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革:一個宗教狂熱時代 zt

(2007-10-09 17:38:11) 下一個
文革具有人類曆史上宗教狂熱的基本特征:崇拜領袖,維護信仰,和排斥異己。文革時代的毛澤東,與其說是國家領導人,不如說是教主。中國文革結束之後,世界上又發生了伊朗的宗教狂熱運動和阿富汗的宗教狂熱運動,我們都不由自主地聯想到文革。我這裏判斷文革是一個宗教時代,並非表示完全的貶義。曆史有近似的,但是沒有絕對相同的。文革的宗教狂熱有其落後的一麵,也有其進步的一麵。文革的遺產其實是一盆洗澡水,裏麵有髒水,也有孩子。

文革時代,人們為之狂熱的是一個叫做毛澤東思想的宗教。原本毛澤東思想不是宗教,但是到了文革時代,被眾多人演變成宗教。與基督教想比較,有領袖,有教義,有組織,有儀式,有理想。基督教形式有的,文革毛澤東教都有,隻是內容根本不同。

毛澤東教的核心內容是階級鬥爭。有一句著名的毛主席語錄就是“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這句話在文革時代,被當作大會口號,早請示晚匯報的祈禱詞,還被書寫在大街小巷的牆壁上。在文革時代,被劃為階級敵人的人,遭受到空前的人身迫害。

但是毛澤東教還有其他內容。號稱毛澤東思想經典老三篇的三篇文章《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和《紀念白求恩》都不是講階級鬥爭的,而是講述了這樣一個教義:大公無私,任勞任怨,助人為樂,甚至勇於犧牲自己的生命。今天來看,這是一種比較極端的道德高標準。

中國的極端宗教往往是中國的極端現實促成的。1949年之前的中國,是一個極端自私的殘酷社會。如果不了解舊中國,那麽看看現在的中國社會,就可以看到舊中國的影子。49年中國成立之後,剿匪,掃毒,禁娼,獲得了很大成效。接著又進行公私合營等社會主義經濟所有製改造,和一係列的思想運動。這些運動有一個強烈的目標,就是要把中國人改造成為《老三篇》那樣的人,後來又加上了一個雷鋒,成為更為具體的榜樣。雷鋒的主要事跡是做好事,至於那句“對同誌要春天般的溫暖,對敵人要嚴冬般的無情”這句話,顯然是硬貼上去的。無論毛澤東發動文革有什麽個人目的,但是中國的毛澤東教的狂熱,在曆史大背景下形成了。

中國曆史上是一個無統一宗教的國家,雖然有佛道等宗教存在,但是同基督教國家和伊斯蘭教國家相比,中國甚至可以被稱為是無宗教國家。中國曆史上曾經有個別皇帝屈服於宗教,但是始終沒有形成定局。中國走了一條與西方不同的道路,世俗權力始終蓋過屬靈的權力。但是世俗權力無法克服的腐敗性,使之無法承擔社會道德教育這樣重要的社會功能。所以舊中國社會與基督教社會相比,顯得道德十分缺失。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誌士救國救亡的同時,無不呼籲拯救中國人的道德精神,因此近代政黨除了進行政治經濟的革命之外,都還擔負起了道德教育的宗教功能。在這方麵,共產黨比國民黨更重道德精神。紅軍的政治委員製度,反對呐妾,嚴禁吸毒,克服各種各樣的“自由主義”。這裏不是西方概念的自由主義,而是中國人的各種各樣的壞毛病。這些都是道德教育運動的組成部分。延安整風可以說是一場準宗教道德運動。在這場運動中,毛澤東領袖和毛澤東思想,終於成形。無論毛澤東本人的道德狀況如何,毛澤東思想被賦予很強的道德說教性,進一步向宗教演變。

公正地說,49年中國初期,共產黨的幹部絕大多數都是基督教所說的“義人”,雖然他們無法擺脫壓製所謂階級敵人的曆史局限,但是對於大多數公民來說,他們是可親近的,廉潔的,勤政的。但是在權力的位置上久了,出現了腐敗跡象。文革開始,群眾把走資派打倒。那時候我剛剛懂事,旁觀過幾個批鬥會,群眾上台揭發批判走資派,全部是多吃多占搞女人等腐敗問題,跟路線無關。所以文革初期表現出一種強烈的宗教道德運動特征。

中國世俗權力自古以來打壓宗教,然後用官方道德教育來替代宗教,這使得中國的世俗政權很有宗教色彩,中國的皇帝很像一個宗教領袖。毛澤東沒有擺脫這個老套,而且發揮至極端。到文革,達到了頂峰,終於奠定了教主的地位。但是任何事物走向極端,就會失敗,用毛澤東自己的話來說,就會走向事物的反麵。毛澤東去世後,文革被他的繼承者結束。文革被徹底否定,中國曆史上的一場宗教運動也宣告結束。但是沒有其他的道德說教組織來替代,中國又迅速進入一個無宗教時代,這個時代的特征是,殘酷競爭,你死我活,自私自利,背信棄義。

中國人的精神家園,依舊是廢墟一片。如何才能建設好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