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叨叨隨想錄

忙忙碌碌無事找事,折騰自己折騰孩子
正文

序 賞識的學問

(2007-11-05 08:14:35) 下一個

序  賞識的學問

    周弘同誌的書,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孩子成長的潛力有多大,怎樣發現這些潛力,怎樣把這些潛力釋放出來?他以他的實踐從一個角度做了回答:從賞識入手。賞識自己的孩子,看好自己的孩子,似乎是為人父母的本能。所謂“兒子是自己的好”說的就是這種情況。自己種的花草,怎麽看著都覺得美,因為這裏有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然而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卻出現了相反的情況。
    一位心理學家到一所中學做調查,他讓學生每人說出自己的優點。想不到誰也說不出來。這位心理學家以為孩子是不好意思說。再三啟發動員,孩子們還是說不出。當然孩子不可能沒有優點。心理學家換了一種做法,讓同學們互相說他人的優點,果然就說出了不少條,問被說的同學,大體上也能得到認可。為什麽他們自己說不出呢?這位心理學家找同學個別了解,他們說,平常聽見父母說的話淨是:“你怎麽這麽笨?”“連這個都不會?”“你看某某的孩子那一點多好!”“我小的時候比你強多了!”還有一些更難聽的話。很少或者基本上沒有聽到過父母說孩子有什麽優點。在一片責怪、不滿之聲中,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想不到自己還有什麽優點了。一般來說,父母沒有不喜歡自己孩子的。對孩子的指責。不滿主要是從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而又對自己的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開始的。人各有長短,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每一個人都可能有某些方麵的短處,也必然有某些方麵的長處。要把所有的長處都集中到一個人身上,是不切實際的,做不到的。即使是長處的那一點,世界上有那麽多人,也總有可能有人更勝一籌。永遠絕對的世界冠軍。世界紀錄也是不存在的。可是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人人都想“出人頭地”,別的人怎麽辦7他們也想“出人頭地”,結果還是同別人差不多。在中國的傳說中,龍生九子,九子也各有不同的形象和能力。有的能呼風,有的能喚雨,有的力大無比,有的食量驚人。如果對這九個龍子各以它們不具備的本領要求它們,責怪它們,而不發揮它們的特長,這九個龍子也都不能成材,何況我們的家長們多數自己也還不是“龍。現在大家重視教育,這是好現象。但是人們對教育有種種誤解,其中之一就是以為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提出被教育者的不是,就是不斷地敲打。所謂“優點不說跑不掉,缺點不說不得了”,其實隻是一種片麵的認識。在大自然中,人同其他動物相比,沒有馬跑得快;沒有鳥的翅膀,不能高飛;沒有魚的腮,難以持久潛水自由遊泳;負重能力不如螞蟻;皮厚不如牛,嗅覺不如狗;視覺不如貓;爪牙之利更不如虎豹豺狼,弱點可謂多矣。如果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天天自責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認定自己是最劣等的生物,人早就完蛋了。所幸從我們的老祖宗開始就不是這樣做的。人發揮了自己製造工具的能力,從而發展了思維的能力,創造的能力,合群的能力,終於成為萬物之靈,成為主宰地球的主人。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不會責怪牡丹為什麽不香,梅花為什麽不如牡丹花朵大,葡萄藤上為什麽不掛西瓜,荷花為什麽不能長在陸地山。岡,而是各盡其天性,發展它們的長處,於是才有這萬紫千紅的世界,百花爭妍,美味紛呈。惟獨輪到看自己的孩子,總覺得他處處不如人,這是為什麽呢?主要是期望值過於單一,要求每一朵花都開成牡丹,自然多數的花朵都成為不合格產品。再有就是期望值過高,要求達到目標的速度過快。小草不能成為參天大樹,大樹也難以速生。不切實際的期望值隻能扼殺正常生長的生機,從而往往斷送可能達到的輝煌。
周弘的不幸在於他的女兒聾啞。周弘的成功在於他不輕言放棄,而是細心地、耐心地觀察、發現。賞識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堅持不懈地鼓勵孩子前進,克服一切困難地前進,不斷地為孩子的每一個微小進步加油。他把這個方法推廣到教育其他的孩子,也同樣取得了成功。
    賞識孩子是賞識孩子的優點、長處和進步,而不是忽視孩子的缺點和弱點。該指出的問題應當及時指出,該批評的問題應當及時批評,該製止的問題應當及時製止。這是不能含胡的。但是分寸應當適度,實事求是,不宜過分誇大,尤其是不可隻講這一個片麵。孩子的成長畢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身上缺點和弱點的克服,隻有調動和依靠孩子自身積極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而且克服缺點和弱點的目的正是為了發揚長處和優點。忘記了這個目標,孩子就會感到一無是處,失去前進的信心,結果是缺點和錯誤也難以得到克服。
    實際生活是十分複雜的。有些缺點和錯誤之中往往包含有合理的內核。有時長處和優點,可能暫時未能找到正確的表現形式。這些都要在引導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細心地加以體察。
恩格斯曾經指出,人隻為可能達到的目標努力奮鬥。如果目標不可能達到,或者孩子自認為不可能達到,就會失去自信,從而失去努力的動力。所以,賞識孩子不僅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為孩子設置恰當的奮鬥目標,而目要善於將目標分解為階段性的可實現的目標,以保持孩子的自信力。更要善於發現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加以肯定,加以鼓勵,加以強化。孩子自己相信“我能行”,而且成為一種定勢,就會成為克服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障礙的強大動力。人生的道路充滿著各種艱難險阻,“不如意事常八九”。應當幫助孩子有這樣的思想準備。人才的成長更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這是無法回避的。但是人生又應當是快樂的,不能以吃苦為目的。片麵地強調苦讀、苦學、苦幹,不容易為孩子接受,更不可能有持續的動力。重要的是使孩子從每一步前進中感到克服困難的愉悅,收獲的愉悅,達到新境界的愉悅,戰勝自我的愉悅。奮鬥本身就是其樂無窮。有了這樣的感受,有了這樣的人生態度,各種艱難困苦就都不在話下了,就都會成為“玉汝於成”的條件。能夠笑迎困難,笑迎挑戰,含笑去克服自身的弱點和缺點,自然能夠勇往直前地攀登一個又一個高峰。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普通的凡人,不是神仙,也不可能超凡人聖。其實所謂的聖人也不過都是凡人,他們經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比較傑出的成就而已。賞識,可以發現孩子的長處和優點——這是每一個人都有的。賞識,可以順應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創造條件使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得到充分的發揮,而不是被扼殺,從而達到一般情況下似乎不可能達到的成就。但是絕不是無限誇大孩子的潛力,為孩子設置“超凡入聖”的目標,更不是為了讓孩子付出太苦太累的代價來給家長的臉上增光。因此,賞識也應當恰如其分,有多少說多少。更要注意到,在肯定孩子的每一個進步的同時,讓他看到新的目標,產生征服的願望,讓他來不及驕傲。我們相信,“天生我村必有用”。隻要我們順其自然,讓這些“材”長得好,每一個人都可以充分發揮自己能夠發揮的一份作用,他在社會上就會有自己應該占有的一席地位。每一個人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把自己的才能和力量充分發揮出來,融人到社會整體的努力之中去,就會匯成曆史前進的浩浩蕩蕩洪流,人舉的幸福就會與日俱增,這是確定無疑的。

學會賞識
    當今中國,應試教育的重壓使人世間最美好的教育漸漸地遠離了生命、遠離了生活、遠離了時代、遠離了大自然……
學校本應是知識的海洋,學校生活應使孩子的眼神越來越有智慧之光,而現實的學校生活卻往往導致:
不少孩子上學後,亮晶晶的眼睛反而變得暗淡無光了;不少上學前能問十萬個為什麽的孩子,竟連一個為什麽也問不出來了;上學前個個都有“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覺,上學後卻往往被“壞孩子”的自我感覺替代了。求知本是人世間最大的歡樂,多數上學後的孩子卻感到學習是一種無盡的苦難。結果是,在獨生子女本應享受最美好的童年的歲月裏,卻演繹著一幕幕人間悲劇。浙江金華的徐力弑母事件僅是一例典型的例子罷了。有沒有一種讓所有孩子像追蝴蝶一般,如癡如醉、留連忘返的教育方法呢?有!這是一種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種新鮮而又古老的教育方法。更有趣的是,它是所有家長本來就有,卻未曾發現,都本能地使用過,卻又無意中遺忘了的教育方法。從這個角度上說,每個家長都曾經是追蝴蝶教育的大師,每個孩子都有著一段如詩如畫般的追蝴蝶的成長經曆。我——一個普通聾童的父親,就是發現這種教育方法後把我那三歲半時還一個字不會說,震耳雷聲都聽不見的女兒周婷婷養成了中國第一位聾人少年大學生,並用這種方法,在中國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早慧聾童。更令人鼓舞的是,把這種方法引入健全兒童的教育實踐後,讓許許多多所謂“差生”、“後進生”的命運產生了飛躍的變化。經過18年的生命體驗,我們已把追蝴蝶的教育方法提升為賞識教育,它的基本理念是:沒有種不好的莊稼,隻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
農民怎樣對待莊稼,決定了莊稼的命運;家長怎樣對待孩子,決定了孩子的命運。農民希望莊稼快快成長的心情和家長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清是完全一樣的。可做法卻往往不同。農民日夜思考的是莊稼需要什麽?怎樣滿足莊稼的需要?家長為教育孩子徹夜難眠,有沒有想到孩子心靈深處的需求是什麽?怎樣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呢?莊稼長勢不好時,農民從不埋怨莊稼,相反,總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學習不行時,許多家長卻一味指責,很少想過自己的責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地理環境變化時,農民都知道要改變種植方法;社會環境變革時,父母是否想到要更新教育觀念呢?當今中國,經濟改革形勢一年一個樣,而家長的教育觀念卻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不變樣,能培養出麵對 21世紀激烈競爭的新型人才嗎?!時代發展到今天,家庭教育觀念的更新已顯得刻不容緩。心靈飽受創傷、在分數線上苦苦掙紮的孩子多麽渴望父母能以新的形象出現在他們麵前。與莎士比亞、牛頓、愛因斯坦一樣,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潛能蘊藏在每個幼小的生命中。不會開發每個孩子的巨大潛能,是教育工作者的失職和人類自身的遺憾。
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您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熱淚地欣賞他、擁抱他、讚美他,為自己創造的生命而自豪。孩子的成長道路猶如跑道和戰場,父母應該為他們多喊‘加油高呼“衝”,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要堅信他們能一千零一次站起來。
    科學的成材觀,不是以犧牲孩子的童年為代價,而是給孩子一個更加美好。充實和難忘的童年。孩子的心靈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敗的關鍵。心靈舒展的孩子必然會歡樂而輕鬆地飛,心靈壓抑的孩子隻能痛苦而緩慢地爬。
    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仿佛都是為得到賞識而來到人間的。
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不是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來越壞。
賞識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孩子的優點和缺點——小題大作、無限誇張,逐步形成燎後勢,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中覺難而抱怨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孩子的弱點和短點——小題大作、無限誇張,使孩子自暴自棄在“我是壞孩子”的意念中沉淪。
    賞識教育的奧秘在於讓孩子覺醒,每一生命覺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勢不可擋的這是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的教育。這是充滿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這是讓所有孩子歡樂成長的教育。這是讓孩子熱愛生命。熱愛時代、熱愛自然的教育。
    說到這裏,許多家長大概已渴望知道這“追蝴蝶”式的教育方法到底從何而來,為什家長都曾經擁有,應該如何運用等問題了吧?此時,我多麽希望你也能化作一隻美麗蝴蝶,在我——一位普通父親心路的花草叢翩翩起舞,分享我生命成長的無限歡樂。

周  弘   
2000年4月1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