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官的欲望和快樂

活了這麽多年,才發現自己是這麽的感性,讓我的眼睛帶著你的心去飛。
個人資料
正文

月紅變季紅 之五 父在母先亡與五運六氣

(2008-01-10 14:02:00) 下一個

月紅變季紅  之五 父在母先亡與五運六氣

    在人類曆史上,醫學從來都是與巫術相伴相生的,由此就有了“巫醫一家”的說法。以前算命先生掐指,口中念念有詞,回你一句“父在母先亡”作為對你命運的回複,你一想,準啊。當然準了,因為這句有七種理解,隨便套吧,偶爾套不準不給錢就行了:

1 父母都健在,但父親會比母親早過世

2 父母都健在,但父親將看著母親先過世

3 母親已經過世,父親還健在

4 父親健在,母親已經亡逝

5 父母親都已經過世,但父親先於母親亡故

6 父母都已經過世,但母親先於父親亡故

7 父親在母親的長輩前麵過世

    這句與莎士比亞那句“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可有媲美的地方,都是泛指,所以放之於四海皆準。由此可見形而上的哲學對於形而下的實體實例需要一個解構的載體,才能讓人明白,不出現歧義。

    用哲學來解釋實體實例的好處是大方向不會錯。坐在從美國中部飛往洛杉磯的飛機上,在亞利桑娜那一段,雖然看地上溝壑縱橫,一個小小的菜園子具體位置看不清,但一句“總在天地間”就可以包羅了,如果說養好個菜園子需要什麽知識,一個“陽光空氣和水”就可以釋眾了,不用去尋找氮磷鉀的比例與根部空氣土壤密度比來精確控製。一把種子撒下去,物競天擇,對個體來講,攤到懸崖峭壁可沒有山清水秀的河穀來得好,但對群體來講,為了種族延續,這種多樣性的挑戰卻是必不可少的。究竟為什麽,後文會用抗菌素的例子來例證(附後)。

    用哲學來解釋實體實例的壞處是不能精確。雖然大方向不會錯,天地運行規律與人體代謝規律在哲學上的本質是一致的,但在細節上卻不能等量齊觀,用類比來推演和確證(雖然這樣類比和推演常常在治療時另辟蹊徑,出人意料地有效)。我們的祖先在沒有現代科技手段的條件下竭精瀝膽嚐試過了,留下的結論就是《黃帝內經》裏除陰陽,五行之外的第三個貢獻:運氣學說,也就是五運六氣。

  五運,即木運火運土運金運水運,與五行的區別是在地為五行,在天為五運,之間有生克乘侮,源於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由於天幹分陰陽,所以也有了陰陽屬性; 六氣,即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天氣,因為在地,所以也分屬五行,暑與火屬(君火,相火)火,風屬木,寒屬水,濕屬土,燥屬金。與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相配,再加上六氣分陰陽(風化厥陰,寒化太陽,暑化少陰,濕化太陰,燥化陽明,火化少陽)。這樣,天地人三才就像三個各自運轉的大齒輪,通過無處不在的陰陽五行協同,共同協調運作起來了。

    這種協調運作大致是準確的,如現在仍在使用的二十四節氣表,如前文提到過的生理日節律,周節律,月節律,年節律,六十節律等等。當要說可以用來預測何時何地何病會發生,就有點力不從心了,為什麽?係統論為我們揭開了冰山一角(附後)。但總之,有了這個總的原則,就如同我在飛到洛杉磯的飛機上往地上看,一張鋪天蓋地的大網,將世間萬物統統描述出來了,雖然不能指明菜園子的路徑,但方法的確給出了,剩下的,是用細筆描紅,精雕細刻將實際情況與理論描述連接起來,這個過程,靠的就是大量臨床實踐了,用的是實事求是,大醫精誠的態度。

    最後再羅嗦一段:我國古代,對巫與醫的區別是劃得很清的。四書五經裏五經之一的《周禮》,將中醫分為五類:醫師,食醫,疾醫,瘍醫,獸醫,又分為上中下三等,“十失四為下”定義60%60%以下的治愈率為下醫,而上醫“治未病”,即是預防醫學,防患於未然。同時代的西醫鼻祖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470-410BC)那時還在誓言裏苦心要求一個醫生不要為客戶做人工流產,不誘拐他人奴隸,要尊師敬業!《周禮》把卜算,女巫和男巫的編製,分工放在另一個章節《春官宗伯》裏,可見當時巫與醫已經分家,醫生已經有了嚴謹的管理和地位。

   

附:抗菌素的例子來解釋為何“物競天擇,對個體來講,攤到懸崖峭壁可沒有山清水秀的河穀來得好,但對群體來講,為了種族延續,這種多樣性的挑戰卻是必不可少的”

    達爾文的“適者生存”運用在社會個體競爭上產生了惡劣的後果,個體為了達到有利的生存優勢,不惜以群體的利益為代價,破壞大家的共同生活環境,最後導致個體和集體的滅亡(連橫合縱,各個擊破哈)。個人衛生用品裏抗菌劑的濫用就是一例。單人運用抗菌劑會讓這個人免除細菌的侵擾,但也考驗了此人周圍細菌的求生本領,這些細菌對這種抗菌劑的耐受性,過幾代就被淡忘了---開個玩笑,如同中國人淡忘曆史上的殺戮一樣---當所有人都用抗菌劑,那一個細菌的記憶就變成了一群細胞的廣泛耐受,抗藥性就產生並堅定地遺傳下來了:放之於中國人,就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堅韌,和“有朝一日權在手,殺盡天下方罷休”的耐力。

    美國斯坦福醫學院教授Bruce Lipton是一位細胞生物學家。他發現,細胞膜如同一部電腦的微處理器,就是Intel公司生產的電腦的芯。細胞膜感受微環境裏的環境變化,然後智慧地作出最優於該細胞生存的指令發給基因DNA,這個長相像扭在一起的雲梯,實際上相當於電腦裏硬盤的儲存器。當一群功能相似的細胞在一起,當它們麵對相似的微環境時,它們會將一個有幸存活下來的細胞裏以往處理的這些記憶的基因整片地“下載”複製到自己的DNA鏈裏。這樣,一群細胞就資源共享了。

    由此可猜想轉基因食品帶給人類的壞處。現在已經在人類的小腸裏發現由於吃轉基因食品導致原來對幫助人類消化吸收食品的細菌,共享了食品裏的人造基因以後,所顯現的奇怪特性。這些特性是福是禍,現在還無法估量。而基因改良穀物,也已使偷生存活在裏麵的野草變成了抗病蟲害的“超級野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自然風光,就要在始料未及的轉基因工程裏經曆考驗:希望不要出現燒不死,吹又瘋長的“牛”野草,哈哈。

    現在知道了為啥自然喂養長大的黃毛走地土雞好吃了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