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韻

邯鄲學步,永遠不會走出個性;保持真實的自我,低調內斂,讓充滿多變和浮躁的靈魂冷靜;不斷地攝取營養和自我更新,生活才不至於無聊乏趣
正文

美東隨筆 之二

(2007-09-30 10:43:49) 下一個

(一)

        第二天早上 6 點,客房的電話鈴準時響起,導遊例行公事,叫醒大家,簡單的用餐後,乘豪華大巴上路。車上 , 導遊首先做了自我介紹,然後是旅遊須知和旅行活動安排,小費也列為議事日程。大巴行駛在連接新澤西和曼哈頓島的河底隧道——林肯隧道上。正值 RUSH HOUR ,沿途上班的轎車與旅遊大巴搶道而行,司機熟門熟路毫不示弱。紐約由曼哈頓( Manhattan )、布朗克斯( Bronx )、布魯克林( Brooklyn )、皇後( Queens )和裏士滿( Staten Island ) 5 個區組成。還包括附近的一些小島。其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全美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其中曼哈頓是“紐約市的心髒”。它占地麵積最小,但地價最昂貴,這裏摩天大廈林立,一片繁華。許多世界名店都在這彈丸之地安營紮寨,以示身價。曼哈頓又分為上城( Uptown )、中城( Midtown )、下城( Downtown )三個城區。上城主要為文化和居住區,著名的紐約自然博物館、哥倫比亞大學都坐落該區。中城為政治和商業辦公區,外國領事館、聯合國總部、各大知名酒店如帝國大廈、克萊斯勒大廈 (Chrysler Building) 等都雲集於此。下城則為金融和商業區,如華爾街,紐約證券交易所、唐人街、小意大利都在此薈萃。

        紐約的唐人街之大超過美國其它任何城市,前後共有 34 條街,但房屋保養不善,顯得有些陳舊,街麵上垃圾隨處可見,在曼哈頓地區形成極大的反差。

        911 事件之後,帝國大廈又榮登全美最高建築物的榜首。帝國大廈建於 1930 年, 1931 年 5 月 1 日正式對遊客開放。好萊塢的許多言情片在此取景。電影《西雅圖不眠之夜》中,小小少年慧眼識“母”,橫跨美國東西兩岸,與準繼母第一次見麵的地點便是在大廈頂層,那場麵曾感動得我淚眼婆娑,真不知道有多少觀眾為他們大濕衣襟。站在帝國大廈 86 層平台上,整個紐約市盡收眼底。從平台四個不同的方位俯瞰紐約全景,參差不齊的樓群爭奇鬥豔;教堂半球狀屋頂格外引人注目,其金頂輝煌讓人歎為觀止。

        聯合國總部廣場前各國彩旗飄揚,遊客如織。 在廣場的一端,可見由前蘇聯政府贈送給聯合國總部的大型雕塑,一個強壯的男子右手舉著一把鐵錘向左手握著的劍砸去。雕塑的底座上寫著:“我們將鑄劍為犁。”這個雕塑象征性的表現了聯合國“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製止侵略行為”,“發展國際間的友好關係”的宗旨。廣場入口處還有一座由廬森堡捐贈的大型左輪手槍銅雕,其構思奇特,槍杆處被擰成一個結,寓意十分明顯——“ stop war ”。聯合國總部大廈由洛克斐勒兄弟無償捐獻,當初兄弟倆可謂深謀遠慮,大大看好這片吉地的增值空間,以低廉的價格買進聯合國大廈四周的所有土地。幾年後高價拋買,轉手之間花花大洋便落進哥倆的口袋。如今這裏早已是寸土寸金。

        位於曼哈頓上城區的紐約自然曆史博物館收藏之豐富,可謂全球第一。它的收藏絕對全球化。整個博物館的展覽廳共分四層,有亞洲、非洲、南美廳和恐龍展廳。展品包羅萬象,其中包括中國的花轎、唐伯虎的畫、非洲原始石器。藝術是沒有國界的。博物館屬於非營利性的機構,以研究、教育和娛樂為目的。進入亞洲館之前,導遊告訴我們可以拍照,但禁止使用閃光燈。早年因有遊客加用閃光燈拍照,致使唐伯虎的畫遭受光蝕的侵害,畫麵上端中央部分顏色明顯減退,留下一道長長的退色班。唐寅擅長畫山水、花鳥、人物、樓閣,而紐約自然曆史博物館收藏了一幅唐寅的老虎出山圖。畫中的老虎威武凜凜,兩眼虎視眈眈,神態栩栩如生。唐寅一改既往飄逸瀟灑的寫意風格,筆法秀潤細致,著墨處毛發根根可數。

        二樓的非洲廳,讓我們回到人類文明的早期。非洲原始部落的小茅屋,散落在荒脊平原上。展品還包括極具民族特色的石器和線條簡潔、稚拙、變形的木雕;其中有一具仿真人大小的男性屍體模型,“屍體”從頭到腳套在一件麻線編織衣內,男子的私處被勾勒得微妙微巧,它仿佛演繹著人類的繁衍和生命的輪回。

        走進四樓的恐龍廳 , 首先躍入眼目的是一具高高懸在屋頂下的鯊魚模型,它象征著霸王龍的近親屬出現在人們眼前,暗示著已經滅絕的恐龍是“非鳥類恐龍”。科學家們根據最新的考古發現,恐龍並未在地球上銷聲匿跡,而是受氣候影響產生了物種變異。於是就有了某種假說:鳥類是作為恐龍的一個分支存活至今的,甚至有人提出蜥蜴,就是史前恐龍的後裔。恐龍廳裏根據恐龍化石的自然特征進行分類,除陳列有恐龍全身骨架,龐大的恐龍與劍齒象化石,以及恐龍蛋化石外,還可見某些飛禽類骨架以及巨大的海龜殼。恐龍的頭蓋骨用厚厚的有機玻璃隔離起來。一些帶有文字說明的圖片和視頻錄象講解整個考古發現過程,讓你有身臨其景之感。錄象中同時介紹了如何妥善保護、正確處理恐龍化石標本等等科普常識。看著各類滅絕物種的化石標本,仿佛我們走進了侏羅紀時代,不由激起人們對遠古的懷念,也引發了我的另類思考,人類作為地球上的最具智慧的生靈,我們又從何而來 ......

        離華爾街不遠處是第五大道,洛克菲勒中心就坐落在此。洛克菲勒中心被看作紐約的地標性建築乃至美國財富的象征。它由十九幢大樓組成,集商業娛樂和辦公樓為一體,通過地下商店和餐館將各個大樓相連。與洛克菲勒中心相鄰是中央公園。 70 年代末著名的搖滾歌星約翰. 列儂晨練時在公園門口遭其歌迷槍擊,當年他的遇刺曾轟動整個美國乃至世界。公園古木參天,綠草如茵;散落在林蔭小道旁的木椅,古樸典雅,點綴著這塊鬧市中的靜地,供匆匆而過的遊客小憩。公園的街對麵坐落數棟豪華公寓,據說房屋租金是天文數字,租住者多為社會名流、名媛和影視歌星,約翰 . 列儂死前便是這裏的租客。

        位於時代廣場的百老匯看上去沒有想象中氣派,但曾在這裏登台演出的多為資深名角和少數頗具潛力的新秀。門外的廣告牌上“芝加哥”幾個大字十分醒目,它預告當天百老匯所上演的劇目。原本我不太喜歡爵士樂,感覺它過於沉悶和憂傷。然而歌舞劇“芝加哥”一片讓我對爵士樂有了全新的認識,改變了既往對爵士樂的偏見。影片中兩位女主角( Catherine Zeta-Jones 和 Ren é e Zellweger )在活力四射的爵士樂烘托下,自由而奔放的歌舞表演令人百看不厭。據說時代廣場夜間霓紅閃耀,遊客如梭,萬般風情,它打破夜的靜寂,愈夜愈美麗,愈夜愈曼妙。可惜當晚我們要趕往它處,留下遺憾待下次再來品味。

        午餐後我們乘車去碼頭。導遊帶領全體遊客登上一艘遊船 “投奔”自由女神。船上配有專職解說員,介紹自由女神像的來曆和紐約的曆史,金融,貿易,以及在國際上的地位等。站在船舷邊遙望曼哈頓,見高樓綺麗雄偉,風景這邊獨好。我抓緊時間搶拍,不願錯過任何一道異景。遊船靠近自由女神像後旋即返程,我們隻能隔海相望,無緣上島輕撫女神。當我走下遊船時忽聞岸邊傳來震耳的搖滾樂,尋聲望去隻見一位體形消瘦的黑人青年正在做雜技表演。他身著鮮綠色緊身衣,站在一張小圓桌上,伴隨著音樂作出係列高難動作,其身體之柔軟、技巧之嫻熟宛如一位專業雜技演員。周圍圍觀的遊客越來越多,不時有遊客朝他身旁的錢盒裏投放錢幣。但他十分的敬業,自始至終未終止表演。有幸讓我見識了紐約街頭文化一隅,我的心情頓時溫暖如春。

        大巴行至世界貿易中心,一眼望去昔日曾令世人向往、魅力無窮的世貿雙子塔已夷為平地,廢墟被清理得一幹二淨,周圍用鐵柵欄加護起來。 911 事件中,遭受衝擊波攻擊的七座附設樓宇如今基本修善完畢。世貿正在繼續招標,準備舊地重建,一展昔日雄風。 911 事件一直是美國人的心痛,那情那景令人記憶猶新,劫難使美國人民凝為一體,雙子塔再現將指日可待。為了紀念 911 遇難者,紐約市民在距世貿中心不遠的街心公園新建了一座大型抽象派雕塑,其材料選用飛機撞擊雙子塔後,由於燃燒所產生的上千度的高溫中未被融化的金屬部分。它似乎在向世人宣布:我們的堅強足以摧毀一切恐怖分子。

        穿越紐約貧民區——哈萊姆,這裏可以看到又黑又破年久失修的公寓房,居民擁擠不堪,滿壁塗鴉;路邊的草坪缺乏修剪,雜草叢生。街上無所事事、遊手好閑的黑人彼彼皆是。居民多是黑人,少數的西裔(墨西哥人),彼此好毆,犯罪率往往也最高。在美國搶劫凶殺案中,十有八九為黑人所為,他們沒心沒肺,常常對中國人下手。美國黑人多不思進取,缺乏責任心,野蠻、懶散,怕吃苦。他們不善用腦,又不願付出體力。而黑人女性多靠吃政府救濟生活,一個個長的肥頭大耳,一生一群,同一個母親所生的孩子們可能是不同父親的“傑作”。黑人們成天嚷嚷這個權利、那個平等,他們向社會索取的多,考慮回報於社會的少。僅有極少數黑人走出貧民窟,成為受人尊敬的成功者。無怪其他族裔對黑人頗有微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