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雜談

叫他“隨意”,是因為不願受任何“八股文”風式的約束,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喜怒哀樂,麻辣甜酸,都由它去。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糾結同性戀(4)藤校,培育同性戀的溫室?

(2021-12-09 19:47:00) 下一個

 

糾結同性戀(4)藤校,培育同性戀的溫室?

(老X)

 

      先從一個例子說起,看看同性戀的"溫室效應"。

      女兒在 Y 校唸書的時候,有一個好朋友,是個印裔男孩小T。他和他的華裔女朋友都是素食者,而且很會烹製各種素食。他們知道我女兒不會做飯,每天每頓都買著吃,所以週末經常遨請我女兒去他們的住處吃飯。女兒講,從一認識他們開始,就覺得他們人很 nice,倆人的關係也很好,並且好像倆人的家庭也很滿意他們的交往。

      一天很晩了,小T突然給我女兒打電話,說話時,情緒似乎有些控製不住的激動,有一種不吐不快而且非要說出來的感覺,並說這事一定不能讓他的女朋友知道。

      T剛從一個聚會出來,一個很平常的朋友間的生日聚會。在聚會上,小T與一新認識的男同學很談得來,學習上、信趣上、生活上、交友上,他們都很有共同語言。我也不知道聚會的氣氛如何,但是大量的酒、甚至烈酒是肯定少不了的,因為如果聚會上沒有酒,就失去了校的傳統。(關於"酒"文化在 Y校,媒體有很多報導,想必很多讀者可能比我更清楚酒在 Y 校學生中是很泛濫的。)說點題外話,在 Y 校的幾乎各式的學生私人聚會上,酒是乎是必不可少的。我女兒從來就滴酒不沾,有次聚會她朋友偷偷把Vodak滴進我女兒的果汁飲料裏,我女兒立即頭暈頭痛而且大吐,朋友被嚇得要死,趕緊叫911,直到女兒被救護車送進急診室,大家才鬆了一口氣。這以後她的朋友再也不敢開這種玩笑了。

      回到小T的故事。小T說,當他們倆淡得很熱烈的時候,在那種氣氛下,也不知道有沒有酒精的催化,他突然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衝動,想要親吻那位男生,擁抱那位男生。而且 almost happened!我女兒問,你是同性戀嗎?小T說他不是。我女兒說,那你為什麽會有那種同性戀的衝動?他說他也不知道為什麽。我女兒說你真是 weird! 還好,小T說他最終還是控製住了自己的情緒,沒有讓同性間的愛媚發生。他自己現在也覺得他自己很 weird,心裏是有點弊得慌,隻想找朋友吐一吐。AImost happened

      這就是我指的同性戀的"溫室效應"。像 Y 校學生中同性戀高於 25 的比例(統計調查數據),可能很多同性戀都有類似小T的經曆,是後期被培養成了同性戀。小T不正是差一點就被培養成了同性戀嗎?

      據今年藤校的抽樣調查,新生中申稱自己為同性戀者的學生高達近20%。如果按上麵的調查學生的同性戀比例為25%左右,那麽這就是說至少有藤校中5%的同性戀是在進入藤學校以後被培養成的。

      藤校為什麽會有比率如此之高的同性戀呢?這完全是由藤校寬鬆、自由的學校環境所決定的。在這種思想完全解放的學風下,年青人的追求個性、且不受約束而能夠自我發展自由環境,的確是造就同性戀的極佳溫室。特別是在同性戀在很多地方還被歧視的情況下,到了藤校後個性一下子就得到了釋放,這也可能是藤校很能出怪人、也出人才的原因吧。

      下麵一段話是藤校在 HY 關於思想自由調查後的一些數據。

      "將近75%的耶魯大學新生稱自己是自由派,而隻有 10% 的人認為自己屬於保守派。哈佛的統計數字相似。"

      用我的話說,極端的自由總會產生一些讓人想不到的、莫名其妙的東西。可以說在所謂的自由引導下,耶魯大學的確是當之不愧的"Gay Ivy"。從這也可以看到藤校錄取學生的風格是追求學生的思想自由,不受傳統的束縛。自由,個性的追求!

      女兒在 Y 校時曾告訴我一件趣事,Y校本科生最 popular 的課是一門關於探討同性戀曆史及現狀的課,很難注冊到這門課。當然我們都不知道這門課是如何講授的,但有限的信息是這門課總體而言對同性戀持公允的肯定。不知道這門課對那些性取向還呈搖擺狀的學生,休完課以後,就正式的被培養成了同性戀。其二,校的女同性戀者,亞裔的比例很高。至於為什麽,隻能說這是很難理解的,畢竟亞裔、特別是華裔的家庭一般都是很保守的。後來看到這些從中國直接到這裏來唸書的孩子,聲稱其是同性戀時,就更難理解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8)
評論
老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兔兔貓' 的評論 : 謝謝評閱。我覺得你的這些說法有點過於極端了。
兔兔貓 回複 悄悄話 現代的人類學和心理學,但凡提到“尋求自我”、“尋求自知”、“了解自己”“真正的自己”、“內在的自我”等字眼,都是要人要釋放人性中的惡,然後人人都可以看到惡在身上結果。結論就是人都是該下地獄的惡種,都是違背神的。
兔兔貓 回複 悄悄話 人本來就是有性多重傾向的,這就和人都有犯罪傾向一個道理。藤校提供了一種環境來挖掘這種傾向。就好比人內心的惡被觸動,就做出違抗上帝誡命的事情來。
老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ialord' 的評論 : 謝謝評閱。至少在我的經曆裏,還沒有聽說同性戀轉型成異性戀的例子。社會在進步,認知也在進步,life goes on!
老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圓老扁' 的評論 : 謝謝評閱。雖然知道好些同性戀的醫生,但對醫學院學生的同性戀狀況不清楚。對醫學院學生的壓力,壓力之下產生的很多後果還是知道一些。
ialord 回複 悄悄話 先不論抽樣數據是否精確,從大體來看,大學校園裏還是異性戀學生占多數。那麽,在這樣一種異性戀的強大“溫室效應”裏,是否有某個同性戀男生會衝動到試圖去親吻一個女生呢?似乎很少聽到這樣的案例。不僅在校園裏,即便是在社會上,也很少聽說某個同性戀者在家族親友團強大的異性戀氛圍裏,“改邪歸正”變成異性戀。可見性向是深藏在內在的,不是外部力量輕易能夠左右的。那麽作為占據人口絕對多數的異性戀者為什麽會如此擔憂被占人口絕對少數的同性戀者改變性向呢?其實異性戀者也知道自己的性取向不會輕易被改變,但是由於對同性戀行為的恐懼和偏見,所以有意無意地誇大了同性戀者的“影響力”。我們生活的社會裏有各種各樣的影響力,像吸毒,賭博,盜竊,搶劫,等等。但多數人該怎樣還怎樣,很少被外在因素所左右。
圓老扁 回複 悄悄話 在中國見過幾個學醫的玩同性戀。不知道是否在醫學院這是普遍現象?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老X' 的評論 : 同性性行為在動物界也有,比如類人猿裏,是動物之間加強友誼的一種方式。

人是一種動物,很多人這方麵的衝動存在不奇怪。但人比動物有智慧,可以用理智來管轄衝動。人應該是控製,用性來給自己謀取福利,而不是讓衝動牽者自己的鼻子,成為性的奴隸。你文中指出的這個男孩,雖然有衝動,但克製住了,就是很好的例子。

不歧視同性戀是社會寬容的表現,是一種社會進步。但同時,指出生物科學的事實也應該得到認可。
老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enryCharles' 的評論 : 謝謝評閱。寫的這些並不是什麽"科研結果",而僅僅是一種社會現象的 "common sense"。Yale學生中最為流行的一句話,"one in four"就是這種"common sense"的代表。又比如所有作者認同的題法,"Gay Ivy",你肯定不會致信作者說他的題法錯了,應該稱"LBGTQ Ivy"嗎?
老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ikecwu' 的評論 : 謝謝評閱!我這裏完全不討論人的性行為,隻是感興趣人的性取向之類的表像。
老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每一天的好心情' 的評論 : 謝謝評閱!對,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老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西岸-影' 的評論 : 謝謝評閱!這些寫的都是一些觀察到的表像,完全談不上是"認真"的。
老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大號螞蟻' 的評論 : 謝謝評閱!其實從眾多性取向改變的例子,就是說明同性戀並不是非黑即白的通常意識。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性的關鍵功能是生育,性快感隻是副產品。把副產品當作決定人生的準則,是目光短淺的愚蠢做法。

人生快感多種多樣,缺乏某一種快感是無所謂的,因為可以用其它快感來補充代替。但傳宗接代則是種族繁衍不可缺少的關鍵。
HenryCharles 回複 悄悄話 首先:您很明顯的沒有搞清楚甚麽是"同性戀"。

耶魯的調查是:
5%的人自認為是同性戀(homo-sexual),
9%的是"雙性戀"(bi-sexual)和跨性別(transsexual),
8%無性戀,灰色性向等 (asexual,ace spectrum or questioning their sexual orientation),
還有3%沒有回答。
(5+9+8+3 =25%)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6161757/Yale-freshmen-say-LGBTQ-outnumber-say-theyre-conservative-survey-shows.html)

您把耶魯25%的學生一股腦的通通都歸為同性戀了。

俺覺得:您要寫文章之前,先把同性戀和雙性戀等等到底是啥先搞清楚。
您係列文章寫的那些"同性戀"等等 - 看起來很可能都是雙性戀。
每一天的好心情 回複 悄悄話 我女兒的男性好朋友幾乎都是gays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這種事情我覺得沒必要認真,年輕人在某種環境下出現趨同現象,是世界觀不成熟的結果和常見現象,包括對同性戀問題的理解和探究。
美國文化下其實關於性的問題是非常保守的,遠低於歐洲甚至中國,比如有過統計,絕大部分美國女性是沒有體驗過性高潮的。女性在生理上具有連續性高潮的能力,但更是很少人經曆過,因為這是無法自己實現的,也不是正常的性交能實現的,需要知識,但美國社會或者文化不談論這些。噢,毛片是不提供這種知識的。
也因此關於性或者性吸引的概念往往都是聽說的,那麽就會在某種場合基於趨同效應而偏向某種性行為或者性取向,所謂experiment的概念,比如出現雙性戀。
但這種事不可能長期維持,嚐試之後也就沒有遺憾了,最終會是你自身的性取向占上風。而且隨著年齡和閱曆的增加,世界觀會形成,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和看法也會成熟。
總的來講,性有關的問題上基本是憑本能,這是你無法選擇的。
女生中容易出現bi,是因為女性在性行為上的被動性導致的,男性就很少有這樣的,很少聽說男性雙性戀
另外,同性吸引與同性性行為不是一樣的基礎,前者是有可能因為心理因素。不論男女,在某些時候會因為自己缺乏特定同性的某種吸引人的固有特質(比如相貌,氣質)而希望自己也具有那種能力,從而傾慕特定的同性。這不是性吸引,而是潛在的心理需求。
這些都會是一時的,價值觀或者審美觀變了,也就不再有這種心理需求。
總之沒必要太認真。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同性戀和人的許多其它特性,比如身高,智商,社交等等都是可以量化的。人就是一個多維坐標點。在每一個維度上有自己的度數。各個維度的標的喝起來就是每個人自己的定位矩陣。
在一個維度上,存在某種可以接受的“正常”範圍。超出這個邊界就是“不正常”或者變異。表麵上看是非黑即白。實際上絕大多數人都是不同程度的灰色。每個人先天有一個起點值,但是後天因素可以影響這個值有一定程度的上下浮動。有些人很白,浮動也是淺灰,乍一看還是靠白。有些人很黑,抹白也是深灰,黑不溜秋。有些起點就靠近邊界,灰少一點是白,灰多一點就是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