耳,豈是撥亂主乎?”(《舊唐書• 程知節列傳》)。秦瓊亦有同感,於是兩人開始找機會離開王世充。(我估計除了以上原因外,王世充西域胡人的出身也是手下大將對其奪取天下期望值不高的原因之一。)
公元619年(武德二年),王世充與李世民戰於九曲,程咬金等人隨軍出戰。忽然程咬金與秦叔寶等人撥轉馬頭,麵向王世充說:“蒙您接待,極欲報恩。但您性多猜疑,身邊又多小人,不敢在您身邊久留,今謹奉辭!”說完,就和與幾十個手下一起騎馬奔向唐軍。王世充身後雖有數萬兵馬,但因懼怕程咬金等人的勇武,隻能眼睜睜的望著他們離去,沒有一人敢去追趕。兩軍陣前數員大將帶兵投敵,對已方的士氣打擊一定非常沉重,王世充的失敗自然已經無法避免了。而這也是程咬金等人給新主子李世民最好的見麵禮了。(一千多年後,淮海戰場上的黃維也遭遇到了王世充同樣的命運,這次扮演程咬金角色的是他的黃埔小同學廖運周,除帶走一師人馬外,還騙走了黃維加強給他用作突圍之用的數十門大炮。)
程咬金與秦叔寶等人一起投唐後,被任命為秦王府左三統軍(除了他本身的才幹外,陣前倒戈的功勞恐怕也有一定關係)。此後,程知節追隨秦王李世民,先後擊敗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屢立戰功,被封為宿國公。就在程咬金與秦叔寶等投唐前後,程咬金好友裴仁基計劃刺殺王世充失敗,和其子裴行儼(裴行儼勇冠三軍,被人稱作“萬人敵”,是演義中裴元慶的原型)一同在洛陽被殺害。 至於程咬金是否參與了刺殺王世充的計劃,這一計劃與投唐一事是否有關,目前還不清楚。
從《舊唐書》的記載來看,程咬金在秦叔寶等人投唐一事上顯然發揮了關鍵作用,而此舉不僅大大削弱了唐軍最大的對手王世充的實力,還為唐王朝送去了幾句驍勇善戰的大將,不可不謂大功一件。
2、參與玄武門之變,並在李世民下定決心先下手為強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李建成是李淵的長子,又是嫡子。按照古代嫡長繼承的慣例,他被立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李淵死後,皇位當然是李建成的。但出了個李世民,情況就發生了變化。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謀,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齡、杜如晦等,號稱十八學士;武的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著名勇將。太原起兵,原是李世民的主意,在擊敗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的過程中,李世民的戰功也最大。可以說是他一手打下了李唐的江山。因此李淵也給了李世民很豐厚的獎賞,並允許他自領一軍。這自然會引發太子地位是否穩固的傳言。也許是出於妒忌,也許是為了自保,畢竟被廢的太子的下場都很悲慘。李建成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李世民。而將李世民手下大將一一外放則是他們削弱李世民實力的最好辦法。正是在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爭位期間,程咬金被外放為康州刺史。接到旨意後,他對秦王說:“大王您的左膀右臂現在被一一斬除,身體還能長久保全嗎?知節就算死,也不能離開。”接下來,程咬金當然沒去康州上任,而是積極參與玄武門之變的謀劃和準備。史書是這樣記載的:“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門之變,程知節亦參與其事。貞觀中,改封盧國公。”具體幹了什麽,雖然沒有明說,但率兵殺死建成、元吉的人中,肯定不會少了程咬金。而當時形勢也的確危險(如果史書記載準確的話)。此時,正逢突厥進犯中原,李建成向李淵建議,讓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帶兵北征。李淵任命李元吉做主帥後,李元吉又請求把尉遲敬德、秦叔寶等大將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劃歸元吉指揮。而這些將士被調開以後,李世民顯然就已在他兄長的掌控之中了。也許就是程咬金的一席話幫助李世民下定了決心,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他的太子大哥。兩天以後,唐高祖李淵下詔將李世民立為太子。八月,唐高祖禪位而為太上皇,李世民登上帝位,是為唐太宗。第二年年初,唐太宗改元貞觀。
立下如此大功自然值得獎賞,玄武門之變後,程咬金升為右武衛大將軍。貞觀年間,改封盧國公。643年(貞觀十七年),皇帝李世民命人於淩煙閣繪製功臣二十四人畫像時,程咬金位列第十九。自己高官厚祿,享盡榮華富貴。三個兒子也沾了光。大兒子處默,襲爵盧國公。二兒子處亮,娶了李世民的女兒清河長公主,授駙馬都尉、左衛中郎將。小兒子處弼,官至右金吾將軍。而665年(唐高宗麟德二年),程咬金去世時,還獲得了陪葬唐太宗昭陵的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