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愷钜——改命造運,廣結善緣

一個人的命,從出生那天起,從東向西而去;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清史》的尷尬,在呼喚文言文?

(2022-01-13 19:01:08) 下一個

孫愷钜 2021年10月1日

 

相對於文字的使用,記錄文字的紙是很晚才發明的。

文字,最早記錄在陶器,青銅器上,“以製器者尚其象”,義烏橋頭遺址,河姆渡,仰韶,良渚,龍山,二裏頭等遺址的考古發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骨器、石器、青銅器等,帶有各種卦象、圖文、單字等刻畫符號,這些就是早期的文字記錄。後來,文字記錄在獸骨,龜甲上。甲骨文,已經是很成熟的文字了。再後來,人們開始使用竹簡來記錄文字。在紙張發明之前,竹簡是最為簡便的記錄文字的媒介。

用竹簡來記錄文字,竹簡,相當於紙張,在竹簡上刻字的刀,就相當於筆。用刀在竹簡上刻字,遠不及後來用筆在紙張上書寫來得快捷方便。而且,儲存起來體積龐大。因此,就要求記錄下來的文字,盡可能的精簡。於是,文言文產生了。王力先生認為,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麵語言[1]”,也就是說,文言文,不是簡單地記錄口語,而是經過再三提煉、精簡以後的書麵語,是與口語並行的另一套語文係統。《道德經》、《論語》等古聖先賢的著作,不是老子、孔子的口語的記錄,而是經過整理,經過提煉升華以後的作品。所以,我們現在讀起來,才會有字字千金的感覺。口語,記錄下來就是白話文。但在先秦時代,由於記錄之繁瑣緩慢,隻有精煉的文言文才可能被記錄下來。故而從那時候,文言文,就成了知識階層才掌握的知識。蔡倫造紙,使得文字的記錄和保存有了經濟實惠的媒介,也使白話文的創作成為可能。比如,唐代的變文,宋元明清的話本、小說等。當然,白話文的作品,屬於下裏巴人,流傳於茶館、青樓等。用現在的觀點,屬於通俗文學。

民國初年,國人苦於西方列強之欺淩,遍求強國之道,於是,從西方引進了賽先生和德先生,推動了“新文化”運動,倡導白話文。自此,文言文被束之高閣。一百年後的今天,知識分子已經不會寫文言文了。

我們常說,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一般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愷钜理解的上下五千年,是上五千年,下五千年,合起來是一萬年的文明曆史。浙江義烏橋頭遺址中,出土了畫有完整的六爻卦象的陶器。良渚文化遺址中,出土了河圖洛書。這些都是距今八千年,九千年以上的文物。清晰地勾畫出了中華文明的源頭。從遠古的結繩之政,到卦象文字的產生,到甲骨文的應用,中國人的語言文字,發展成了雙係統結構。即口語和書麵語,是不同的兩個係統。人們在語言交流時,應用的是口語係統,人們在寫作時,應用的是書麵語係統。漢語的這種雙係統結構,使中國人的大腦開發程度,成倍於使用其他語言的民族。也許,這才是中華文明的輝煌,延續至今仍然充滿活力的答案。

五四以後,我們采用白話文替代了文言文。但是,由於慣性的作用,我們在書寫時,會不自覺地使用成語,引用典故,即我們在白話文環境下,仍然在不自覺地進入文言文的書麵語係統。如此看來,中國人的大腦開發程度,還是要超過使用其它語種的民族。

五四至今,經曆了幾代人的變遷,我們現在讀古文,開始感到吃力了。於是,就有人專門從事一項工作,把文言文的古籍,翻譯成白話文,使不懂文言文的人,也能夠看懂古人的著作。當我們把白話文的文章翻譯成英語的時候,英語的篇幅通常要比漢語增加三倍。這是因為英語是線性文字,漢語是多維度的文字。漢語翻譯成英語,屬於降維展開。同樣的,這種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的工作,也就是文言文的降維展開。文言文的維度,更高於白話文。文言文降維展開以後,固然是容易理解了,但是文章的篇幅也同樣增加了許多。從通俗易懂的角度,自然是白話文占優,但從思想的容量、深度、廣度等方麵來衡量,文言文無疑是更高級的。與白話文相比,至少要高一個維度。否則,無以解釋為何翻譯以後篇幅的增加。

有人認為,用白話文替代文言文,是曆史的進步。毫無疑問,白話文,包括簡體字,在共和國的教育史上,有著無可替代的積極意義。但在《清史》的編纂中,卻出現了令人尷尬的局麵。從古到今,《二十四史》隻有四千萬字,即將付梓的《清史》,洋洋三千五百萬言。如果有人專門研究清史,單是讀完《清史》一部書,大概就可以退休了。《清史》主編戴逸先生坦承,之所以棄用文言文而改用白話文,是因為現在曆史專家的水平太差,沒有能力以文言文的體裁完成這部曠世巨作。這真是斯文的無奈,文化的退化。以後的曆史,如果都是像這樣子寫法,曆史隻能死去。《二十四史》以後的第一部史,《清史》與其並列,成為《二十五史》,從曆史的角度,文言文變成了白話文,高維度的書麵語降維成記錄口語的白話文,顯然是文明的倒退。如果說,當年因為書寫困難而產生了文言文,那麽,在當代信息爆炸的新形勢下,再一次有了使用文言文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實際上,由於文言文的退位,已經使現代人無法讀懂古籍。什麽是文化斷層?這就是文化斷層,是對文明史的人為的割裂。因此,從現實的需要出發,有條件地恢複使用繁體字和書麵語,是完全有必要的。

恢複使用文言文,這是時代的呼喚,也是文明進步的要求。

 

 

 

 

 

[1]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83年6月第二版,1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