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好吧,跟你們這些後生較詳細解釋下集體公社下的生產隊和包產到戶之間的分配機製問題。

(2015-07-17 10:07:19) 下一個
理論上講,農民交多少糧食都是國家在定。但國家定的糧食收購量都是有參考依據的。關鍵這個依據是什麽。
在集體公社製下。當家的是生產隊長,大隊長。公社書記。這些人看重的是政績。往往不切實際的主動提出上交任務,以超額完成任務為榮。這樣上級,以及國家就會一層層加碼。而且還要求逐鼠
這樣,實際的結果是,生產隊長會盡其所能保證'顆粒歸倉。極端的情況下s甚至把老鼠洞裏的糧食都要刨出來。這絕不是誇張。這是我們村真實發生的事情。而且為了完成糧食上交任務,甚至還幹出過用雞熬湯做肥料的傻事。做這些事情,目的不是給村民多些口糧,而是為了多交點。其實這也是所謂畝產萬斤的製度上的誘因。這也是為什麽會餓死人的製度原因。農戶因為得不到足夠的口糧,不得不在土地的空歇期間突擊種些紅薯啊之類的不用上交的作物果腹。這就是為什麽我們總吃紅薯的原因。在這種製度下社員們得不到最基本的生活保證。糧食產量也一直上不去。
有人可能要問了,為什麽不用化肥?其實在把所有的糧食交上去,糧食變成現金分給了農民。生產隊是沒有錢去買化肥的。所以隻好用綠肥了。一年到頭,每年都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卻所獲甚少。
再說分田到戶。由國家跟農民直接簽訂購糧合同。這樣省去了隊長的環節,合同相對比較現實。農民可以留夠口糧。這就是所謂交夠國家的,留夠自己的。剩下的算是紅利,可以多賣給國家。在這種機製下,農民才有積累,並有能力去購買化肥這種增產神物。還有雜交種子。
這就是為什麽農民突然一夜之間吃飽肚子的奧秘。也是糧食產量突突往上漲的原因。
包產到戶為未來糧食徹底市場化奠定了基礎。
我們今天看到機械化耕種時代的來臨,覺得公社製似乎更加合適,是犯了關公戰秦瓊這類穿越錯誤。
事實上講,如果不是包產到戶為後來的改革奠定堅實的糧食基礎,也不會有城市的改革,也不會有今天的所謂機械化。更不會給大家討論反思這個問題的機會。
大家可能要問了,什麽華西村還是集體製,不是很紅火嗎?是啊。但是,國家也不給他們定任務了呀。村長也不用再討好公社書記了呀。外部環境變了呀。

所以從這個問題可以看出來,我們不僅不可以己度人,也不可看著現代的條件去反思過去的政策。不是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