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方人與南方人(摘自林語堂《中國人》)

(2010-03-28 07:44:39) 下一個
北方人與南方人(摘自林語堂《中國人》)

按:林語堂《中國人》初版於1935年,原著是英文。70多年過去了,許多說法已經是時過境遷不能成立了,但其中關於中國人性格特點的一些分析描述,即使今天來看仍然值得玩味。

……中國人在我們心目中僅僅是一個抽象物。南方與北方的中國人被文化紐帶連在一起,成為一個民族。……
這種文化上的共同性有時讓我們忘記了種族差異,即血統差異的客觀存在。這裏,中國人這個抽象概念幾乎消失,代之而來的是一幅多種族的畫卷,身材大小不同,脾氣與心理構成各異。隻有當我們試圖讓一個南方出生的將軍去領導北方的士兵時,我們才會發現這種客觀差異。一方麵,我們看到的是北方的中國人,習慣於簡單質樸的思維和艱苦的生活,身材高大健壯,性格熱情幽默,吃大蔥,愛開玩笑。他們是自然之子,從各方麵來講更象蒙古人,與上海以及江浙一帶的人相比更為保守,他們沒有喪失自己的種族活力。他們是河南拳匪、山東大盜以及篡位的竊國大盜。他們致使中國產生了一代代的地方割據王國,他們也為描寫中國戰爭與冒險的小說提供了人物素材。

在東南邊疆,長江以南,人們會看到另一種人。他們習慣於安逸,勤於修養,老於世故,頭腦發達,身體退化,喜愛詩歌,喜歡舒適。他們是圓滑但發育不全的男人,苗條但神經衰弱的女人。他們喝燕窩湯,吃蓮子。他們是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學家,戰場上的膽小鬼,隨時準備在伸出的拳頭落在自己頭上之前就翻滾在地,哭爹喊娘。他們是晉代末年帶著自己的書籍和繪畫渡江南下的有教養的中國大家族的後代。那時,中國北方被野蠻部落所侵犯。

在中國正南的廣東,我們又遇到另一種中國人。他們充滿了種族的活力,人人都是男子漢,吃飯、工作都是男子漢的風格。他們有事業心,無憂無慮,揮霍浪費,好鬥,好冒險,圖進取,脾氣急躁,在表麵的中國文化之下是吃蛇的土著居民的傳統,這顯然是中國古代南方粵人血統的強烈混合物。在漢口的南北,所謂華中地區,是信誓旦旦卻又喜歡搞點陰謀的湖北人,被其他省市的人稱作“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因為他們從不服輸,他們認為辣椒要放在油裏炸一下,否則還不夠辣,不好吃。而湖南人則以勇武和堅韌聞名,是古代楚國武士後裔中較為使人喜歡的一些人。

由於皇家規定入仕的才子要到外省做官,而這些官吏家屬也隨往定居的緣故,種族開始有些混合,使省與省之間的區別有所減小。然而,總的傾向依舊存在。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北方人基本上是征服者,而南方人基本上是商人。在所有以武力奪取了政權而建立自己的朝代的盜匪中,沒有一個是江南人。吃大米的南方人不能登上龍位,隻有吃麵條的北方人才可以,這是一貫的傳統。事實上,除了唐與後周兩代創業帝王來自甘肅東北,於是頗有土耳其血統之處,所有偉大王朝的創業者都來自一個相當狹窄的山區,即隴海鐵路周圍,包括河南東部、河北南部、山東西部、以及安徽北部。如果我們以隴海鐵路的某一點為中心畫一個方圓若幹裏的圓圈,並不是沒有可能,圈內就是那些帝王們的出生地。漢朝的創業帝王來自徐州的沛縣,晉室始祖來自河南,宋室來自河北南部的涿縣,明太祖朱洪武則來自安徽鳳陽。

今天,除了蔣介石是漸江人,其家族譜係仍然待考以外,大部分將軍們是從河北、山東、安徽、河南來的,仍然是隴海線周圍。山東出了吳佩孚、張宗昌、孫傳芳、盧永祥;河北出了齊燮元、李景琳、張之江、鹿鍾麟;河南出了袁世凱;安徽出了馮玉祥、段祺瑞。江蘇沒有產生偉大的將軍,卻出了一些出色的旅遊茶房。半個世紀之前,華中的湖南出了曾國藩,是個例外,卻也恰好證明規則的正確:盡管曾國藩是一流的學者與將軍,但因為他生在長江以南,吃稻米而不是吃麵條長大,所以他命裏注定隻能是一個顯貴的大臣,而不可能建立一個新的王朝。這後一項工作需要北方人的粗獷與豪放,需要一點真正可愛的流浪漢性格,需要愛好戰爭和混活的天才——對費厄潑賴,對學問及儒家倫理都嗤之以鼻,直到自己穩穩的坐在龍位之上,再將儒家的君主主義撿起來,這是個極有用的東西。
粗獷豪放的北方,溫柔和婉的南方,這些區別在他們各自的語言、音樂和詩歌中都能看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