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愷钜——改命造運,廣結善緣

一個人的命,從出生那天起,從東向西而去;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轉載]【破除“科學”的迷信】——“現代科學”不是科學的全部,更不是唯一

(2015-10-24 16:42:31) 下一個

2015年10月25日

愷钜以前曾說過,從橫向看,科學永遠正確,從縱向看,科學隻是今天正確,科學始終帶有“偽”的成分。這篇文章的觀點,比我說的更透徹更係統,立意更高,眼光更遠。本文的重點,感覺和感知,明確這兩個概念的分野,是對當今科學迷信的當頭棒喝!
感覺是外求的,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千變萬化,無窮無盡,所以,科學分支越來越細,越來越多,最終把科學引入死路。
感知是內求的,萬法歸宗,萬變不離其宗,心識唯一,才能探知世界的本元,科學向這個方向發展,才是正途。
這就解釋了為什麽西方的書以新為貴,中國的書以老為尊。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早就為科學點亮了明燈。

 

原文:【破除“科學”的迷信】——“現代科學”不是科學的全部,更不是唯一

作者:心智玩家

 

1、“科學家”研究的並不是科學本身

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具體的科學家嗎?從概念上來說,既然是科學家,那麽,但凡與科學相關的事情TA都應該精通,否則,怎麽能是科學家呢?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任何一個具體科學家。存在的,僅僅是某一門學科或者某幾門學科內的“科學家”。這樣的“科學家”隻精通自己學科範圍內的“科學”,超出TA學科範圍的TA就不是“科學家”了。

我們平時稱呼的“科學家”,一般都會在這個“科學家”前麵確定TA是哪門學科的,比如:物理學家、化學家、數學家、生物學家、心理學家。這次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教授就被稱之為藥學家。所以,我們要明白一個事實:“科學家”研究的是其所在特定學科內的“科學”,而非科學本身。

用通俗的大白話來說,“科學家”都是在自己的學科內「一條道走到黑」的人。走黑了怎麽辦?再分出新的學科,然後再把它走黑掉,之後再分出新的學科,如此循環往複。這種模式看起來很像是一場「學科大爆炸」,這種大爆炸的結果,讓“科學”變得越來越豐富了。可實際上,在這種大爆炸的過程中,對科學本身的認識卻越來越遠,最終甚至迷失了對科學本身的認識。在各門學科的“科學”最裏麵“科學究竟是什麽?”反倒成了一個問題。

也許,有人會想這個世界上既然不存在科學家,是不是也不存在科學,所謂的科學,其實就是所有學科“科學”的大集合?

現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著具體的科學家,但是,科學卻是非常具體地存在的,而且,從古至今,乃至將來也都非常具體地存在的,隻是“科學”以前的科學並不被冠以“科學”的名稱。我們現在很有必要來認識一下:科學究竟是什麽?

2、科學究竟是什麽?

“科學”(Science)這個名稱在人類曆史上出現也不過2、3百年的曆史。在此之前,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是沒有“科學”這個名稱。“科學”出現以前,TA所包含的內涵以「自然哲學」的名義出現,我們隻要看看牛頓出版的書名就能知道。

後來,「自然哲學」發展得越來越明白,大夥兒覺得繼續用「自然哲學」這個名稱有點兜不牢了。於是,西方人在拉丁文中找了一個單詞,把這個單詞演變了一下,就成了我們今天都熟悉的Science。把Science翻譯成“科學”的是日本學者,我們現在用的“科學”就是這麽來的。

這個“科學”主要指的就是「自然科學」,再具體地說就是指「實證科學」。你現在要去問各門學科的“科學家”,什麽是科學?十有八九會回答你:“在我看來,科學就是實證科學”。

各門學科的“科學家”TA們研究的並不是科學,而是用實證的方法研究各自學科內的具體問題,所以,從TA們的角度來看,“科學就是實證科學”是個正確的答案。但是,我們從“學科大爆炸”的結構中跳出來看,站到人類社會實踐的曆史與未來發展的高度去看,“科學就是實證科學”這個答案顯然是不完整的,是有局限的。

“科學”這個名稱雖然是在近代才出現的,但是,包含著“科學”實質的人類社會實踐,卻在“科學”出現之前早已出現。我們要真正認識科學,就要從“科學”實質的角度去認識,這樣才能認識到什麽是科學,否則,就會把現代的“科學”絕對化。這樣就會讓我們既看不到“科學”的過去,也看不到“科學”的未來。

現代“科學”正處在科學時代交替的階段,認清“科學”實質能幫助我們推動“科學”的發展。同樣也能幫助我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很多爭議,比如:傳統中醫是否“科學”的問題,轉基因商業推廣的問題。這些爭議之所以會產生,其實質就是人們隻是從“科學”的角度去看待這些問題,而沒有從科學的角度去認識。“科學”在“科學”人士那裏是唯一的、絕對的。

那麽,“科學”實質是什麽呢?“科學”實質就是「發現真實,為人所用」。

我們用「發現真實,為人所用」這種實質來看一下現代的“科學”就會發現:現代各門學科的“科學”中,哪門“科學”不包含「發現真實,為人所用」這種實質?所有學科中的“科學家”們,哪一個不是圍繞「發現真實,為人所用」這種實質在努力工作?所以,不管“科學”的學科將來再怎麽發展,再怎麽龐大,都離不開「發現真實,為人所用」這種實質,沒有這種實質的“科學”就不是“科學”,當然也不會屬於科學。

換言之,在人類所有的社會實踐活動中,隻要符合「發現真實,為人所用」這種實質的,不管在曆史上還是現在被賦予了什麽名稱,都屬於科學。

3、現代科學隻是科學在現階段的一種形式

明確了這點,我們再把審視的視角拉開到「能夠縱觀人類過去、現在、將來」的大尺度上。隻要符合「發現真實,為人所用」這種實質的人類實踐活動都屬於科學。

現代的“科學”起源於西方,那麽,我們就從西方的曆史看起,看看在西方的曆史上有哪些人類實踐活動屬於科學。

要認識西方的人類社會實踐一定離不開《聖經》。不管是舊約還是新約,用「發現真實,為人所用」這種實質去審視,我們發現,《聖經》就是西方古代的科學!

為什麽這麽說呢?

我們現代“科學”是用實證的方法去「發現真實」,用實證的方法所發現的真實我們把它簡稱為「實證真實」。而西方古代科學所發現的真實屬於「神跡真實」。

我們現在的人看《聖經》很多都是帶著看神話故事的觀點去看的,認為《聖經》裏神跡都是神話故事。但是,讓我們的思維跨越時空穿越到摩西那個時代,我們也和那些希伯來人一樣目睹了摩西的神跡;親身經曆了上帝加在埃及人頭上的「十大災難」;之後又跟著摩西走出埃及,紅海的海水自己讓開,我們跟著希伯來人在兩堵水牆中間走過了紅海,而埃及追兵統統給淹死了;在荒無人煙的曠野中吃到了食物。假如我們也在那種情景中真實的看到了、經曆了,吃到了以後,還會認為這些都是虛幻的神話嗎?對於有過親身經曆的人來說,那就是絕對的真實。你會不相信上帝的嗎?那個時代的人們發現的真實就是「神跡真實」,《聖經》的舊約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就是科學。

再讓我的思維穿越到耶穌那個時代,耶穌出現的時候,同樣展現了一係列的神跡,對於耶穌那個時代的人們來說,TA們發現的真實也是「神跡真實」,所以,《聖經》的新約對於那時的人們來說同樣也是科學。

有的人“科學”觀念比較強烈也許會問,那為什麽現在沒有人來顯現神跡了呢?

這是一個需要更大曆史視角才能回答的問題,包括為什麽摩西之前的希伯來人都不知道上帝的名字,而摩西為什麽要那個時候出現,耶穌出現的意義是什麽,耶穌為何要受難,歐洲為什麽會出現黑死病。我們會在之後的長微博中繼續與大家分享。這篇我們主要與大家分享「科學是什麽?」的問題。

西方的科學,不論是《聖經》時代發現「神跡真實」的科學,還是現代發現「實證真實」的科學。從本質上來說,TA們是一脈相承的,都是「感覺真實」的科學。

從古至今的西方人所認識的真實,都必須是能夠從自己的感覺器官上感覺到的,能讓TA們看到、聽到、摸到、聞到、吃到的才是真實。所以,不管「實證科學」再怎麽先進,最後都必須通過實驗進行驗證。實驗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所有的人都能從感覺上得到同樣的結果。

4、“科學”的未來

這就產生一個問題,「感覺真實」是西方科學的全部嗎?未來西方科學還會在「感覺真實」的框架內繼續發展下去嗎?

當然不會!

就從人類的認知能力來說,人有感覺(Sensation)與感知(Perception)兩種能力,西方科學的發展從古至今都在感覺的範圍,還沒有突破到感知的範圍,也就是說,對於真實的認識,既有「感覺真實」的一麵,也有「感知真實」的一麵,現在西方科學都局限在「感覺真實」的範疇內。那麽,西方科學能不能進入到「感知真實」的範疇呢?

當然是能的,而且已經在發生。

1900年普朗克發現量子以及1905年愛因斯旦的相對論發表,西方科學的前進腳步已經開始從「感覺真實」科學邁向了「感知真實」科學。不是因為量子理論、相對論研究的尺度都已經超出了人類視覺的極限(量子理論研究的是極微觀,相對論研究是光速以及以光年為尺度的宇宙尺度,這些都已經超出人類視覺的範圍),而是因為他們發現的世界,與我們日常的感覺經驗都截然相反了。

量子論告訴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客觀是不存在的,客觀是因為被觀察而出現的,而且,觀察方式決定了客觀出現的形式。按照我們感覺經驗,這話聽上去像“科學”嗎?一點都不科學,更像是玄學,可這就是“科學”,而且在今年,2015年被澳大利亞的實驗物理學家們通過實驗得到了驗證。

通過量子論我們可以知道,意識是先於客觀獨立存在的,意識與客觀並不存在於同一個世界裏。

相對論告訴我們,時間與空間在不同的速度下是會發生變化,也就是說時間與空間都不是絕對不變的,而是相對的。而且到了宇宙尺度的時候,時空還是彎曲的,也就是說兩點之間最近的不是一根直線,而是一根曲線。

量子論與相對論描繪的世界,與我們感覺到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在量子論與相對論的世界裏,依賴感覺的實證也變得越來越困難了,有的科學理論甚至需要通過上億年的時間才能得到驗證,這樣的驗證對人類有什麽意義呢?

量子論得到驗證,其實,給物理學家們打開了一個全新世界,既然意識先於客觀存在的,而且是獨立存在於另外一個世界,也就是說意識不在依附於客觀,意識也是一種真實。如果意識也是一種真實,那麽,意識才是人類真正意義上的人。「去發現意識」就是科學未來的一個全新領域與非常重要的任務,這是人類科學史上真正的自我發現,這個方向上科學研究遠比以往任何“科學”都要來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甚至可以說“科學”在發展的道路上,終於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歸宿。

但是,「去發現意識」已經超出了現代“科學”的範疇,依賴感覺的實證方法從理論上來說是不可能「去發現意識」的,人隻有依靠自己的感知能力才有可能「去發現意識」。也就是說「感覺真實」的“科學”基本上已經發展到了極致,量子論與相對論的出現已經在推動西方科學從「感覺真實」向「感知真實」發展,現代科學的未來一定是「感知真實」的科學。

5、古代中國的科學

我們再用「發現真實,為人所用」這種實質來審視一下中國古代的科學。

西方科學從古代到現代,核心都是「感覺真實」的科學,即將會進入「感知真實」的科學。而中國古代科學的核心就是「感知真實」的科學。當然,中國古代科學中也有「感覺真實」的內涵,但那並不是主導的,占據主導地位的就是「感知真實」的科學。

從甲骨文時代開始,一直到孔子、老子的時代,在這一段時間裏,古代中國人符合「發現真實,為人所用」這種實質的社會實踐活動,基本上都是在「感知真實」的科學。

這裏要介紹一下感覺能力與感知能力的差別。隻要是個感覺器官健全的人,大家的感覺能力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這個人能感覺到的,另外其他人也能感覺到。而且,這種感覺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退化。

而感知能力卻不這樣,人與人之間的感知能力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這個人能感知到的,換個人不一定能感知到。而且,同一個人的感知能力,經過訓練以後也是可以提升的,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退化,還會繼續提升。

所以,在中國古代十分注重感知能力的訓練。儒家“四書”中的:《大學》、《中庸》、《論語》就是訓練、提升感知能力的係統方法。莊子《養生主》中“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講的也是感知能力強化後的應用。

我們現代人看中華古代文化基本上都是用西方的時空觀去看的。實際上,中國古人的時空觀與西方人的時空觀是截然不同的。西方人的時空觀從古至今都是單一時空的。所以,TA們的科學都是「感覺真實」的科學。而中華古人的時空觀,從甲骨文造字的年代開始,就已經認識到這個世界包括人類在內,都是同時存在於「兩個重疊的時空」中的。真正的世界,真正的人存在於另外一個「我們用感覺器官感覺不到」的世界裏。

中華傳統中醫就是對「重疊時空」感知的結果。我們發現傳統中醫理論中的內涵,通過西方解剖學是怎麽也找不到的。傳統中醫是一種「感知真實」科學的產物,TA所針對的對象,並不是這個時空中的肉體,而是存在於另外一個時空中的“身體”,隻是肉體與“身體”雖不在同一個時空中,卻是重疊存在的,中醫醫師可以通過感知能力從肉體感知到“身體”中的變化。傳統中醫治療的不是肉體上的病症,而是通過調整另外時空中的“身體”來消除肉體上病症。

中華古代科學既古老又超前,TA的存在很像是為現代“科學”從「感覺真實」向「感知真實」發展的“燈塔”。我們不能用現代醫學「感覺真實」的方法去認識中華傳統中醫,那是不可能有結果的,中華傳統中醫是一種「感知真實」的科學,需要學習者提升自己的感知能力後,用感知能力去認識。

6、結語:

現代“科學”隻是人類科學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階段、一種形式,TA既非科學的全部,也不是科學的唯一。如果把現代“科學”看成科學的全部與唯一,那麽,這實際上是在阻礙科學的發展。

我們正處在科學從「感覺真實」向「感知真實」過度的階段,「感知真實」的科學將為人類開啟一個全新的世界,而在這過程中,中華古代科學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