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紅變季紅 之六 為何是五行而不是六行七行?
人有五指(趾),音樂有五階(pentatonic,西方的七個音階diatonic源於傳統的pentatonic,其中4發,7西兩個半音在中國傳統音樂裏不被采用,所以不是CDEFGAB而叫宮商角徽羽),是不是這就是五行起源的來曆?
世界上的事,追本溯源,越來越會發現起於源於虛無的實在----《聖經》,《易》,宇宙起源,甚至數學----它們的存在,給人的感覺像是在無盡空曠的天空中,憑空出現了一塊磚頭,在這塊磚的上麵,人們才能腳踏實地,逐漸構建出我們世界上所有學科的基石,如道德,哲學,數學等基礎學科。眾所周知,西方任何現代研究課題的建立,都是建立在一些假設前提下由邏輯環環相扣,演繹開去的。這些假設最底層,最基本的那一個假定,就是課題真實與不可證之間的界限,套用在人類世界上,那塊磚頭,就是從虛無訪問理性世界的第一塊敲門磚。據說作為整個自然科學基礎的數學,如果你從應用數學這個當代最高的樓頂向下深究,“十幾個樓層之後,再往下,那裏沒有地基,因為下麵空空如也!”這就是說,數學大廈,像漂浮在外太空的宇宙飛船,最下方是廣袤的,卻不空曠的虛無。我們耳熟能詳的例子就是陳景潤想證明的“1+1=2”,信手拈來的例子是學幾何的第一條公理:平行線永遠不會相交-----公理就是不需要(無法?)證明而自然存在,永遠正確真實的原理。姑且不論“正確”和“原理”的條件性,光是問誰發現1+1=2?是誰規定它們永不交接?問題的回答裏無可避免地晃動著我們人類自己的影子。
在這個背景之下,我們再轉過身來看中醫裏近代被批判得無招架之功的五行學說(最無招架之力的是五氣六運學說----簡稱運氣學說,就是你去賭錢要靠的“運氣”一詞的來曆):
五行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古代帝王教科書的《尚書 洪範》裏,說箕子以“洪範九疇”幫助周朝治理天下,九疇之一,就是五行。但是,這裏的五行除了指明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描述了每一種的特性之外,並沒有涉及之間的關係。所以,充其量,隻能算是五元素說。
戰國晚期,齊國鄒衍為了解釋朝代更迭,提出了五行之間的生克順逆的順序,產生了五德始終說。如果這隻是解釋了事物內部的結構關係及其整體把握的思想,那麽,同時代的《黃帝內經》將之與醫學實踐的緊密結合,表示五行學說已經成熟地指導著當時的醫學---雖然中醫學的實踐從來不拘泥於五行學說。從《黃帝內經》裏陰陽與五行學說結合的情況來看,五行學說可以作為陰陽學說的細化,與臨床結合起來後,就可以對人體疾病及其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做更深層次的研究和說明。《黃帝內經》通過這個結合對中醫的千年延續傳承做出了最突出的成就,因為在方法論上,後世醫家到目前還沒有能超過它的,因此,清代中醫大家陳修園說“醫之始,本岐黃;靈樞作,素問詳。”
也許大家會說,你看現代,新學說新知識層出不窮,中醫還守著幾千年前的一本書皓首窮經,值嗎?如果你這樣認為,那你並不錯誤,而隻是無知:現代科學的新學科新知識是沿著從能量到物質這個研究方向,向頻率波長越來越大的物質世界向下無限細分,如現代生理學研究到細處,產生了細胞膜生理學,甚至開始與量子力學的研究領域靠攏,卻從沒有轉過身去向上探尋,研究當一個細胞生存的生理學原則,到一類細胞組成組織後,集體利益與個體利益有衝突後,與集體生存最大化的原則衝突時,個體原則與集體原則和諧解決衝突的機製和機製產生的原理(不覺得“建立和諧社會”在立足點上比鼓勵個體最大化生存的“自由,平等,博愛”更厲害嗎?),更不要說組織,器官,係統,人體,家庭,社會,大自然,宇宙這些複雜係統之間不同層次,不同交集,的動態平衡了(西方研究問題的這種方式,源於亞裏士多德,光大於簡化主義(reductionalism)的流行,係統論準備繞過這個困境,本係列會涉及)。
西方早期的自然科學家,始終都是哲學家。現在學習到科學的高階,就是Ph.D.,這裏的Ph就是philosophy(哲學),代表的是西方傳統意義上的自然哲學(而不是社會哲學,甚至馬恩哲學)。而東方的哲學家,卻一直是社會學家。“不為良相,就為良醫”,這裏的“良醫”的領域,主要包括(但不限於)天文,氣象,地理,農藝,哲學,音樂,生物,物候,和現代分類的生理,病理,藥理,心理和社會學-----1977年,恩格爾在美國《科學》雜誌上提出醫學是一種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的醫學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後,心理學,社會學才在西方被納入醫學領域。而這兩個學科,都是人文科學的重要分支。我國中醫醫學院資深研究員,首席心腦血管病專家陸廣萃在1999年“第一屆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大會”上提到,當代西醫學的發展,分別從“化學層次向生命層次,生物醫學向人類醫學,疾病醫學向健康醫學,對抗醫學向生態醫學”發展,這些轉變,正逐漸與中醫幾千年所關注的領域開始重合,區別是精確有餘,範圍深度廣度都不及。所以,WHO又預測,將來的醫學模式,將朝著“全能醫學模式”轉變,範疇將是“融和現代醫學,西方醫學,科學醫學,實驗醫學,對抗療法出現以前,業已存在,古老的,具有文化,地域特點的治療手段。”於此,可以看到,人類運用由科學這個有效卻不唯一的精細研究工具得到的知識的方向,最終還是會來一個U型大轉身,將注意力匯集在能量和物質並重的領域----這個中醫一種強調的“中知人事”的社會學(“上觀天文,俯查地理,中知人事”)上,並最終走入被馬恩稱之為“第一生產力”的人的內心,去探尋人與宇宙的鏈接----能量的通道。
科學史上有四位偉人: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以及《時間簡史》的作家史提芬.霍金(Steven Hawking)(不是寫恐怖小說的那個暢銷小說家Steven King哦,^O*)。
伽利略寫道:“哲學,就被寫在我們眼前這本巨大的書本上,但是如果我們不先學會書寫它的語言及符合,我們就無法理解它。這個語言就是數學,符號就是三角,圓和其它的幾何圖形。”他雖然是現代科學理論的重要奠基人,強調的卻是去理解事物的內涵與意義,而非預示與控製(請自己對比現代科技與資本主義功利的一麵結合後的惡果)。在這一點上,《黃帝內經》強調天人合一,可以說是格外的明智與克己,雖然在具體方法----五行學說上,走上的還是哲學而非數學的路(到了《周易》,情況有所改觀,本係列以後會講到)。
牛頓作為一個人,遠比作為巨人肩上的神要有趣得多。將手表當雞蛋煮讓芸芸眾生誤解了他的勤奮是花在科學上。他的一生,花在玄學與神秘學上的時間,要遠多於在科學上,他深信,世界這個謎一般的混沌體,可以通過科學實驗來明了,更可以通過神秘的,隱含的信息來揭示(判官自己的解釋是:物質世界就像是一頁彎曲成U形的紙,上麵兩個點之間的距離,可以用科學,這個從紙麵上劃過的方式來衡量和計算,也可以用這兩個點之間最短,穿過它們之間的空間的方式來計算,能量,就是計算的載體,而當代量子力學的進展,也使我們可以窺見這種可能。詳細的內容見後文)。從他擔任三一學院院長到他去世這20多年裏,他積累了大量關於煉金術,基督教啟示錄,非正統的神學理論及不同神秘物質的筆記,而且他的神秘學著作到現在大多數從來沒有發表。牛頓在經典力學的地位,導致後世西醫學將人體直接看成一堆細胞通過像鍾表原理一樣的大小齒輪組成的機器,後世對牛頓所有的思想“見樹不見森林”,以偏概全的理解,在資本主義經濟社會裏藥廠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利益簇擁下,至今仍然根深蒂固,積習難改,而科技的進步(而非醫學理念的進步)推波助瀾,統治了現代人,特別是西學東漸影響之下中國人的大腦。現在,在西方的醫學界已經自發地有學者在開始試圖糾正這個不全麵的見解,隻是聲音還太微弱,民間也有學習草藥自己給自己當醫生,尋求用替代療法,另類療法調整,緊急情況才去(西)醫院的輕,中,重結合的保健方式。
物理學永遠是引領化學,生物學的學科。愛因斯坦將能量和物質放在了不同空間裏來研究,提出E=MC2這個能量與物質轉換的公式,給人類的目光重新糾正了方向,後麵的量子力學的應用,才使得半導體,手機,電腦成為現實。而世界公認在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Steven Hawking認為即使是宇宙和時間,都有一個界限,都有一個開端,就更讓人揣測在大寫著的“人”字的腳下那塊巨大的磚頭之下方,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也許,那就是神學家所談論的“上帝的家”。
所以,《黃帝內經》如同伽利略口中的“哲學”,加上五行理論和《易經》這個“哲學計算器”(下一篇《不懂易不足以言醫的易卦與陰陽》會提到),就成了每一位中醫師手中的工具。而曆史上每一位中醫大家,沒有現代科技的撐腰,在短短一生當中要學習覆蓋人類幾乎所有學科的知識並付諸實踐,而依靠的僅僅是民間鄉土文化的支撐,完全是令人聞之起敬,歎而觀止,唏噓不已的事。《黃帝內經》給出的方法,從理論高度上來講,與蘇格拉底,柏拉圖,伽利略這些西方先哲相比,也毫不遜色。
那五行學說究竟如何有幸擔當中醫理論支柱的呢?
五行的數字五,不應該隻是搖頭晃腦的算命瞎子用五根手指討生活的方便順手,雖然十進製的河圖,洛書,無一例外地將“五”列為“中土之數”,認為與之對應的“土”為厚德載物,萬物生息的載體,因此具有一種平衡於潛能與確切的特性,但心裏老感覺缺少了點數學上的佐證,無法讓人信服。
照概率,1個數字隻能有一種生存方式,即形單影隻,孤魂野鬼;2個數字好一些,至少可以相映成趣,夫唱婦隨,各表一枝;3個數字起變得生動起來,如三國鼎立,三人成虎;從4開始,4個數字之間的關係就不呈線性遞加了:
4!(4!是數學語言,意思是4個物體之間的排列組合方式,如四個蘋果排成一排,排序的可能組合方式是6種,下麵同理)有6種組合方式,5!有10種,6!就是14種,7!就是21種。(學過排列組合的同學可以查表迅速得出答案,否則,就必須像五行圖那樣將各個點用線連接的方式來一條條地數有多少種可能啦。什麽?你沒有見過五行圖?@*#^$^&%*^…..你還是不是中國人哪?唉呀算啦,用美國軍方五角大樓的俯視圖也可以,西學東漸啊)
而現代神經學對人類大腦的研究發現,大腦同時跟蹤和處理7個概念的時候是最有效率的,概念的數字增加2個到9和減少2個到5,大腦都可以勝任和不感覺到無趣。作為具有10種可能組合的五行學說,在排列組合的可能性上,可謂達到了高效用腦的極限,在沒有電腦的過去,滿足了河圖,洛書對找到潛能與確定的平衡點的要求:在人腦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將大千世界簡化為可以在意識層麵評估的數碼意識流。(什麽?那下意識和無意識層麵咋辦?kao,你是來踢館的嗎,i服了u?ok,上至俺們中醫老祖宗扁鵲,下達現代美國醫學界(例如,美國一個叫Mona Lisa Schlz的神經生理學醫生,《Awakening Intuition》的作者)都發現了用直覺診斷的簡潔快速全麵。本係列後續的文章會談到。
五行學說作為一種指導思想而不是實踐工具,一定要與實踐結合起來才敢麵對千變萬化的臨床。例如,《黃帝內經 藏氣法時論》所載的五髒所苦和宜食,按五行學說,任何一種元素,與其它四周元素都能發生生克關係,比如金,金能生水,被土所克;能克木,被火所克。再如水,水能生木,被金所克;能克火,被土所克等等。既如此,五髒宜食五味中的任何一味,都能用五行學說加以解釋。那麽所謂肝宜食甘,心宜食酸等說法又是從哪裏來的呢?顯然絕不是從五行學說本身推演而來,它的有效,必定是從醫療實踐裏得出的經驗總結。《黃帝內經》隻是按五行學說對其做了解釋和歸類。由於各種結果在這種學說裏解釋得通,即使說明這種解釋帶有某種隨意性,而科學是不允許隨意性的,這就是五行學說和天人一體學說的缺陷。
莎士比亞有句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為什麽流傳甚廣,本判妄自揣測,就在它的不明確指代,因而可以套用在任何兩難選擇上。同樣,五行學說的靈魂也在於它的靈活----否則,當我們麵對連當代最先進的電腦都無法跟蹤並預測的複雜係統-----人體,並行計算最多7個左右概念的人腦如何能應付得過來?不在更高層次上抓住事務特定結構所表現出來的功能,從功能分析的角度,從最頂層的功能開始,剝筍子一樣層層分析下去,另無它法。西醫用概率來處理類似情況值得借鑒,但中間的接軌繁複而事倍功半,也許將來係統論和控製論在電腦的幫助下,會助中醫一臂之力,既然這樣,下麵我們就來看看,《月紅變季紅 之七 五行的現代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