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征軍》裏程碑意義的戰爭史詩
來源:東南快報
東南快報2月24日報道2月22日晚,《中國遠征軍》同時登陸江蘇和雲南兩大衛視。但是,這部“戰爭史詩劇”,已經預先收到了來自海峽對岸台灣的回響聲音。“沒想到會花幾千萬來拍這段曆史,還拍得這麽好!”台灣時事評論員尹乃菁的驚歎,被《中國遠征軍》總製片人張麗影喜滋滋地掛在嘴邊,在張麗影看來,能夠獲得這些認可,意味著這部號稱基於史實的電視劇真正經受住了考驗。這是國民黨軍隊正麵戰場的抗日曆史,第一次以史詩、正劇的形式,全景式地在全國熒屏上呈現。沒有意識形態的麵具,羅卓英、杜聿明、孫立人、戴安瀾等在抗日戰爭中做過巨大貢獻的國民黨高級軍官將領一一出現。“這部戲第一次完整地展現了中國遠征軍的曆史,可以說最大亮點就在於真實二字。”導演董亞春這麽說。
“別和《我的團長》一塊比” 一億元燒出來的大戲
據透露,這部充滿爆破、戰爭慘烈場麵的《中國遠征軍》,每集製作費超過100萬元,還遠赴韓國完成了後期製作,總投資近1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 “燒錢戲”,對此導演董亞春並不諱言:“拍這部戲其實就是天天燒錢,每盒帶子都是用人民幣壘起來的。”
對於此前收視和爭議齊飛的同類題材劇《我的團長我的團》,劇組主創則明顯表達了“不屑”,董亞春稱 “兩部戲完全沒有可比性”,女一號柯藍則直言 “《團長》沒法看”。
同是“遠征軍”題材,此前熱播的《我的團長我的團》曾引發巨大爭議,導演董亞春受訪時則極力撇開與 《團長》的關係,“這兩個戲不具備可比性,千萬別放一塊比。”董亞春表示,“《團長》的著眼點是一群小人物,一群敗將,重整信心,重新投入戰場。《中國遠征軍》則是通過三個層麵,全景地再現那段曆史。”與《團長》相比,《中國遠征軍》最大亮點是保持了曆史的“原汁原味”,劇中200師師長戴安瀾、38師師長孫立人以及杜聿明、史迪威等人物都是真實的。
11年前采訪過騰衝國殤墓園 製片人曾為央視記者
如果要追溯源頭,總製片人張麗影製作這樣一部電視劇的動念始於11年前。當時還是中央電視台記者的她,赴騰衝采訪,無意中走進疊水河畔的國殤墓園。這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戰時期正麵戰場陣亡將士紀念陵園。
鬆柏參天,幾千塊墓碑上銘刻著士兵年齡:十六歲、十八歲、二十一歲。
從1942年到1945年,為支援英國軍隊在緬甸殖民地對抗日本帝國陸軍,30萬部隊進入緬甸,共抗日寇。在經曆了第一次遠征的大潰敗,前後付出了10餘萬人傷亡的代價後,中國遠征軍全殲滇西、緬甸日軍精銳。但由於種種曆史原因,在漫長的時間裏有關中國遠征軍的事跡變得湮沒無聞。
2005年,張麗影擔任製片人的《滇西往事》在央視八套播出,這是第一部登陸央視、正麵反映滇西抗戰的電視劇,而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的曆史被作為了該劇劇情展開的大背景。幾乎同時,張麗影開始籌備她的“滇西三部曲”之二《滇西1944》,中國遠征軍抗日戰鬥中的決定性一役“滇西大反攻”被正麵展開,國民黨軍隊將士成為故事主角而非背景。《滇西1944》2010年初也在央視八套黃金時間播出。
談及其滇西題材的前兩部,張麗影毫不諱言她真正的野心所在,是這第三部的《中國遠征軍》。
全方位體現抗戰大格局 《新華日報》作為紅色線索
第一次與編劇洽談,製片方就提出了“國際視野”、“全方位體現全國抗戰大格局”的要求。
這是“滇西三部曲”的漸進式邏輯,也是張麗影拍出一部向“經典二戰劇”看齊的大製作的野心。從另一個角度,這樣的方向,也體現了製片方對播出尺度的敏感,宏大的格局、囊括全國抗戰形勢,更便於電視劇在表現國民黨正麵戰場的主體內容下,同時展開共產黨方麵對抗戰的貢獻以及不可忽略的民眾抗日熱情。
滇緬印戰場前線的浴血戰鬥、戰時陪都重慶的腐敗與紙醉金迷、淪陷騰衝的民眾艱難與堅守,形成《中國遠征軍》電視劇的“品”字形大框架。
編劇邱對耗時半年,在史料堆中淘選,找到了一條讓自己心悅誠服的“紅色”線索:從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到遠征軍這段曆史結束,共產黨機關報《新華日報》一共刊發了有關滇緬印抗戰的報道、通訊共680多篇。邱對覺得,要客觀呈現遠征軍的曆史,劇中的“紅線”也必須經得住史實的考驗,而《新華日報》當時所做的一切有跡可循,於是一個共產黨戰地女記者“韓紹英”的形象應運而生。
邱對也發現《新華日報》當時配合全國的抗戰大局,刊發了很多將士在前線的通訊,人物特寫;它的文藝副刊做得特別好,在重慶的所有報紙中讀者最多。
全新形象首度亮相電視熒屏 不是慣常的“敗軍之將”
導演董亞春和編劇邱對都承認,在探討失敗原因、反思戰爭的層麵,更容易放得開手腳。《中國遠征軍》有意在劇本內容和鏡頭剪輯上,都將前方士兵的犧牲無謂與後方官員的貪腐沉淪做著對照。
但同時,國民黨的高級將領羅卓英、杜聿明等,幾乎是第一次在大陸的電視熒屏上以另一種形象出現,而非以往影視劇中慣常的“敗軍之將”角色。
還有另一種意義上的真實。邱對注意到雲南大學教授徐康明的《滇緬印抗日戰爭史》中提及的一個細節: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之後,被英軍瞧不起,“英軍戲稱我們是草鞋軍”。邱對卻對“草鞋”二字印象深刻。最早入緬作戰的第五軍200師是國民黨最精銳的部隊,也是當時中國唯一的機械化師,難道他們頭戴鋼盔卻仍舊穿著草鞋作戰?這是真的嗎?一番求證之後,他驚訝地發現,不是。
草鞋,這個刺眼的符號,恰恰是當時中國積貧積弱現實的深刻反映。即便是被美國人資助的先進武器武裝的200師,竟然也無法供應士兵人腳一雙皮鞋。
電視劇《中國遠征軍》圍繞草鞋做了好多戲。在開篇第一集,男一號“韓紹功”的部下就因為腳蹬草鞋,踩中一枚鐵蒺藜而不幸成為日軍的靶子,無謂犧牲。
不斷搖到士兵腳上的鏡頭,無言而悲壯。
人物簡介
韓紹功(黃誌忠飾)
是一位經曆了大小各種戰役的上尉軍官,遠征軍戰鬥英雄的代表人物。出生書香門第,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棄文從武。
孫立人(張豐毅飾)
原來計劃讓薑文來飾演這個角色,但是他的檔期排滿了。孫立人是另類的將領,畢業於美國名校,戰功赫赫,享譽海外。
何玉姝(柯藍飾)
“先鋒女性”何玉姝,是片中極大亮點,她隱忍、大義、具有成熟女人的魅力,也有戰爭中女性的堅毅。據新快報
原文鏈接:http://ent.ifeng.com/tv/news/mainland/detail_2011_02/24/4828865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