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漏了"第二章北伐",在這那兒.
(2007-12-02 17:20:55)
下一個
第二章
(1924-1927)
2.1
蘇俄插手,國共聯合
北伐勝利,兄弟分生.
中共黨旗血染紅,兄弟睨牆動刀兵
曾為北伐齊努力,那堪甘來反成空.
一九二四年一元初始在革命大本營廣州就發生了兩件大事.國民黨在廣州召開了全國黨員代表大會.大會的整個過程都是在共產黨的協助下完成的.大會的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具體做資格審查工作的就是毛澤東.國民黨的代表大會做資個審查工作的卻是共產黨員,當然遇到國民黨元老張繼,謝持等的很大抵觸.
與共產黨聯合在國民黨內部是有很大反對聲音的.眾多國民黨重要元老極力反對”黨內有黨”的做法,提出既然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參加國民黨就應放棄共產黨,而共產黨又做不到,所以應該說一開始矛盾就是存在的. 而蔣介石在這件是上相比較而言還算是溫和派了.實際上如我前麵已經講到的,孫中山聯共也是無奈的選擇,他一方麵按撫國麵黨說蘇俄已不是共產主義了,一方與蘇共代表多次共同聲明:中國不適合搞共產主義.如此這般欲蓋禰彰.有孫中山在的時侯還能壓的住,但隱藏了危機.其實共產黨內也一樣. 用張國濤的說法就是:”至於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的策略,更是糾分之源,鬧的天翻地覆”.李達就為了反對這種政策而退黨的.
鬧歸鬧,大會還是如期召開了,大會選出照顧各派代表性的中央執委24人. 大會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方針.
據說在大會上毛澤東和李立三是發言最積極,發言最多的人.汪精衛感歎說:”究竟是五四運動中的青年,不錯. 你看他們發言多踴躍,態度多積極”. 李立三發言常比較直接,鋒芒太露,批評國民黨的言論比較多.而毛澤東則比較婉轉,常用孫中山的說法來解釋自己的觀點.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兩人做事的方式不同.大會結束時毛澤東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後補執委(相當於中共的政治局候補委員),具體負責上海方麵的組織工作.而蔣介石此時還不是國民黨中央委員. 毛澤東從此開始展露頭腳.
年輕的毛澤東在一九二零年有了兩個重大變化.一是他於這一年冬天和楊開慧結了婚,沒舉行什麽儀式.大概那年頭也不需要什麽結婚證.楊開慧就是夾了個書包走進毛澤東當時住的教師宿舍而已.用毛楊兩人的話說,就是:不作俗人之舉.不過楊開慧當天還是和兩位女眷用六個銀元辦了一桌酒席招待從長沙遠道而來的朋友.算是不能免俗.
二是用毛澤東的話說,他在這一年讀了幾本書,使他於一九二零年夏,在理論上和某種成度的行動上變成馬克思義者.此後絲毫沒有動搖過.這幾本書是:<共產黨宣言>
考次基的<階級鬥爭>和吉古柏的<社會主義史>.
毛澤東生於一八九三年,小蔣介石六歲.家住湖南湘潭縣的韶山衝.父親叫毛順生,是個農民.家境中等.毛澤東七歲起開始讀書,教書的老師管的很嚴,動輒責打學生, 毛澤東常為此逃學.毛澤東的父親脾氣不好,經常罵他懶惰,讓他去田裏幹活,動不動就打他,因而毛澤東很恨他父親.毛澤東是屬於不願幹農活的那種人, 後來他發現書裏的英雄是不用幹農活的, 因此他很崇拜英雄, 決心效仿他們.
毛澤東小時也是一個很愛強嘴,很有反抗精神的孩子.為了反抗他父親,他曾經離家出走, 威脅要跳水塘,與他父親抗辯.等等.通過這些反抗,他父親和教師都會給他一些原諒,這樣就給他留下一個很深的印像,強權是可以反抗的, 隻要你反抗了, 你就可以得
到好的對待.這種思想深深的反映到他以後的社會實踐中.
毛澤東學生時期就表現出不同,不是那種死讀書讀死書的人. 他非常關心社會, 讀社會這部大書. 當時早慧的學生中流行一種遊學. 既不帶盤纏(路費) 外出旅行,了解社會, 了解地形地貌, 費用靠化來的, 用以考查自己的生存能力.
一次他和同學蕭子升遊走到安化縣,欲拜訪安化縣勸學所所長夏默庵化點盤纏. 夏默庵時年64歲, 學識淵博,經,史,子集都有研究, 非常高傲,一向不理遊學的學生.毛澤東兩次求見被拒, 第三次再來, 夏默庵方開門相見, 見麵並不說話, 事先準備了一條原對
放在桌上, 以試來訪人的文化深淺,原對寫到: 綠楊枝頭鳥聲聲,春到也,春去也. 毛澤東看到這種情境馬上明白主人用意, 略一思考即提筆寫到: 清水池中蛙句句,為公乎,為私乎.夏默庵看他寫完,連聲讚好, 大為欣賞. 遂留宿並贈八塊銀元.
毛澤東年輕的身體裏流動著一股不安份的血液, 思想高遠,隻談論社會變革,不談柴米油鹽,以談論生活瑣事為恥, (是否因此為他日後在經濟建設方麵屢屢失敗埋下禍根)以至於自感孤獨.他曾經為找誌同道合者而登小布告征友 .結果來了三個半人. 一為共產黨早期領到人羅章龍, 另兩人現不知名,毛說這兩人成了反動派, 半個人是李立三,隻因李立三去見毛時,毛跟李講了半天自己的見解,費了半天唾沫,李一言未發,
然後掉頭走掉了. 所一毛說李算半個.毛一生喜歡用”半個” 來表現示一些人和事.比如後來的”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和.”半字師”等.
2.2
蔣介石雖然沒有當上中央委員,但卻被孫中山選中擔任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校長.蔣介石之所以能當上黃埔軍校校長,一方麵我們前麵已經講到了孫中山對他有眷顧,另一方麵他也是科班出身,派他去蘇聯考察,應該說已暗含這層意思了.還有一點是張靜江為他說項.張靜江這個人沒見他在國民黨裏作什麽重要工作,卻在中央的名單裏總是有坐次.原因是他與孫中山認識的比較早,而且對孫中山上初期的革命多有幫助.
張靜江早年是清政府駐法國使館商務隨員兼巴黎通運公司經理.官商結合發了橫財.
1905年六月在去法國的船上與孫中山懈逅,幾次交談,深為讚同孫中山推反清政府主張.當即表示願出資讚助同盟會.並與孫中山約定暗號.以英文字母順序,A為一萬,B為兩萬,C為四萬,E為五萬. 隻要孫中山需要來電說出暗號,不必講用途,即將所需之款寄上.後來果真如約.孫中山說他是同盟會時期”出資最勇和最多者”.
籌備黃埔軍校之初,蔣介石的處境不是很妙,孫中山雖然委認他為黃埔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 但比他資格老的軍隊將領環立孫中山左右,使他沮喪,再加上有實力的軍閥對他辦軍校嫉妒,讓他也沒安全感.範石生就指著鼻子譏笑他: 你在黃埔辦什麽鳥軍校,你那幾根吹火筒,我隻派一營人就可以完全繳你的槍. 完全視他如同兒戲.軍校當時隻有三十幾條破槍,勉強夠站崗用,軍閥要收拾他還不跟捏小雞兒一樣,這也讓他睡臥不安.
開辦軍校是當時中國一大”時髦”.是當時的風氣,全國有軍校幾十所之多.國人整軍經武之心可見一般.從此我們也看到,一個大國的崛起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要走百十年的道路.
孫中山幾十年來的鬥爭,深深的感到建軍的重要.現在蘇聯原出錢出槍出軍事顧問幫他建軍校.正是他投靠蘇聯的好處.但是蘇聯也給他塞了個條件,就是聯合中國共產黨.
黃埔學校招生的消息通過共產黨和國民黨組織的脈絡傳到各地.革命青年無比湧躍,其中以湖南省最為熱烈,經過毛澤東等人的初選後,有一百多人初試通過.當時被稱為黃埔三傑的蔣先雲,賀衷寒,陳賡,以及小幾歲的宋希濂都是這一批的湖南人.當時黃埔軍校曾流傳一個順口流: 蔣先雲的筆,賀衷寒的嘴,靈不過陳庚的腿.可見都是有特點的人.同在第一期的還有山東的三李一王, 三李是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王就是王耀武. 1924年3月軍校第一期正式錄取是470人,後來有接收四川來的學生20人, 十一月份又並入程潛主持的講武堂學生158 人. 一共六百多人.後來又建立了兩個教導團由何應欽,王柏齡分任團長.這樣一來黃埔軍校有了自己的軍隊.教導團後來依孫中山的意思又叫黨軍,再後來有改稱國民革命軍第一軍.
黃埔軍校的學生可以說是生逢其時趕上社會大變革時代,槍林彈雨出生入死,活下來的基本上都搏的很高的軍銜,所以將星璀璨.除了前麵已經提到的,其他像我們熟習的: 徐向前,胡宗南,杜聿明,桂永清,餘程萬,關麟征,侯鏡如,黃傑,黃維,鄭洞國,範漢傑,李墨庵,周士第,宋十輪,張宗遜,郭天民,閻揆要.以及後幾期的林彪,丘清泉,餘灑度,廖耀湘,王耀武,朱雲卿,劉誌丹,李運昌,張靈甫,胡連,袁國平,倪誌亮,唐天際,黃公略,毛人鳳,趙尚誌,趙一曼,胡筠,戴笠.等等,還有一些死的比較早的,如共產黨裏的王爾琢,左權,還有被張國濤殺害的許繼慎.都是一時人傑.
軍校其他一些重要部門的認命是: 廖仲愷為住校黨代表,何應欽為總教官;戴季陶為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為副主任;,王柏齡為教授部主任,葉劍英為副主任;李濟深為教練部主任; 汪精衛,胡漢民,邵元衝兼政治教官. 後因戴季陶堅決與國民黨右派張繼,謝持等人鬧不和,離職去上海不幹了,周恩來續任主任.
黃埔軍校於1924年6月16 號正式開學,舉行了開學點禮,孫中山和宋慶玲蒞臨.各路在廣州的軍閥及孫政府要人出席觀禮.這時侯蘇聯的援助還沒到,學生裏還沒有槍,身上穿的還是粗布灰軍裝,腳上蹬的是草鞋,但是各個顯的有青春活力,口號震天,軍歌嘹亮.使軍閥們看了心中震撼,當時就有人說:看吧,將來的天下者必是這幫新軍. 有人提前退場,說是:看著心裏不舒服.後來屢有軍閥放出話來,要武力解決黃埔軍校,槍斃蔣介石.也就不奇怪了.
翻開黃埔軍校的校訓,蔣介石的訓話講的最多的就是三個字: 不怕死. 比如他在1924年五月八日的訓話就是: “我們革命軍人的職分就隻有一個死字,軍人的目的也隻有一個死字.偷生怕死不單是不能做軍人,而且沒有人格,就不能算是人”.他提的對聯是: 升官發財往別處去,貪生畏死勿入斯門.然後是講不愛財,和三民主義.當時處在大革命時代的人可能都是這種風格.記的我看到一本回意錄說, 解放初劉伯承辦陸軍學校,在開學典禮大會上講話就說過,到軍校是來幹革命的,幹革命就是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據說有一些青年學生當天晚上就給嚇跑了.轟轟烈烈的二十年代初的大革命深深印在他們這一代的身上,影響著他們,也影響著下一代,文化大革命就是這種革命激情的延續,我們趕上個尾巴,我們讀的懂他們那一代,了解為什麽會發生那些現在看來奇怪和不可思議的事情.
2.3
黃埔軍校校圓裏也不平靜. 軍校裏有兩個學生組織.分別是以蔣先雲為首的青年軍人聯合會,和一個以賀衷寒為首的孫文主義學會.關於這段小曆史共產黨方麵的回憶文章卻大相經廷.有說是周恩來指使蔣先雲,周逸群,王一飛(後兩位是二期學生)成立的青年軍人聯合會. 蔣介石指示王柏齡,賀衷寒,曾擴情等人成立了孫文主義學會.又有人說是蔣先雲和賀衷寒一起發起成立了青年軍人聯合後來賀衷寒鬧獨立性又分出去成立了孫文主義學會.我們不必追糾這些舊帳,我引入這件事主要是讓你看到他對以後的影響,怎麽個成立法無關緊要.
黃埔軍校既是國黨軍的搖籃,也是共產黨軍的搖籃,年輕共產黨員們的勇敢和才幹在黃埔時期就開始展露.共產黨員蔣先雲是第一期的頭名狀元.展露頭腳的賀衷寒,起先也是中國黨員,可是由於跟蔣先雲別苗頭,越鬧越僵最後跑到國民黨裏去了.陳賡不必說也是共產黨.二期,三期黃埔生裏的共產黨員周逸群,李勞工等更了不得了.入校未幾就組織了”星火社”.而且搞了一次成功的競選.事情是這樣的.1925年1月,國民黨黃埔軍校區特別黨部屆滿,需要換屆選舉.在周逸群等共產黨學生的活動下,選出的國民黨部執委及後補執委全都是共產黨員,沒有一個國民黨員.連蔣介石也落選.蔣很沒麵子.後在廖仲凱的協調下,蔣才叨陪末座,當了個黨部鑒察委員.
有研究統計,黃埔前六期學生及教員中,共產黨員有800人左右.在黃埔中是一股不小的力量.這就有在中山艦事件時,周恩來說的共產黨在軍中是有力量來製止蔣介石的反共行為的.但遺憾的是,在蘇聯的共產國際不同意.不同意共產黨獨立搞軍隊.共產國際的作法等於送給蔣介石一支軍隊.
學生被無端分成兩個組織. 由於孫文主義學會有校長蔣介石的影子,所以氣勢旺一些.也有中間派,像杜聿明,胡宗南等, 這兩個組織的學生經常吵架,後來發展到經常打架,拳頭棍子都上,還發生過開槍事件.總之在學校裏兩派已經是經緯分明了,相互別苗頭..以後到了國共鬥爭的戰場上誰會手軟?
黃埔軍校的開辦,蘇聯援助的承諾都在進行中.但是孫中山的日子並不好過,一個廣州市住了眾多不同派係的軍閥,說起來都是他請來的,請神容易送神難,幫他趕走了陳炯明都是有功之臣,誰都不好惹,又誰都霸著一部分稅收,所謂的革命軍政府腰裏沒錢手裏沒權.日子十分窘迫. 廣州的商民也對孫不滿.搞的孫中山就覺的廣州不是自己的家一樣.恨不能躲開廣州另謀發展.
他又祭出北伐統一的旗號,急急忙忙又要拉著一幫軍閥出廣東北伐.我說他急什麽? 為什麽不好好經營一下廣東,等蘇援到了,訓練一支新軍,把基礎打紮實,再籌劃籌劃,再出兵不遲,不要這樣毛毛糟糟的,屢出韶關未得寸土.軍閥跟著跑腿,但他們樂得軍響,沒有銀子才不尿你孫大炮呢.像比較有實力的滇係軍閥楊希閔,範池生原都是顧品珍的部下,顧品珍死後群龍無首被唐際堯趕出雲南,無處落腳,. 正好孫中山缺兵,就打了擁護孫中山的旗號,跑廣東來就糧就響來了.能有主動性去北伐麽?
孫中山發表了文告然後領著這幫軍閥陸陸續續到了韶關.北伐還沒打出去,後院就起了火.
廣州市有個商團組織, 是商民自己捐款搞的民間武裝. 起自清朝末年, 政府無力保護商民,商民隻好自己組織武裝用以自保.而商團的大當家的是廣州市商會主席,英國匯豐銀行廣州分行買辦,小老頭子陳廉伯.商會為了加強自己的武裝力量,向香港南利洋行,德商山打士訂購一批槍械子彈,即各式長短槍九千多支,子彈三百多萬發,並向孫中山政府申請了進口護照.
一九二四年八月九日, 住沙麵的某英國人密告運槍械的船將要到廣州.孫中山立刻飭令各炮台注意截查,又通知廖仲愷按排軍艦截船.
八月十號 孫中山下手令給大本營軍政部長程潛:”既取消前發軍火入口護照,並通知稅務司,禁止該軍火起岸,聽侯發落”.同日手令黃埔軍校校長兼長洲要塞司令蔣介石:派江固艦監押該船來省. 蔣即派出江固及永豐兩艦前去監押,十一日中午載運槍械的哈佛輪隨永豐艦駛至黃埔,泊於軍校門外.隨即開艙清點.在案記錄為:步槍四千八百五十杆,子彈一百一十五萬發,駁殼槍四千三百三十一枝,子彈兩百零六萬發;大小手槍六百六十枝,子彈十六萬四千六百發.全部起出封存於軍校內,派了兩個連的士兵守護.
商團知道後馬上派人來交涉.孫中山說出兩點理由:”第一層,護照的時期和槍枝到岸的時期不相符的疑案;第二層,你們商團所買的槍枝之外,另有許多槍的疑案;政府都是非查明不可”.理由是官冕堂皇的.其實真實原恐怕是: 1,孫中山急需槍去武裝黃埔軍校.2, 孫政府和廣州市民的關係非常不好.自然商團也是其百性的一部分.而且是武裝了的一部分.把武器交給商團不是等於把槍往敵人手裏送嗎.
明眼人一看就知到,商團一但這些槍到手肯定是要與孫中山作對的.而且陳炯明與商團有密切聯係,陳炯明一直被廣東人認為是廣東人自己的武裝.其他軍隊則是被孫中山雇來的外省軍隊.必欲逐之而後快.在孫中山眼裏就是商團欲聯絡叛逆陳炯明圖謀叛亂.孫中山當然不肯把槍械交給商團.商會因此在佛山和廣州兩地發動罷市造成社會上恐慌.孫中山欲行鎮壓,湘,滇軍軍閥們反對,不聽調譴.
滇軍第二軍司令範石生又強行出麵調解,孫中山無奈隻好逶以周旋,在這其間,孫中山給軍校發了約兩千枝槍,及相應的子彈,還讓蔣介石陸續發了一些槍給軍閥部隊,其中還給了範石生的部隊一些.同時讓商團出一些錢給北閥軍,以交換回槍枝.廖仲愷也至函孫中山說他有點頂不住了,要辭掉省長職務.還有一個重要情況是,十月七號蘇聯派來送槍械和經費的小型巡洋艦”波羅夫斯基”號到達黃埔軍校停泊.蔣因此至函孫中山說蘇聯支援的槍械比商團的槍好,而且數量也充足,不必再繼續扣留商團的槍械,還落的市麵上名聲不好聽.經這些變故之後.最後商團實取回槍枝四千多杆和十二萬四千發子彈.
但這件事並未結束.孫政府與商團的敵視越來越嚴重.商民在很大成度上代表了基本老百姓.在這種局勢下,孫中山采取的是”逃跑主義”急欲脫離廣東.他不斷的發文告,又給蔣介石發函.讓蔣介石撮地把黃埔軍校收拾收拾逃離廣州.九月九日孫致函蔣:”惟廣東一地現陷於可製吾人於死之因有三:其一,即英國之壓迫----- 其二,即東江敵人之反攻,----- 其三,則客軍貪橫,造出種種罪孽.----- 有此三死因,此地不可一日再居,所以宜舍去一切,另謀生路.現在之生路,即以北伐為最善”.十月十一日再函:蔣介石:”現當將黃埔學校收束,俟到韶關再酌可也.------ 北伐必可成功,無款也出,決不回顧廣州.望兄速舍長州來韶.因有某軍欲劫械,並欲殺兄.故暫宜避之,以待衛隊練成再講話.陳賊來攻,我可放棄,由爭食之軍自相殘殺可也.亂無可平,隻有速避而”.
他的這種策略遭到蔣介石的抵製.蔣認為欲要北伐,先把廣東這個基礎坐實,得有個基地.蔣的回電是:”埔校危在旦夕,中正決守孤島,以待先生早日回師來援.必不願棄根據重地,致我黨永無立足之地. ----- 務望先生早日回省,是為今日之成敗最大關鍵也”.十月十日,即雙十節,商團又鼓動罷市,廖仲愷等人又迭電孫中山報告局勢嚴重. 孫中山下令.要商民馬上開市營業,再敢罷市者,”人即正法,店即沒收”.十月十一日蔣介石再致電孫中山稱:”中正料,不久逆敵必來反攻韶關,各軍非準備南下,擊滅逆敵,斷難北伐.中正當死守長洲,盡我職務.尚請先生臨機立斷,勿再以北伐為可能,而致猶豫延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現在北伐軍內部本身就不穩,背後還有陳炯明,及商團武裝, 根本沒有一個穩固的發展基地. 這樣四周危機四伏,前線將士怎能安心打仗,經費從哪兒來,物資哪兒供,完全是逃跑的行為.北伐怎麽能成功?
所以蔣介石的意見是根本正確的. 現在有很多書寫到這裏都說是蔣的錯,是蔣有野心所以不聽孫中山的. 簡直是昧著良心說話.聽了孫中山的,國民黨就完了.黃埔軍校也完了.正是蔣介石平定了商團叛亂,又擊滅了陳炯明,才有了廣東這塊基地.可以說是蔣介石挽救了國民革命,挽救了國民黨.說他是是國民黨裏的毛澤東一點也不為過.對於這段危險時期一念之間的選擇,蔣介石頗為自豪,以致於敗退台灣後,有時還提起.一九六九年初,他就曾又撈叨這件事,言道:”-- 我認為廣州和黃埔是革命的根據地,無黃埔,則革命軍必無立足之地;無廣州,革命政府即無複保障,更無進攻退守回旋自如之根據.所以廣州和黃埔斷斷不可放棄”.我認為此言非常正確.
廣州局勢越來越緊張, 人心慌慌,社會上的傳言也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這邊成立了革命委員會(毛澤東文革時還沒忘記,踢開原有政府,成立革命委員會),胡漢民任會長,廖仲愷任秘書;蔣介石為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並兼臨時軍事總指揮.政治部部長是汪精衛,副部長是周恩來,廖仲愷,譚平山.
13日,14日兩天孫中山這邊調集了武裝力量.開始包圍回瀾橋,西門,太平門一帶的商團.參加軍事行動的有黃埔學生軍,有吳鐵城的警衛軍,李福林的桂軍,還有一些工農武裝.
開始是輕武器交火.相持幾小時之後,孫軍開是用炮擊商團的陣地.第一天沒有解決戰鬥.第二天15日晨商團武裝開始向西關內圍收縮,雙方不斷交火互有傷亡.到中午時分
一幫理發匠用大量煤油開始在西關放火.火勢很快漫延開來,沿街房屋不分良賤化為齏粉,商團不能再堅持立刻潰敗.大火至17日晨才息滅.被焚燒房屋上千間,百性死傷慘重,財物損失無可計數.是此,孫中山更為廣州民眾所怨恨.
五天後的10月23號北方傳來事變消息.正當吳佩孚的直軍主力在山海關至九門口一線與奉軍激烈撕殺的關時刻直軍內部出現叛變,作為直軍第三路總指揮的馮玉祥戰場反戈,殺回北京,斷了吳佩孚的後路.直軍將士聞訊士氣立刻瓦解,而奉軍趁機將佩孚主力包圍擊潰,吳佩孚此戰喪失了他從洛陽帶出來的全部主力.這一點我們要特別講明,因為它直接應響到後來的北伐戰爭.也由於馮玉祥的戰場反戈,使吳佩孚對馮恨之入骨,恨馮玉祥勝過恨張作霖,這種恨也對國民黨領導的北伐產生了影響.
馮玉祥回到北京即囚禁了曹錕,驅逐了末代皇帝溥儀,然後要重開國會,因此電要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孫中山就是這次去北京而一去不返的.
評定商團叛亂之後,蔣介石在國民黨裏的名聲大振,但在黨內的地位並沒有提高。翻看這段曆史頗為令人感慨,蔣介石的這段經曆頗像後來的毛澤東在紅軍時期的經曆。其實蔣介石的軍事才幹,組織才能明顯高於孫中山,更高於其他國民黨高官,雖有平定商團叛亂之功,開辟廣東根據地之策,在黨裏並沒人把他看作領袖。即使隨後的東征平定陳炯明,以致到北伐勝利,都不能跟本改變這種處境,真正使蔣介石成為國民黨眾望所歸領袖的是抗日戰爭。現在總有人愛說抗戰‘幫了’共產黨,其實何嚐不是‘幫了’蔣介石呢。
書歸正傳,我們不能跳過這段對國民黨甚為重要的開基之戰。在商團平定之前,陳炯明與商團之間就有合謀,裏應外合夾擊孫中山的勢力。但沒來得及動手,蔣介石隻用半天時間就平定了商團。陳炯明隻好單幹了。一九二四年底,陳炯明改稱他的軍隊為救粵軍,他當然是救粵軍總司令了。從謀略上講他也不是單幹,他還聯絡了滇軍唐繼堯過境廣西,從西麵夾擊孫軍。可惜遠水解不了近渴。
陳炯明的準備頗為認真。信心十足,信心基於兩點,一,民心,各界民間團體雲集汕頭,邀請陳炯明回師廣州驅逐孫政府。2,在時人眼裏孫中山的主力是滇軍楊希閔 ,胡思舜和桂軍劉震寰。而這些人已經和唐繼堯暗通款曲。因此陳認為是可以爭取的力量。陳方將士被即將勝利的情緒所籠罩。
陳軍攻擊部隊兵分三路,右路林虎領軍,兵力兩萬,中路葉舉領軍,兵力一萬,左路洪兆麟領軍,兵力一萬。另外地方上還有六個獨立師有兩萬多人。也就是說陳炯
明擁有的武裝力量有六萬多人。
國民黨方麵孫中山走後胡漢民代行大元帥職。一九二五年元月十五日國民黨政府跟據當時的情況,則針鋒相對的發起東征討伐戰。國黨方麵的軍隊計有前麵說到的滇軍,桂軍,及粵軍許崇智部,湘軍譚延闓,建國滇軍朱培德,贛軍李明揚。以及國民革命政府直轄的一些軍隊。合計有十萬之眾。也分兵三路,楊希閔率滇軍為左路,攻擊方向出增城已取河源攻擊無華,興寧,對手是林虎。以劉震寰桂軍為中路攻擊惠州,稱為惠州攻城軍 .以徐崇智領的粵軍為右路,沿淡水,海豐,陸豐,潮州,汕頭,攻擊前進。攻擊對象是洪兆麟軍。蔣介石被任命為粵軍參謀長。分配已定,黃埔軍校學生軍及教導團積極要求參戰,蔣介石把這一要求向聯軍會議提出,竟遭否決。蔣不甘心,又請胡 漢民轉請於孫中山,孫中山此時尚在去北京的途中。回電應允。後總部把學生軍及教導團編入粵軍,由蔣介石指揮。
為下麵講述方便我要介紹一下蔣介石所指揮的軍隊:由軍校一期和二期學生組成的步兵總隊,何應欽的教導一團,王伯齡的教導二團,一個炮兵營,一個工兵營,一個輜重隊,還有一個由第三期學生組成的入伍生營。計三千多人.黃埔軍校應該還有留守部隊,所以,大約四千人這個數字是對的。另外歸蔣指揮的粵軍還有,張達民的粵軍第二師,該師參謀長是葉劍英。及第七旅旅長許濟。共計一萬人左右。 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隨軍出征。
校軍裏有大批蘇軍顧問,有說每排都有顧問。不知確否,但蘇聯在穗人員高峰 時達六百九十人。所以連上有顧問應該是可以肯定的。軍事總顧問為加侖將軍。從時人的回憶錄上看加倫總是親上前線,甘冒矢石,具體指揮戰鬥。而且商定作戰方案時,他的意見往往起決定做用。此次行動據目擊者說,學生軍登車時,每個車箱都由蘇軍顧問登車檢查裝備攜帶情況,確定妥當後方才關門發車。
蔣的軍隊於一九二五年二月一號由黃埔出發在虎門寨集結,與粵軍會合,二月四日至五日,輕取東莞,再下石龍,常平。出師順利。二月十日於常平車站等待修複機車時感慨而作詩,詩曰:親率三千子弟兵,
未靖此東征
艱難革命成孤憤
揮劍常空涕淚橫
此詩大不好,為何要“涕淚橫”缺少英雄氣蓋。這一點與毛澤東 不同,毛即使艱難時候也還能唱出: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一生寫詩不帶哭字。隨然說“咒逝川”是後改的但畢竟是該了。
徐向前的回憶也說過蔣介石的哭,----- ,更有失領袖形相的是蔣介石兩次欲自殺。
接下來碰 到的第一個攻堅戰是取淡水。淡水為一土質城牆,上設三層搶眼,守淡水的是熊略和楊坤如部約四千多人,楊是土匪出身打仗很勇猛。他們計劃堅守待援。
洪兆麟已派3000 人馬救圍。
初時蔣介石對校軍的戰鬥力心裏沒底。對攻擊有些猶豫,想讓粵軍主攻,但加倫將軍認為校軍更可靠,提出組織奮勇隊, 周恩來下部隊作政治鼓動,你知道共產黨的鼓動向來是很有力的.周恩來要求共產黨員帶頭參加奮勇隊.帶領奮勇隊的十名軍官中有八人是中共黨員員,兩名國民黨員.可見中共黨員從開始就是勇冠三軍. 奮勇隊由每團抽105 人組成,分成七組,每組十五人, 帶一架雲梯.在大炮和機槍的掩護下,前赴後繼,奮勇登城.教導一團首先入城.陳軍不敵由東門潰逃. 蔣介石的部隊進城後,喘吸未定洪兆麟派來的三千救援軍剛好趕到,匯合逃出城的楊坤如,熊略殘部立刻反過頭來攻城.蔣軍防備不足,接戰一段時間後,第七旅和教導二團敗退,教一團團長何應欽在這關間時刻,命令教一團二營營長劉峙帶領 二營反攻.此時天已將黑,陳軍呼喊而至,劉峙命令全營上刺刀,並不搭話,猛撲上去見人就捅,陳軍為蔣軍的氣勢所鎮懾.驚恐而走,淡水城總算穩定下來了.
劉峙後來沒打什麽好仗,可是官當得不小,我就一直納悶兒,蔣介石為什麽給他那麽高的職位打仗又不好.看來是在此一戰成名的.
此戰教二團團長王伯齡被撤職.升帶領奮勇隊衝鋒的隊長沈應時為教二團團長,但此時沈應時因戰鬥負傷住院.在這期間團長職位由錢大鈞代理.教二團一營營長顧祝同在找不到團長王伯齡的情況下,帶領全營堅守陣地不退,受到表揚, 全營官兵每人被獎曆大洋30 圓.
接下來的棉湖血戰也讓何應欽一輩子都忘不掉.
蔣介石指揮的軍隊,於十五號取得淡水後,18日再取坪山,21日取三多祝和梅隴.27日
攻下海豐.陸豐,一路追擊洪,葉部潰軍,直過揭陽,向訕頭,潮州攻擊前進.黃埔學生軍初生牛犢不怕虎.一路攻城掠地,早驚動了陳炯明的其他兩路軍,也讓敵我雙方的政要及軍閥頭目驚的目瞪口呆.由於孫軍的左路和中路軍不思進取,陳炯明把他自己的右路和中路軍東調來加強自己的左路軍.中路葉舉軍的加入並未擋住蔣的攻勢.林虎的援軍兵分兩路,一路出紫金攻海豐,並於三月九日收複海豐.另一路出河婆攻擊揭陽,意圖截斷蔣介石 的後路.
蔣聞訊後於三月十二日即回師出揭陽向河婆(今揭西)迎戰林虎援軍.十三日兩軍相遇在棉湖 , 鯉湖地區 , 教一團在棉湖先遇林虎援軍.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立刻投入撕殺.林軍人多勢眾, 對教一團呈包圍狀態.教一團不足兩千人,而林軍前後投入戰場一萬人左右.學生們不知恐懼以少戰多,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血戰不退.這時教二團尚在十裏以外.蔣的指揮部隨教一團在包圍圈裏.蔣本人及加倫將軍,還有周恩來都在團部協助何應欽指揮.廖仲愷拄著拐杖監督隨軍役夫搬運彈藥.林軍發現何應欽團部在增塘村.集中攻擊,增塘村四 周死傷疊陳,
軍校生死傷殘重,陣地有所動搖.蔣也被眼前地景像所刺痛,流著淚對何應欽說:何團長,你要堅持,必須想辦發挽回局勢,我們不能後退一步,假如今天在此地失敗了,再無希望返回廣州了.革命事業也將遭受挫折”.何應欽被情景所感動,也流著淚答道:”既然非拚即死,那我就去了”.說完舞搶衝出指揮所,命令劉峙仿照上次,揮兵肉搏.
在這緊要關頭,蔣忽然想起炮怎麽不響了.蔣回頭衝著炮兵連長陳城喊道: 炮怎麽不響了.陳誠說: 不知為什麽, 炮打不響了. 蔣說:是都不響了麽,你這個連長,不會親自試一試??說著話,蔣介石和蘇聯顧問隨陳誠來到炮兵陣地.陳城親自操炮 ,瞄準正在進攻團部的林虎軍親自拉火發炮,嗐,奇怪了,炮響了,炮彈洛到敵軍裏一下子炸到十幾個敵人.陳接著連發幾炮 ,炸死幾十個敵人,打亂了敵人衝鋒的隊形,遏止了敵人衝鋒的勢頭.
激戰中教一團黃埔軍校學兵連,表現突出.史書多有褒揚.學兵連連長曹石泉,黨代表曹淵,副連長唐同德都是共產黨員.危急時刻正好趕到.立刻投入撕殺.到下午四點,教二團和粵軍第七旅趕到,穩住了整個戰線.雙方形成對峙.
戰至三月十五日,粵軍第一師陳明樞部及吳鐵城率領的警衛軍出兵直接攻擊河婆斷林軍的後路.林虎軍全線潰敗. 棉湖一戰教一團傷亡六百多人, 九個連長 ,戰死六人,傷三人.
.蔣軍乘勝追擊,於十八號那下五華,而二十日攻占時林虎總司令部所在地興寧.林虎逃走.二十一日攻占陳炯明總司令部所在地汕頭.陳炯明軍向粵贛邊境,粵閩邊境退去.
此次東征,國民黨右路軍一萬多人,連戰連捷打垮陳炯明四萬多人,思其原因:一是黃埔校軍作勇敢不惜死.當時對校軍的教育,除平時教育的為革命不怕死,舍身取義之外,蔣與廖仲愷進軍途中還製定了<革命軍人連坐法>規定: 一班同退,隻殺班長; 一排同退,隻殺排長;一連同退,隻殺連長;一營同退,隻殺營長;一,團同退隻殺團長.一師同退,隻殺師長.如二月十五日淡水戰鬥中,教二團有一些部隊頂不住退了下來,七連連長孫良就被當作典型而槍斃.事後蔣介石總結說:當時殺完孫良有些後悔,認為殺的倉促了.但現在想想,還是對的,若不然誰會”前仆後繼,每於肉搏登城,碧血淋漓之時,毫無季怖狀,浩然捐生,樂如還鄉”. 二是,蘇聯的武器支援,經費支援,軍官顧問.比如棉湖之戰,如果不是關建時候大炮打響,那恐怕就很難說了,蔣軍的炮,口徑大,射速快,射程遠. 還有鐵甲車.林虎軍作戰也很勇,可惜缺少大炮,既便有炮,炮的威力也小,機槍也少.機槍也不如蔣軍的蘇式機槍火力猛,否則的話,兩千人對一萬人那是要全軍複滅的.三是共產黨的舍身赴死的帶頭作用.以及共產黨的政治思想工作所其起精神作用,思想精神作用是不可小視的.否則你就是砍頭也擋不住退卻.比如我們後麵將會講到的吳佩孚情況.當時的港報就有評論說:”是此次東江粵孫兩軍之戰,換言之,即粵軍與中俄兩國共產黨之戰”.
說到此,我不禁想起,國民黨人士多有國共合作國民黨吃虧論.說什麽:國民黨與共產黨合作了兩次吃了兩次虧.看看這段曆史,果真如此麽? 如果沒有俄中兩國共產黨的合作,國民黨肯定失敗.孫中山一死,國民黨肯定分崩瓦解.尤其是蔣介石,更不可能成功.蔣當時的政治地位不高,如果不是有軍隊支持,他不可能成為國民黨政治領袖的.說來說去最笨的是共產黨,純粹是為別人做嫁衣裳.由於最初的共產黨人不須搞自己的軍隊,隻能為國民黨賣命.單純的認為中國沒有大量的勞工階級,不足以完成無產階級革命的過程.沒有看到很多農民實際也是赤貧的無產者.也沒有看到即便是有地的農民,也存在大量的農民隻擁有少量的土地和大量的土地卻掌握在少量的大地主手裏的嚴重的和不可調和的矛盾的問題.所以得出無產階級革命不可能在中國成功,共產主義不適合中國得結論.而一心投在國民黨門下,一心要為實現國民黨的主義而奮鬥.這就造就了國民黨的軍隊,造就了蔣介石的領袖地位.
書歸正傳.
二十一日占領汕頭後,蔣得到孫中山病逝得電報,蔣當時悲痛欲絕.口裏囔囔自語:”先生死了,學生活著還有什麽意義,我幹脆也死了吧.說罷拔出身上佩的短劍就朝自己咽喉刺去,身邊人員立刻上來抱住奪下短劍.眾人紛紛言道:總指揮不能死,還要帶我們去討伐陳逆.蔣介石為什麽會做這樣 急的行動.也是有原因的.因為蔣的地位不穩.而且實力不強.孫中山一死,他政治上沒了靠山,武力上怕軍閥們把他吃掉.把他抓起來槍斃都有可能.所以這時他想死是真心真意的.可是後來突發的”刺廖案”給了他打擊別人的機會.我們隻能說”吉人自有天相”了.
前線蔣介石所領軍隊於三月三十號在興寧,開展奠祭孫中山活動.活動為時一周
2.3
廣州平叛和二次東征
拿下梅州,汕頭之後,蔣介石帶的校軍何許崇智的粵軍在這一帶休整,編製上也做了
調整,將兩個教導團合編為黨軍第一旅,何應欽認旅長,新成立教導三團,錢大鈞任團長,
四月初參加東征的楊希閔等滇軍,和桂軍劉震寰等部都陸續撤回廣州,發動反叛,到五月下旬反叛行動已經全麵展開.街上的軍閥軍隊你來我往,抓人殺人,有的手裏舉著牌子”拿獲共產黨員就地正法”.你要注意的是,牌子上寫的是共產黨員而不是國民黨員.
這就是當時的社會情形.在這種局勢下,國民革命政府機關都退到黃埔島,依靠黃埔留校軍人的保護.
當四月下旬,楊,劉撤軍回廣州叛相已明的時候,蔣階石,廖仲愷,加侖就去了汕頭找許崇智商量對策.當時來講許崇智的態度很關建.許在軍中資格老,手上兵力多.爭而取他的支持很重要.當時會上發生爭論,蔣一開始提出自己的意見.考慮到北有陳炯明殘部南有楊,劉叛軍,楊,劉的輩後還有滇軍唐繼堯,借道廣西,進入粵境為後盾.蔣提出先不急於回廣州.可先留在江東發展,待時機成熟時再回廣東.但加侖將軍不同意此論,認為廣州不可丟.一是稅收比江東大的多,有了錢才可以發展自己的軍隊,二是廣州是聯
接外界的窗口.三是,對校軍戰鬥力有信心. 後來的會義連開三次,將介石大部分時間時在沉默思考,會義基本是以加侖的意見為主,進軍方案也是加侖製定的.你可以看到實際上這是的國民黨軍隊是共產黨領導的軍隊.
會議決定動員三萬兵力,分東路,南路,西路回師廣州討叛.蔣介石對兵力分配有異議,
但是未獲多數.散會後當送走了廖仲愷和加侖,蔣又找粵軍總司領許崇智提出多留軍防守江東,他隻需帶八千人槍回師就可掃平叛亂.許以會議已經作出決定不宜改變為由加以拒絕.
這樣蔣就任東路軍總指揮,帶領黨軍何應欽第一旅兩個團,錢大鈞的教導三團,粵軍陳銘樞第一旅,粵軍許濟的第四師,警衛軍一個旅.等共計一萬五千多人,浩浩蕩蕩離開梅,汕地區會師廣州.
平叛之戰六月九日開始到六月十三日結束,沒碰到甚麽硬戰,.隻有滇軍楊希閔的六個警衛團抵抗了黨軍一天時間,第二天黨軍調整部署再攻楊軍就無力抵抗了.戰線崩潰,後被譚延闓和朱培德部兜住屁股繳了械.
海軍站在國民黨一邊,當進攻開始時用艦炮支援第三期入校生軍對廣九線的進攻,直接用艦炮炸死滇軍在前線指揮的師長趙成梁.結果廣九線上防守的滇軍立刻也潰不成軍.
蔣介石是六月十三號進入廣州的.
國共兩黨一幹政要及其嫡係軍隊進入廣州後,兩黨的政治要人開時籌劃組建政府的事.以前孫中山在時,曾經叫過”護法軍政府” “大本營軍政府” 等都是階段性的政府.已不合時宜.眼下是胡漢民代行大元帥職,就由胡漢民召集一幹政要於六月十四日召開中央政治會議.會議決定成立國民政府.名字看上去正規多了.有了長遠打算.
七月一日,會議選出十六人的國府委員,蔣介石未進入國府委員行列,因為從職務上蔣還是 粵軍參謀長在許崇智之下.會議還選出胡漢民,汪兆銘,張人傑,譚延闓,林森,許崇智為常務委員.汪精衛被選為主席.國府委員會下設軍事委員會,共八人,蔣介石為八個委員之一,軍事委員長由汪精衛兼任.
從以上的選舉結果看,蔣介石在政治上並未受到重視.還未進入政策決策圈.而這種局麵並沒維持多久,就因為廖仲愷被刺案而打破了這種格局.蔣也就成為政治軍事上妁手可熱的人物.
首先看一下蔣這一段的做為.蔣非常懃奮,六月二十三日至七月一日寫成了奠定今後國民黨軍事政策基礎的<軍政意見書>涉及軍費,軍隊編製,軍備設施,軍事教育,及改良士兵的生活等等,內容全麵而詳細,對國民黨的軍隊建設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蔣介石勤思襌慮,積勞成疾,於七月出因鼻出血而暈倒,住院期間仍不忘工作,不斷上書中央政府及總司令許崇智,提出練軍,製軍,及軍費等問提.實在勤奮.住院期間做了手術才治好鼻病.
如前麵我們講到的,對聯合共產黨這件事在國民黨內部有很大的意見分歧,國民黨的元老大部分人都是堅決反共的,叫的出名子的就有:居正,林森,謝持,張靜江,戴季陶,鄒魯,吳稚暉,張繼等等,而握有實權的五個人胡漢民,汪精衛,廖仲愷,許崇智,蔣介石當中,胡漢民和許崇智也是反共的.
汪精衛,廖仲愷,蔣介石是積極讚成聯共政策的.他們明白國民黨隻有得到蘇俄共產黨的援助才能成功.雖然也許他們也明白將來某一天還是會和共產黨有分爭,但眼前沒有蘇共的幫助就活不下去.人的思想來自環境,物質決定精神.孫中山何嚐不是如此?
這一點我們前麵已經講過了.還有一點我在這要特別指出借以窺視孫中山的內心.孫中山幾次不在廣州大本營時都是指定反共的胡漢民代行大元帥職務.在他生命的最後一次北京之行時依然是指定胡漢民代理大元帥職務.而不是讓親共的汪精衛來擔當此任,由此可見孫中山的內心傾向.孫中山聯共實為不得已而為之.
而反共的國民黨人士也並沒有都閑著,文的有西山會議派,武的有一些反共俱樂部
聚攏了一幫痛很共產黨的人,有政客有失意軍人,酒酣耳熱時,咬牙切齒,咒罵不已,必欲除之而後快. 他們籌積資金收買敢死之士,以圖得呈.上了他們黑名單的有蘇聯顧問,還有汪精衛,廖仲愷,蔣介石.
蔣介石首先遇刺.關於蔣介石的遇刺,說法上比較混亂,大部分史料是跟據蔣的衛士長密熙的回憶發生過兩次.而且沒有具體時間.隻知到是廖仲愷遇刺之前發生的,大約是八月初.而實際上蔣的妻子陳潔如的回憶錄裏還記載過一次,時間應為廖仲愷遇刺之後,估計可能因為國內作者當時沒機會看到陳潔如的回憶錄,所以隻記了兩次.
資料上說,有一天下午衛隊長密熙帶著衛士及兩部汽車去北教場的黃埔軍校入伍生總隊部接蔣去城裏的黃埔軍校辦事處上班.蔣的車插有一麵青天白日小旗.衛士的車沒插旗.當蔣坐進去後不知何故,車發動不起來.司機隻好下車查毛病,蔣不耐煩等,就下來上了衛士的車.隊長密熙帶一個衛士隨蔣,而警衛排長張友文帶六個衛士等車修好後坐車後來.結果當衛士坐的車到了東坡樓附近時,東坡樓附近的駐軍對著汽車猛烈開火射擊.將車打翻,油箱打著火,死了兩個衛士.
經查駐軍是粵軍第四軍(就是後來北伐時的鐵軍)兩個連長接上級命令: 看到有插青天白日小旗的汽車過來就打,把車裏的人全部打死,有重賞.後查清是有軍官接受賄賂替別人辦事.事後扣押了一個旅長,兩個連長交軍法處審判.
另一次是在蔣介石住家附近,當時他和廖仲愷家住鄰居.在東城門外山腳下.廖建了兩棟小樓,一棟自住,一棟讓給蔣介石夫婦住.事件發生之前,就有衛士報告衛隊長密熙,說近兩天有兩個行跡可疑的人總在附近轉悠,一個穿長衫,一個穿短衫.密熙立刻命令衛隊提高警剔注意這兩個人.果然有一天下班回來,車走到城門附近,就看到這樣兩個人,
密熙立刻拔槍準備,並同時回頭報告蔣說:發現兩個形跡可疑之人,我已作警戒準備.密熙說著就搖下了前車窗.當車接近這兩個人時,隻見穿長衫的欲要抬手,密熙不等看清對方是否有槍,伸槍就打.啪啪,兩槍穿長衫者應生倒地,密熙喊司機不要停車,快開.
後麵車上的衛士把穿短衫的摁倒活捉.經審問是前商團團長陳伯廉派來的刺客.
陳潔如記錄的說,有一次蔣介石要她陪蔣去開會,午餐過後他們並肩走在財政大樓二樓的走廊上.後麵跟,一群政客,議員,衛士等,突然有一年輕人迎麵走來,雙手捧著一些疊著的報紙,當走到麵前時,青年對蔣說:你霸占我堂兄的軍隊,還把他手下最好的兩個將領槍決,現在就給你這個.說著就從報紙裏抽出一枝手槍就打,蔣的衛士從後麵跳上前去奪槍,槍打歪了,又上來幾名衛士打死了刺客.經查刺客是許崇智的堂弟.
陳潔如講的這件事可信度有多大,值得懷疑.其一蔣介石是革命軍人,又一向律己甚嚴,開會帶著老婆似乎不大可能.其二,按陳說的行走順序,衛士走在後麵,她和蔣並排走在前麵,當時的地點有是在二樓走廊.在刺客舉槍的瞬間衛士怎麽可能越過陳潔如和蔣介石撲住刺客的手呢?太不可思意.權且記之.
廖仲愷被刺案卻是有具體時間和人物的.1925年8月20日早上九點左右乘車去中央黨部開會,車到門前,車裏的人先後下車.就聽一陣槍聲.何香凝說當時她以為是鞭炮聲,當她轉過臉來就看到廖仲愷已躺在地上了,衛士也在地上躺著,同車的陳秋霖也正在痛苦的慢慢倒下.這時她才意識到是行刺.趕緊上前抱住廖仲愷.在去醫院的路上廖就一經斷氣了.
凶手陳順開被打傷並抓獲.
得到廖仲愷被刺的消息,蔣介石極度的憤怒和痛苦,以致於臉部肌肉不聽的抖動,身體也在發抖.廖仲愷跟蔣的關係的確不一般.在辦黃埔軍校的事情上廖仲愷就是蔣的靠山,遇到棘手的事都是廖出麵解決.比如辦軍校的命根子,辦校經費.蔣一開始上任就被經費的事難倒了.蘇聯的經費還沒到.沒有錢怎麽辦校?撂挑子跑了.是廖仲愷四處跑著低聲下氣的跟軍閥要錢.使軍校能夠為持開張,又把蔣叫會來當校長.
後來雖說是有了蘇聯的經費,但是軍校要擴張,要打仗,要辦的事情不斷增加,經費還是不夠.廖遇刺的頭天晚上就是在為軍校籌措經費.很晚才回到家.另外蔣與同事之間的關係不好,平時少言寡語,不聯絡人,結果在25 年初的軍校國民黨特別黨部改選時,從執委的位置落選.後來還是廖出麵跟大家做工作,才讓蔣擔任了個監察委員.還有正如前麵已講到的,蔣這時住的房子正是廖讓出的自己的房子.他們的關係應該是屬於那種同誌加兄弟的關係.而決不是我們看到的共產黨宣傳的什麽蔣介石派人刺殺了廖仲愷.可見曆史被歪曲的有多曆害.
廖案的發生及後來產生的結果使蔣介石在的其人生道路上大大的前進了一步,這是大家始料不及的.蔣介石成了廖案的最大受益者.恐怕蔣本人也沒想到.
廖案發生當天國民黨執行委員會,國民政府委員會,軍事委員會召開聯席會議,決定成立廖案特別委員會,徹查廖案.特別委員會由汪精衛,許崇智,蔣介石三人組成.特別委員會被受於政治,軍事,警察全權.8月25號又成立檢察委員會,由朱培德,陳公博,周恩來吳鐵城等九人組成.負責檢察事宜.
調察展開之後很快發現,刺客來自由胡漢民堂弟胡毅生為頭目的反共俱樂部”文華堂”主使.這樣胡就受到牽連,開始有點失去說話權.再調察下去,粵軍多名將領涉案.
許崇智也脫不了幹係.到這時蔣和汪才看到聯手搞掉著這兩人既可了了廖案平了輿論又可搬掉政治上的拌腳石.為了蔣便宜行事,汪為首的軍是委員會又任命蔣為廣州衛戍司令.
8月25號,黨軍和軍校學生隊開是拘捕一幹人犯.當即拘捕林直勉,胡瑞清,及粵軍將領梁鴻楷,楊錦龍,張國楨等人並將這些人所率領的粵軍繳械收編.蔣對許崇智還算客氣,派兵包圍許崇智在粵軍總司令部的家之後,派人給許送去一封信曆數許的罪行,.信的大意是,廖案發生,軍民共憤,而害黨叛國者均為吾兄所部.兄當負知人不明,用人不當之責.又霸占中央銀行,囊括全部稅收不給各軍,再又隻顧自己斂財,幾個月不給士兵發餉,惹起官兵憤怒.最後希望許能自動逃亡躲避風頭.許無奈隻得逃去香港.
拘捕胡漢民有一點戲劇性,去執行拘捕任務的是校軍一個軍士和兩個士兵,胡的女兒來應門,胡女問到:你們來幹什麽?軍士答到:我們是來逮捕反革命分子胡漢民的.胡女說:你們等一下,我看他在不在.說罷進內屋告訴了胡漢民,胡漢民從床上下了赤腳從後們跑到汪精為家躲避.要汪保護他.汪一麵招待他一麵悄悄打電話給蔣,蔣即派人來把他帶走,送到黃埔軍校軟禁起來.後給了個出使蘇俄的名義,迫他出洋.
而廖案主犯朱卓文,胡毅生則逃去香港.
周恩來也差點喪命,廖案發生後他即趕去醫院探視,後又和蔣介石等人商討工作,兩天沒回家.等把全城戒嚴抓捕凶手的工作安排好,要趕去司令部時,沒想到戒嚴提前了兩小時,口令也變了.當周的車到司令部門口時,衛兵喊口令.他們答不對.衛兵立刻開槍,命中司機頭部,司機當場斃命,鮮血濺了周一身,周趕緊爬在下麵,並俟機高聲報出自己的性名,衛兵才停止射擊.
就這樣該抓的抓了,該清除的清除了,該解散收編的部隊解散收編了.回眼望去國民黨的領導層上隻剩下汪精衛,譚延開,蔣介石,而位在蔣之上的,政治影響力在蔣之上的隻有汪精衛了.這不諦像是一次政變.而汪,蔣之所以能夠實現這次清洗,依靠的是共產黨的支持.由於共產黨的支持,才有戰鬥力極強的黨軍和校軍,而這隻部隊的戰鬥力來自蘇共的武器支援,來自蘇共的經費支援,來自中共黨員不怕死的精神.經過第一次東征,經過回師廣州驅逐軍閥的戰鬥洗禮,使這支軍隊變成人人敬畏的虎賁之師.
再者蔣在政治上占上風.國共合作是孫中山共開倡導的,是政治上的主流. 而胡,許都是反共派.政上不占主導.再有就是輿論,由於暗殺事件與他們有牽聯,所以反共派在輿論上趨下風.
事實上蘇聯顧問團在廣州的政治生活裏很有影響.據李宗仁回憶當時廣州的政治人物均以能去包羅廷家裏一坐為榮.
經過這次清洗,廣州就成了山河一片紅了.政權基本掌握在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人手裏.國民黨右派逃的逃,下台的下台.
廖案的處理從8月20號發生一直到9月25號算基本告一段落.這一時期陳炯明的粵軍又在廣州附近的活動加強.廣州國民政府又決定東征平定陳炯明.史稱第二次東征.
與第一次東征不同的是,這一次蔣介石任東征軍總司令,以黃埔軍校生為骨幹的第一軍,及重組後的第四軍為主力.共產黨員周恩來任總政治部主任和第一軍政治部主任
及第一軍第一師黨代表.此時蘇聯軍事顧問已換人.已經不能像加侖將軍那樣對蔣施加很大的影響.
第二次東征以會攻惠州為最重要最激烈之戰,連續猛攻兩天,多次組織敢死隊,國民黨員,共產黨員都有參加.共產黨是由蔣先雲負責組織.陳庚,陳明仁都是以連長的職務參加了攻擊惠州的戰鬥.到後來炮彈幾為不繼,蔣介石幾乎動搖了攻擊決心.好在炮彈及時運到.蔣介石,蘇聯顧問羅克覺夫,周恩來等人重新調整了布署.又在大炮支援下開始攻擊,這一次陳明仁連的士兵攻擊得手,登上了城牆.一但有了突破口,後續大隊源源而如入,守城軍不能敵擋出東門而逃.
實際守城軍的人數並不多,隻有三千人左右..而蔣的攻城人數有七,八千左右.死傷近六百人二次東征的死傷主要發生在此.當時認為這個戰鬥已經是很慘烈的了. 哪知道以後發生的戰鬥要比這次慘烈的多.比起後來的戰鬥這次戰鬥不算什麽.中華民族注定要經過火與血的洗禮,才能浴火重生.才能脫台換骨.當時的軍中畫家梁鼎銘據此於數年後畫了幅<<惠州之戰>>,此畫我在台北蔣中正紀念堂裏見過.總之攻下惠州很有成就感. 要知到當年孫中山用三萬人圍攻惠州一兩個月也沒打下來.
隨後發生的戰鬥卻差點讓蔣介石把命丟了.打下惠州順手得了惠陽,蔣的軍隊一路追擊而去.前鋒已達五華,而在華陽集結的林虎部趁機反撲過來.林虎部是粵軍勁旅,且有一萬多人,一下就把在此地布防的譚曙卿第三師給打垮了.蔣得訊後,剛開始不信粵軍後衛部隊有這麽強,親自趕來指揮,結果遇到了大敗潰,指揮頓時不靈,蔣先雲為黨代表的四團也潰退下來.蔣先雲站在路口阻擋潰兵.高喊不許跑,誰跑槍斃誰.結果潰兵把蔣先雲抬起來一塊跑.在此情況下蔣的表現還是挺勇敢的.當負責警衛的陳賡請他撤走時.蔣說:現在不能撤,打到一兵一卒也不能撤.眼看敵軍逼近,陳賡和衛士們又架又背,把蔣帶出去十於裏.坐在田裏歇氣時,蔣突然對身邊的人說:我不走了,我要在此殺身成仁.誓師時我曾訓戒你們,戰死則罷,戰敗則殺身成仁,決不逃跑,回去我無顏見江東父老.說罷拔出隨身短劍,陳賡等人趕緊奪下短劍,並勸導說:你是總指揮,你死了部隊怎麽辦?何況潰敗的又不是咱們黃埔軍.撤出後你還可以領著我們反擊啊.就這樣又說又勸,蔣的情緒穩定一些.蔣說自己走不動了.陳賡等人又背著他走.蔣因此向陳賡許願,說:你是我的好學生,我將來一定重用你.
蔣後來調來三個師,打垮了林虎部.此役之後粵軍徹底潰散,陳炯明去香港做了寓公.粵軍不複存在.國民政府徹底解決了東江之患,廣東由此統一在國民政府之下.蔣也由於東征的徹底勝利其聲望也如日中天.回想當時如果真的戰敗回來 必然成過街老鼠,破帽遮顏.有可能從此失掉兵權,廣州恨他的人多哩.所以他當時想自殺的心情也是頗真切的.
平定東江陳炯明粵軍的勝利使得蔣介石在國民政府內的聲望達到空前的高度,各政府要員均依為幹城.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攜一幹政府要員聯名發賀電給蔣頌揚他的戰功.稱蔣:”成總理未竟之誌,立廣東統一之局,樹國民革命之威聲,凡屬同誌,莫不欽威.”有了這樣的戰功,有了這樣的軍中地位,再加上左傾的言論,聯共的主張,及秉孫中山遺誌的宣揚.他無疑就是當時的政治明星.
蔣被當時的國民黨右派呼為”蔣介石就是共產黨”可見蔣當時之左傾.回顧一下蔣當年的左傾言論來看他當時的公開的政治麵貌.蔣說:”總理麵諭,鮑羅廷的主張就是我的主張,凡是政治上的事,-----你聽他的主張,要像聽我的主張一樣子才好”.又:”一定要照俄國革命的方法去做,才是總理的信徒”.又說:”蘇俄同誌不來指導我們革命的方法,恐怕國民革命軍至今還不能發生”.這句話簡直就和”沒有共產就沒有新中國”.有異曲同功之妙了.他還說:”我敢率國民黨內共產與非共產諸同誌集合於國民黨青天白日之旗下,為實行我總理革命主義而死.------ 吾為三民主義而死,亦為共產主義而死.”在25年12月25日的演講中又說:”總理深知必能包括共產主義始為真正之三民主義.同時亦必能容納共產黨,始為真正之國民黨.”
蔣對帝國主義的態度.以沙基慘案為例.1925年6月23號廣州工,農,學各屆約七萬餘人,其中有黃埔軍校生幾百人,舉行紀念”五卅慘案”大遊行,當遊行隊伍到達西堤沙基西橋口時,遭到珠江對岸沙麵英租界裏步槍和機槍的射擊.遊行的人被打死23人傷170多人,前邊提到的學兵連長曹石泉(現已是學兵營長)就是在這裏被打死的.當蔣接到電話通報”沙麵慘案”後,流著淚對身邊的人說:”帝國主義者,不以華人為生命,屠之如犬豕,國恥至此,我何已為生?”蔣由此終生恨英帝國主義.前麵我們講到蔣因鼻病住院,住院其間仍勤奮工作,寫出軍政意見書.在軍政意見書中就專門提到,要在西南地區發展革命力量,積三年之準備,然後與英國決戰.致於為什麽要在西南發展革命力量則是因為西南地區的帝國主義勢力薄弱,炮艦到不了.他認為中國革命的直接對象是帝國主義,軍閥不過是枝葉問題. 中國革命應該放到世界革命之一的高度來看,而不僅僅把他看成是中國國內的革命.蔣說:帝國主義最凶狠的毒計就是挑撥中國國內的戰爭.又說:最痛恨他買中國人來打中國人.由此可知,帝國主義者實為吾人之死敵,其間絕無妥協調和的餘地.我今天可以說,帝國主義不倒,中國必亡,中國不倒,帝國主義必倒.
蔣介石非常主意讀書學習,在東征的戰火分飛之中總是手不釋卷.蔣在二次東征打敗林虎軍後,有空讀<<泰戈爾轉>>,這時前麵的戰事還沒停止.東征之後又讀<<社會進化史>>,<<大學>> <<史紀>>等等,蔣是一個勤奮自勉,發奮讀書,而又生活簡約,生活有規律的人.比較注意自己的形像.
由於蔣介石左傾的政治麵貌,加上平定陳炯明,平定滇軍叛亂,以及廖案發生後的整肅行動.使得蔣的威望大增,軍中政界不乏崇拜者.蔣在1926 年1 月1日召開的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順理成章的進入國民黨中央領導層.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裏的常委.中常委共九名他們是:汪兆明,譚延闓,譚平山,蔣中正,林祖涵,胡漢民,陳公博,甘乃光,楊匏安. 毛澤東當時被選為後補中執委委員.蔣在黨中的地位開始超過毛..蔣進入核心領導層.形成了黨政汪精衛,軍事蔣介石的領導體製.
2.4
三.二零中山艦事件.
事件起因於賀衷寒的一份小報告.蔣本身對共產黨和汪精衛都存有介心,所以共產黨員多被安排為黨代表而不是軍事長官,不讓共產黨員掌握軍隊.當他在東征前線還未回廣州時,接到賀衷寒一份小報告.向他報告廣州國民政府發生的人事調動和一些事 件.其中說到留守廣州的第一軍第二師師長,兼廣州衛戍區司令王樊功與汪精衛及蘇聯顧問季嘉山走的很近,為一時之紅人,如果校長還相信他,必為後患.又說李之龍已調任海軍局長(掛中將銜,要知道蔣介石當時才是中將.)尊奉汪的命令積極查處虎門要塞司令陳肇英走私的事,說李之龍與汪走的很近.由於對李之龍的任命事先未征求蔣的意見,這不能不引起蔣的猜疑.蔣一定認為這是汪聯合共產黨抓軍權的一個步驟.加上他身邊一幫如賀衷寒這類反共分子的鼓噪,促使蔣決定反擊.
其實賀衷寒原來也是共產黨這邊的人.賀原是中國最早的共青團員,是學生裏的激進分子, 自己一個人辦過通訊社,鼓動學潮.後被當局查封破產.找到董必武求職,當時正是國共兩黨在各地密秘征招進步青年去廣州報考黃埔軍校時期,所以董必武就寫了封介紹信推薦他去廣州找廖仲愷報考黃埔軍校.賀是湖南人與同是湖南人的共產黨員蔣先雲爭青年中的第一.結果總是差一步,蔣先雲在考生中成績名列第一.入校後蔣與李之龍等人又率先搞起”青年學生聯合會”組織並成為學生領袖.受好勝心的驅使賀不願委屈在蔣,李之下,又另行組織了”孫文主義學會”與之抗橫.事事做對.結果漸行漸遠完全走到共產黨的對立麵.
對於賀的這種反逆行為周恩來在二次東征攻下汕頭後的慶功宴後,借著酒勁曾勸導過他.周勸他不要事與蔣先雲等人的青年聯合會作對.賀說他就是看不慣蔣,李那種盛氣淩人的樣子.由爭強好勝而走向對立,從而改變政治麵貌,賀可以說是夠典型的.而這位黃埔軍校裏親蔣派學生裏的大哥,追隨蔣介石一生都未被受於軍權.不知是因為他的文書氣太濃還是由於他原是共產陣營裏人的背景的原因.
還回頭說中山艦. 1926年3月19號深夜(即20號淩晨),蔣介石突然派兵闖入海軍局代局長,黃埔一期學生李之龍(中國黨員)家裏,將李之龍繩捆鎖綁抓了起來.並派兵占領中山艦,同時廣州施行戒嚴. 還派兵搜查了蘇俄顧問團住處和參謀團住處,以及海軍局,航空局, 製彈廠等單位.還繳了省港罷工委員會糾查隊的槍和蘇聯顧問團的槍.等於搞了一次政變.空氣中流動著一股恐怖的氣息,遙傳著共產黨要用中山艦劫持蔣校長去蘇聯的政治消息.借著這個遙傳,蔣避迫在第一軍的共產黨員黨代表退出第一軍.而對李之龍經過一個多月的審查也沒審出什麽實事.又把李之龍放了.
1926年3月20號發生的中山艦事件,是一場內鬥,事件的起因撲溯迷離.蔣介石的一句:”等我死後看我的日記”.封住了口子.對於這件事,共產黨的宣傳一直是說:這是蔣介石打擊共產黨,背叛革命的先兆.細讀當時的資料,我認為共產黨說的是對的.而蔣更直接的目的是衝著汪精衛來的.汪把李之龍提到海軍局局長的位置,掛中將銜,是有意借共產黨的力量,分蔣介石的兵權.為蔣介石的確是個人物.用霹靂手段除掉肘掖之患.
試想蔣有何權力一個人就下戒嚴令,采取這麽多行動.包圍,搜查,繳械,逮捕,國民政府的權威呢?左派人士去哪兒了,蘇聯顧問團的權威呢?共產黨人怎麽不發出聲音那?讀曆史的人讀到此都會發出這樣的質問.
那我們就回放一下曆史看看各方人士當時都在幹什麽.先說蔣介石.蔣於1926年2
月初回到廣州,立刻於2月26號借二師師長王樊功去向他匯報工作的機會玩兒了套空城計.蔣本人不在住所,隻有一名侍從和七八名衛士在,當王走上台階時,蔣的七八名衛士上前下了王和他的衛士的槍,王急於趨內找蔣,結果侍從迎上來說:蔣先生讓我通知你,你已被解除職務.這是三千塊錢和一張船票,為保證你的安全限你立刻離開廣州.王到此時,不知是委屈還是緊張淚都流出來了.無處述說急急離去. 蔣拿掉了王樊功隨即任命劉峙為二師師長.控製了廣州的城防.
關於中山艦的起動可查到以下記載.海軍局值日官日記記載:(三月)拾八日下午七時,有黃埔軍官學校後方辦事處派員(黃埔軍校駐省城辦事處主任歐陽鍾,此人為孫文主義學會骨幹份子)來局.請即派有力兵艦兩艘前赴黃埔聽候差譴.因李代局長電話不通,無從請示辦法,故即傳令帶同該員麵見李代局長麵商一切.
那麽鷗陽鍾是否見到李之龍了? 據1926年3月31日<<歐陽鍾供詞>>載:其時,適李代局長因公外出未遇,由作戰科鄒科長(即海軍局參謀廳作戰科科長鄒毅)麵允請示李代局長之龍,設法派艦前來聽候差譴.鍾於是即返辦事處.
鄒毅是怎麽處理的呢,因找不到李之龍,鄒派人送公函到李家,鄒寫到:軍校辦事處歐陽鍾秘書(誤將主任些成秘書)來局,謂接黃埔鄧教育長電,謂奉蔣校長麵諭;命海軍局派得力軍艦兩艘開赴黃埔,交蔣校長調譴.職已通知寶璧艦預備前往,其餘一艦隻有中山,自由兩艦可派,請就此兩艦決定一艘.
李當天晚上回到家後看到鄒的送來的公函,即簽署調譴令,由於自由艦還在修理當中,隻有調派中山艦和寶璧艦前往.寶璧,中山兩艦一前一後於3月19 號的晨曦中駛達黃埔. 19 號晨歐陽鍾也給海軍局補簽了調艦的公函.
19號早上 9 點多鍾,中山艦代理艦長章臣桐手持海軍局的派譴令到黃埔軍校接洽,見到軍校副官黃珍吾.據黃事後給蔣介石的報告稱: 十九日午前九時,中山艦長章臣桐來校,職奉教育長命前往接見.當時該艦長持出海軍局代局長李之龍命令一封,該命令之內容乃派中山艦火急開赴黃埔,歸蔣校長調譴.艦長之來校,乃為請示任務,並雲若無十分重要事情則給其回省,另換一小艦前來候用.職當即回辦公廳報告教育長.當時教育長公事頗忙,僅命職轉知該艦聽後命令.職轉達後,約十一時許,而省中該局長來電催該艦回省城矣.
19 號中午李之龍為使中山艦回省城給從蘇聯來的蘇共中央使團參觀,親自打電話給蔣,要求調中山艦回省.蔣當時的位置應該是在廣州不在黃埔.李與蔣的通話內容無人知曉.現在能看到的隻有蔣的說法.蔣說:”我沒叫你開去,你要開回來就開回來好了,何必問我作什麽呢?”我對蔣的說法表示懷疑,如果李之龍心中無鬼必然對蔣的回答產生警覺.是誰假傳命令? 作為政府最大的一條戰艦,一升火開動就牽扯各方神經,竟然被莫明其妙的騙開了一回.事情能不嚴重麽?能不追查他的下屬麽?反過來說,如果李之龍有陰謀他就沒必要打電話請示蔣,他既然能命令它開出去就能命令他開回來.
蔣事後把黃埔軍校青年聯合會和孫文主義學會的幾個頭頭蔣先雲,賀中寒等人找來介紹情況是說了幾點理由.1,我由黃埔乘氣艇到廣州東山住所,剛坐下就有人打電話問我今天回不回黃埔,而且在不長時間裏連問三次,此事反常引起我的警覺.經查中山艦升火待發,工人糾查隊有整裝待發跡象.2,中山艦回省城之後,應該沒有事情就要熄火,但他生火生了一夜晚,形同戒嚴.種種跡象表明有扣押我於中山艦送往異地加害的企圖,為防不測故權宜處置.又說:為證明我不是反革命分子,我願意去做一切該做的事情.我的未來操在你們手中.接著說:必須馬上同右派斷絕關係.因此我決定解散孫文主義學會,為了公平起見,同時解散青年軍人聯合會.我正在考慮成立黃埔同學會,由我親認會長.
蔣先雲問蔣介石,打電話的人是誰,蔣說:我死已後,看我的日記.現在可以說了,因為陳潔如的回憶錄裏有記載.陳的記載說是汪精衛的老婆陳璧君連打了五次電話給她問,蔣介石什麽時候回黃埔,汪打算和蔣一起去.引起她的警惕.蔣與汪的組織關係如此的靠近,隻因多問了幾局行程就起疑心,說明他們兩之間已有疥蒂.
“三.二零事件”,蔣采取行動之後汪是怎麽表現的呢,周恩來對包惠僧說: 我去看汪,他氣的擂胸頓足,以頭撞牆,像小孩一樣,毫無辦法.讓人不可思意的是,汪一人身兼三職,國民政府主席,黨主席,軍事委員會主席.無論從哪種職位講召開會義,宣布組織措施都是可以的.他放其一切他應有的權利,讓人覺的他真是有陰謀.
共產黨方麵遇到這麽大的事不用召集就會聚到一起討論.活動中心在蘇聯顧問團住地,周恩來,陳延年,惲代英,蘇聯軍事顧問團長季山嘉.毛澤東也去了蘇聯顧問團住地加入激烈的爭吵.但不知道周恩來是否同時也在,因為沈雁賓的回憶他當時陪毛澤東去了蘇聯顧問團住處,留在傳達室,聽見有很多人在爭吵有毛的聲音,毛回到住處後隻提到隻提到季山嘉和陳延年,沒提別人,也許別人不是負責人所以沒提.共產黨人形成兩種觀點.季山嘉認為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的基本指到思想是在中過實現國民革命,而現在國民黨的實力人物就是蔣介石,我們不但不能反對蔣介石,還要支持他.實在荒謬.毛澤東則提出完全向反的意見.毛認為對蔣介石及右派國民黨人不能示弱,你示弱了他們就得步進步,你強硬了他們就縮回去了.毛認為就廣州市而言蔣的實力比較強,有一個師加一個營的兵力,但是放到廣東省的大範圍裏看蔣並不占優勢,其他各軍本身都與蔣有矛盾,而且也是聽中央的,廣大士兵是要革命的(蔣曾對學生說.我如果反革命你們可以打死我,當是革命是一種風潮)所以毛主張動員在廣州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監察委員到肇慶開會,以中央名義通電討蔣,宣布蔣違反黨紀國法,其行為為反革命行為,撤職查辦,削去兵權.葉挺獨立團駐防肇慶可為中央的警衛.中央一有號令其他各軍就有方向了.開始陳延年是同意毛的主張的,後來由於蘇聯顧問團不支持,陳又縮回去了.這樣廣大共產黨員就無所作為了.當毛澤東成了偉人之後,人們才認識到毛當時就很有見地,可惜當是無人慧眼識英雄.
從事件發生後共產黨的所作所為看,中山艦事件不像是共產黨預謀的. 也不像是蔣介石預謀的,蔣很可能是借題發揮將錯就錯.而整個事件的發生應該是孫文主義學會的幾個骨幹份子預謀並主導的.一直以來孫文主義學會和青年軍人聯合會的鬥爭非常激烈和尖銳.暗藏著的是國共之爭,進一步涉及到擁護和潛在的不擁護蔣介石的問題雖說是在暗中的.蔣介石本人平時是心知肚明的.再者從參與其事件的右派軍人王柏齡很多年後的一段話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王說:”中山艦雲者,煙幕也,非真曆史也.而其收功之總樞,我敢說是孫文主義學會.若沒有學會的話,黨老早就沒有辦法了.學會能立了這點功,也不枉這些對黨熱心效忠的同誌.”
事件發生後共產黨內要求建立一支獨立武裝的呼聲很高.陳獨秀也曾派代表到廣州與共產國際代表商談建立共產黨獨立武裝的事情.並提出前幾天剛剛有蘇聯軍艦運送大批槍械等軍事物資到黃埔軍校,希望從裏麵分撥出5000支槍給廣州的農民自衛軍.但被共產國際代表拒絕.國際代表說:”現在是共產黨替國民黨當苦力的時代,一切要服從國民黨的領導.”多麽荒唐多麽不可思意的想法.現在還有不少國民黨人認為共產黨占了國共合作的光.看看當時的曆史,就知道這種觀點有多荒謬.如果蘇共從一開始就堅決的支持中共而不是去支持什麽孫中山的國民黨,中共早就起來了,而國民黨就可能起不來了,不要忘記國黨組織工作的完善是共產黨幫他們做的,軍事上的武裝是蘇共支持的,國民黨政府及軍隊的基本開支都是蘇共提供的.你還要什麽呢?
說到蘇共就不得不多說幾句.蘇共對中國事物的判斷一直是錯誤的.從一開始認為共產黨太小轉而支持國民黨,沒有看到中國的國情特色.共產黨發展的這樣快,農民運動這樣洶湧澎湃.一支龐大的武裝起來的農民軍才是改寫中國曆史的原動力.後來在抗日戰爭中也是隻支持國民黨,甚至以鄙夷的口氣對國民黨代表說,就那麽幾千人,你們們幹脆把他們消滅了得了,省得搗蛋.當然也許該蘇共代表此話不代表蘇共中央的意思.但物資上支持國民黨而不支持中共卻是實實在在的.當反中共人士輕率的說出,是蘇共支持中共打敗國民黨時,是否知道這些過去的曆史.是否正視這些過去的曆史.當蘇聯加上美國以及中國國內的資產階級的物資支持都不能使國民黨消滅中國共產黨的時候.還要覥著臉找客觀理由是不是就顯得太可憐太可悲了.毛澤東說過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想一想一個普通的宋氏家族到抗戰後就變的大富大貴了,他們那兒來這麽多錢?不是侵吞民脂民膏又是什麽?這樣的黨,這樣的政府能不被人民拋棄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古訓可鑒.
書歸正轉,中山艦事件後蔣介石變本加厲,一方麵高喊行動不是真對共產黨方麵的,他自己是要革命的.一方麵釋放被扣押的共產黨員,同時撤消行動人員,歐陽格,王柏齡,陳肇英,吳鐵城的職務.另一方麵卻又解聘蘇聯軍事顧問團,讓其回國,(季山嘉這撥軍事顧問團被蔣介石攆回國後,加侖,和鮑羅廷又回到廣州,重新擔當起顧問工作,蘇共支持國民黨的政策沒變),還要求中共黨員退出第一軍.接著又向國民黨中央提出整軍肅黨準期北伐.通過這次整軍肅黨中共黨員基本上都被趕出了中央領導機關.所有蔣介石的行動都被陳獨秀及蘇共代表隱忍接受.鮑羅廷雖有幾次抗爭但被蔣的幾句話給說服了,蔣說:對共條件雖苛,然大黨允小黨在黨內活動,無異於自取滅亡,寧不傷心.惟因總理策略,既在聯合各階級共同奮鬥,故餘猶不願教分裂,忍痛之今也.鮑始默然.
這時候的共產黨領導人始終沒想到自己獨立發展,總想讓中共被國民黨抱著.看不到共產黨與國民黨治國理念上的本質差別.總認為雙方都是要革命的,都是主張打倒軍閥,驅逐帝國主義的.忽略了雙方對待資產階級的不同,對待農民階級的不同,對待生產資料所有製的主張不同.
蔣為表達不反共的主張,事件中被蔣介石抓的共產黨人被陸續放了,李之龍也於六月份被釋放.整個事件用一句陳延年的話來總結最合適.”事出有因,查無實據,”就這樣不了之了,蔣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一切.而李之龍卻因為受到陳獨秀,張國濤等主張妥協主義的領導人的打擊,而被黨內同誌冷落.代表陳獨秀來廣州處理中山艦的張國濤曾說:在目前情況下, 誰反對蔣介石誰就是反革命!李之龍是個不純分子,目無黨的領導,他是否與反革命分子有勾結,要查清楚.
李之龍被釋放後隨軍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新劇團主任,兼<<血花日報>>社社長.國共徹底分裂後,他從上海潛回廣州做兵運工作,試圖策反國民黨海軍,被陳策察覺未果.1927年底去日本避難.28 年2月 6 號回到廣州,當晚被捕,2月8號被槍殺於廣州紅花崗,一代英俊就這樣殞落了.
毛澤東也於蔣整軍肅黨案之後,受到排擠,英雄無用武之地,感到廣州的氣分不適和自己,而回到湖南去搞農民運動,湖南的農民運動搞的轟轟烈烈,並不是像我們以前看的書所言是因為毛澤東.而是因為軍閥唐生智的支持.這一點留到下節祥談. 中共裏另一個”農民運動之王”.就是彭湃,共產黨裏搞農運的先驅應該首推彭湃,24年彭湃就開始做農運工作.國民黨的兩次東征及廣州平叛都有彭湃的農民自衛軍的身影.當時廣東的農運在全國來講是搞的最好的.而在湖南當地一直領到農運的是郭亮等人.當是的中共湖南省委書記是李維漢.毛澤東在湖南的身分有點特殊,帶點中央幹部的背景,無論是從共產黨方麵還是從國民黨方麵來說都有點.
2.5
北伐.
說到北伐就不能不說到當時及後來幾十年裏中國政壇上的實力派人物李宗仁, 黃紹弘,白崇喜及他們所代表的新桂係.桂係軍閥出自廣西,先是有陸廷榮的老桂係,老桂係強盛時勢力達到廣州,武力驅逐原粵都龍濟光占據廣州.後被陳炯明帥領的粵軍及孫中山招來的滇軍所驅逐,粵軍窮追不舍使桂軍體係徹底崩潰.新桂係適時崛起.老桂係崩潰時,李,黃,白在軍中相當於營級官職,由於八桂無主,他們當時都各領本部兵馬占據幾個縣市,自立為王.後來李,黃,白又合兵一起征戰八桂銷平其他山頭,統一八桂,被稱為新桂係.搞定了廣西.新桂係就開始目視全國的政治形勢.由於三位領袖都是新學出身,從小就崇仰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反對帝國主義,打倒北洋軍閥自然也是他們籠絡人心的口號.因而新桂係也就自然而然的投入到廣州國民政府的懷抱.自願接受國民政府給的番號, 將其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
新桂係在當時的南方革命陣營中憑借第七軍的實力做了兩件有影響的大事.一是反共,二是北伐.李,黃,白都是反共的急先鋒,對共產黨有一種本能的反感.正如黃紹竑所所的:”蔣介石不反共,我也會單獨舉起反共旗織的”.黃出身於大地主家庭,對農民運動自然有惡感,加上後來很快成了廣西省的領導人,希望民安而不希望民亂,也促成了他對農民運動的反感,尤其反對共產黨員韋犮群等搞的農民武裝起義,到處殺地主攻縣城.因此遷怒於共產黨,成了積極反共人士.李宗仁,白崇禧雖然沒有黃那樣的大地主的家庭背景,但也是自足之家,成了廣西省的領袖人物之後,站在管理者的立場自然與造反者的世界觀不同.必然站在其反麵.
當我們把廣州政府各色人等放到平麵上觀察一番,就會發覺李,黃,白及其他們的軍隊都屬於沒有被教化(指國共合作)的生人,有些野性.當時在廣州的在組織的人們都在談國共合作,都在實行國共合作的時候,唯有新桂係冷眼旁觀,心裏抵觸,唯有新桂係的軍隊裏沒有共產黨員黨代表.後來北伐時派了一個還讓他們變著法兒給攆跑了.
另一個說北伐就不得不說的人物就是唐生智.實際上北伐的行動就是由唐生智引發的,而唐又是戰爭前線最重要的指揮官,而不是蔣介石或李宗仁.過去由於勝利者虛假宣傳而埋沒了他的曆史恭獻,蒙蔽了我們,使我們對他忽略太久了.
唐生智出生於1889年,生於士宦之家.其祖父年輕時投身於曾國藩的湘軍,後因戰功屢次升遷,戰爭結束後曾任廣西提督.其父曾當過縣令.這樣的家庭背景使唐的身上具有一下特點.(1)受過良好的教育,(2) 官宦子弟的無法無天的狂妄,(3) 將門之後的俠義和勇氣.
可能是因為武將後裔的原因,他從小上的是湖南陸軍小學,1909年考入武昌第三陸軍中學,於學校其間加人同盟會,1911年進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未幾又決定和同學歐陽莘去上海從事革命工作.為籌路費求保定湖廣會館資助.開始會館負責人不肯資助,唐生智耍橫要打人,會館負責人迫於他的威脅助其路費.
到上海後曾被派到都督府當科員.他這種背景和出身那是坐在辦公室抄抄寫寫的主.於是和同學辭職不幹,閑來無事在大街上轉悠,忽見兆豐公園門口掛著一塊牌子,上寫:華人與狗,不得入內.頓時火起非要進去.幾個青年踏入園去,印度巡捕看到趕來驅趕.幾個人打了巡捕一頓絕塵而去.事後此事依然對他刺激很大.革命救國的念頭愈堅.一心想要當兵打仗,打倒帝國主義,驅助洋人.
1912年又和同學歐陽莘回到保定陸校繼續學業.在校其間做過一件出格的事.校長蔣百裏是位聞人,又具校長之職,在學校裏有一定的威嚴.學生都怕他.但唐生智卻認為蔣作為軍人涵養有餘,剛毅,凶很不足,因此跟同學劉文島,陳明樞,歐陽莘打賭.說他敢騸蔣百裏兩耳光,眾人不信,說他果然敢騸蔣校長兩耳光便服他.
蔣百裏有個習慣,每晚必查鋪,查完鋪必到宿舍外尿桶邊撒尿.有一天也是這樣,蔣查完鋪後又到宿舍外邊撒尿,唐生智趁著天黑月不明衝出去對著蔣百裏就是兩耳光.邊打邊喊:歐陽莘你怎麽老穿我的鞋.這種把戲,蔣百裏心裏自然明白是怎麽回事.隻是性格使然,自己裝糊塗,不去追糾,反倒是唐事後欠疚主動找蔣百裏認錯.
唐於軍校必業後回到湖南在陸軍混成旅當兵.逐漸混到了趙恒惕手下的團長,這時就現露出打仗的才能,常打勝仗,1920年又被提升為旅長.成了一股不可小看的軍事力量.當時譚延闓與趙恒惕為爭湖南的第一把交椅而開戰,譚投靠孫中山,趙投靠吳佩孚.譚曾派人來拉攏唐,為唐拒絕.唐的部隊加入趙的軍事集團與譚開戰驅譚出湘.唐的部隊在整個戰線的前方,一路追擊譚的部隊出湘趕入粵省,唐順勢占據了湘南.將部隊駐紮在衡陽,永興,郴州,桂陽一帶.
有了相對的獨立性,有了地盤,唐的隊伍迅速擴大,到 26年時唐的隊伍已經發展到3萬餘人.有了勢力之後雄心也就大了.時事正好有個機會,湘省人民正在風起雲湧的在搞驅趙運動.當然這裏有共產黨的推波助瀾.唐的駐地有於接近粵省,廣東的革命風潮漸漸的就刮進了唐的軍營,士兵裏自然就有一些鼓噪.加上唐青年是就有革命的誌向,唐就暗中與廣州有了互動.1925 年更將自己的親弟弟唐生明及幾十名湘省青年送入黃埔軍校四期就讀.由於唐的這些舉動,湖南省的共產黨為更好的做唐的工作促其反趙,就以湖南國民黨省黨部的名以派出多名黨代表常住唐部做唐的工作.
北伐這樣一件被國共兩黨喊的名震環宇的事件,卻很難找到一本比較完整講述北伐的書.北伐的成功是有有利的客觀條件的.這個有利的客觀條件就是當時北方的軍閥戰爭.
我們在第一章裏講到,直奉二次大戰由於馮玉祥的倒戈一擊,使吳佩孚的直軍徹底失敗,在山海關附近吳佩孚丟了他直接指揮的精銳中的精銳”怯薛”第三師.可以說他的政治生涯隨著第三師的消失而消失.其後來兩年的政治及軍事活動及十四省聯軍總司令的頭銜都屬於吳政治生涯裏的回光反照,屬於驚濤拍岸後的餘波蕩漾.之所以有後來的回光反照,餘波蕩漾,是由吳的聲望還在,山海關以內,除了廣東,廣西,雲南三省之外都在吳的影響之下.各省的地方主官及軍隊或是吳的直接下屬,或是他推薦上去的,或是曲服於吳的軍力而聽其號令的.但人們的勢力眼,及實用主義也讓他倍嚐人間冷暖.
由於戰敗,自己的陣營也發生了變化,有的就另投”明主”了.比如原他的部下,被他扶上湖北都督寶坐的蕭耀南就投靠了重新上台的段祺瑞.當吳戰敗後帶著少量衛隊及部分幕僚以及沒了軍隊的軍官沿京漢鐵路一路奔來準備登上長江裏的軍艦和他在艦上的兩千衛隊回合時.蕭就不讓他進湖北境.為此派人拆除部分路軌,還命令鄂軍暫編第一師師長寇英傑執行段祺瑞”嚴拿吳佩孚”的命令.由於寇也是吳的舊部,因此寇拒不執行蕭的命令.加上這時川,湘兩省擁護吳佩孚的代表已到,也向蕭施加壓力,蕭才讓車南行.從雞公山到漢口原本幾個小時的路程,走走停停,吳抱病在車上折騰了三天.車到大智門車站,這天正好是1925年元旦.蕭又不讓吳下車去碼頭.一定要吳進法租界並聲明以後再不過問政事.吳堅決不進租界.雙方堅持不下,後來吳歎氣道:”轉告珩珊(蕭耀南字),我腳不沾他湖北的地麵,你們把車開到月台上來,我馬上登”決川”艦,而且即日東行.”吳終於得行.上”決川”艦,當時擁護吳的艦共三艘,將士兩,三千人,駛往黃州(今黃岡市).到達黃州後稍得安定即與幕僚登岸同遊黃州古跡.並飲酒作詩,詩曰:
戎馬生涯付水流,
卻將恩義反為仇.
與君釣雪黃州岸,
不管人間可自由.
又有:
小人行險終須險
君子固窮未必窮
百尺樓船沉海底
隻因駛盡一船風
不改書生本色.
誰知形勢不讓他休息,先是台上的段祺敬慕吳佩孚治軍打仗的本領.五次三番派人拜訪吳佩孚要他出山任段政府的海陸軍元帥.吳不肯就任.吳推脫的次數多了,惹的段祺瑞火起派軍艦八艘趕來黃州捉拿吳佩孚.吳獲的此情報後於1925年3月2日領著他的小艦隊沿長江駛過武漢南下抵達嶽州(今嶽陽市).在嶽州受到趙恒惕派來的代表的熱情歡迎.到此他才有機會把家屬,幕僚及跟他的衛隊安派住到岸上.但他本人仍住艦上.在嶽州一住七月有餘.
這時政治形勢又發生變化,有於張作霖的奉軍大舉南下,擠壓政治板塊急劇變化.奉軍進展急為迅速,沒幾天前鋒就已過江蘇染指上海.中原大地群龍無首,各省小軍閥倍感唇亡齒寒.迫於形勢,為了自保,大家就商量聯合抗奉,那唯一能統合大家,有此聲望的隻有吳佩孚.更由於湖北的軍隊本就是吳的舊部,這會兒都出來擁護吳佩孚.蕭耀南無奈這會兒有靦著臉來找吳要加入這種聯合.小人不長壽,未幾蕭耀南因患肺病及長期吸食過量大煙而死.由於在鄂軍隊的支持,吳佩孚就把聯軍司令部建立在了漢口附近的查家墩兒.
但是形勢的變化往往出人意料.本來是聯合反奉,誰知吳正在粉墨登場,馮玉祥那邊已經開了鑼.馮聯絡張作霖的部下,張學良的副手新派軍人郭鬆嶺聯合倒張.郭鬆齡帶著本部人馬反戈打去一路過關斬將,衝出山海關打到離沈陽六十裏的地方.張作霖已覺沈陽不可守,而通信息給郭希望他和平進沈陽,勿塗炭百性.可就在此關建時刻日本關東軍出麵幹涉,限製了郭軍的軍事行動,加上各路張的支持者趕來助張,在強大的外部壓力下郭軍內部出現動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勤”王”的老將吳俊生特別買力,已年愈六十還親帥騎兵冒著零下40 度的嚴寒,繞道從背後偷襲了郭軍的補給站白旗堡斷了郭軍的糧草,彈藥供應.接者揮動騎兵直插郭軍背後,致使郭軍潰敗.吳又派出騎兵一個團追上逃跑的郭鬆齡夫婦,於押送回奉天(今沈陽市)的途中槍斃.
簡述一下吳俊生.吳俊生是個粗人,沒什麽文化,但也算是格性鮮明有愛國心的小軍閥.年輕時曾多次抵抗沙俄的入侵.後又對抗蘇聯勢力的入侵.尊北京政府命令鎮壓了蒙古人烏泰的分裂叛亂.因戰功而屢或升遷.與人說話多自稱粗人,粗人是粗人,也有:”文彩”的一麵,曾製條幅:
自古名將愛良馬;從來美人屬英雄.
後半生追隨張作霖忠心耿耿.陪同張作霖從北京返奉天,在黃皇姑屯爆炸中被一顆道釘擊中腦袋,當場死亡.
有了這次事變之後,奉張對馮玉祥很之入骨,連電吳佩孚唱導聯合,共同滅馮.大作姿態.宣稱:關內事維兄住持.一開始吳佩孚也暈了.心想這形勢也變化太快了吧,他這邊抗奉的聯軍還沒準備好,才一個月的功夫,現在奉張倒要聯他打馮了.可是看著奉張那個殷勤勁兒,稱兄道弟的.又想到對馮的新仇(長城倒戈)舊恨(勾結蘇聯),再加上身邊的人都恨馮.竟然接受了奉張的聯合唱議,把槍口對準了馮玉祥的國民軍.
各大軍閥中,馮玉祥算是有名的倒戈將軍,受他的影響他的部下也有此好.像石有三,韓複渠,孫殿英,到後來的吳化文等等不一而足.吳佩孚始終不肯反掉曹昆,就是不想背上人格上的罵名.
軍事鬥爭的成敗很大程度上是決定於一個”錢”字.馮玉祥的倒戈及後來他的部下的倒戈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沒錢.蔣在後來的幾次軍閥大戰中至所以獲勝也是因為他有錢收買對方的將領.對方的將領有時也是無奈,因為沒有餉的軍隊是很難帶領的.
共產黨至所以能打敗國民黨也是很好的解決了”錢”的問題.成功的發動了人民,也就就是所謂的”得民心”.由人民大眾提供了戰爭的花費.
還回過來說當前的事.大戰首先在山海關暴發,1926年元月 19 日奉軍猛攻國民軍守衛的山海關.河南方麵吳佩孚命寇英傑領五個混成旅猛攻國民軍守衛的信陽.信陽不好攻,打了一個多月最後吳令靳雲鄂領軍從河北一路攻擊南下夾擊信陽守軍.守軍投降.京漢路打通後,吳領軍北上參加河北的圍攻國民軍的戰鬥.這時閻西山也加入到攻擊國民軍的行列.國民軍鹿仲麟部在多方攻擊之下被迫於四月下旬退出北京集結於北京西北的南口. 這時候吳佩孚獲的一個統領全國的機會.河北的國民軍被奉直兩方軍隊趕出北京之後,馮為避免成為焦點而把軍隊交給張之江和李鳴鍾統領,自己經庫侖去了蘇聯.張,李立刻發電報給吳佩孚,望吳速北上主持大計.所率軍隊都聽候吳大帥調譴.消息傳來吳佩孚查家墩兒司令部一片歡呼聲.這時如果吳佩孚接納國民軍的投誠,那麽長城以內除兩廣之外就都是吳的天下了.但是吳選擇了拒絕.吳的理由是:當時聯奉反馮是你們大家讚成的,這還沒幾天你們又要我聯馮反奉,我現再聽你們的變過去,我還是玩意兒麽?遂拒絕了國民軍的投誠.製定了繼續聯奉徹底消滅國民軍的方針. 國民軍也隻有為生存而戰,奮起反抗.這樣北方的戰事又起由於吳佩孚拒絕了北方國民軍的投誠,就形成了國民軍南北兩方夾擊吳佩孚的局勢.而吳也就被動的兩麵作戰
吳佩孚於四月二十六日親帶一個旅沿京漢鐵路北上,途中分別停鄭州,洛陽,開封閱兵.就這樣走走停停,一邊指揮兩麵作戰一邊與張作霖周旋,直到六月二十八日才到北京.並在北京與張結八拜之交成為盟兄弟,吳長一歲為兄,張少一歲為弟..吳佩孚把注意力放在了北方, 這時候湖南出事了.吳佩孚開始對南方的戰事未給予足夠的重視. 但也做了布署,
因為北方大戰時南方還未開戰.到四月下旬吳打通京漢路從漢口乘車北上時,湖南方麵也隻是湘軍內部的戰爭,既便這樣吳也調派了十萬兵力圍攻唐生智.下麵我們會講道.這時唐還不算國民政府的編製.唐直到5月 21號才得到國民政府頒布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的委認狀.而國民政府的北伐決定也是遲到6月4號才由中央會議作出.而這時吳正在長辛店指揮南口大戰.既便這樣吳也一直在調兵反攻北伐軍.致於說吳的主力多在北方,那也是因為戰爭先起於北方,而這時部隊又處於交戰之中,無法抽調,隻能解決完一個在解決下一個.
馮玉祥統領的北方國民軍也是舊軍閥的一部分,原來隸屬於直係,是曹錕的部下,又由於吳佩孚在直係裏的勢力大,所以又受吳的節製.後來馮在長城西峰口倒戈,為了投機換了國民革命軍的旗號.而此刻正在與直係和奉係軍伐在交戰.所以因該軍勢集團因該算入北伐的軍事力量.但是我們所看到的宣傳無論出自共產黨之手還是出自國民黨之手,都隻談從廣州和廣西出來的北伐軍,忽略了北方的國民軍,甚至把唐生智的作用也隱去了.這是非常不公正的.也不是曆史事實.我在這裏要特別強調.
當時軍閥的兵力主要有兩大塊四小塊.按大塊分是奉係與直係,奉係裏有張作霖部隊和屬於奉係的張宗昌在山東的軍隊和計有三十萬人.直係也有兩塊,吳佩孚統領的約二十萬人的軍隊和屬於直係但相對獨立的孫傳芳號稱二十萬的五省聯軍.
有的書的作者不知怎麽想的竟然做出這樣的對比,說北伐軍十二萬人,而當時的軍閥有七十萬人.借以證明北伐軍有多曆害,完全對北方的馮玉祥軍事集團視而不見.這是蒙蔽視聽,自欺欺人.首先說所謂的十二萬北伐軍指的是從廣東廣西出發的人數加上在湘的唐生智的第八軍,並沒計算留守的部隊和地方部隊,如果加在一起也有十四,五萬,北方國民軍也有十五,六萬.合起來算有三十來萬人.而北伐軍前期作戰的就是吳佩孚的部隊.而吳的主要作戰力量又在北方.屬於直係的孫傳芳帶著他的二十萬大軍坐山觀虎鬥.未曾出手.
咱們還是回顧一下曆史過程.當時湘軍首領是趙恒惕,麾下編有四個師,一師賀耀祖,該師成份組成複雜,人數也不多戰鬥力不強;二師劉鉶對趙的態度有些動搖;三師葉開鑫是趙恒惕的鐵杆部隊,人數也較多有較強的戰鬥力;四師就是唐生智了.1926年 3 月 六日唐生智令下屬的第十五團向長沙方向開進,同時電告趙恒惕稱:”現因郴宜米貴,給養困難已極,特調第 15團移駐衡山,以便就食,且資整理.敬懇鈞座移節衡山,檢閱該團,並麵授生智以整軍邊防機宜.”有於葉開鑫的部隊遠在湘西,趙切實感到了威脅.隨於 12號通電辭職,13 號逃離長沙.
這件事後來成了引起北伐的序幕.
北伐事件是國共曆史上被篡改,被歪曲的最嚴重的曆史事件之一.無論是國民黨方麵還是共產黨方麵都是這樣.共產黨方麵把葉挺獨立團吹成了天兵天將,一個團包打天下,凡說北伐隻見葉挺獨立團,不見別的部隊.國民黨方麵也一樣,把蔣介石吹的英勇無比,指揮若定勝蕭曹.這就是英國曆史學家的那句話:”曆史是勝利者的宣傳”.到底當時的實情是怎樣的呢,讓我們撥開重霧看看當時的實情.
唐生智據有湖南省政府大權後,葉開鑫怎麽能答應.葉在的到吳的支持後甘當先鋒,於1926年4月下旬在平江,湘陰與唐軍開戰,開啟北伐序幕的第一槍.單隻是葉軍唐還不怕,可怕的是吳佩孚一動,動靜就大了.按吳的命令湖北出兵三旅組成援湘軍緊隨葉後,一師賀耀祖,二師劉鉶都聲明反唐領兵參戰.江西鄧如琢領三個旅會同原陳炯明的殘部從湘東攻擊,老桂係沈鴻英,韓彩鳳殘部攻湘南,同時吳佩孚又派出軍艦入洞庭湖配合作戰.在吳佩孚的大旗指揮下反唐的兵力達到十萬,唐那能頂得住這陣勢.唐生智一麵退出長沙向衡陽收縮,一麵緊急向廣州革命政府表示要加入國民革命軍,願為北伐先鋒,請國民政府趕緊出兵北伐,又一麵十萬火急的向新桂係求救兵.新桂係黃紹竑,白崇禧是唐生智保定陸軍學校的同學,加上反吳本來就是國民革命的一大目標.所以不待政府命令即先行派出一個團前出到湖南永州.廣州國民軍也派出葉挺的獨立團前去支援,國民政府的出兵行動穩定了唐的軍心,震攝了反對陣營裏的脅從們.暫時穩住了戰線.
前文說到在湖南的兩派軍隊四月下旬在湖南開了戰,李宗仁等派了一個團前出永州支援唐生智.可是吳佩孚的力量來自四麵,已形成大戰的局勢.李宗仁趕緊去廣州搬兵.李到廣州後大力呼號北伐,幾乎到了見人就說的地步.李宗仁的熱與廣州形勢的冷形成鮮明對比.由於前麵說到的三.二零中山艦事件,加上隨後的整肅行動,使得人心浮動,無心討論北伐的事.但是前方已經打起來了,李的第七軍已經插手了.如果後方不動前方就形成孤軍奮戰了.李找中央委員們做工作,特別是與蔣介石長談.反複說:現在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時機,吳佩孚的主力都在北方於國民軍大戰,現在不打更待何時?又說前線部隊孤軍奮戰急需支援.蔣的回答是”廣州的事你不了解,情況很複雜,人心不定,很難馬上出兵北伐,你多找中央委員談談吧.”李又拜訪了蘇聯顧問團,蘇聯顧問團還處在三.二零事件的陰影裏,也不願談北伐的事,認為現在北伐不合時宜.但是李著急啊,他的部隊已經出動了.最後還真讓他找到一個誌同之人,就是李濟琛.李濟琛也同意立即北伐,認為:不能讓八桂子弟孤軍作戰.最後蔣同意招開中央委員會討論.
二李在會上大力呼號,特別是講了時機千載難逢已及前線戰鬥已經打響.最後終於說服大家通過立即出兵北伐的決議.此時已是1926年6月4日.李宗仁於會後即回廣西,帶領第七軍先行出動.
所以說北伐是被湖南的形勢所拖動的.並不是蔣介石國民黨預先計劃的時間.
國民政府遲於 7月9日才在廣州誓師北伐.部隊共編成八個軍.第一軍何應欽,第二軍譚延闓,第三軍朱培得,第四軍李濟琛,第五軍李福林,第六軍程潛,第七軍李宗仁,第八軍唐生智.唐的兵力最多,共有28個團,相當於十個師.總司令蔣介石,總參謀長李濟琛,行營參謀長白崇禧,政治部主任鄧演達.每軍的政治幹部均選配共產黨員,蘇聯軍事顧問團隨軍行動,顧問團長加侖將軍隨總司令部行動參於指揮.
為防唐繼堯的滇軍趁國民革命軍北伐之際偷襲廣西,廣東,所以留下了實力雄厚的留守部隊.第七軍留下八個團,有黃紹竑帶領,守廣西.廣東留下,計有李福林的第五軍全軍,第一軍的錢大鈞師,第二軍的陳嘉祐師,第四軍陳濟棠師,徐景唐師,由李濟琛統領鎮守廣東.
廣東國民政府實際參加北伐的兵力有:
第一軍何應欽帶領四個師,第一師王柏齡,第二師劉峙(後為薛嶽),第三師譚曙卿,第四師馮軼裴,其中第一師,第二師為北伐軍總預備隊.
第二軍譚延闓帶領第四師張輝瓚,第五師譚道源,第六師戴嶽,及一個直轄炮兵團.
第三軍朱培德帶領全軍三個師,及一個炮兵營和工兵營.
第四軍沒有軍級幹部帶領,就由第十師師長陳銘樞掛名帶領第十師,第十二師張發奎及葉挺獨立旅.
第六軍程潛帶領全軍三個師及兩個炮兵營.
第七軍李宗仁帶五個旅(十二個團),約兩萬人入湘作戰.
第八軍唐生智五個師,加賀龍的獨立師及一個炮兵團,一個教導團共二十八個團三萬餘人.北伐軍總計兵力約十萬人,其中唐生智的兵力占全部兵力的三分之一.
北伐軍分三路出兵,一路由第一軍沿東江向福建出動,行動上隻是造勢,牽製孫傳芳軍事集團.第二路由二,六兩軍出江西北上,這裏麵還有點原故,因當年二,六兩軍是被唐生智趕出湖南的,現在雖然成了一家人了,還是有些芥蒂不見麵為好,這也是唐生智提的唯一條件.國民政府尊行不誤.第三路由已先期出發的第七軍加上後來的第四軍及在湘的第八軍全部向北攻長沙
唐生智任前敵總指揮.指揮四,七,八三個軍在兩湖方向作戰.唐指揮的這一路三個軍的戰鬥力都很強,可以說國民政府裏最強的部隊盡在這一路.你就有疑問了,”不是說第一軍黃埔軍戰鬥力也很強麽?”第一軍是很強,但是這一段時間由於中山艦事件鬧的人心不穩,政治工作幾乎廢棄,紀律渙散,戰鬥力有所下降.是支好部隊但需要恢複.唐的部隊這一段時期的軍紀比較好,戰鬥力比較強.唐信佛,自稱是佛教將軍,說馮玉祥是基督將軍,說蔣介石是革命將軍,他當是可能不知到中山艦事見,也不知道蔣與共產黨人之間的鬥爭.
唐指揮的這三個軍兵分三路,破關斬將,連戰連捷,於七月11號由唐第八軍的李品仙師率先進入長沙.整個在湖南的戰鬥是由唐生智直接指揮的.唐之所以在湖南打的這麽順手,這麽有氣勢,與共產黨領導的農會和工會的支持是分不開的.我們就不得不講一下唐生智與湖南農民運動的關係.
共產黨與唐生智的合作是從反對趙恒惕開始的.共產黨在長沙搞運動,在鄉下搞農民運動到處成立農會,喊出: 一切權力歸農會.又在礦山,鐵路搞工運,成立工會.唐也對趙施加軍事壓力,客觀上形成與共產黨一唱一合.實現了驅趙的目的.共產黨無形之中成了唐生智的同盟軍.
而當四月裏葉開鑫在得到吳佩孚的支持後把唐逐出長沙時,中共湖南區委為了保住與唐生智這支武裝力量的關係,就以國民黨湖南省黨部的名義派了八名成員隨唐軍行動.其中就有著共產黨人郭亮,何叔橫,夏曦等.並在衡陽成立了包括唐生智在內的國民黨湖南省黨部特別委員會.特別委員會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發動工人和農民支持唐生智軍隊抗擊北洋軍閥的鬥爭.而且以中共黨員為長委的湖南省黨部還擁戴唐當上湖南省政府主席.而唐也不含糊,於他當上省主席的第二天就要求與湘省中共負責人見麵.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李維漢代表中共與唐會談了一次.唐對工農運動很支持,從省政府的財政收入中每月撥出2000圓給工會,每月撥出3000圓給農會.還另撥兩萬圓給各縣農民協會開辦訓練班.在唐的大力支持下湖南省的工農民運動才得以搞的轟轟烈烈.
中共則組織了幾十萬的農民和工人參與北伐戰爭,給軍隊帶路,運輸,偵察,抬單架運傷員,送茶送飯慰勞.還有的直接加入戰鬥.而北洋軍閥方麵則處處遭到人民群眾的抵抗和反對,事事難行.兩下對比北伐軍的勝利也就容易理解了.共產黨的農民運動是很厲害的.到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官就報怨老百姓不支持國軍了.沒人給國軍通風報信,使得國軍變成了聾子,瞎子.老是會憶北伐時受老百姓擁戴的情景.
唐生智拿下長沙一個月後,蔣介石才迤邐而來,蔣介石沿途耳聞目睹的都是唐生智的部隊如何的兵強馬壯,如何的訓練有素,部隊每天保持訓練八小時,常年處於警備狀態接到命令兩個小時之內可以拉動,紀律好,戰鬥力強,心裏很不是嗞味.見了唐生智後提出想看看唐的第八軍.唐分付手下人搞個閱兵式歡迎蔣總指揮.閱兵式當天唐與蔣均騎馬閱兵,士兵們高呼口號歡迎總四令檢閱.可能是士兵太賣力,驚了蔣介石的坐騎.蔣介石把持不住從馬上摔了下來.本來蔣看別人的軍隊就心懷貳意,這下心情更不好了,
閱兵式也就草草收場.
這時的北伐軍將領開了一個決定進攻方向的軍事會義.會上蔣提出就先打湖北還是先打江西的問題讓大家討論.唐生智和蘇聯軍事顧問加侖堅決主張先打湖北.最後大家統一了認識決定先湖北後江西.
方向既定軍事布署如下,北伐軍擺出中央攻擊左右策應的布局,中央軍團以第四,第七,第八及鄂軍一個師組成,中央軍團又分為左右兩個縱隊,右縱隊由第四軍兩個師加第七軍組成由李宗仁指揮.沿平江,通城,蒲圻方向攻擊前進.左縱隊由第八軍加鄂軍夏鬥寅師組成,由唐生智指揮向長安驛,雲溪,嶽陽方向攻擊前進.右翼軍由第二,第三軍組成沿醴陵,攸縣,茶陵一線布防,警戒江西方向的孫傳芳部.左翼軍由易幟的黔軍組成
番號是第九軍,第十軍,而第一,第六軍跟在中央集團後麵為總預備隊.唐生智還是前敵總指揮.
北伐軍一路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這都是共產黨的功勞.人民群眾為北伐軍架橋鋪路,運送彈藥及傷員,當向導,抓俘虜,提供很大便利.中央軍團於八月十八日開始進攻一路勢如破竹才幾天功夫就攻入湖北抵近汀泗橋.八月二十三號北伐軍在羊樓司召開軍事會議做攻擊汀泗橋的布署,由於汀泗橋是通往武漢的重要咽喉要道,交戰雙方都很重視.南軍布署四路會攻汀泗橋.第一路以第四軍從通山方向出發主攻;第二路第七軍主力有蒲圻向北攻擊;第三路第七軍一部附第八軍一部由蒲圻向北會攻.第四路第八軍第一,第二師由嘉魚回頭從側背會攻.北伐軍有大約五萬人參加會戰.
北軍方麵,當吳佩孚與國民軍在南口交戰之時,告急的文電就如雪片飛來,但為穩定軍心吳佩孚堅持不動,對周圍人說道: “南口一日不克,本總司令一日不南下.”一直到八月中旬國民軍敗出南口,北方戰事才算告一段落.這時北伐軍已攻入湖北.吳佩孚於八月二十一號又接湖北前線指揮官李倬章十萬火急電報,陳說南方危急形勢.吳乃著手南下,命齊燮元代總司令主持持後續工作.自己帶著猛將劉玉春所部於八月二十五日乘火車南下武漢.主持南方戰事.
這時守汀四橋的北軍大部分是被北伐軍從湖南趕出來的殘部,在得到陳嘉莫師的增援後大約有兩萬人馬,防守也算堅強.北伐軍於八月二十七日攻了一天未克.二十八日北伐軍繼續進攻,並派出葉挺獨立團在農會會員帶領下繞道出擊汀泗橋的東北部從側後方攻擊.北軍在前後夾擊下軍心動搖陣地不保,一起向武漢逃去.
吳佩孚到達武漢時北軍已丟失了汀泗橋.吳立刻布署賀勝橋的防守.前線兵力也是兩萬來人.為使官兵拚命,吳佩孚組織八個大刀隊作為督戰隊,分派各處監視各軍作戰.30日拂曉北伐軍發起總攻,北伐軍攻勢淩曆前赴後繼,北洋守軍為之膽寒.不斷有人棄陣脫逃. 吳佩孚命令督戰隊遇有脫逃者立斬不赦.可是到後來整個陣地呈蹦潰狀,吳佩孚手握大刀親斬九名軍官其中有一名旅長,其餘為團營長,仍不能阻止潰退.到黃昏時北伐軍已全線突破守軍防線.北洋守軍全部退入武昌城.
北伐大軍擁抵武漢三鎮,中央軍團之右路縱隊負責打武昌,左路縱隊負責打漢陽,這時蔣介石對右縱隊做一調整,把跟在後麵的第一軍第二師調到前線歸第四軍副軍長張珂玉指揮.他這樣做是有私心的.兩湖戰場第一軍沒出過大力,湖南已經是唐生智的勢裏範圍,眼看武昌這個湖北省的首府就要垂手可的了再不撈點戰績很難在湖北站腳,因此把第二師派上去撈點政治資本.誰想到武昌並不好打,在蔣介石的盲目指揮下第二師損失慘重,第四軍也遭受較大損失,葉挺在武昌城下活生生損失了一個營.而這時左縱隊的第八軍已克漢陽下漢口兵出武勝關進入河南了.
武昌不好打,蔣介石丟下武昌給唐生智慢慢打,.自己帶著及灰頭鼠臉的第二師去了江西,投入江西戰場,這個第二師在湖南戰場時就被唐生智指責過.唐曾當麵告蔣說:第二師軍紀差,到處拉夫抓丁,騷擾百性,戰鬥力又不行,請不要派上前線.當場搞的蔣很難看,下不來台.蔣隨後私下請求中共及蘇聯顧問團說:請維持第一軍,趕快派些共產黨員來吧.
這時北伐軍的大部分力量都去了江西. 隨著北伐軍的勝利南方的一些小股軍事力量也就陸續轉換旗號加入了國民革命軍的行列.甚至連在湖南戰場上的主要敵人,葉開鑫,賀耀祖這時也都成了國民軍.加入到江西戰場.所以這時北伐軍的番號已不是原來的八個軍而是擴編到十幾個軍.
整個南方的戰局形成了三個戰場.東邊何應欽進入福建作戰沒費多大勁,連打帶撫就搞定了福建,12月18日何部占領福州.稍做休整後於1月下旬由閩北進入浙江,分兵向江山,麗水,溫州攻擊前進,本來挺順利的軍事行動沒想到,在蘭溪,桐廬等地受挫,進展不利,蔣介石為改變這種局麵,任命白崇禧為東路軍前敵總指揮實際指揮東路軍作戰.果然改變戰局.東路北伐軍於2月23號進占杭州.接著派出一部分兵力協助程潛領的江右軍攻擊南京.在共產黨領導的上海工人起義的配合下, 白崇禧,何應欽領軍未經戰鬥3月21號占領上海.
中間江西戰場北伐軍大軍雲集與孫傳芳主力戰與贛北,南昌城殺了個二進二出.事情經過是,9月19日程潛得到情報說南昌城兵力空虛隻有六百守軍,這樣好的機會程潛當然不願放過隨不顧配合作戰的第二,第三軍未到的情況即率本部第六軍及歸其指揮的第一軍第一師突襲南昌,在城內工人,學生,警備隊的響應下一舉占領了南昌城.孫傳芳得訊後極為惱怒,嚴令前敵總指揮鄧如琢立即奪回南昌城,鄧即率部由贛江北攻南昌,同時令鄭俊彥部沿南潯路南下夾擊程潛,程潛率部出擊結果在南昌南郊被孫傳芳軍隊包圍,部隊被擊潰,情急之下,程潛割掉胡子,脫掉長袍換上農民的衣服化裝逃脫.第一師師長王柏齡也是隻身逃脫,他這一逃唯恐受到軍法製裁就躲了起來,隻到北伐軍打下南京才又露麵.
未幾指揮部令程潛再攻南昌城,程潛帶著他收攏的部隊再攻南昌,一度還真攻了進去.結果沒站住腳又讓孫軍給打了出來.孫傳芳也親赴九江督戰.北伐軍隻好令謀策略.南潯鐵路是南昌守軍的重要的補給線及軍隊調動的運輸線.指揮部決定先攻占南潯鐵路切斷南昌守敵的補給線.調來戰鬥力強的第四軍,第七軍再附其他部隊總計約十萬兵力猛攻南潯鐵路.於當日突破南潯鐵路各據點.北伐軍再接再曆又於第二天攻下九江.孫傳芳逃往南京.南昌城守軍孤立,軍心動搖,於幾天後繳械投降.江西底定.
然後江西的北伐軍兵分兩路,李宗仁帶領的部隊叫江左軍沿長江北岸進入安徽攻安慶.程潛率領的第六軍及第四軍一部組成江右軍沿長江南岸攻南京.27年3月23號江右軍站領南京.
西部戰場,北伐軍圍困武昌一個多月,北軍軍無鬥誌,加之吳佩孚逃到鄭欲調兵解武昌之圍,結果無兵可調,非但如此,張作霖還想趁機奪取吳的固有地盤直隸和河南. 在這種局勢下吳跟本無力組織部隊反攻武昌. 26年10月10日北伐軍攻下吳昌,守將劉玉春被俘.湖北底定,北伐軍第八軍繼續北上,第四軍全部投入江西戰場.
張作霖眼看著吳佩孚敗了,在天津搞了個”安國軍”,認為馮玉祥的國民軍,蔣介石的北伐軍都是疲憊之師,不放在眼裏,要來爭天下.與1926年12月6號在天津發了個”反赤宣言”聲稱:”吾人不愛國則已,若愛國非崇信聖道不可.吾人不愛身則已,若愛身非消滅赤化不可.”說罷,軍隊於1927年出開動,先占保定,再沿京漢路衝著吳佩孚而來,克彰德,下開封,血戰鄭州,吳佩孚兵敗,退入洛陽,奉軍追趕而來.陰曆三月初七,吳佩孚正在洛陽過五十三歲生日,奉軍猛攻汜水關,洛陽城內炮聲可聞.吳無意再戰,令撤去宴席,解散隊伍.吳隻帶了衛隊和部分幕僚經豫西,走四川投靠楊森,從此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直到1928年始定居北京.
2.6.
以程潛攻下南京.白崇禧,何應欽占領南上海為標誌,北伐軍贏得了長江以南的大片國土.軍事行動暫時告一段落.政治鬥爭隨即登場.發生了對國共曆史有重大影響的”分共”和”清黨”事件.中共稱之為”四.一二”大屠殺或”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實際上政治鬥爭一直沒停止過.軍事鬥爭還有張有弛,有打仗的時侯有休整的時侯,政治鬥爭卻沒有,時時刻刻都在鬥.有明鬥有暗鬥,在會議上不能解決的問題,吵吵著有成了血鬥.國共之間,以及國民黨內部這一段時間就是這樣的.北伐開始前是這樣,北伐開始後也是這樣.
北伐軍打到武漢的時侯蔣介石和其他一些國民黨人士就開始提出把國民政府由廣州遷到武漢,理由是武漢是中國的中心,又是九省通衢.但這時共產黨方麵並不讚成.吵了一段時間共產黨方麵由同意了.這樣廣州的中央委員及政府官員開始陸續北上武漢.誰也沒想到,走了兩批後,第三批張靜江帶領的人員走到南昌時,和蔣介石三搞兩不搞,醬介石突然變主意了.蔣介石和張靜江提出國民政府遷南昌不遷武漢.理由是武漢容易受到奉係的攻擊.當時奉係和吳佩孚的殘不都有部隊在河南,這也是事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借口.當時北伐軍士氣正旺.占領河南隻是時間的問題,後來事情的發展也正是如此,沒有懸念.其實蔣的真實原因是顧忌唐生智的軍事實力.擔心國民政府成了唐生智手中的玩物.再者兩湖地區由於唐生智的支持工運,農運搞的轟轟烈烈,工會,農協會的權力幾乎比政府行政權力都大.而這些組組織又都在共產黨掌握之中.國民政府去了武漢肯定被共產黨所控製.為國民黨計國民政府不去是對的.就史論史的講蔣介石是對的.
共產黨說蔣要國民政府建在南昌是蔣的獨裁心所使也是對的.關鍵是看你站在那個角度說話.站在國民黨的角度說蔣是對的.蔣這樣做是為了挽救國民黨,挽救國民政府.
但國民黨裏的很多人看不到這一點.這就是普同人與領袖的區別,但也不要把蔣吹的太高了.蔣之所以能看到這一點,是由於他身在那個位職,能夠感受的到.再加上張靜江的指點.否則他也不會先同意遷武漢後張靜江到南昌後他又不同意遷武漢.
國民黨的另一個重要的政治領袖汪精衛這時堅決同共產黨站在一起,要遷武漢.糾其原因也是有私心的.到了南昌他必定成了蔣的傀儡.在武漢共產黨還用護他當主席.這樣一來就有三股勢力要遷武漢.汪精衛為首的國民黨左派,共產黨,蘇聯顧問鮑羅廷.軍事上蔣也不占優勢,蔣的嫡係就是第一軍,一個第八軍就把他的軍事力量抵消掉了.唐生智是堅決支持遷武漢的.蔣是一個明智的人勢力不夠的時侯就委屈點.否則就可能成為孤家寡人身敗名裂.所以蔣也就不得不同意遷武漢了.但因此他也看到了鬥爭的目標.
到達武漢的國民黨中央委員(包括共產黨員的國民黨中央衛員)在蔣介石,張靜江缺席的情況下,於3月10 號在武漢召開了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大會上一些中央委員對蔣一頓很批.尤以陳公博的發言最為痛快淋漓.陳說:”蔣中正自民國十六年三月二十日(中山艦事件)捕拿黨代表,迫走汪精衛,心目中早已沒有黨,然而心目中盡管無黨,招牌上卻不能不有黨.這是蔣中正異於昔日北洋軍閥的所在,蔣中正高於北洋軍閥的也在於此.但是招牌上的黨要怎樣才能形成呢?自然是以他個人為中心,慢慢創造了.”千萬不要以為陳公博是站在共產黨立場在說話.他早在”三.二O”事件之前就不是共產黨了,他跟定了汪精衛是汪的人了,他這是替汪在講話,不過主觀為自己客觀幫了別人罷了.又有人批蔣道:”蓋自去歲三月二十日武力蹂躪黨權,政權以後.不但總理之聯俄及容共政策被其破壞,即本黨軍隊中之黨代表製與政府製度亦完全破壞,開個人獨才之漸,啟武人專橫之端,使總理改組本黨之精神及同誌兩年來之努力悉付東流.
大會不但從理論上批了蔣而是從組織手段上限製了蔣的權力.新的軍事委員會不設主席,隻有主席團,無形中取消了蔣的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職務.又規定總政治部直接受命於軍委會,不歸總司令領導.著樣全軍的政治工作,蔣也無權幹涉.蔣這下可成小媳婦了.那麽遭受此種打擊後蔣的反應是什麽呢.-- --自殺.蔣最初的反應就是絕望的自殺.他的老婆陳潔如回憶說會議的決議內容是漢口政府代表何香凝傳達給蔣的,還給蔣看了一些文件.蔣問道:”你是說,我所有的職務均被褫奪,但除了總司令一職.”何答道:”是的,但是即使這個總司令職務,將來你的權柄也將大為削弱.漢口政府所通過的幾項決議之一,就是總司令隻是軍事委員會委員之一,動員命令必需先經軍事委員會半數通過,再經中央執行委員會核準,始能交到總司令手中,此時總司令方可發布該項命令.文件在此.”蔣看完文件,失魂落魄的站起來,說道:那麽,漢口政府以為可以不要我了,笑話”.陳說她這時感覺到:”他看的出他已大難臨頭,他看出他地位,前途,名譽在迅速的滑落,離他而去.原本他還以為國家如果沒有他,決對搞不下去.他是繼承孫先生衣缽隻人.本黨本國需要靠他領導.而如今呢? 他就如一隻舊鞋子一樣,橫遭拋棄.一切都完了,他走向我們的臥室,我感覺到他萬念俱毀,絕望透頂.如我剛才所慮,他進去找他那支手搶,但它卻不在平常放置的地方.他像一個夢遊人似的,將抽屜一個個拉開,又搜查衣櫃,仍找不到那支槍.”結果蔣大吵大鬧砸桌子摔板凳.這時何香凝上去拉住蔣的一支胳膊,大聲訓斥道:”不要像個崇壞的孩子,隻有耐心和容忍才能使你轉敗為勝.這裏不是你的家!你怎麽可以損壞別人的財產?不要失去理性.”蔣始終沒有找到手槍.也就沒了下文. 蔣的這種行為不具備大智大勇的領袖素質
不但如此,武漢國民政府要人(此時應為,汪精衛,鮑羅廷,鄧演達,徐歉,譚延闓)密議了一個必要時逮捕蔣介石迫其就範的計劃,由譚延開寫出命領交給程潛去執行.命令是寫在一塊布條上,讓林伯渠交程潛執行,林當時是程潛的軍黨代表.林伯渠為謹慎起見,學三國時的董國舅將命令縫進衣服裏.此命令由林伯渠交給程執,程看完後即將命令燒掉拒絕執行.而想作為武漢政府於蔣介石之間的調解人.奔波兩處但是不的要領.
工農運動的彭勃發展達到空前的第步,喊出口號:一切權力歸農會.他們鬥地主,殺土豪,分田地.工人也組織了工會,反複的舉行罷工,幾個月內罷工就有一百多次.這樣下去行政管理完全癱渙.這樣就極大的破壞了生產力.而且工人也沒有工資可發.南昌的工人因為罷工其間幫過北伐軍,所以工會曾找蔣介石要過工資,結果蔣當然是不給了.到底怎麽樣認識和對待工農運動?這樣就帶來了黨內軍內兩條路線的鬥爭.這完全成了文化大革命的預演.所以有這種說法:一切曆史都是現代史.文化大革命正像毛澤東所說的是兩條路線的鬥爭,不能狹隘的理解成毛澤東和劉少奇的爭權鬥爭.當然有了權才能推行自己的路線,所以路線鬥爭有時表征為爭權的鬥爭也就不奇怪了.
兩條路線的鬥爭又發展成武鬥,蔣及其與他路線相同的人,在他的默許下也組工會,甚至有些軍官脫掉軍裝,領著新工會砸老工會,還打死了人.過去我們經常看到書中記載蔣介石指使暴徒砸國民黨省黨部,市黨部等等.會覺的很奇怪,蔣介石本身是國民黨的頭,為什麽要砸自己的黨部,對誰不喜歡撤掉就行了,幹麻非要采取這種流氓手段?回到曆史當時才知道,國民黨的黨部都是有共產黨員及一些國民黨左派操縱的.共產黨員的工作能力都非常強.蔣當年在黃埔軍校訓斥賀衷寒等人時就說:十個孫文主義學會的分子也不抵一個共產黨員.當然這是氣話,但也反應一些實際.他就曾拉住蔣先雲不肯放手.他曾對程潛說:國民黨是個空架子.迄今為止國民黨的工作不是國民黨員在做,而是共產黨員在做.
反共不是蔣介石一個人要反.反共是有廣泛的社會基礎的.買辦階級,資產階級,地主階級.以及知識份子階層,軍隊裏的士官階層,都是反共的土壤.前麵三個階層不用說你也明白,他們都是革命的對像,革命就是要造的他們的反,殺的他們的頭.他們必然是反革命的.知識階層及一些有地位的紳士,他們反的是共產黨的文化認同,他們同樣痛恨社會上的腐敗現象,痛恨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欺淩,承認社會需要改造,但是他們不認同共產黨的信仰.他們擔心共產黨的理論會損害中國固有的儒家思想.這一點與太平天國當年遇到的情況有些相同.
軍隊裏的士官,大部分是上過學的,也就是說有一些家庭背景的當然也有少數是赤貧的,比如朱德和彭德懷.一般來說沒錢上不起學.有錢在當時農民運動比較彭勃的地方都是要受到衝擊的.群眾運動經常容易過火.家裏受到衝擊這些當兵的心裏肯定是要反抗的.就像唐生智說的:無奈這些丘八不聽我的,都聽何健的.唐當時要求他屬下的軍官要正確對待農民運動,而他手下的師長何健是比較積極反共的.湖南就出現過一些營長自發的組織襲擊農會,屠殺農民領導人,說他們是土匪.總之,我在這裏講這些,是因為過去有傾向性的宣傳下,使我們腦子裏印像隻有蔣是反共的,其他人好像都是脅從.其實大錯特錯了.由於不正確的宣傳使我們看不清很多人在曆史上的本來麵目.比如北大校長蔡元培,桂係首領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由於統戰的需要,由於李宗仁後來反蔣的原因,執政後的共產黨已經不再提他們反共的往事.實際上正是他們這些人和他們所代表的勢力集團推動蔣介石反共的.尤其是這個李宗仁,如果沒有他的積極鼓動和實際參與,就可能沒有”四一二大屠殺”,或者說不會來的這樣快.
實際上蔣介石的鎮壓行動從南昌就開始了.從南昌,九江, 安慶,南京,一路走來留下血跡斑斑.隻不過當時還沒有旗幟鮮明說出來,還有點偷偷摸摸,屬於挑動群眾鬥群眾.暗地裏支持一下.蔣到達上海後也為上海的局勢所震驚,全市都處在運動當中,工會經常組織遊行,工人糾察隊代行了司法機關,稍有不如意就聚眾要挾.情勢凶凶,人心惶惶,此絕非人民群眾之福,絕非國家之福.我們經過文化大革命的人都知道是怎麽回事.最有意思的是李宗仁的際遇.1927年正是在他的大力支持下由他的夥伴,桂係第三號首領白崇禧親手鎮壓了這種亂像.沒想到40年後他千辛萬苦回到中國,不到一年就趕上文化大革命,好像就是衝著他搞的一樣.但這次他可是無可奈何了,手裏沒兵啊,隻好求周恩來保護他.說句調侃的話,當年他沒讓共產黨沒玩兒夠.這次總算可以有機會玩一把了.這話說的有點糙但也有點理,如果當時由著共產黨鬧下去,共產黨最終是要結束這種亂像的.因為無論誰執政都要發展生產,發展經濟的.就像現在的共產黨,大口號就是:穩定壓倒一切.
這時住上海的第一軍也不穩了,軍官們成群結夥上街參加活動,街上到處是打倒新軍伐的標語,矛頭所指不言而喻.出自黃埔軍校的軍官成群結隊來找蔣介石問問題.以致於將的蔣喉嚨都說啞了.總指揮何應欽向蔣提出辭職,說:已無法掌握第一軍.蔡元培,張靜江,吳稚輝等相對唏噓,
“四一二”清黨政變的另一個重要決策人李宗仁是3月28號從南京到上海的.據他回憶說,當他去見白崇禧時白的總司令部已被工人包圍著.他又去見蔣介石,蔣的情緒非常低落,嗓音嘶啞,見麵就衝他喊:我不幹了,我不幹了. 李問蔣何出此言. 蔣說,第一軍已無法掌握,何應欽要辭職,這局麵怎麽辦才好?實際蔣是在摸李的底.蔣想反擊可是力量在那裏呢?他要尋找同盟者.前麵我已說過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及他們所掌握的新桂係是國民黨陣營裏最反共的一撥.黃紹竑後來就說過:當年就是蔣不反共我也會單獨舉起反共大旗的.所以到這時李宗仁就對蔣介石說:”我看隻有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清黨,把越軌的左傾幼稚分子鎮壓下去.”蔣擔心軍隊不聽話恐怕掌我不了局勢.蔣說第一師師長薛嶽,第二十一師長嚴重都有嚴重的左傾傾向.而第二師剛好相反,劉峙右傾被指責成西山會議派.部下左派官兵跟他有隙,也軍心不穩,”我的軍隊已靠不住了”如此奈何? 李則獻計說:”我看先把我的第七軍調一部到南京附近,監視京滬線上不穩的軍隊,使其不敢異動.”有了這付定心丸蔣才開始積極準備清黨工作.蔣分別打電報給黃紹竑,李濟琛讓其來滬協助清的事.黃紹竑說他接電報後非常興奮,說自己精神為之一振.實際他早盼著這一天呐.立刻和李濟琛分頭迅速來滬.
換句話說沒有桂係第七軍的武力支持”四一二”的清黨及鎮壓動亂的行動是不會馬上發生的.但是後來我們很少見到共產黨罵桂係的宣傳,究其原因是因為解放後桂係兩大巨頭,李宗仁,黃紹竑都倒向了共產黨的懷抱.共產黨是既往不咎了.也不排除共產對當時李,蔣的幕後活動不清楚.
還有一股不可忽視的反共力量,就是工商財界的這些老板們.他們積極出錢支持蔣介石鎮壓共產領導的動亂.我想他們堅決反共的最初原因就是從動亂來理解共產黨的.
4月2號國民黨在上海的中央監委委員,蔡元培,吳敬恒,張人傑,陳果夫,陳立夫,李宗仁,黃紹竑,古應芬等開會研究對付目前局勢.李濟琛談了廣東的局勢談到彭湃領導的農民運動後說道,:”如果不早日清黨,早日鎮壓,其他各縣的農民都將起來效尤,廣東的局麵就很難維持了.”總之都認為局勢需要整頓,共產黨需要清除.最後一致決議實行清黨.
類似的幕後活動日夜不斷,會議一個接著一個地開,措施一項接著一項地在落實. 4月九日正式成立”淞滬戒嚴司令部”任命白崇禧為司令,周鳳歧為副司令.隨即頒布<<戰時戒嚴條例>>,禁止群眾集會遊行,禁止罷工.
同日他又從上海去了南京,籌備在南京建都.這下可把武漢左派們的腰給閃了.南京無論從何種角度講都比武漢更適於建都.首先是國民政府最早建都的地方.是孫中山指定的建都地.在南京建都有繼承孫中山遺誌的味道,暗喻是國民黨的正統.鮑羅廷就有過搶進南京建都的議論,後因南京周圍多是擁蔣的部隊而作罷.
從曆史上看武漢也沒正而巴經的作為國都過,三國時孫皓搞了幾天就弄的”短信”滿天飛了:”寧飲建業水,不食無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孫皓被煩的沒辦法,隻好又回到建業(即今日的南京).看來中國的短信是有很長的淵源的,而且是很有作用的.南京則多次為帝都,被稱為:虎踞龍盤,帝王之宅.有此兩項在南京立都更有對整個中國的號召力.
但是,南京更適和建都的觀點經不起推敲.建都南京的皇帝要麽是小皇帝,要麽是短命的皇帝.這可以說是中國的不解之謎.還是那個孫皓回到建業沒幾年就:”一片降幡出石頭”了.曆史上建都南京且北伐中原的,大一點的政權也就是前有朱元璋,後有蔣介石.都不算成功.明朝有近三百年的曆史隻有朱元璋算是在南京安安穩穩的做了三十年皇帝.他一死沒幾年北方的朱棣就領兵把南京政權給推翻了.八年之後朱棣還都北京開始了明朝兩百六十多年的統治.蔣介石是就更慘了,抗戰前後加在一起也就在南京坐了十四年的光景,在這其間還被迫下野三次.國內黨內派係林立,烽煙不斷,他就沒有真正統一過.最大的工程就是搞了個中山陵,還沒明白怎麽會事兒就被趕到台灣島上去了.而共產黨呢,本來也在南方,好像冥冥之中有種力量把共產黨牽引去了北方.後來由北而南,打下天下立都北京.成了真正的大國政府.又回到了中國解不開的乾坤套裏..當國共鬥爭的塵埃落定回頭一看,噢,原來一切早有定數.我這又侃遠了,我們還回到曆史中去.
曆史中的1927年4月9日蔣介石到達南京,這時的南京正在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的組織下在南京公共體育場召開”歡迎汪精衛主席複職大會”.這是汪精衛自上次”中山艦事件”被逼出洋後經蘇聯返回中國.這時蔣介石來了,組織者有手忙腳亂的趕緊增加歡迎蔣的標語.蔣並未到會場.
實際上4月6號南京公安局長溫建剛就在蔣的總正策下以公安局長的名義發了公告.
公告稱:”凡地方人民集會結社,須先呈由公安局核準立案,方的開會.”這個公告自然而然的引起頂著群眾運動名義的共產黨的不滿.於公告公布第二天即發動市總工會,農協等群眾團體到公安局請願要求取消這項公告,公安局拒絕所請.為了衝破該公告的束縛,群運積極分子們又策劃聯續舉行名義堂皇的大會看公安局敢怎麽辦.他們計劃8號召開軍民聯歡大會,9號召開歡迎汪精衛複職大會.10號召開市民大會.後來人們常說的”共產黨的會多.”看來當年共產黨就有這種愛好了.
9號的大會進行當中,由蔣派勢力操縱的”勞工總會”出動幾百人,手持器械砸毀市總工會,衝擊省,市黨部機關,抓走人員搶奪文件.然後呼嘯而去.正在開會的各團體得報立刻衝出會場,一些人立刻去找”勞工總會”算帳,另一些人去到公安局請願要求查封”勞工總會”.這與當年文化大革命的情景何等相似.記得當年”3.18”派正在學校操場開大會,突然有人來報告說:”6.17血洗幹打壘了.”由轉業兵和機校生組成的”幹打壘戰鬥隊”立刻拉起隊伍,步伐整齊的,嘩,嘩,嘩跑步返回住地,我當時就跟在後麵去看武鬥.又扯遠了.還說27年吧.
麵對群眾,溫建剛到也實話實說.:”勞工總會是蔣總司令派人組織的,封閉該會須得總司令允許.”而蔣的答複是:封閉”無論如何辦不到.” 當天下午兩派群眾就開始武鬥,有數十人被打死.
當晚11時各左派團體,國民黨省黨部,市黨部,中共南京地委,市總工會,農民協會,商民協會負責人,在大紗帽巷10號開緊急會議,謀商對策.公安局偵察隊便衣五十多人包圍會場,抓捕十幾名負責人,於十號晚上用刀殺死.裝進麻袋投入河中.
這實際是”四.一二”清黨的預演,隻不過蔣還沒來的急公開宣布而已.
上海的情況與南京不同的是,工人組織更為強大.共產黨領導的上海工人第三次起義組織了相應的武裝,即工人糾察隊2700多人,有槍1700多枝.要實行清黨,鎮壓群眾運動,必要先解決工人的武裝.4月9日後上海已實行戒嚴.動手前的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同情群眾運動的薛嶽師已被從閘北調到南京附近,調來的是周鳳歧的26軍.行動指揮已安排白崇禧,周鳳祈,陳虎,陳群等.社會上配合行動有流氓頭子杜月生,黃金榮,張嘯林等人.
4月11日蔣發密令:”已克服各省,一致實行清黨.”並特給白崇禧指令:將激烈分子從速繳械,以免騷擾.上海方麵即開始行動.當天夜裏,杜月生以有要事相商為名邀請上海市總工會委員長共產黨員王壽華到他的住處一晤.結果暗殺了王壽華.
王壽華此行明顯的是向虎口裏喂食.當時對方動手的跡象已是很明顯了.共產黨是知道的.但是共產黨的領導人又不敢反抗,任有蔣介石方麵殺戮.王壽華手裏握有武裝的糾察隊但不敢動手,一動手必給對方以口實遭到軍隊鎮壓.隻好坐以待斃.
收拾了王壽華後,第二天杜等手下的流氓,帶著”工”袖套冒充工人開始跟左派工人組織尋釁.左派工人一反抗,軍隊即出麵鎮壓.說是鎮壓工人糾察隊內的反動分子.鎮壓行動持續了兩三天.蔣介石發話:寧可錯殺,也不能錯放.共產黨員及群眾被殺三,四百人,被捕一千多人.市麵上立刻萬馬齊喑.一片白色恐布. 這就是我們耳熟的”四.一二”反革命叛亂.
清黨的事已經執行下去了.現在對蔣介石來說最要緊的事是另立中央.如果不把自己這邊做成正統的中央,那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非法.當時國民黨中央執委,中央監委共有五十人,而在南京的中央委員隻有蔣介石,蔡元培,吳稚暉,張靜江,李石曽共五個人,加上幾個在寧的監委也隻有十餘人.不夠法定開會人數.這難不倒蔣介石等人,活人還能教尿憋死? 4月15號蔣召集一色人等開了個談話會.在談話會上通過了一個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的議題.同時不忘記否認武漢國民政府.
4月18 日上午,蔣介石等人搞的這個南京國民政府,在丁家橋江蘇省議會舊址舉行政府成立大會.大會發布了<<國民政府宣言>>,胡漢民趕來參加了大會.多少為這個政府添了些正統的色彩.
在這裏我多說上一句,我文中多次提到的吳稚暉是個人物,此公是個教育家,又積極參與孫中山的革命活動.辛亥革命後孫中山想讓他出任教育總長一職,他力辭不就.他有句名言:”官是一定不做的,國事是一定不可不問的.”中國漢字自古以來就是沒有注音的,全靠老師言傳,再加上各地的方言不同,所以同文不同字是中文的一大頑疾.有感於此,他提出要給漢字”娶一注音老婆.”他於1895年發明了”豆芽字母”開拚音字母之先河.1913年他出任國語讀音統一會會長.致力於統一讀音的工作.1917年編定<<國音字典>>.1919年住持國語推行委員會.陸續編定了<<漢語拚音表>>,<<注音符號>>等通俗教才.
1915年他與李石曾發起勤工檢學運動.1919年又和李石曾組織留法勤工檢學會.受其影響的有大批後來的共產黨名人,毛澤東,蔡和森,周恩來,鄧小平,陳毅等等,等等.當然吳稚暉的目地,是為了培養年青人開拓眼界,決不是為了培養共產黨.在政治觀點上他堅決反對階級鬥爭觀,堅決反對將馬克思主義實踐於中國.
像他,蔡元培,李濟琛等這些有頭腦的人反對馬克斯主義,從中國傳統文化上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麽大的中國這麽多的民族,麵對險惡的生存環境,要想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沒有一個堅強有力的政黨領導是不行的.而國民黨組織力又太軟弱.舍共產黨還有其誰?這當然是我個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