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琅琊榜》收視逆襲源於手工精致用料講究
廣州日報10月10日報道 如果說2014年依靠口碑逆襲收視的一部戲是《北平無戰事》,那2015年到目前為止的此類代表就是《琅琊榜》,追溯它的網絡關注度和收視率的變化,其不愧是逆襲的範本。
前晚大衛視總收視破2,這是一個標杆性的成績,當日網絡播放量近3億次,該劇曾一度遭遇收視慢熱,最終被朋友圈的口碑拯救,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自來水”(指狂熱粉)的“安利”(指狂熱推薦)。
實際上一開始它的前途並不那麽被看好,一是因為前期讓人看不懂的節奏,二是因為播出平台與劇集不相符,據我所知當時衛視的宣傳人員都說播出該劇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並未對收視有多少期待。後來每天都有大量原著粉、胡歌、王凱等演員的粉絲不停在朋友圈相互推薦和傳播,導致它成為時下的熱門話題,好像你不看它就沒法跟身邊的小夥伴們交流,這種火熱的交流相互激發,遂成一時盛景,使它在口碑上節節走高,最終讓許多路人轉粉,化為漂亮的收視和點擊量。
當然,能造就高口碑的也依賴於該劇本身的實力。除了故事的曆史被架空帶來的些許爭議之外,該劇可謂是好智商、好演技、好劇本、好製作,其尊重觀眾審美的誠意在當下浮躁的電視劇生產環境中顯得尤為珍貴。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鍋用料講究的大雜燴,在武俠、正劇與偶像等元素之間遊走,有人吃了以後就在朋友圈怒讚,於是這道菜成了爆款,各類觀眾能從中找到自己喜歡的味道:有人喜歡組cp,有人喜歡研究畫麵,有人喜歡看權謀。
必須承認,因為是同一套班底,《琅琊榜》確也沾了《偽裝者》的光。有人說,在這個時代,它更像是一件相對精致的手工藝品,在一切奔騰向錢的年代,其出生有點不合時宜,但最後它用自己的方式證明了,逆襲原來早有準備,觀眾原來還是識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