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學預測
預測是指對未來的預計和推測。現在所要研究的預測是在對現實和曆史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找出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對未來事件狀態的科學分析。預測的主要特點:一是預測是把過去、現在和未來視為不可截然分開的整體,根據現在和過去預計未來,根據已知推斷未知。 人們的實踐、實驗及統計數據等等都是過去和現在的“已知”、預測就是通過對“已知”的研究來科學報測“未知”的;二是, 預測本身不是目的,是一種手段,它的功能在於提供關於未來的信息,在於提高人們的決策水平,以便人們去追求和努力爭取實現有利的未來,盡力減少或避免不利的未來引起的損失。
人類需要科學的根本原因以及科學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科學的最終目標是製定明確、可靠和精確的預測。
預測學為科學的所有分支提供描述、處理和控製不確定性的規則。因此,預測學科學處理兩大類問題:一是揭示未知的事實,即測量類問題;二是推測未定的結果,既預測類問題。
預測的分類主要有:1.按預測對象應用領域分類包括: 社會發展預測、政治軍事預測、科學預測、技術預測、經濟預測、市場預測;2.按預測問題涉及範圍的大小分類包括:宏觀預測、微觀預測; 3.核對預測結果的要求分類包括:定性預測、定量預測;4.按預測期限長短分類包括:短期預測(科學預測5年以內,市場預測半年以內); 中期領測(科學預測5至15年,市場預測半內至3年);長期預測(科學預測15年以上,市場預測3年以上)。
從廣義來說,任何自然科學都可稱為預測學:力學預測導彈的運行軌跡、運動學預測車輛運行的時刻、核力學預測原子裂變的能量、電學預測照明的狀態、天文學要預測行星運行的軌道和位置、氣象學要預測陰雨風潮、地震學要預測地震何時在何地發生、化學要預測化合出來的是什麽性質的物質、醫學要預測藥物對病者的作用、犯罪學要預測罪犯的行蹤、經濟學要預測未來經濟發展的走向、心理學要預測人們的心理變化,等等。因此,所有學科都可以說是預測學的內容。預測的含義,是確立某種未來的概念,即在考慮現在預測未來的可能性時,要求有某種時間的概念,預測就是提前看到未來。
用夢境來預言將來隻能算作占卜,不能算是預言。占卜和預言之間有著重要的區別是,占卜是以隱晦的方法說出或暗示或遠或近的將來,預言則告訴人們怎樣去做以躲避不幸或使他們不至於成為自然災害的犧牲品。占卜是描述性的,而預言是指示性的。於是宿命論——心甘情願地屈服於命運——和信仰,對天意的一種信任的服從之間的區別也就產生了。
從占卜到預言,人的地位改變了,未來也同樣改變了。現在我們如果從預言到科學預測,那又將是跨了一大步,因為科學預言是相信決定論的,即相信有著支配自然現象的法則。
自然界存在著某種秩序,任何一種現象的生存條件是決定好了的。因此,對各種現象之間各種聯係的了解,有助於提高我們的行動能力(而在命運與天意麵前我們是無能為力的)。
占卜活動在我們這個社會裏還頗有市場。 今天,在大城市裏,占卜者成了追求通往一個“能知道的主體”的人。但同時,他能把自己擺在這個先知般主體的位置上,即能夠說出人們不知之事,能說出他們的欲望和他們的內心的人。占卜不是為了找回埋藏在沉重的死亡空間的真理而需要預測或回顧,而更像是一麵鏡子,如果人們去找占卜者是為了問他們欲望所在的話。
關於個人命運的“預測學”是語言學、演說學、心理學與低等數學的雜合,更準確地說,它是一種賺錢術,它能豐富人們的社會生活,給人以種種心理調侃與慰籍。當然,這些預測不可能全錯,因為概率總會讓他說準一部分。
如果說,曆史上曾經有過各種大預言家的話,他們最多預測這個世界幾千年的事。而現代宇宙學根據科學原理,可以預測太陽還有一千億年的壽命,這才是最大的“預測學”。當然,你也可以超過現代科學,預測宇宙還有一萬億年的壽命。但這些“科學預測”已經毫無價值可言,因為人們無法證實他們的“科學預言”。任何預測學程序都旨在利用有效的或新獲得的知識來減小不確定性。
比起征服空間,主宰時間更是令人類魂牽夢縈的幻想。從古至今,有誰沒有夢想過接觸過去,主宰現在,更能超前未來呢?預測未來的願望不僅存在於夢想中,還從實踐中反映出來,並伴隨著整個人類發展過程,從最初的巫術到現代科學預測,其間經過了占卜術,其中的某些占卜形式至今還活躍在我們這個社會。
科學預測的出發點是,利用多學科的理論係統地研究問題,不管是涉及到當今的失業問題,新技術的推廣問題還是社會發展問題。一方麵讓不同學科的專家一起工作,另一方麵應該試著讓他們著眼於長的時間段,既考慮到過去又顧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