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觀巴西》係列 11-20
(2010-01-18 22:17:35)
下一個
《“威”觀巴西》係列 11
[日期:2009-09-07]
以罰款促公益
巴西有關部門在一星期之內開出三張大額罰單,總金額高達近10億雷亞爾。企業方麵自然是叫苦不迭了,暗地裏竊喜的除了這些受罰公司的競爭對手之外,還有一家公益事業基金會。
7月22日,全球最大啤酒商英博集團所屬的美洲飲料公司被巴西反壟斷機構――巴西經濟保衛委員會(CADE)處以3.52億雷亞爾的巨額罰款,“罪名”是采取不正當手段控製市場。這是巴西有史以來開出的金額最高的罰單。
一周不到,巴西司法部長塔爾索·任羅28日透露,CLARO和OI這兩家電信公司的服務熱線時常無人接聽,明顯損害客戶權益,司法部將建議對它們各罰款3億雷亞爾。
如果這些罰款如期上交的話,進入的不是國庫,而是一家叫做FDD的小型基金會。這家基金會的主要使命是修葺教堂和為消費者權益保障機構提供設備,同時也為環保事業撥款,甚至還包括發掘和保護土著人的語言和文化。不過,基金會一直慘淡經營,今年隻有800多萬雷亞爾的經費可供支配,對於嗷嗷待哺的眾多公益項目來說,隻能算是“杯水車薪”。
FDD的董事局由10人組成,其中有巴西司法部、文化部、環境部、衛生部、財政部、經濟保衛委員會、聯邦檢察院和三家非政府組織的代表,主席由司法部代表擔任。現任主席叫做迪亞哥·法雷克,是來自司法部的一名處級公務員。
法雷克介紹說,基金會在審議項目時,主要是從計劃的可執行性、有效性和可持續性三個方麵進行考慮。近幾年來,申請撥款的項目數量急劇增加,2007年達到了3600件,而基金會能支配的經費屈指可數,因此每每有力不從心的感覺。
三張天價罰單開出後,盡管同事們都歡欣雀躍,法雷克卻不敢高興地太早:“大家都在說,我們富了,有錢了。但是在我們還沒有看到錢之前,我們還不敢以富人自居。”
基金會的資金來源主要是經濟保衛委員會針對壟斷企業開出的罰單,這部分資金占到基金會全部經費的90%。以2007年為例,經濟保衛委員會為基金會貢獻了4300萬雷亞爾,但是有部分資金最後又被聯邦政府撥為它用。在很多時候,被截留的資金甚至占到90%以上。比如2008年,經濟保衛委員會從涉嫌壟斷的企業手裏得到1億雷亞爾,但是隻有1000萬給了FDD基金會。“所以說,企業的口袋是癟了不少,但是我們的口袋也沒有多鼓幾分”,法雷克有點無奈。
至於那三張罰單是否能夠變現,仍存在相當多的變數。比如針對美洲飲料公司的處罰決定尚未在巴西聯邦政府公報上刊登,而企業將等待正式刊登後才會采取上訴。而兩家電信公司則已經向巴西利亞的聯邦法庭提起上訴,按照巴西司法界的拖遝程序,這兩場官司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夠了結。
《“威”觀巴西》係列 12
[日期:2009-09-10]
法網恢恢 既疏且漏
不久前,無良的北京電視台做節目時,未經允許將我的電話聊天錄了音,充作《天下天天談》的記者訪談。我覺得,涉嫌組織犯罪團夥從事販毒和殺人的電視台主持人一案十有八九最後會不了了之,但是所謂的嘉賓卻認為,“事情鬧得很大,肯定不會不了了之”。
事情鬧得很大嗎?亞馬孫州不過隻有幾百萬人口,黑河電視台也不過是當地一家小電視台。這一事件是“牆內開花牆外香”,在被國際媒體曝光之前鮮有巴西人知道。或者,巴西人對此司空見慣,不再大驚小怪。巴西發行量最大的《聖保羅報》,在報道這一事件的時候,僅僅隻有幾個豆腐塊。
既是州議員又是電視台主持人的華萊士·蘇薩,不說現在隻是涉嫌,即便是承認指使人去殺人,恐怕也不會去坐牢。如果沒坐幾天牢,這樣算不算也是不了了之?
2000年,巴西發生過一起比這個蘇薩事件更轟動的殺人案,涉案人是巴西知名記者、《聖保羅州報》的編輯部主任皮孟達·內維斯,1937年生人。
當時,已經年過6旬的皮孟達·內維斯有個年輕漂亮的情人,是個記者同行,叫做桑德拉·戈米德。兩人由地下而後地上,在一起達四年之久,盡管桑德拉的爸爸若昂總是抱怨:我女兒怎麽找個年紀都可以做我老爹的人當男朋友。
2000年,桑德拉提出分手,但是皮孟達·內維斯不同意,兩人幾次吵架,皮孟達·內維斯起了殺害桑德拉的念頭。這年8月20日,皮孟達·內維斯來到若昂位於聖保羅內陸的一處養馬場,第一天跟個文明人一樣,第二天就凶相暴露,從鞋筒裏掏出槍,凶殘地開槍打死了桑德拉,一槍打在肋骨上,再一槍從耳朵打進了腦袋。2006年,他被大眾法庭宣判有罪。坐了7個月牢之後,他提出,桑德拉那時候是自殺,對著耳朵自己開了一槍。在法官重新調查的時候,他被暫時釋放。事件至今仍未調查清楚,所以他一直在獄外逍遙,2008年9月甚至獲得了律師資格。
著名報人羅傑裏奧·讓蒂利不久前在《聖保羅報》上評論:問題在於,時至今日有關案情從未得到審理。9年之後,皮孟達·內維斯仍然逍遙法外,這不僅是巴西司法體係的恥辱,也是巴西的恥辱。
怎麽會這樣?一位華僑朋友的親身經曆,也許可以解釋其中玄機。
幾年前,這位華僑朋友因為持假護照入境被發現,本該被立即遣送回國,但是有律師支招,“隻要使點錢,案件就永無審理之日”。他半信半疑地付了費用,果然從此後相安無事。再之後,他在巴西娶妻生子,有了正式身份,再無被遞解之虞。
這位朋友有三把槍用來防身,“隻要自己有命在,你打死人也沒事,隻是一條要記住,殺人後趕緊跑,隻要當場不被警察抓住就沒事,事後你可以讓律師去警局替你自首,接下來打官司宕日延時,你再從中做做工作,法官每天有那麽多案子要審理,你的卷宗永遠到不了台麵來。”
如今,皮孟達·內維斯住在聖保羅內陸享清福,退休金一分都不少。
《“威”觀巴西》係列 13
[日期:2009-09-15]
橡膠園人生
在巴西政壇上,瑪麗娜·席爾瓦是位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政治家。女性、黑人、出身貧寒,16歲前甚至是個文盲。
近日,她在接受《親愛朋友》雜誌專訪的時候,介紹了自己在巴西西部阿克雷州的橡膠園中的童年生活。
“橡膠園裏的活兒可真不輕,從家裏到工作地點,從周一到周五,每天需要走上14公裏。因為我爸爸是幹這個營生的,所以我和我的大姐,從大概10歲或者11歲的時候,也開始幫助爸爸去割橡膠。我們的父母都是好人,因此割橡膠雖然很累,但是也不乏高興的事兒。天一熱,蚊子就多,還有蜜蜂,於是我們就到附近的河裏泡泡水,然後回家。不過你可別認為我們姐妹倆偷懶不幹活,我們都非常勤快的。”
“記得那時候,我們一般5點就起床幹活了,我爸爸起得還更早一點,大概4點,4點半的樣子。我們基本上5點出門,因為天還黑著的話,可能還會有豹子出沒。我們會一直幹到大概下午1點左右。然後我們基本上就自由了,可以去伊瓜拉帕河裏玩耍、洗衣服,然後帶桶水回家。”
“童年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回憶。我還記得,那時候我有很多草帽,都是我奶奶給我編的。記得我有12頂草帽,每一頂我都給起了名,每一頂我都很愛惜,最厲害的一頂叫伊爾達,因為在我們家就是我媽媽說了算的。我奶奶說,伊爾達是我的草帽家族的族長。”
“我小時候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嫁給什麽樣的人,因為我那時候的夢想是做一個修女。我奶奶篤信基督教,她是個文盲,給我看一本宗教漫畫,裏邊甚至還有西斯廷教堂的圖畫。她告訴我很多教理,所以那時候我就告訴她,我長大了要做個修女。但是我奶奶說,‘我的乖孫女,文盲可當不了修女。’所以,為了能夠當上修女,我就必須讀書識字。”
16歲那年,瑪麗娜得了一場肺炎,鄉下缺醫少藥,一直好不了。她的身體日漸衰弱,不僅去不了橡膠園裏幹活,就連獨自進餐都逐漸成了問題。於是,“讀書習字做修女”的想法又浮上心頭,瑪麗娜終於去了州府裏約布朗科,寄宿在一家教會辦的慈善中心,同時在附近的小學讀書。
“第一天上學的時候鬧了一個大笑話。老師在課堂上點名,叫到我名字時候,本來應該回答‘到’,但我不懂,一直走到老師跟前,結果被老師說了一通。我的自尊心很強,第二天差點就不去上學了。不過後來還是又去了。因為我有點數學基礎,年紀也大,所以比一般的學生學得快。到學年結束時,我參加了畢業測試,結果在全部46個學生中隻有三個人通過,而我是這三個中的一個,因此就從小學畢業,進入中學讀書了。”
“大概在我17、8歲的時候,勞工黨有人來到裏約布朗科辦了個學習班,動員橡膠園工人捍衛自己的權利。我寄宿的慈善中心裏有好多好心的嬤嬤,她們中有些人不問政治,但是也有人願意為窮人做更多的事情,所以有個叫貝拉特裏斯的嬤嬤就把我介紹給了他們,這以後,我就跟成為修女的夢想越走越遠,而投身於政治了。”
《“威”觀巴西》係列 14
[日期:2009-09-21]
如此教堂
在巴西眾多的宗教機構中,最有勢力的是一家教堂,叫做“眾神國度之環球教堂”,簡稱環球教堂。這間教堂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教堂,自1977年成立以來,它儼然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組織或者說大集團,在巴西各地以及全球172個國家和地區中建有大約4500家分支教堂,信徒無數,其勢力甚至進入了巴西國會。
教堂還成立了類似於企業董事會性質的管理機構。這個叫做“世界主教委員會”的機構共有30名成員,其中8名在巴西,22名在國外,最高領導是環球教堂創始人愛迪爾·馬塞多主教。
2009年8月11日,巴西聖保羅州聯邦檢察院決定根據公訴狀立案審理馬塞多和其餘9名骨幹的可能罪行。這9人中,包括兩名2005年在巴西利亞機場用7個箱子運送1000萬雷亞爾現鈔的一位知名媒體人士和一位議員。當時他們試圖搭乘的小飛機就屬於環球教堂名下。公訴狀指出,教堂成立32年來,他們涉嫌結成犯罪集團,從事洗錢行為。
對一個教會組織的領導人展開調查,檢察院手中必須得有十分確鑿的證據。
從2007年開始,檢察院下屬的打擊有組織犯罪特別行動小組進行了非常細致的調查取證工作。公訴狀指出,包括信徒的捐贈和什一稅在內,教堂每年進項達14億雷亞爾,超過眾多巴西上市企業的收益,
檢察官們還發現,教堂領導人為了說服信徒捐贈,動用了繁多名目,包括在以色列購買聖油、支持教堂運行、在電視台轉播彌撒、在報紙上刊登宗教致辭等等。信徒們有錢給錢,暫時沒錢可以開支票,實在沒錢還可以捐贈車輛和食品。
檢察官們指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教堂到底從信徒手裏弄到了多少錢,而是這錢的去向和用途。拿了這麽多錢之後,教堂領導人購買了大量房產和車輛,注冊登記的名字不是教堂,而是自己的大名。也就是說,將“公款”用來買了“私產”,盡管這些主教本人應該不留分文,終身侍奉上帝。
如此斂財也就罷了,但是據調查,在10多年的時間裏,教堂的主要領導人竟然挪用信徒捐贈,利用他們所控製的眾多企業,將大量資產轉移到境外的免稅天堂,以避免向巴西稅務機關申報,盡管教堂可以不納稅。之後,他們把錢洗幹淨之後,再從國外匯入巴西,進入到教堂中人用自己名字注冊的公司中,用來購買新聞機構,甚至還擁有一家具有舉足輕重影響的電視台。這些錢,在2001年至2008年間,總計達80億雷亞爾之多。
環球教堂的所作所為,事實上民間早有所傳聞。2007年12月15日,《聖保羅報》刊登了一篇報道,叫做《環球教堂30年“打造”商業帝國》,披露了環球教堂擁有眾多盈利企業的事實。采寫這篇報道的記者艾維拉·羅巴圖還在第二年憑此獲得了埃索新聞獎。
文章見報後,環球教堂在各地的信徒紛紛表示不滿,認為這篇報道褻瀆了他們對教會的信念,大受其辱,要求報紙賠償精神損失費,結果在所有針對《聖保羅報》的107起訴訟案中,有84起已經結案,法官判決報紙無罪。至於剩下的23起則目前被暫緩審理。
目前,巴西檢察機關正請求涉及此案的國家提供司法協助。而環球教堂方麵則聲稱受到“迫害”。
《“威”觀巴西》係列 15
[日期:2009-09-25]
監守自盜
2006年,在為世界杯報道收集球員資料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從英格蘭到法國到瑞士……眾多球員最喜歡的作家竟然是來自巴西的保羅·科埃略。
說來慚愧,歸功於讀過幾本文學史,那之前我知道有他這麽一個人以及他那本著名的《煉金術士》,但是卻從未讀過他的書。一直到在巴西生活了一年半之後,才開始讀中文和葡文的《煉金術士》。有心想采訪他,卻聽說他老兄這些年一直住在法國。
科埃略1947年出生於裏約熱內盧,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已經是40好幾的人了,但是他卻與時俱進,成為互聯網的堅實擁躉,據說每天在線時間在3個小時以上,收發電子郵件、上傳照片以及整理他的多語種博客(http://www.paulocoelho.com.br/)。他的所有著作,讀者們都可以第一時間在他的博客中讀到片段。
作為巴西有史以來最暢銷的作家,科埃略所寫的14本短篇小說集和他那本著名的《煉金術士》被翻譯成65種語言,在150個國家和地區出版發行,總計銷量超過 1億本,其中《煉金術士》不僅在巴西國內高居暢銷榜首長達6年之久,再版了150多次,而且翻譯成英語後,又長期霸占《紐約時報》讀書榜的首位。
巴西的書很貴,我一直等到了書店大打折的時候《煉金術士》,才3折買到一本原價50多雷亞爾的書,但那也花了我14個雷亞爾,算起人民幣要50塊錢了。
科埃略也知道書很貴這個事情,所以他一直提倡盜版書,無數次向他的讀者推薦,什麽地方可以免費下載他的著作的電子版。據說他甚至在法國、西班牙、巴西、俄羅斯和土耳其等過聘請了10名槍手,請他們通過BT、電騾和其他下載方式,盡可能收集全世界各地網站上他本人著作的電子版。
2008年初,他在慕尼黑參加一個國際研討會時,向與會者透露:他一直在積極推廣自己的電子盜版書,將收藏有他著作電子版的網站信息告訴他的讀者們,讓他們可以去盡情下載。從2001年開始,他的各種語言的著作至少被下載了2000萬次。他說:“我剛寫作的時候,最開心的事情是有人看我的書。現在我還是這樣,隻要有人看我的書就好,即便他們看的是盜版。”
不過,科埃略這麽做,在法律上沒有絲毫問題,因為他與各個語種的出版商簽署的隻是紙質書的版權,他老人家作為電子時代的弄潮兒,未雨綢繆,將電子書的版權牢牢控製在自己手裏,免得出現經濟糾紛。
科埃略認為,泛濫於網上的電子書不僅不會影響到紙質書的銷量,甚至還會有促進作用,“你把自己的著作放在網上,讓讀者有機會先試讀一下,然後再決定是不是買,就像我們平常買東西一樣,隻要東西好,就不怕賣不掉。”
今年8月24日,科埃略過62歲生日。他的個人網站開放3部新作,供網友免費下載,以此作為生日慶典,實踐他的“監守自盜”原則。
《“威”觀巴西》係列 16
[日期:2009-09-28]
文化消費卡
巴西總統盧拉,雖然文化程度不高,學曆不過高小,平常也隻喜歡喝酒喜歡踢球,但是卻願意推廣文化,恨不得讓所有巴西人天天都能看上電影。
2009年7月,盧拉到聖保羅出差,當著眾多巴西文化界精英,不留情麵地批評巴西實行的以推廣文化為目的的《羅安內特法》,認為這項法令根本沒有改善廣大巴西人民的文化生活。他接著提出了他的主張,那就是為每個工薪族發放一張“文化消費卡”,可以用來看電影、聽音樂會、看歌劇,也可以用來買書、買CD、買DVD。
盧拉看不上《羅安內特法》,因為據巴西地理統計所的抽樣調查,巴西人的文化生活乏善可陳,隻有14%的巴西人經常看電影,96%的人從未去過博物館,93%的人從未看過一次藝術展覽,另有78%的人從未去劇場看過正式的舞蹈表演。
據說,類似於“文化消費卡”的主意最早就是羅安內特本人提出來的。盧拉2003年當上巴西總統的時候,也屢屢提及要促進全民參與文化事業,但是一直沒能真正推行。
盧拉的文化部長茹卡·費雷拉介紹,這張卡的外觀和運作方式就跟目前巴西企業間流行的交通卡、飯卡一樣。每個月,企業往卡裏注錢,沒錢的可以注入幾塊錢,有錢的可以注入最多50雷亞爾。企業發放的這筆文化消費金,實際上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後由國家財政買單,因為企業給了這筆錢之後,可以申請免除最多達1%的盈利稅。
據估計,目前巴西共有1200萬人在各種能夠實現盈利的企業上班,其中有900萬人屬於低收入階層,月入不到5個最低工資(465雷亞爾)。巴西政府估計,如果每家企業都積極響應號召的話,政府每年將為文化事業放棄25億雷亞爾的稅款。但是據巴西文化部測算,這項計劃實施後,巴西每年在文化產業領域的消費有望增加72億雷亞爾。
不過,一些文化界人士對這個念頭並不怎麽看好。造型藝術家瑪麗亞·波諾米認為,這筆藝術經費起碼得翻三番才好,因為在聖保羅看一場演出,最便宜的門票也得80雷亞爾。每個月50塊錢的文化消費金,充其量也就是夫妻倆一個月去看一場電影的錢。
盡管盧拉恨不得從明天開始,每個工人弟兄的口袋裏就能多了50塊看電影的錢。但是從夢想到現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走。
盧拉在7月份裏簽了字,將法律草案送交國會討論。即便議員們很給總統麵子,將總統提交的法律草案提前審議,最早也得在8月份。眾議員們經過45天後的審議期後,終於通過了草案,這時候肯定是在9月份了。隨後,草案送交參議院討論,等到通過時已經12月了。巴西工人階級多半無法使用這張文化消費卡在電影院裏過一個快樂的聖誕節了。
《“威”觀巴西》係列 17
[日期:2009-10-05]
未來之國
裏約申奧成功了,巴西總統魯拉掩麵而泣。
“我一直以為自己早就不會大喜大悲了,因為在我這一輩子裏經曆過如此多的事情,以為沒有理由會再次落淚了,但是沒想到我竟然是哭得最厲害的那一個,”魯拉這麽解釋自己的當眾落淚。
老實說,在最後一輪投票前,雖然身在巴西,但是我並不怎麽看好裏約。主辦一屆奧運會,不僅需要熱情,更需要實實在在的組織能力、需要充足的資金、需要完備的基礎設施條件。這後三點,巴西幾乎都不具備。更何況薩馬蘭奇那一番“天鵝哀鳴”般的陳述,使我更傾向於馬德裏。
但是,對於魯拉和他的巴西國民來說,巴西已經不再是一個傳說中的“未來之國”,而正在成為一個冉冉升起的新興(或新星)國家,一屆世界杯尚不足以證明,還需要一屆奧運會才能完全地向世人表明這一點。
因此,從去年開始,巴西的申奧團隊不遺餘力地四處考察學習,魯拉本人也身體力行,本來不計劃去參加北京奧運會,但是最後不僅去了,而且還深入北京奧運村裏裏外外看了個夠。今年以來,魯拉更是在各種大大小小的國際場合為裏約拉票。如果阿維蘭熱拉到了20票的話,魯拉起碼拉到了30票。
於是,裏約在未來數年內將成為全球最為矚目的城市:2011年主辦世界軍人運動會,2013年主辦聯合會杯,2014年主辦世界杯並將可能成為決賽城市,然後就是2016年奧運會。
對了,生於裏約、活在裏約的著名記者兼作家胡伊•卡斯特羅還特意在《聖保羅報》他的專欄中提示:不要忘記了,在奧運聖火熊熊燃燒之前,裏約還要主辦7屆狂歡節呢。
北京奧運會,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成就向國際社會的完美展示。對於巴西人來說,裏約奧運會,將是國際社會對巴西從“未來之國”過渡到“今日之國”的肯定。
廣袤的國土,豐富的自然資源,熱情奔放的人民,以至於長眠於巴西大地的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經預言:“巴西是一片未來之土。”
但是,在茨威格不忍目睹戰爭而服毒自盡以後,巴西卻遲遲未能走上發展的軌道,先是幾十年的有發展但是沒人權的軍政府統治,而後又是10多年的經濟動蕩物價飛漲的民主政治時代,一直到了工會領導人魯拉當權,才真正迎來政治日益趨向清明、經濟正在蒸蒸日上的發展時代。
當然,國際大環境對巴西的順利發展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國際市場上基礎商品價格的飛漲,使得資源豐富的巴西成為“世界礦山和農莊”。巴西與中國貿易關係的發展,使得兩國的發展相得益彰,巴西人造了一個新詞,“SINODEPENDENTE”(中國依賴),來表明兩國之間的經濟依存度。
在裏約申奧過程中,魯拉是福星。在巴西發展過程中,魯拉也是福星。
就在裏約申奧成功的當天下午,一個巴西人對我說:“我從沒有投過魯拉的票,現在看來,我錯了。”
《“威”觀巴西》係列 18
[日期:2009-10-05]
與超模一起成長
1995年,15歲的吉賽爾·邦臣剛被模特經紀人發掘的時候,體重還不到50公斤,被同學戲稱“奧莉塢”(卡通人物大力水手的女朋友)。但是誰知道,“奧莉塢”成就一則T型台傳奇故事,2007年更是登上《福布斯》模特收入排行榜首位,讓無數巴西美少女豔羨不已。
邦臣身高1米80,體重據說隻有52公斤。“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如今模特界流行高瘦風格,也導致不少模特患上厭食症,甚至丟掉了生命。比如2006年,一位名叫安娜·雷思東的21歲模特就因厭食而死,死時身高1米74,體重隻有區區40公斤。
為了保障少女權利,防止又一個“雷西東”的出現。巴西檢察院規定,在巴西最著名的聖保羅時裝周走秀的模特,必須年滿16歲,以防止成年人競相與未發育成熟的少女比誰更瘦。
自那之後,眾多巴西模特經紀公司就隻與16歲以上的女孩子正式簽約。但是為了不至於與未來的“邦臣”們擦肩而過,模特經紀公司想出了一個高招,那就是與11、2的女孩子建立聯係,監督她們的發育情況,卻不與她們簽約,以免觸犯巴西檢察院。
在巴西模特界,有三家公司業內著名,為了國際接軌,都取了英文名,分別是福特(FORD),精英(ELITE)和道路(WAY)。邦臣當年就是由精英模特公司的人發掘出來的。
道路模特公司最近從邦臣的家鄉找來了一幫女孩子接受簡單培訓,其中有11歲的路西安娜。根據她的描述,《聖保羅報》日前為讀者披露了模特界的許多內幕。
第一步:模特經紀到南部(巴西超模似乎百分百來自南部)城市,深入大街小巷和學校發掘,隨後安排有潛質的男孩女孩搭乘長途客車(坐飛機成本就貴了)到通常位於聖保羅或者裏約的模特公司接受簡單培訓。有心做模特的孩子們也可以主動向這些模特公司寄照片。對於女孩子來說,身高至少要求1米69,腰圍不超過62厘米,臀圍不超過90厘米。如果具有交際能力,那就更好。男孩子要求身高至少1米82。
第二步:公司經過初步篩選之後,讓這些孩子們帶著一張寫著注意事項的清單回家,這張單子包括:飲食注意事項,皮膚護理指南,牙齒保健指南,等等。每個月或者每個季度,孩子們,尤其是女孩子們,必須向公司郵寄一張照片,同時提供三圍數字。當然,有時候也會發生數字造假或者PS照片事件,所以公司也不會輕信姑娘們自己提供的數字,隔三差五會派人上門測量。通常,女孩子必須等到年滿14歲之後才可以接受公司的下一步培訓。
第三步:14、5歲的女孩子開始接受公司的係統培訓,但是不可能從公司支取薪水。她們的收入完全靠自己去爭取,其中還得扣除經濟費用。幸運的人還有機會參加在國外舉行的選秀機會。盡管參加選秀也不一定意味著能夠與公司正式簽約。但是對於許多女孩子來說,能走到這一步,就已經距離實現自己的夢想不遠了。
《“威”觀巴西》係列 19
[日期:2009-10-20]
暴力地圖
我以前一直覺得:巴西的治安問題僅僅集中在裏約和聖保羅這兩個大城市,如果去了小城鎮,一定可以看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太平安詳的田園生活。
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覺。由拉美技術信息網絡和巴西司法部和衛生部聯合繪製的《2008巴西市鎮暴力地圖》於2009年7月份公布,統計數字顯示,在接受調查的556個巴西市鎮中,裏約排在第205位,聖保羅更是隻排在第491位。原來這兩個城市在巴西還都算是安穩太平的都市了。
由於巴西人的工作效率問題,這份地圖主要研究的是2003年到2006年的數字,一些主要城市包括有2008年的統計。通過對2003年到2006年這四年間有關統計數字的研究,專家們發現盡管凶殺死亡率下降了8.5%,但是每10萬人中仍有23.7人死於凶殺,而在世界衛生組織的概念中,超過10人就算是“暴力犯罪肆虐”了。
統計數字表明,位於巴西和巴拉圭邊境的薩普凱伊上校鎮是全巴西暴力案件發生率最高的市鎮,死亡率達每10萬人中有107.2人。位於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邊境的著名旅遊勝地伊瓜蘇也不遑多讓,它是15歲至24歲人群中死亡率最高的市鎮,比例為每10萬人達61.3人。無怪乎美國人多次施壓,要求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加強在三國邊境地區的監控工作,理由是這個區域的毒品和武器走私直接威脅到了美國的長治久安。
在巴西主要城市中,位於東北部的累西腓最為靠前,在全部市鎮中排在第9位,每10萬人中有90.5人死於暴力事件,主要問題是毒品、地下執法組織和酒後亂性。累西腓有片沙灘叫做雞港,是名聞遐邇的休閑勝地,據說當地的龍蝦和生蠔既鮮美又便宜。2009年7月上旬,正在雞港休假的前世界拳王、加拿大人加蒂離奇地死在租住的公寓裏,脖頸上有被擊打痕跡。由此可見,此地端的凶險,就連打遍拳台罕有對手的拳王都把命送在了這裏。
從2002年至2006年,裏約共有13727人死於暴力事件,每年的比例為每10萬人中有44.8人。在犧牲者中,絕大部分都是FAVELA(貧民區)的居民,其中25%死於與警察的衝突。在裏約當警察,不比上戰場輕鬆。裏約警察外出執勤,從來都是防彈衣加衝鋒槍,就算這樣,報章上也會經常出現警察遭襲擊致死的報道。裏約觀光業曾經盛行過一段時間從直升機上俯瞰貧民區的旅遊項目,後來被市鎮管理部門緊急叫停,原因是擔心直升機被貧民區中黑幫的防空武器擊中。
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如果裏約警察針對貧民區的行動減少,則因暴力死亡的人數必定上升。根據2009年第一季度的統計數字,去年第一季度一共有1570人死於暴力事件,而今年第一季度則上升到1695人,其中死於與警方衝突的人數同比下降24%。
《“威”觀巴西》係列 20
[日期:2009-10-20]
被拒絕的過渡期
通常,專家們在解釋巴西的暴力問題時,總是簡單地將問題歸結為城市化過快造成城市貧民區飛速發展的產物,少有人深入地研究問題究竟出在什麽地方。
我最近與巴西應用經濟研究所聯係比較多,偶然得到該研究所主辦的一本雜誌,其中提到一本書,叫做《被拒絕的過渡期:巴西年輕人凶殺案調查》,作者是該研究所的赫德爾·費雷拉。這本書分析了巴西暴力事件為何層出不窮的幾大原因,我覺得有些見地,整理其大致觀點如下:
首先,一個重要的基本原因是市鎮居民生活水平的落差,雖然一些專家對於這一點並不認同,但是不同否認的是,那些購買力水平相對較高的人群可以購買治安條件更好的街區,同時購買安全保障設備和服務,從而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
另外一些導致產生暴力事件的原因還在於:眾多處於社會底層的年輕人難以完成高中學業,因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年輕人無法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而產生的失落心理;宗教的影響力日益減弱;家庭對於子女的教育和控製減弱。在一些單親家庭中,母親整天忙著掙錢糊口,忽視了對子女的教育。在缺乏家庭保護的情況下,許多小孩子終日在街頭浪蕩,最後禁不住教唆和誘惑,走上了犯罪道路。
其次,文化和居住環境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在許多貧民區,年輕人講究“男子氣概”,為了表現這種“氣概”,可以不分青紅皂白地殺人。而城市化過快,導致城市貧民過分集中,容易為犯罪團夥所控製。販毒帶來的高額利潤,讓一些年輕人為之眼紅,他們不僅可以因此獲得財富,而且可以獲得同伴的尊重。
再次,巴西不是一個禁槍國家,槍支泛濫導致暴力事件升級。此外,酗酒和無處發表言論也促進了“身體暴力”(VIOLENCIA FISICA)方式被許多人所推崇。
最後,國家管理的缺失,更是一個具有決定性的原因。在一些城市的郊區,政府沒法向全體居民提供安全、衛生、娛樂、住房、就業和獲得消費品的能力。在許多地方,根本就是法製的真空地帶,因此地下執法組織橫行。這些組織具有黑幫性質,你付一點錢它就為你殺人,導致的結果就是人人自危。
巴西在100多年前就取消了死刑,單項犯罪的最高刑期是39年有期徒刑。在我看來,這也是導致暴力事件不斷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於沒有死亡的威脅,許多犯罪分子敢於鋌而走險,就算進了監獄,隻要表現地規規矩矩,也不排除幾年後就能重出江湖的可能性。甚至,許多犯罪團夥的頭目進了監獄後,居然能夠好吃好喝,而且使用無線電設備對獄外同夥進行遙控。更為可笑的是,由於缺錢建監獄,巴西各地的監獄人滿為患,條件十分惡劣,許多次監獄暴動的目的不是為了越獄,而隻是為了能夠有個寬鬆的獄中生活。
2007年,巴西第一大報《聖保羅報》進行過一次民意調查,結果許多接受調查者都認為不設死刑是導致暴力事件頻仍的一個重要原因,有高達55%的民眾支持恢複死刑,隻有40%的人表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