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愷钜——改命造運,廣結善緣

一個人的命,從出生那天起,從東向西而去;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炎黃圖騰與姓氏

(2010-04-25 01:32:37) 下一個

  姓氏源於圖騰,這一點在中國古史中即可得到證明。
  中華兒女以炎黃子孫相標榜,即認為自己是炎黃子孫,炎指炎帝,黃指黃帝,兩者的姓氏或名號都與動物圖騰有關。
  據史書記載,炎帝姓薑,對此薑字的小篆體和甲骨文的字形,文字學家一般解釋為是由單字和女字兩部分構成的會意字,表示一頭戴羊麵具或羊形頭飾的女子。此字與""字的字形相似,兩個字的上部都是羊字,不同隻在於其字的下部,羌字下部的""字在甲骨文中表示一般的人,或特指男人,而薑字的下部在甲骨文中則表示女人。因此,薑與羌的區別隻是女人與男人的區別,兩者的讀音也相同,表明它們原本是同一個詞。
  ""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古老的民族。漢代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羊部》中指出,"羌,西戎,羊種也",就是指羌人祖先為中國古代中原西部的羊種人,實際上也就是以羊為圖騰的民族,我們在前麵曾說過,原始人類往往在用其圖騰動物的形象象征自己的種族時自然而然地將自己視為圖騰動物的後裔。而羌人或薑人將羊形頭飾冠於頂上,也正是以此表明自己是以羊為圖騰,羊就成了這個民族的標誌,如前所述,所謂圖騰,也就是民族的徽誌。這個民族既然以羊為自己的標誌,人們就據此特征來命名它,圖騰原本就是原始的實物形式的命名,於是,這個民族就被稱為羌或薑,實際上,這也無疑於稱之為羊人,因為羌或薑一方麵與""同音,另一方麵,羌字本身就是由羊與人兩部分構成,是羊字與人字的合文,羌亦即"羊人"
  甲骨文中常見"獲羌""用羌"等的字樣,"獲羌"即俘虜羌人,"用羌"即在祭祖時用羌人俘虜為人牲向神靈獻祭。甲骨文是商人的文字,商人是一個源於東方的以鳥為圖騰的民族,《詩經·玄鳥》中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就表明這一點。據傳說,商人的祖先女娀到城外沐浴,食了一個鳥卵,就生下了商人的高祖契。在商代青銅器上,鳥的造型占有最為顯赫的位置,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馬鳳凰就是源於這個東方民族的鳥圖騰,而商人以子為姓氏,子即指鳥卵。由商人的皇家文獻甲骨文中常見"獲羌""用羌"等字眼,表明迄殷商~代,商人與羌人之間經常發生衝突和戰爭,羌人是商人的勁敵,必為當時的一個強族。實際上,商人的國家最終被強大的羌族與其他西方民族一道推翻了,並從此讓位於周久即姬姓的統治。史稱周武王姬發代紂滅商,但周武王的軍事首領卻是薑尚,即所謂薑太公,這說明以薑尚為首領的羌人是周武王伐商聯軍中的骨幹力量。羌人與周人推翻商人統治,可謂了結了與商人之間的世仇,爾後周武王又分封薑尚及其族人於今日的山東半島,國號為齊,那裏正是商人這個東方民族的發祥之地,分封薑氏於齊地的用意,也正是為了用強大的薑氏集團威懾東方的商人舊族及其聯盟民族而已,終局一代,齊國都是諸侯國中的一霸。
  遷徙於東方的薑族遂漸同化於發達的中原農耕文化,其以羊為圖騰的風尚也漸漸淡化、消況,而留在西方的羌人則仍保留其遊牧生活方式,以羊為圖騰仍是其文化中的鮮明特點,流風餘韻直到現在。我國的甘肅南部四川北部一帶地區,即現在的羌族聚居地,他們仍以放牧為生,仍把羊視為吉祥物,其織繡、衣飾、紋章及器物裝飾上常見羊形圖案,表明他們仍保留著對於"羊種"後裔的文化記憶。
《史記·齊太公世家》譙周注說:"(太公)姓薑,名牙,炎帝之裔。"由作為炎帝後裔的薑族或羌族以羊為圖騰,可證炎帝之姓薑,正是由於炎帝族是以羊為圖騰的西方民族。
  再說黃帝。黃帝在中國古史傳說和神話故事中有著崇高的地位,他可以說是中華文明的偉大創造者。《史記·五帝本紀》說:"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但實際上關於黃帝的姓氏名號的說法很多,《史記》亦隻是取其一說而已。如《國語·晉語》中說:"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薑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薑。"即認為黃帝不姓公孫,而姓姬。《史記》稱黃帝姓公孫,"公孫"是春秋時的一個常見的氏號,表示此族是諸侯國君(一般稱"")的後裔,因此"公孫"是氏而非姓(關於姓與氏的關係,詳下文),而以黃帝姓公孫,可能是春秋戰國時代人們的附會,因此,黃帝姓公孫之說,可以置之不論。《史記》以軒轅為黃帝之名,但有的文獻又以軒轅為黃帝之姓氏,所謂黃帝軒轅氏是也。《史記索隱》引皇甫謐《帝王世紀》一書的說法,謂:"黃帝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因以為姓,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則黃帝之姓姬、姓軒轅氏等,實際上都是氏,因地以為氏,都與圖騰無關,可以斷定這些都不是黃帝最初的姓,因為一個族群既然已有足夠的勢力占據一個地方,將之作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並得到其他族群對其這種占有權的認可,就足以表明這個族群早就形成並發展壯大了,已非族群剛剛凝聚成體之時的情形可比,而此時人們對這一族群的稱呼也就不一定是其最初的圖騰名稱了。
  黃帝最初的姓當是有熊氏,《史記集解》引徐廣的說法:"黃帝號有熊。"《史記正義》也說:"黃帝有熊國君,乃少典國君之次子,號曰有熊氏。"則黃帝族實際上即有熊族,亦即能族,這就暗示了黃帝是以熊為圖騰的。
  上文曾說,圖騰源於原始人類在節慶集會上的化裝,原始狩獵民常打扮為動物聚會,原始的人類族群就是脫胎於此種慶典集會,而此種集會上人們的動物化裝也就因此成為這些原始人類族群的標誌,亦即圖騰。史書上正有黃帝族化裝為熊的形象的記載。《史記·五帝本紀》說:"炎帝欲侵淩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五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豹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誌。"黃帝自然不可能真地驅使野獸與炎帝打仗,所謂"熊羆貔貅豹虎",並非指六種野獸,而隻能是打扮成這六種野獸的人,也就是分別以熊等六種動物為圖騰的六個族群,熊族在這個氏族聯盟中處於首位,當是其中的主力,考慮到黃帝為這個聯盟的首領,這個熊族當就是黃帝的氏族。這就證明,黃帝之被稱為有熊氏,正是因他及其族人是以熊這種猛獸為圖騰的。
後來的楚國曆代君王亦以熊為名,《史記·楚世家》說:"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早卒,其子曰熊麗,熊麗生熊狂,熊狂生熊繹。熊繹當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之子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茲後楚國的曆代國君有熊艾、熊黯、熊勝、能揚、熊渠、熊摯紅、熊延、熊勇、熊嚴、熊霜、熊徇、熊咢、熊儀、熊坎、熊眴、熊通、熊艱等,皆以熊字為名。值得注意的是,在楚國,並非任何人都能以熊為名,而隻有國君才有這個資格。如熊嚴有子四人,分別為伯霜、仲雪、叔堪、季徇,四子當是以羋為姓,伯、仲等為其排行字,霜、雪等則為各自的名字,伯霜繼承其父的君位後,則稱為熊霜,這足以表明,隻有居於首領之位者,方能以熊為名,而這又說明,""是楚民族的象征,它是楚民族的神聖性之所係,因此隻有國君才有資格以之為名。作為楚民族象征物和聖物的熊,也就是它的圖騰,總之,楚是一個以熊為圖騰並以熊命名的族群。
  值得注意的是,據《史記·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則楚人亦是黃帝之後裔。由楚人以熊為圖騰並以熊為名,亦足證黃帝之稱為有熊氏,正是由於他是以熊為圖騰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