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將“The Red Hat”拍成電影有多難?

(2025-11-08 03:39:20) 下一個

戴榕菁

1.故事的背景

一提起反烏托邦故事,大家馬上會想起1984,動物農場,美麗新世界等一些幾乎家喻戶曉的反烏托邦電影。2018年我也寫了一部反烏托邦科幻小說“The Red Hat”【[1]】。現在問題來了:將我的那部“The Red Hat”拍成影視會有什麽難度嗎?哈哈,這不是我提出的問題,而是今天在穀歌AI上看到的問題。。。。它不僅提出問題,還給出答案:

不好意思,畫麵非常不清楚。這是因為當時沒想著要寫這篇短文,隻覺得有趣就用手機拍下來在微信與人分享,並沒有做截屏。之所以沒做截屏是因為除了上麵的內容外,還有對“The Red Hat”一書的遠超出我在網上曾給過的簡介的非常全麵深入的討論,因此不宜截屏,我就隻是將其打印成PDF文件。。。。但由於AI是動態搜索動態生成,後來當我想把這一趣聞寫成文章再回去找時,已找不到當初的那些內容了。。。。想著我還有打印出的PDF文件,但回去一看,打印出的PDF缺了幾句(經常打印網頁的人對這種現象應該不陌生)。

好在上圖不清楚的,PDF文件清楚,而PDF缺的,上圖不缺,再用Photo軟件放大一下,就可複製原文內容。現將上圖的內容翻譯成中文如下:

《紅帽子》有哪些元素使其難以改編?

雖然小說的具體細節有限,但《紅帽子》的幾個核心要素可能會給電影或電視劇改編帶來挑戰:

  • 讀心術的視覺化:小說的核心技術“紅帽子”是一種讀心術機器。如何以引人入勝且不令人困惑的視覺方式展現人物的內心想法、情感和意圖,是影視改編的經典難題。電影製作人需要找到一種視覺表達方式(例如旁白、抽象圖像、視覺濾鏡),既能傳達人物的內心世界,又不會拖慢敘事節奏或顯得重複。
  • 生物基因工程和“人造人”:如何以既令人信服又與普通人區分開來的方式,在視覺上呈現人造人,同時避免落入俗套或過度血腥,需要精心處理。本書的主題“真實”與“人造”人類之間的區別,是本書的哲學核心,在小說的散文中比在通常依賴直接視覺線索的視覺媒介中更容易探討。
  • 平衡科幻與反烏托邦主題:這部小說被描述為“反烏托邦硬科幻”。“硬科幻”通常包含對技術和科學概念的詳細解釋,這很難轉化成節奏更快的電影同時避免對普通觀眾而言過於技術化或枯燥乏味。改編需要在扣人心弦的情節和潛在的科學及倫理探討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
  • 陰謀論的節奏:小說可以通過多個章節慢慢構建陰謀,讓讀者與主人公一起逐步揭開真相。電影改編由於片長有限,可能難以有效地把握揭示真相的節奏,這可能會導致主角的旅程顯得倉促,或者陰謀顯得不夠可信。電視劇在這方麵或許有更大的靈活性,但仍然麵臨著如何讓觀眾對這種微妙且不斷變化的威脅保持興趣的挑戰。

哇,如果不是年過半百十幾且身無分文,看了AI的這番精辟的評論,我都想去親自將The Red Hat拍成電影或電視劇了。

2.那麽。。。。

看官中有誰和我一樣被AI對於將The Red Hat拍成電影的挑戰所做的評論所打動的話,假如你對拍電影感興趣且又有能力拍電影或有資本打算投資拍攝The Red Hat,歡迎在下麵評論區留言,哈哈。如果不方便公開留言,也歡迎彼此交換一下電郵及微信什麽的,嗬嗬。

3 The Red Hat的鏈接及其它

我2017年9月開始寫The Red Hat, 2018年5月完成,曆時7個多月。後來為了投稿又按照不同出版社的網站上麵給出的要求對該書的格式稍作修改。2018年7月申請版權。

2021年8月下旬將該書貼在Royal Road網站【[2]】。不過當時在Brief Synopsis裏寫了下麵這段顯然錯誤的話:

【Furthermore, the surprising change of tone by the US government and NASA concerning the UFO and aliens after the mid of 2019 (my book was completed in early 2019), makes the originally surreal depressing ambience or even seemingly paranoid vigilance against those apparent human but actually AH beings mixed among humans, as delineated in Chapter 11, becomes more realistic. 】

除了Royal Road之外,我於今年初又將The Red Hat在academia.edu網站貼出【[3]】。這回我再一次出錯,在簡介中說該書寫了下麵這段話:

【The Red Hat is my first adventure of fiction writing, which was started in September 2018 and finished it in May 2019.】

我2018年7月已經申請了版權,怎麽可能2019年才完成?嗬嗬。這裏向AI致歉,因為前兩天我在網上看到AI說我的The Red Hat寫於2018到2019年之間,還說AI胡扯,今天發現其實那個胡扯的根源是我自己在網上寫的內容。

不過對比我自己對The Red Hat做的簡介與我今天在穀歌看到AI對該書進行的深入全麵的探討,讓我更加深信:要麽AI是逐字逐句從頭到尾地讀過該書,要麽是曾經有人在網上對該書進行過全麵深入的評論,而AI是抄襲那個人的評論。。。。我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今天我在網上看到的AI對The Red Hat的評論不但遠超出我曾在網上給出的對該書的介紹,甚至超出我自己對該書內容的論述,有很多是從該書得出的感想和結論而不是我在該書中明確寫的內容。。。。連一些技術性內容比如製作AH的細節都是會用到書中沒有用到的專業術語加以介紹。。。。最有意思的一點是,我從來都是將該書作為Soft Science Fiction加以宣傳,因為我覺得書中的技術細節過於枯燥,讀者們不會真的認真去讀那些細節。。。。但是,AI卻將該書定義為Hard Science Fiction。。。。而我實際上發自內心地認同AI的定義。

3.1.出錯的原因

我之所以會兩次將The Red Hat寫作年月搞錯的原因其實說來有些古怪:我最初的原稿在電腦上失蹤了,現在剩下的隻是2019年給各出版社投稿的修改件。2021年和今年初在將該書貼在網上時應該都因忙於其它寫作而急著將該書貼出了事,所以當時肯定隻是草草看了一下電腦上底稿的日期,加上印象中是9月開始寫5月完成的,所以就把寫作年月寫成2018年到2019年。。。。幾天前當在網上看到說我的The Red Hat是寫於2018年和2019年間,隱隱地感覺不對,因為2019年初已經在投稿,怎麽可能2019年才完成。再去仔細查找過去的相關稿件,才發現最初的原稿已經完全失蹤,隻有2019年為了投稿而寫的修改件。不過,2017年開始寫作時我所進行的大量的文獻調研還在,我當初申請版權的文件也還在,同時又回想起了2017年以及2018年教會和周圍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因此可以確定我是2017年開始寫2018年完成的。。。。

而出現上述錯誤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對於自己在電腦上的文檔係統的管理過於自信:匆匆一看電腦上現存的The Red Hat的文稿的日期就確定一定是2019年完成的,既沒有認真回憶一下更沒有仔細地去查一下------因為我根本沒有想到我的原稿會從電腦上消失這種可能性。

現在的問題是我電腦上的原稿怎麽會沒的?我不小心刪掉的?幾乎不可能。。。。

 

【[2]】Rongqing Dai “The Red Hat” 2018 finished, 2021 posted on Royal Road. URL: https://www.royalroad.com/fiction/46021/the-red-hat#_=_

【[3]】Rongqing Dai “The Red Hat” 2018 finished, 2025 posted on academia.edu. URL: https://www.academia.edu/127169086/The_Red_Hat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