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國現階段所具備的航天條件。
1、基地:我國航天發射中心主要有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和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位於我國甘肅省酒泉以北的戈壁灘上建於1958年10月,是我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衛星發射中心,是世界十大航天基地之一,也是世界三大載人航天發射中心之一。它主要用於執行中軌道,低軌道,和高傾角軌道的科學實驗衛星及返回式衛星的發射任務。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位於我國四川省西昌市西北65公裏的幽深峽穀中,建成於1983年由技術中心,發射中心,和指揮中心組成,是世界十大航天基地之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具有兩個發射工位,在中國三大衛星發射中心中,功能比較齊全。設備比較完善。既能發射采用低溫推進劑的“長征3號”係列運載火箭,又能發射運載能力較大的捆綁式火箭。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位於山西省西北部,能發射大型運載火箭和中型運載火箭。
2、航天服
中國航天員的航天服是我國自主研製的,航天服按功能分為艙內航天服和艙外航天服,整套衣服重約10公斤。價值高達數十萬元人民幣。飛船在軌道飛行時,航天員一般不穿航天服,但在容易出事故的飛行時段,必須穿上航天服。當飛船座艙發生泄漏,壓力突然降低時。航天員及時穿上它,接通艙內與之配套的供氧供氣係統,服裝內就會立即充壓供氣,並能提供一定的溫度保障和通信功能。當飛船坐艙出現意外失壓時。啟動艙內航天服係統救生,可在6小時內保證航天員的生命安全。
從外形上看,航天服的顏色是乳白色的,並鑲有天藍色邊線。航天服心髒部位有一個可以擰動的圓形裝置。用來調節衣服內的壓力溫度和濕度。右腹部位置有一根細管,是航天員的通信工具,左腹部處有兩條管路。是給航天員供氧和排放二氧化碳的設備。航天服外層采用的是高強度滌綸材料,5厘米見方的布,就可承受300公斤的拉力。衣服質感很好,看著既漂亮又精致。
航天服式樣看似簡單,但製作起來難度可不小。我國自行研製的艙內航天服由3部分組成,一是限製層;二是氣密層;三是散溫層。
航天員穿戴的頭盔、手套和靴子更加特殊。手套與航天服相配套,充氣加壓後具有良好的活動功能和保暖性能。
航天服雖然結構複雜,看似有些笨重,但在太空失重的情況下,穿起來並不困難,航天員一般10分鍾內即可穿戴完畢。穿著它工作和生活也能輕鬆自如。
3、運載火箭
運載火箭技術已成為一個國家航天技術的重要基礎和進入太空能力的體現。我國自1956年開始現代火箭的研製,至今已研製出14種火箭,形成長征係列。
長征係列8次升空,箭無虛發,將10顆不同類型的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連續成功發射41次。成功畢已超過90%。
我國的運載火箭已能夠基本滿足發射衛星。飛船的需要並以技術含量高,入軌精度高,經濟性能好,適應能力強等特點聞名於世。在對外發射服務方麵,長征係列火箭的良好經濟性能使其具有較強的竟爭力。這為中國打破封鎖進入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
4、載人航天
發射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是人類航天活動的三大領域。
中國早在1966年就開始了載人飛船的研究性工作,並且也曾設想出一些載人飛船的方案,但由於當時技術條件不具備以及國家把航天力量集中到優先發展適用和應用衛星技術上,因此計劃被暫時中斷。
以863計劃為新的契機,1992年中央決定實施“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作。從1992年到2003年,經過11載刻苦攻關中國終於突破了載人飛船艙段連接和解鎖分離,調資和製動等12項關鍵技術,並研製了載人航天器特有的環控與生保、儀表照明、應急救生和和獨立手控等分係統。1999年後“神舟”飛船5次飛行,每次均出色完成任務並安全返回地麵。在“神舟”六號飛船上天後,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即將進入“三步走”的第二步,即在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後,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此後的第三步,將是建造20噸級的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