嶠壁蘭

愛蘭如己 蘭如人生
正文

隻要琴聲還在

(2007-10-07 02:59:54) 下一個
隻要琴聲還在
嶠壁蘭

  惦念的潮汐終於從心田沁出,凝成一顆顆晶瑩剔透悅目傳情的彩珠。你的琴音微顫,我的心也隨之稍稍地顫動了。於是,珠子輕輕地由心頭滑過,坦然地散落在我的情緒裏。

  惦念伴隨著人類逾越了年代跨過了時空,從未有任何外力把它割舍掉。為什麽詩人還要發問:人間還有惦念嗎?還有惦念的殘留嗎?為什麽哲人如此斷言:惦念是人們靈魂深處因靈魂的一次衝動而產生的效應,是靈魂的附庸,比靈魂更加脆弱。大亨說:惦念是什麽?我們從不去理會,就像不去理會宴席之後有多少殘湯剩飯一樣。

  聽,這些奢談多麽堂皇、多麽玄傲、多麽豪氣、多麽攝人魂魄!

  可是,我想對你說,惦念還在,隻要琴聲還在。

  知道你要來,惦念的潮汐便進入了活動期;你抵達布裏斯班的日期敲定之後,我的目光便常常不由自主地在掛曆上滯留。也有過一絲暗喜:心中的荒漠又要呈現出一片綠洲了。

  去年季冬,你的琴聲提前把春天迎接到我身邊。那春光之美之無限,那琴聲之妙之銷魂,有誰能在《真美好》麵前提出半點質疑?又有誰會在《讚美頌》麵前顯露一絲躊躇?我至今也難於把握,是和煦的春光烘托了你的琴韻的魅力呢,還是你十個指頭跳躍踩出的旋律使迷人的春光更加濃墨重彩?

  我鍾愛於你的琴聲,陶醉於你的琴聲,盡管我不懂樂理,不識五線譜,簡譜也不熟。我對你的琴聲的鍾情不是出於豐厚的樂理知識,這個我根本就不具備;也不取決於對樂理密碼的破譯,這個我稱得上標準的門外漢了。可的的確確,你的琴聲叫我心醉,叫我消融,叫我癡迷;同時又使我心靜如水、沉思綿綿、遐想無垠;也能撥開障眼之木,彰顯大愛,見證希望,憧憬未來;更能掀起內心深處的波瀾:對造物主的感恩,對遠方親人的眷戀,對鄉土的懷念,對祖國的赤子之情,還有那古老燦爛的文化衍生的脈傳情結。

  我愛看你撫琴,我為你表現出的鋼琴家的尚好風範所傾倒;為你那揮灑自如的特有魅力所折服。你那泰然的坐姿,你那飄逸灑脫的指法,每一次指頭與琴鍵的碰擊,每一次腳與踏板的相合,都做到了不折不扣又恰到好處。你的自我投入更是無懈可擊。無論是彈貝多芬、巴赫、肖邦、李斯特,還是奏《普天同讚》、《菲德裏奧》、《創意曲》,或《匈牙利狂想曲》、或《瑪祖卡?波絡涅慈》,乃至《黃河》、乃至《梁祝》,以至你自己譜寫的曲子,你總是那麽神情融會,那麽貫通始終,那麽一絲不苟。你嫻熟地駕馭著鋼琴,鋼琴淋漓盡致地傾訴著你的心聲,忠實地托出你的風格。從你俯首仰頭的體態裏,我仿佛看到了阿爾比斯山腳下的綠茵和羊群,看到了布達佩斯街頭的冷清,看到了波蘭的廣闊平原和近乎荒蕪的小道,還有道旁的參天白楊。從你的眼神裏我讀出了“明月寒星”,讀出了“月光如水”。從你富有靈氣且又自信的十個指頭上,我終於明白了剛毅的底蘊和纖柔的內涵。

  琴聲啊,畢竟是你的琴聲。春秋時期曾有鍾子期斷盡琴音之路,二千七百年後的今天我仿佛測到了《高山》、《流水》的餘韻。那是琴聲和惦念在竊竊私語,那是惦念和琴聲在親密地擁抱。你的琴聲時時滋潤著我的惦念,惦念又像藤蔓一樣緊緊纏繞著你的琴韻。

  你說你喜歡我的詩。這我相信,你為幾首詩譜了曲,可以證明你確實喜歡我的詩。但我給你說了,我不會寫詩,也不會寫散文,更不會寫劇本。我的詩都是無心而成的。俗話說“閑時亂翻書”,書翻累了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裏,房間裏就是一個獨立王國,王國裏有一個國王,國王就是我。因此就有了文章;因此就有了詩。你光寫曲子不寫詩,這因為你是個快樂的人。有人說,詩是憂鬱的姊妹,又是寂寞的兒女。所以齊克果說:“詩人是什麽呢?詩人是胸懷裏藏著深刻的苦惱,且把歎息與啼泣發為悅耳音調的不幸者。”還是不寫詩的好。泰戈爾自己寫詩寫得好,所以他鼓勵大家都寫詩。他說:“歌的感覺之無限在空中,畫的感覺之無限在地上,而詩的感覺之無限兼在空中與地上。”於是我就成了跟著起哄的了。我說,曲譜是快樂人的伴侶。

  去年我寫《遊子情》,你譜了曲,拿出去給人彈唱,都說好,說譜曲的是天才,寫詞的也是天才。我不是天才,天才是詩和曲子本身;天才是中國的語言和文化。這次又有詩獻給你了,但不要為之譜曲。要譜就等我不再寫詩的時候譜。

  你到來的日子逼近了,我的惦念更殷切了。與此同時,我的情緒裏,信心的岩石漸漸露出,像馬拉鬆運動員經過長途跋涉看到了終點;像高考的學生,答完最後一道試題,行將點上最後一個句號。

  我有話對你說,先說什麽呢?我要為你讀一首詩,選哪一首好呢?我要請你為我撫琴,先點哪一支曲子呢?

  你的行程每次都安排得緊湊,每次來澳逗留的時間總是很短。你以往的歲月是豐實的。你的生活和你的職業一樣,都是嚴謹的。你的琴聲詮釋著你的人生,你的人生負載著誠信,洋溢著琴聲。當年你的琴聲曾隨亞馬遜河之水一瀉千裏,曾在舊金山金門大橋上飄然徜徉。在中國大陸、台、港,你的琴藝更是獨樹一幟,你的琴聲曾使多少人如癡如狂。長期以來你的治學作風是一貫的。如今已是桃李滿天下了,可是你還是每每放心不下你的學生。

  你到來的日子越縮越短,我的惦念越抻越長。在你預期抵達之日的前夕沒有等到你的電話,我隻好在燈下撥了你的號碼。期待擱淺了。

  你的活動圈子大,人緣又好,為你餞行的宴會是少不了的。明天就要到了,想必一切順利。惦念在無奈時隻有自我安慰,隻要琴聲還在。

  你終於沒有如期抵達。此時此刻你會在哪裏呢?惦念到了極點猜想就多了,而且還盡往壞處想。我隱隱約約地看到“東方之珠”的光輝漸淡漸暗。接下來就是一場豪雨。雨從半掩著的窗戶闖進來,弄濕了窗台下的電話,電話鈴響了,是誰給我打電話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安靜 回複 悄悄話 那麽深的情感看起來又是那麽淡淡地一種訴說,這才是好文章,思想是穿透了文字,漂亮!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