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耿慶國在四川震災後痛哭,因為他早就預測到大地震發生

(2008-05-23 12:56:22) 下一個
耿慶國在四川震災後痛哭,因為他早就預測到大地震發生



亞洲周刊江迅獨家專訪中國地震局前研究員、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家耿慶國/耿慶國在四川震災後痛哭,因為他早在四月底就預測今年五月至明年四月,蘭州以南,四川、甘肅、青海交界附近,可能發生六至七級地震。他的密件曾送給國家地震局,但卻無人重視。學者認為,地震預測的資訊應當完全公開。

中國地震局前研究員、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副主審耿慶國等人,對四川大地震曾作出預測,文字報告於四月三十日密件發至國家地震局。

一批學者和網民紛紛要求國家地震局公開相關信息,耿慶國等人的密件目前在哪_堙H是怎麽處置的?處置的理由何在?《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五月一日實施。這標誌著各級政府要邁向信息公開時代。根據《條例》規定,及時公布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預警信息及應對情況,是官方的責任和義務。

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三十九小時後,六十七歲的耿慶國在北京接受亞洲周刊訪問。他說,剛過去的幾十小時內,他痛哭好幾回,為汶川災民憂傷,為自己的研究成果沒能拯救人命而悲痛。這是畢生的遺憾。在接受采訪時他多次抽泣而中斷談話,他說:「國內外的地震專家長期來都有一個說法,強地震、大地震是無法預測的。他們異口同聲說,目前地震是不能預測,誰預測就是騙子,不能預測才是科學家。」

他說:「每年全球大小地震五百萬次,其中小地震四百九十五萬次,三級以上有感地震五萬次。這有感地震中,有破壞性的五級以上地震八百次,其中,六級以上一百二十次,七級至七點九級十八次,達到八級的是一、二次。經驗告訴我們,越是強烈地震,越是特大地震,就越容易預測、容易預報。」

曾出版《中國旱震關係》(科學出版社)一書的耿慶國,早在二零零六年,他根據旱震關係提出中期預報,近年阿壩地區將發生七級地震。二零零八年四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在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下屬的「天災預測委員會」,經集體討論,作出「二零零八年五月至二零零九年四月的一年內,應注意蘭州以南,四川、甘肅、青海交界附近,可能發生六至七級地震」的預報,明確提出「阿壩地區七級以上地震的危險點在五月八日(前後十天以內)」。

耿慶國說:「地震局的工作人員沒有執行貫徹當年周恩來總理的『預防為主,專群結合,土洋結合』的準則,認真開展地震預測。他們放棄了,覺得地震不能預測,工作重點放在震後評估,這樣還能拿到專項經費。中國現在的地震預測水平比三十多年前的唐山地震那年代,非但沒有提高,反而下降下滑了。」

五月十五日上午,亞洲周刊電話撥往中國地震局,要求陳建民局長辦公室回答關於耿慶國這次大地震預測有關問題,接電話者回答說,局長和其他負責人都不在局_堙A有關問題無法作答,香港傳媒要采訪總得有個程序。

五月二十日上午,亞洲周刊再次電話給地震局,地震局總機始終無法撥通,後轉撥地震局值班室,值班室禮貌地請記者轉撥地震局新聞處。新聞處閻先生聽了采訪要求,平和地回答說:「局領導人目前公務繁忙,拖後一些時間會安排記者采訪,請你將采訪要求和聯係方法傳真告訴我們,到時我們一定通知你。至於關於耿慶國的事情,不久我們會有相關信息發布。」

中國科學院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李世輝,於汶川大地震當晚,即十一點五十二分在新浪博客上貼出文章稱,在中國,一批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中國地震工作者,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包括充分利用曆史文獻記載和「取象比類」的方法等,取得遙遙領先國際的科研成果。「一九七二年,地震工作者耿慶國提出『旱震關係大地震中期預報方法』,根據這一規律,他預報了一九七五年海城地震,特別是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這些成果觸犯了地震界當權者的利益,耿被調出地震預報隊伍」。

耿慶國的研究領域是從旱震關係開展大地震中期研究的,旱震關係尚無法針對短期臨震預測。七三年起,他潛心研究短期氣象要素指標問題,七五年撰寫了第一篇有關論文,正式提出地震前三十天短期臨震氣象要素五項指標異常的概念、特徵及其震例,對地震作出短期預測和臨震預測。

耿慶國的地震探索在中國地震界處於非主流派。盡管學術界對他的研究方法爭議很多,但他始終堅持探索,問題的關鍵是,他的地震預測結果一而再,再而三證明是準確的。耿慶國師承著名地震學家傅承義教授,耿氏旱震理論是研究地震與氣象的關係,他認為,在大地震的孕育過程中會有氣象效應存在。如震前一至三年半往往是旱區,如果一年內震,那是小震,如果兩三年內震,就極有可能是大震。上世紀七十年代,他的研究成果受到國務院重視,周恩來多次聽取他和地震科學家的匯報。

日前,國家地震局副局長修濟剛說:「每次地震後都遇到這種情況,就是社會上有一些愛好者,也有一些是專家、科學家,他自己用某種方法常年做一些工作。但是這個意見應該報給有關地震工作部門,地震工作部門有一套工作程式,會研究他的意見、分析他的意見,根據綜合的判定得出一個結論。可能有些個人最後認為他是有道理的,很堅持,隻是根據他自己一些單向提法,專家集體很難作出這種判斷。比如有的意見可以說的尺度很大,時間很長,?圍很廣,這種意見可能對長期的判斷有參考價值,但真正有減災效果的短期和臨震預報,是無法參考這種意見的,因為政府作出這種決策是需要一個明確的意見,而且預報有工作的程式和發布規定。」

國家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民認為,地震預測是一個全球性的科學難題,它主要難在三方麵:地震過程的複雜性;地殼深部的不可入性;地震事件的小概率性。目前,還隻能是在某些有利的條件下,對某種類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預報的可能。這次沒有成功預報,非常愧疚。但要成功預報地震,還需要不斷努力,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副主任張曉東也認為,對於有人說這次地震事先有預報,這事情已經注意到了,情況正在調查和進一步核實中。地震預報有一套地震預報發布規定,地震預報意見要經過評審之後進行發布,有一道程序,其實在這之前都是專家研究的意見,不是預測的意見。專家研究的意見有很多,包括國內外都有很多專家研究,它不是一種地震預報的意見。

五月二十日,中國地震局監測預報司副司長車時透過中國地震資訊網說,這次地震前,中國地震局沒收到任何單位、個人或團體提交的有關這次地震的短臨預報意見。至於網上發布曾經有人提出過關於這次地震的預報意見的資訊,是不符合實際的。地震預報是公認的世界科學難題,中國地震局收到短臨預報總體水平很低,準確的短臨預報意見非常少。中國地震台網中心今年共收到二十六份,目前尚沒有正確預報的短臨預報意見。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鬥說,震前的預測信息應當完全公開。在現代互聯網時代,想隱瞞巨大災難真相的人最終肯定會弄巧成拙;即使若幹年後也會有人披露、追問、調查,甚至會問責。胡認為,應追查地震預測預警是否存在失職的問題。失職本來是一錯,如今還要隱瞞、甚至對準確預測者進行詆毀,這是錯上加錯;不對失職進行反省,連承認失誤的勇氣都沒有。

眾網民質問地震局

眾多網民在互聯網上表示意見說:「不明白國家為什麽不重視耿慶國這樣的地震科學家?害苦了無辜的老百姓!」「如果地震局的官員都像耿慶國這樣一心為人民、不處處為自己的官帽著想、具有高度的責任心的科學家的話,總理就不會整天這樣勞累!」

耿慶國小檔案

一九四一年生,北京人,滿族。六五年八月中國科技大學地球物理係地震專業畢業,分配到地質部物探研究所,六八年任地質部物探所地震預報室技術負責人、北京管莊地震前兆預測台站首任台長。七零年起在北京地震隊工作,八零年起在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從事預報應用研究,現任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聯合國行政管理與減災全球計劃項目科學顧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