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挫折出現的時候,有人會說:“算了吧,下次再說!”也有人說:“來吧,困難,我一定把你搞定!”如果我們能成功地讓孩子傾向於第二種態度,那麽這也算是我們在孩子的人生路上送給他一個不可多得的禮物。 小BABY是不懂得什麽是忍受的,他們會直截了當地告訴你:尿布一濕,他就哇哇大哭;想走路偏又站不穩,於是就哭喊著抗議;努力想把拚插玩具弄到一起,但是手指卻沒有足夠的力氣,他們就把玩具摔到地上來”泄憤”。 孩子們也有需要、有願望、並且總在嚐試,然而卻到處碰壁,到處都有阻礙,讓他們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哪怕一個小小的願望,因而他們感到無助,甚至有片刻的“絕望”。閱讀:兒童早期教育需要一點虐待 父母不可避免地就碰到這樣一個問題:孩子此時需要我們的幫助嗎?如果回答“是”的話,那麽我們應當在什麽時候,如何提供幫助,並且幫到什麽程度為止?或許從一開始他們就應該完全學會自己應付一個個小問題?閱讀:在挫折中擁有逆境智能 有一點我們應該清楚:孩子們在最初幾年與挫折打交道所形成的經驗,會對他以後的生活、處理問題、尋找答案、承受失望的能力有巨大的影響。要想回答我們應該提供多少幫助,或者要讓孩子有多少自主性,我們首先要清楚我們希望從孩子身上期待哪些特性,我們希望他們長大成為一個什麽樣的人。從這一點上,我試圖總結出以下幾個教育目標: 挫折的好處:增強自立 孩子應該學習盡可能獨立地解決身邊發生的問題。然而這些說來容易做起來可不輕鬆。 你的好辦法:首先孩子們在積極地不斷積累經驗的過程中是可以獲得勇氣的,正是這種勇氣使他們有足夠的能力慢慢麵對問題、接近問題。但前提是孩子們必須首先有足夠的自信認定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孩子們喜歡獨立的感覺,他們希望自己拿奶瓶,拿勺子和小碗,他們想自己穿鞋,自己夾菜,就像爸爸媽媽那樣。而且也隻有大人允許他們嚐試這些事情,他們才會有獨立的感覺。比如說,孩子的紐扣係錯了,毛衣穿反了,大多數父母立刻就會說“我來幫你”,或者是“這你還做不了。”父母不應該總給孩子這樣一種暗示, “你做什麽事情都笨手笨腳的”,最好給孩子一些成長的機會,讓他們去發現自己的能力,去嚐試新的東西。閱讀:國外父母如何教孩子自立 挫折的好處:培養合作能力 自立並不等於說在每種情況下都要單槍匹馬解決問題,孩子們需要學習如何在自己力不能及的時候去調動別人幫助自己。要麽是尋求父母的幫助,要麽找其他的小朋友,找幼兒園的老師,甚至是找陌生人。我們可不希望培養出自閉的孩子,或是一個萬事不求人的孩子。而是要教育孩子有協作的能力,有團隊工作的能力,並且懂得如何與他人交流,懂得如何體諒與關懷別人。閱讀:引導寶寶和陌生人說話 你的好辦法:孩子越小就越容易發現自己許多事情做不好,尤其是在他們做遊戲的時候。他們的哭鬧總是求救信號。比如說:“我沒法兒按照我想的把積木堆起來!”“我沒法兒用勺子穩穩當當地喝湯!”這時候如果父母顯得不耐心,讓孩子作別的遊戲,或者是簡單幾下把他想做的替他做好,便會剝奪孩子在堆積木或者吃飯過程中所帶來的成就感。我們的任何幫助都不應該讓孩子感到他們的無能,而是要小心地引導孩子如何自己解決問題。對於孩子來說,重要的不是在他的玩具桌上堆一個最漂亮的積木塔,而是他能夠通過大人的一些提醒來自己做成一件事情。哪怕是笨拙的。 這個原則在另外一種很常見的日常情景中也能明了地體現:一個小孩子把玩具不小心弄到了沙發底下,他的胳膊太短,沒有辦法把玩具取出來,孩子跑到我們中間,尋求我們的幫忙。或許很多大人會毫不猶豫地很快把玩具從沙發底下取出來,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然而更好的方式是給孩子一個衣架,或者是一個長一點的東西,讓他們自己把東西從沙發底下取出來。這樣做也符合一句習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閱讀:靈活變通,教育孩子更輕鬆 孩子們應當學會在危急情況下及時與大人聯絡,就好像他們碰到生詞要查字典一樣正常,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即便是有不愛求人習慣的孩子,也要讓他們學會在適當的時候尋求幫助,這一點在孩子有逆反心理的青春期尤其重要。當孩子確定在危急的時候可以獲得幫助,會讓他們更有安全感,在解決問題時也更有自信。閱讀:52種方法助孩子自尊自信 挫折的好處:帶來榮譽感 我們的孩子應當學會把挫折看成挑戰,而不是看成馬上放棄的原因。他們應當慢慢形成堅持和執著。 進一步說:我們的孩子應該學會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有一種像運動員一樣的榮譽感。每一個問題的解決都會給意誌堅強的人以獨特的成功感受!換句話說,當挫折出現的時候,通常有兩種反應。有人會說:“算了吧,下次再說!”也有人說:“來吧,困難,我一定把你搞定!”如果我們能成功地讓孩子傾向於第二種態度,那麽這也算是我們在孩子的人生路上送給他一個不可多得的禮物。 你的好辦法:榮譽感是壞事嗎?我不這麽認為,有時我們可以適當刺激一下孩子的榮譽感。比如在散步的時候:“我們比一比誰能更快地跑到下一棵樹那兒,我可以讓你十米。”或者在浴盆裏:“你看看能在水中憋多久氣兒,我幫你看時間。” 我們可以通過很多例子,給孩子展示我們不應該輕易地退縮,隻要堅持,我們就可以讓挫折望而卻步。要讓孩子知道在學習中、工作中、生活中會有些讓人頭疼的難處,當孩子在這些時刻選擇了堅持時,表揚會在這裏起重要的作用。當孩子克服了困難,解決了難題,鼓勵和表揚都會激勵孩子在下一次中也咬緊牙關,繼續努力。 在有些領域,孩子們是願意堅持住的(如爬山,把漂亮的小石頭搬到家裏,堆一個漂亮的積木塔、積木房子)然而也有另外一些領域孩子很難調動自己的情緒去堅持:打掃房間,刷牙,倒垃圾。這裏麵最好不要用一副管教的語氣,而是要多費點兒心思以身作則,身教畢竟勝於言教嘛!閱讀:挫折中長大,女兒成才路 挫折的好處:認識和發現錯誤 要想學會與問題周旋,最後還要涉及一種能力--認識和發現錯誤,並且知道什麽時候已經是到了死胡同無力回天了。我們都不希望教育出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人。閱讀:教育:不犯錯的孩子難長大 你的好辦法:如果車鑰匙不小心卡在車門上,我們需要停下來考慮一下:是拿錯了鑰匙,還是開錯了車?這種停頓會給人一種沉穩的感覺。這種麵對問題時先不操之過急地采取行動,而是用點時間冷靜思考一下的性格,是需要我們從小培養的。閱讀:孩子犯錯的10種針對性懲罰 那麽我們應當怎麽做呢?其實並不難,隻要每一次當我們馬上想幫助孩子的時候,應當先試著以局外人的身份對孩子說:”可以再試試別的方法”,僅僅這樣一句簡單的話,就會給孩子一種啟發,會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它會讓孩子在解決問題中形成另辟蹊徑的勇氣。一旦孩子能夠將這句話融入個性,它就會幫助孩子們在無限糾纏的混亂中學會擺脫。比如教一個3歲的孩子不要總把右腳的鞋穿到左腳上,你可以說:“再試試!”這可比不滿地馬上自己動手幫孩子解決問題效果好得多。閱讀:以懶製懶,懶女兒大變樣 這種將問題冷卻一下再處理的態度也比較適合家庭內部問題的解決。如果你5歲的孩子在吃早餐的時候說:“媽媽,奶。”你可以深呼吸一下,然後笑著說:”你再試試別的說法!”這時候孩子可能會想到自己忘了說“請”。 不替孩子判斷,把決定權交給她自己。如果孩子不聽從家長的意見,沒關係,讓她去碰碰壁,這就是“挫折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而言,失敗有時比成功更具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