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韻

邯鄲學步,永遠不會走出個性;保持真實的自我,低調內斂,讓充滿多變和浮躁的靈魂冷靜;不斷地攝取營養和自我更新,生活才不至於無聊乏趣
正文

海岩的小說和“海岩劇” 之三

(2007-12-20 18:24:45) 下一個

3.

我個人認為:中國大陸這幾十年的通俗小說中,《玉觀音》如果不算最好的,應該也是最好的之一。兩年前,權威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有影響”的作家作品叢書,入選多是獲茅盾文學獎(如陳忠實、王安憶等)之類主流作家的作品,《玉觀音》居然入選,可見這部小說得到主流文學界的認可。

在《玉觀音》中,又出現了一位女警察。這是海岩第三次寫女警察了,他以後的作品還會繼續出現女警察——海岩年輕時做過幾年警察,所以對他的這種偏好應該充分理解。這一次,海岩塑造了一個經曆曲折、性格幾近完美的女性形象。要注意的是,除了早期作品《便衣警察》中的周誌民這個人物,海岩後來所塑造的主角,往往有某種個性缺陷,或者犯有某種過失。《玉觀音》的女主角安心,因為一次偶然的婚外情,導致她的人生軌跡完全改變:丈夫被毒販槍殺,自己被婆家趕走;為躲避毒販的報複,她隻有脫離警界,改名換姓,帶著幼兒到北京艱難謀生。在北京,她偶然認識了楊瑞,兩個年輕人產生了熾烈的愛情;但在他們準備結婚時,惡運再次降臨:毒販來報複,楊瑞身受重傷,安心死裏逃生,最後毒販雖被懲處,安心的兒子卻被毒販殺死。痛定思痛的安心終於離開自己的愛人,重上緝毒戰場。

這樣一個故事當然好看,拍過電視劇《永不瞑目》的海潤公司毫不猶豫地拍攝了27集同名電視連續劇,導演是丁黑。許多人認識到:誰演安心誰就會走紅,幸運之神卻眷顧了十九歲的上海姑娘孫儷。

“海岩劇”一向啟用新人的傳統這一次又成功了。電視劇播出後大獲好評,兩位主演孫儷和佟大為馬上竄紅,片約不斷。說實話,孫儷和佟大為盡管比較稚嫩,表現卻比預想的要好。特別是孫儷,初中畢業就入伍,也沒有演戲的經驗,去扮演一個經曆曲折的少婦有相當難度,但是她基本上能在所有重要的場景表演到位,特別是幾場哭戲感人。另外,劇中演得最好的是兩位主要配角演員:青年演員海清(扮演鍾靈)和老演員杜源(扮演潘隊長)。他們為該劇增色不少,應該得到肯定。

我很欣賞丁黑的導演功力:全劇的情節展開張弛有度、流暢自如,有些畫麵非常漂亮,又有一些詩意般抒情味道,很有感染力。另外,該劇的音樂也值得稱道,大名鼎鼎的葉小鋼自薦作曲,足見小說的影響力。我特別喜歡每一劇集開始的那段前奏:畫麵上,一隻玉觀音微微擺動,鋼琴奏出了安心主題旋律。這一段旋律在全劇中好多次慢慢響起,淒婉、優美,令人心酸動容、浮想連翩。

看完電視劇,我再次翻翻海岩的原作,進一步斷定了海岩寫作功力不足之處:小說是從楊瑞從加拿大回國尋找安心開始,以楊瑞的一段段回憶展開故事。但是,回憶的文字非常平板,缺少靈動變化,缺乏感情色彩,因而讀起來不流暢。而且,海岩在敘事時不太留意行文的節奏,用詞造句不太講究,這都是一個作家應當克服的嚴重缺陷。看來海岩不懂得或者不太願意在這些方麵下功夫。近期中央電視台正播映海岩的《五星大飯店》,他會見記者時說:他的社會閱曆多,善於編故事,王安憶等人不如他。看來海岩過於自負了,對一個作家來說,“編故事”是一個方麵,但文字功夫卻是一個好作家的基本要求。王安憶的文字風格深受張愛玲的影響,無論是張愛玲,還是王安憶,其在文字上的功力,海岩是遠遠達不到的——在某種意義上,掌握文字的功力取決於個人素養,年輕時耽誤了,以後就很難補救。海岩畢竟隻讀過小學,還是謙虛點好。

小說文字上的缺陷,丁黑通過視聽效果在電視劇中完美地補救了。我注意到劇中對小說的細節有幾處改動和增添,相當不錯。就我記得的幾處談一下:

第一處。電視劇的第一集場景在加拿大(小說中是在美國),大體是小說第一章的內容。小說第一章的內容很簡單,文字粗糙,楊瑞突然悔婚,顯得非常突兀。電視劇中加了許多生活細節,突出的有楊瑞放聽陳曉東唱《比我幸福》(這是安心喜歡的歌);另一個加上的細節更重要:楊瑞同貝貝到海灣玩看到一座吊橋,鏡頭顯現出楊瑞若有所思的表情,傳來安心的畫外音:“在我的老家清綿,山永遠是綠的,水永遠清得見底。從我家到縣城,要經過一條長長的索橋,橋底下,就是有名的清綿江。十年前,我就是從這條長長的索橋上走出來的。”這一段畫外音在全劇中還有兩次出現。它把楊瑞的情感及以後的回憶串聯了起來。

第二處。小說中,安心同毛傑有過三次肉體關係,電視劇中改成安心酒醉失身。為此孫儷還設計了一個小動作以表現安心事後的懊悔。

笫三處。電視劇第十九集,小熊病了,處於困境中的楊瑞和安心四處求貸無門。由於楊父辱罵安心,楊瑞同父親大吵後,憤憤出門。我們看到的畫麵是:大雨中,安心抱著孩子,打著傘緊跟著楊瑞,安心說:“楊瑞,你為了我同你爸爸鬧成這樣,我心裏特別難受……要知道,他是你爸爸,生你養你二十年了。可我,我和小熊什麽都不是……”楊瑞轉身,兩個人緊緊抱在一起,雨水混著淚水流淌。那隻黑色的雨傘落在地上……

全劇中,楊瑞和安心處於最困苦階段的那些感情戲,兩個年輕演員表現十分投入,很有些精彩段落,觀劇時可以慢慢品味。

    第四處。南德之行回京,安心遭逢大難不死,孩子卻被殺了。安心十分痛苦,情緒低落。楊瑞為了讓安心散心,同安心到跆拳道館去玩,兩人進行對練。安心奮力將楊瑞打倒,臉上出現一絲微笑,眼晴發亮……這一段戲加得特別好,它暗示安心內心深藏的那種鬥誌和使命感被激發了。這為最後安心重返南德緝毒前線有一個很合理的心理鋪墊。

最後,對這個電視劇我要說一點小小的遺憾。小說的結尾一段表達的內容很精彩(但是海岩的用詞造句很別扭),原文是這樣的:

除了一周兩次去掙那份家教的錢之外,我每天下了班都按時回家。我睡覺時總要摘下那顆被體溫捂熱的玉觀音,端端正正地擺在身邊空著的枕頭上,象征著安心與我同床而眠。每天熄燈前,我從不遺忘地要把臥室和客廳之間的那扇門敞開來,我怕睡著了萬一聽不見深夜響起的敲門聲。

這最後一句話滿含期待,也令人心痛。可是怎樣用畫麵表達這種意境?真是個難題。劇中最後的鏡頭是:楊瑞小心地將掛在脖子上的玉觀音取下,放在枕邊,然後安靜地入睡。安心主題的音樂聲響起……這種處理方式有點平常,沒有將楊瑞的心理表現出來。還有,小說中,楊瑞在墓地遇到潘隊長時,有一些內心獨白,電視劇也沒有表現出來。我想,是不是可以加上一點旁白?但全劇隻有安心談索橋的一段旁白,如果加上楊瑞的旁白,會不會破壞全劇的統一風格?這真是不好辦。

我認為,電視劇《玉觀音》可能成為一部經典之作。與此對照的是:香港著名導演許鞍華竟然要拍電影《玉觀音》,她用了謝霆鋒、趙薇、柳雲龍一批演員,陣容不能說不強,但電影公映後卻是惡評如潮。我在網上看了那部電影,很奇怪香港那些導演怎麽就理解不了大陸的作品,也許是他們生活背景的差異所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