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重申,本屆奧運會最重要的遺產就是“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國,中國也更多地了解了世界”。和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說的異曲同工,人文奧運就是要讓外國人更多地了解中國文化,讓中國人更多地了解外國文化。而北京奧組委把這樣的文化精神濃縮成了一句口號:世界給我十六天,我還世界五千年。
結果十六天後,代表著西方世界視角的外國媒體通過體育比賽對中國,對中國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將他們新的認識介紹給了各自國家的人們。奧運會開幕式,當體操王子李寧點燃主火炬,美國 《時代》周刊評價說:“中國回來了——在榮譽的光環下”。英國《經濟學家》發出感歎,“當遊客們成群結隊地步入雄偉壯觀的新體育場時,許多人都會屏住呼吸。”俄塔社則以肯定地態度描繪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來自世界各地的考官可能在奧運會後有不同的評語,但無法不對30年裏成就飛躍的中國及其人民表示尊敬。 ”
廣為流傳的外媒評價北京奧運會“8句話”中,美聯社說:“在很大程度上,這個新興的超級大國獲得了曾熱切希望從這屆期盼已久的奧運會中得到的東西。 ”法新社評價:“北京奧運是現代中國的精彩廣告! ”路透社評價:“北京奧運綠色規劃,助力城市長遠發展,並給北京市民留下環境改善的遺產。 ”德新社則認為,“北京奧運會的閉幕就像剛剛開始一樣,中國充分利用最後一個機會向世界的觀眾展示自我。 ”法國《費加羅報》評價說:“中國剛剛證明自己有能力組織一場帶有‘西方和現代’性質的盛大賽事。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中國因為成功舉辦奧運會而贏得了國際尊重。 ”日本《每日新聞》:“北京奧運的開幕式中出現了一個‘和’字,中國走向與大國相稱的‘和諧社會’之際,就是國際社會消除‘中國威脅論’之時。 ”新加坡《聯合早報》認為:“北京奧運是中國更加開放的曆史起點,一個在開放的道路上繼續行走的中國,雖然並不完美,但卻很真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